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春天都是过敏性疾病的高发季节,如何正确“防敏”已经成为老生常谈,然而过敏性疾病的发病人群却是有增无减,过敏性疾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加上过敏性疾病的反复发作及久治不愈以及人们一些片面认知,很容易让人产生懈怠或各种负面影响进入治疗误区,护儿敏益生菌抗过敏小贴士提醒您:过敏反应发生是一个复杂抽象的过程,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和我们的生活环境、饮食习惯、个人体质有着密切的关系,正确治疗加上科学护理及免疫调节才能让过敏性疾病变得可防可控,关注家人健康,科学防敏,你做到了吗?
过敏疾病常见误区:
误区一:认为过敏是免疫力强的表现。许多人认为过敏是免疫力强的表现,其实正常时免疫兴奋与抑制功能是协调的,共同维持着免疫系统功能平衡,过敏反应是一种防御反应,在机体内时刻都在发生,绝大多数都是生理性的,能保护机体对致病微生物和有害物的抵抗,然而当机体对环境中正常存在或无害物质也产生反应时,就会引起一系列过敏症状,因此过敏反应实际是一种病理性免疫增强,是相对的过强,是免疫失衡所引发。
误区二:忽视过敏性疾病的遗传特性,来自美国霍普金斯医学院报道,当父母都为过敏体质时,其子女有50%的遗传概率,单纯父亲为过敏体质,其子女有30%的遗传概率,但也有过敏体质出现在兄弟、姐妹、祖父母、叔伯父母、表兄弟妹范围内,研究表明,遗传性过敏反应常常不仅只在一个器官发生,而是多组织器官同时或相聚发病,因此,不同的年龄可以发生不同的过敏反应,例如新生儿、婴儿期可出现湿疹、喘气性支气管炎,或因牛奶过敏而出现反复腹泻;3岁后又会发生过敏性咳嗽、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上学前后则又会出现过敏性紫癜等,一旦具有家族史的患儿发生过敏性疾病,治疗也更加困难,因此早期防治就变得非常重要。
误区三:过敏原太多,无法根治,态度消极。引起过敏源的物质如花粉、尘螨、食物等绝大多数都是无毒害的,它们无处不在,可以直接与鼻腔、眼结膜、器官及肠道接触而诱发过敏,给人们防不胜防的感觉,但绝大多数病人的过敏原集中在常见几十种之中,因此在出现过敏反应时积极查找过敏原并针对过敏原进行治疗,过敏性疾病是可以防控的,积极的防护态度在过敏性疾病治疗中显得尤其重要。
误区四:过敏是遗传来的,去不了根。大量的证据表明,过敏与遗传密切相关,遗传基因的改变需要几代人的时间,但近二三十年来,过敏性疾病成倍增加,主要还是由于生活方式与环境因素的剧烈变化而引起的,所以科学地掌握预防方法。配合恰当的治疗,及孕期哺乳期的防护护理及免疫调节,对过敏体质的改善很有效果。
误区五:过敏性疾病发病时用对症治疗的药物缓解症状,缓解期不需要治疗,对症治疗和缓解症状的药多为抗组胺药和激素类药物,对过敏性疾病的进化过程无治疗作用,反复应用或无效或有较重的不良反应,易导致肥胖、抵抗力下降等问题,所以要改变观念,要重视缓解期治疗,如哮喘是一种慢性反复发作的疾病,需长期治疗,过去大多数病人采用应急手段,久而久之易引起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严重并发症。许多过敏性疾病治疗重点在缓解期也不可忽视,如药物治疗同时,在缓解期补充护儿敏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微生态,养治结合,不但有助于提高机体免疫力缩短康复时间,还有助于改善过敏体质,而达到预防过敏性疾病、缩短康复时间,减免复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