孩子玩的时候,要不要介入?什么时间介入?掌握这些要点不再困惑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2
"

去年秋冬的时候,有一个朋友来家里玩儿,刚好孩子比噗噗大一些。两个人就在噗噗的玩具房里各玩各的。我就看到朋友,“宝宝,来,这样摆姿势,妈妈给你拍个照片。”

又过了一会儿,“宝宝,你饿不饿,要不要吃点水果?”拿着切好的水果喂给在玩的孩子,顺便噗噗也有这样的待遇。

我当时哈哈哈笑了起来,我说“第一次,噗噗在玩的时候吃水果。我是从来没有想过她要在玩的时候吃东西喝水。原来传说中的这些行为都是存在的。”

孩子在玩的时候,在探索的时候,到底要不要被打断,或者说被介入与干预?


图片来自网络


吃东西喝水与拍照

1.拍照:无论孩子在户外玩耍,还是室内玩耍,拍照最好都是抓拍。因为让孩子摆好姿势,这个是在打断孩子的活动,特别是室内玩耍。比方搭积木这些需要持续专注力的活动,正搭的好好的,让孩子转过身来,抬起头来,会一下子打断孩子的思路。

2.喝水:如果是户外玩耍,特别是天热的时候,可能确实需要过一段时间,询问孩子要不要补充水分。但是一般的天气下,或者在室内玩耍,想让孩子补充水分的时机,可以选在他恰巧停下来的那一刻。赶快询问,“来喝点水吧。”因为很多父母确实非常在意孩子每天的饮水量。

3.吃东西:玩耍的时候要不要吃东西?可以吃,但是时机也同样要选择在孩子已经停下手中的工作。如果是室内,可以先洗手,正式坐下来吃一点加餐,吃完以后,再去玩。如果是室外,可以先擦下手,然后吃,吃完再去玩。吃东西不像喝水那么迫切,如果孩子没有需求,也可以不用特意让他们吃。

总之,就是孩子玩耍的过程中,也可以拍照喝水吃东西,但是尽可能是在不打扰他们玩耍的时候,或者是他们刚好停下来准备“转场”的时候。其实是很小的问题,但是可能很多人没有考虑过。只是单纯从孩子饿不饿渴不渴的角度去考虑。

另一种需要家长介入的时机,其实是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


图片来自网络


合适的介入时机

真正需要介入孩子活动的时机,是孩子此时需要帮助的时候。这个问题,我在陪玩的文章里,详细谈了,点击这里:想和孩子玩孩子不搭理,不想陪孩子老缠着,陪玩要点你值得拥有! 当时,就是写到这儿,发现要说的内容太多,所以单独写了一篇。

简单来讲,合适的介入孩子的活动时机,是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比方他已经尝试好几次都不成功,马上就要摔东西的时候;或者他回过头看你的时候;或者是询问你的时候“妈妈,这个怎么做呀?”;或者两个小朋友马上就要大打出手的时候......这些都是他发出的求助信号。

介入孩子活动的时机,是他此刻需要帮助。这一点的本质,是从孩子的需求出发,而不是自己的需求:我想现在和他玩儿。

有很多家长可能会从自己的意愿出发,想和孩子玩儿,孩子就要和他玩儿,这肯定碰一鼻子灰。然后再怪孩子不懂事不配合。


图片来自网络


引导是不是一种阻碍?

就像我在之前陪玩的文章中反思的一样,陪玩或者有时候我们的引导会不会对于孩子来讲是一种阻碍?因为这里面传达的核心意思是不相信孩子,不相信他能做到,他需要我的帮助。

换句话说,是把自己当做更高级的人,把孩子作为弱者来看待。

我最近在重新看关于瑞吉欧教育的书,发现瑞吉欧的教育理念之一就是,老师根据儿童的需要,随时准备提供支持和指导,同时尽可能少地影响儿童的工作,任何此类干预都会影响儿童强大能干的角色形象(Reggio Children,1994)。

当时看到这段话的时候,真的觉得不谋而合。我指出这一点只是想说,有很多时候我们的干预是没有必要的,特别是在孩子玩玩具,玩游戏等等,具体怎么玩的时候。孩子可以有他自己的想法与玩法,而我们常常会认为他的玩法不对,不够高效率,不够有技巧等等,而出手去“指导”。

这种指导,不仅没有意义,对孩子发展自身的能力,反而可能是一种阻碍。

干预的契机,在他发出信号,需要帮助的时候。

其他时刻,就让他自己捣鼓。如果真的对他捣鼓的内容有想法,希望引导,我个人的做法是,去改变环境。


图片来自网络


父母想干预

作为父母,总还是对孩子的发展有一些想法或者期望。难道作为父母,我还不能有自己的想法了?这倒也不是。

我也会有这种时刻,怎么都看不上目前孩子在玩的内容(说实话,这是不对的,但是人应该面对真实的自己,没有必要伪装完美)。总觉得,这有点需要我出场了。

但是我个人的做法是,悄无声息地改变环境。让“敌方”不易察觉,而方向已经朝着我要的方向前进。

比方去年我觉得,噗噗按年龄,应该可以接触真正的拼图了,那时候她每天都在积木类的建构活动,或者玩角色扮演游戏。我不会直接告诉噗噗,“不要玩这些了,过来看妈妈给你准备了什么新的玩具。”


