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不妨让孩子“自作自受”,别不忍心

作者: 日期:2020/9/30 人气:0
"

琳琳现在是中班的小朋友了,与之前上小班的时候相比,现在的家庭作业量多了一些,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都是小手工之类的,目的也是为了让家长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完成,能够增进亲子关系,琳琳妈妈一向都很用心帮琳琳完成作业。但自从琳琳上了中班之后,妈妈有些不高兴了,因为琳琳似乎习惯了有妈妈帮忙完成作业,越来越不愿意自己动脑动手了。

上个星期,老师让孩子利用家里的废品完成手工作业,琳琳把老师的话转述给妈妈之后,就跑到一边玩去了,妈妈问她:“你有什么想做的吗?”琳琳说:“妈妈想做什么就做什么吧。”琳琳的作业明显变成了妈妈的作业了。

诸如此类的事情,很多家长都遇到过,家长往往有一个通病,就是在孩子面前太勇于“承担后果”,孩子习以为常后,除了不懂得感激,还会少了承担后果的责任感,变得不懂得对自己的行为负责,所以说,家长应该让孩子“自作自受”。

一、“自作自受”能教会孩子什么?

1.让孩子有自我判断的能力

有些孩子吃饭要家长喂,起床要家长叫,就连刷牙洗澡都要家长监督,俨然活成了“小公主”“小王子”。让孩子“自作自受”,就是要让他们自己对每件要做的事情进行分析,并自己决定做还是不做,以及会有什么样的后果,比如吃饭,孩子吃就吃,不吃就不吃,而不吃的结果就是饿肚子,孩子想到了这个结果,又怎么会不乖乖吃饭呢?

2.让孩子懂得“三思而后行”

让孩子“自作自受”,能够让孩子得到更好的约束,在做出判断之前,会对自己的决定紧张起来,因为他们知道后果是什么,所以会更加慎重的思考。

3.让孩子懂得自己做决定

父母为孩子的事操碎了心,可孩子却不以为然,其实这个时候就该让孩子自己处理问题,孩子需要有自己的个性、有自己的主见,在面对自己的问题时,需要懂得自己做决定。

二、家长让孩子“自作自受”时,该谨防哪些问题呢?

1.家长仍要起到监督的职责

虽然要让孩子成为一个有担当的人,但家长别把孩子的问题想的太简单,依然要在一旁监督,不能让孩子“破罐子破摔”,比如孩子完成不了作业,会被老师批评,但有些孩子觉得批评似乎并不是什么严重的后果,下一次依旧会不写作业。

2.懂得放手,不要左右孩子的决定

孩子自己动了脑筋并且做出了决定后,家长应该信任孩子,试着尊重孩子的决定,放手让孩子自由发挥,如果家长一直以自己的想法去左右孩子的决定,孩子可能就不愿意尝试了。

3.别在出现危险时让孩子“自作自受”

有一些危险的情况,家长还是要记住,保护孩子的安全才是第一位的,此时就不要让孩子“自作自受”了,比如过马路的时候,迎面有车开过来,孩子不看红绿灯就要走,家长还放任孩子去“自作自受”的话,就是不正确的了,此时应该暂时放下教育的负担,避免孩子的生命受到威胁。

虽然让孩子“自作自受”有很多好处,但家长在处理孩子的问题时,要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在一些长期的习惯上,就不适合采用“自作自受”的方式,比如孩子不愿意刷牙,短期内并不会产生太明显的后果,但长时间下去,就会有蛀牙的风险,所以“自作自受”对于那些近期可以看得出效果且孩子能够承担的了责任的问题上,无疑是比较值得一试的方法。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