图片来自网络


我只是默默买了各种适合她年龄的和超出她目前能力一点两点的拼图。然后告诉她,这是妈妈最近给她买的玩具,她要不要试一试?最开始,她玩了一下,因为难度有点大,拼了一两个,就放下了。

此后,我就是将其中最适合她当时能力和年龄的那一款,摆放到她的玩具房的显眼位置。另外一套摆在另一间卧室她可以看到的位置。其他的就收起来,作为不常见的神秘玩具。这就是在改变环境。

然后时不时问问她:“你想拼拼图吗?”“你要不要玩个新玩具,我们可以拼拼图”。用给建议的方式,逐渐将我想让她接触的东西,送到她的视野和世界里。她有时候会拒绝,表示没兴趣。有时候也会同意,要拿出来玩一下。

如果她没有兴趣,那这件事此刻就结束,尊重她的意愿。如果她感兴趣,拼了一下,就利用原来讲过的鼓励或者强化技巧,将她的进步细节描述给她,让她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成就感。这种良好的感受,会促使她接下来自己来选择这种玩具类型。基础题┃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你鼓励孩子的方法正确吗?

当然也有挫败感的时候,这个时候,就是我在陪玩里面讲的,干预的时机。她做不好,需要帮助的时候,就是干预的最佳时机。其实也还是描述细节,用清晰的语言告诉她目前她面临的问题,问问题,提思路,最后实在不行就上手。也是之前陪玩文章里写过的。


图片来自网络


然后慢慢地,她就喜欢上了拼图,晚上睡不着觉的时候,经常会要求拿拼图出来拼。她拼的时候,需要我帮忙,我再帮忙。不需要的时候,我就做我自己的事。当然,有时候也会观察观察她当下的状态与水平。

这个周日的时候,她拼了拼图,是关于消防员救火的拼图,比起小动物类的场景拼图,其实还是有难度的。我观察到,虽然不能算熟练,但是她拼图时候的逻辑能力,观察能力和联想力还是很好的。常常能够根据细节,推敲出哪两块儿连接在一起。

这种能力,春节前后还只能在一些简单的拼图上体现,一到几十块拼图的时候,就完全超出了能力。

这距离我大规模引入拼图,已经过了整整一年,我是去年这个时候给她介绍的。在这之前,只有几个月大的时候买的两三款小宝宝的把手拼图。

我举这个例子,只是想说,如果想让孩子做某一件事,或某一些事,可以适当改变他的环境,用环境的力量来干预他。


图片来自网络


具体干预方式总结

1.改变环境,送进孩子的视野和世界里:比方不想让孩子看电视,慢慢慢慢收起来电视;或者更积极的做法是,帮助孩子选一些对他成长有好处的电视节目,这样两全其美。

比方想让孩子多读书,就在家里多放一些绘本,然后自己常常读一读,或者表演可能效果更好。不是等到孩子爱读书,才往家里买书,而是先往家里买一部分书,然后引诱他来读。

2.时不时询问:在孩子还没有接纳这件事到他的日常中的时候,需要父母时不时询问,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如果他不愿意,就尊重他的意愿,并且不要急于下结论,“他不爱......”他只是还没有熟悉。

3.给予鼓励:孩子愿意尝试,一定要及时给予强化,强化的方法,就是之前讲过的,描述细节等等。

4.需要帮助时,给予指导:描述细节,帮助孩子先弄清楚情况。然后通过问问题,引发他对当下情境的思考,让他想一想问题出在哪里。实在不行,可以动手手把手教。


图片来自网络


5给予时间:耐心是最重要的,哪个孩子是完美的,根本没有。孩子从引入一件事到接受一件事,到能熟练一件事,是需要漫长的时间的。这与我们追求高效率的工作态度,有一点不同,所以,在面对孩子的成长问题时,很多时候需要放慢脚步。

而且,时间会让孩子的基础更扎实更牢固。就像拼拼图,肯定有一些训练方式,是可以快速准确地拼好的。但因为不是孩子自己琢磨,并且在大量的练习中反复体会经历的,他对一些本质的东西是理解不到位的。到后面高难度的时候,这种差别就显现出来了。

他是掌握了能力上来的,还是只是接受了别人的方式方法,没有自己的思考上来的,差异在高端阶段是明显的。这一点,在学习上可能体现的更明显。

所以,好多学霸说他们非常注重基础。

不知道我讲清楚了没有,哈哈,因为感觉我感兴趣的内容,大家好像都不感兴趣。说出来以后,才发现,这是不是一种消极暗示,哈哈哈。

今天就酱!

相关文章推荐阅读

1.能够看到更多的孩子,因为他拥有好奇心

2.对孩子的判断不准?你可能没有抓住思考与观察的基础

3.想和孩子玩孩子不搭理,不想陪孩子老缠着,陪玩要点你值得拥有!

4.基础题┃每个孩子都需要鼓励,你鼓励孩子的方法正确吗?

5.身体是孩子发现世界的工具,孩子通过身体行动和社会规则博弈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