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基益生菌,改善食物不耐受,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症状,效果好,三甲医院专家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攀基生物“

益生菌 婴幼儿配方粉发展史上的点睛之笔

购买攀基益生菌,请关注微信公众号:攀基生物
    母乳中含有有益菌?很多人对此问题的第一反应都是断然否定,甚至觉得这种设问有些可笑,因为在人们的印象中,乳汁就如同人的血液一样,而健康人体的血液中是不可能含有细菌的。

  真的是这样吗?事实可能没这么简单。近年来,国外已经陆续有研究报道称在母乳中发现了有益菌,国内也开始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上海市小儿消化与营养重点实验室前不久完成的“母乳双歧杆菌定性实验”就是其中之一。

  “之前人们普遍认为母乳是无菌的,”主持这项研究的副研究员钱林溪博士说:“但我们的实验发现,母乳里含有双歧杆菌。”

  肠道菌群的重要性

  钱林溪博士2001年毕业于南京医科大学儿科医学专业,2006年获复旦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2006—2009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营养科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主攻方向为母乳营养学。进入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后,钱林溪博士率先开展了母乳中微量元素的转运机制以及母乳中免疫活性因子的研究,同时开展母乳中微量元素锌的检测工作,对哺乳期母乳喂养起到了指导作用。

  母乳营养学专业背景的钱林溪博士为什么会对母乳中是否含有有益菌这样一个似乎不太主流的问题产生学术兴趣?“我们实验室对于婴幼儿肠道菌群的关注由来已久。”他说。

  人体所携带的细菌种类繁多,数量巨大,主要分布在人体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如肠道、呼吸道和泌尿生殖道)以及体表。由于体表的细菌主要来源于人体所接触的外环境,而且经常随外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也称为暂住菌群;定殖在体腔内的细菌比较稳定,所谓人体的正常菌群主要是指它们。再聚焦一些的话,则是指肠道菌群。

  这些菌群虽然居于狭窄的肠道之中,但其在人体健康中扮演的角色却远不止于“消化与吸收”。除了维持肠道的正常结构和生理功能,对营养素实施再利用(如将碳水化合物分解为更易吸收的小分子,发酵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可以作为合成含氮化合物的材料)以及合成维生素(包括水溶性B族维生素、脂溶性维生素K等),它们还拮抗病原微生物的定殖与感染,维持肠道的屏障功能并调节黏膜的免疫应答——这种免疫应答不仅影响肠道及系统功能,而且对将来疾病的发生具有重要影响。

  肠道作为重要的免疫器官,其所含有的免疫活性细胞约占人体免疫细胞总数的70%,它们和呼吸道、泌尿生殖道等处的黏膜下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共同构成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主要功能是将入侵微生物的抗原经处理加工后,呈递给包括T细胞和B细胞在内的免疫活性细胞,激发免疫应答。其中,最重要的保护性应答产物是分泌型IgA(SIgA),它构成了极为重要而高效的保护机制。

  而且,随着免疫学研究的快速发展,人们对肠道菌群的免疫调节功能有了越来越多的了解。研究发现,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至少需要三大类T淋巴细胞,即Th1、Th2和Th0。其中,Th1主要介导抗感染免疫,Th2主要介导过敏性反应。人体正常免疫功能有赖于这两个细胞群的平衡,否则将发生各种异常免疫反应和疾病,比如各类过敏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Th1和Th2的平衡失调往往表现为新生儿、婴儿和幼童的过敏性疾病如哮喘、皮炎等。现有的研究证据充分证明,没有发育完善的肠道菌群,新生儿和幼儿将面临更多的感染风险和更高的过敏症发生率。

  肠道菌群的势力影响甚至扩张到了人体的大脑发育范畴。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斯德哥尔摩脑研究所、新加坡基因组研究所等研究人员研究发现,肠道菌群的定殖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后期的行为。这一研究结果2011年2月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杂志》(PNAS)上。此前已有研究表明,在啮齿类动物中,肠道内感染病原菌的小鼠与正常菌群的小鼠相比会出现行为异常,包括出现焦虑行为和认知能力受到损伤。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等研究人员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定殖过程激发了参与肌动活动和焦虑行为的神经信号转导通路。

  人体肠道菌群的变化过程也令人称奇。胎儿期的肠道处于无菌状态,出生后数小时肠道菌群开始形成,4—6个月时即达到成年人的水平,两岁以后,人体定殖的肠道菌群就会比较稳定了。由此可见,0—2岁是构建婴幼儿肠道菌群的重要时期,而这个时期也是婴幼儿大脑和中枢神经发育的关键时期。所以,从小鼠实验可以推断,肠道菌群对婴幼儿的大脑发育、功能开发非常重要。

  母乳的神奇

  仅凭这些,肠道菌群就足以让一位儿科医生着迷不已,更何况还有一个重要的问题悬而未决——婴幼儿肠道菌群从哪里来?

  目前的共识是:母乳喂养和出生时的外环境。

  对于婴幼儿来说,母乳是一座宝库,不仅可提供丰富的营养成分,更重要的是母乳中含有大量抗感染成分,包括免疫球蛋白、乳铁蛋白、大约200种的低聚糖、白细胞、脂肪酸,还有IL-10、TGF-β、IL-1受体拮抗剂等细胞因子以及干扰素、核苷酸等保护性成分。

  母乳对于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已毋庸赘言。国内外相关权威机构和部门一再发布文件敦促母乳喂养,2003年世界卫生组织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联合制定的《婴幼儿喂养全球战略》中提出,母乳是婴儿健康生长和发育的最佳食品;我国卫生部于2012年2月发布的《母婴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也强调了“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物,提倡纯母乳喂养6个月”等理念。

  健康的母乳永远是喂养婴儿的最佳选择,在母乳不足或由于某些特殊原因不适宜母乳喂养的情况下,婴幼儿配方粉成为理想替代食品。

  现在的婴幼儿配方粉是在普通全脂奶粉的基础上逐步发展起来的,包括去除了部分酪蛋白,增加了乳清蛋白;去除了大部分饱和脂肪酸,增加不饱和脂肪酸,包括DHA、AA(花生四烯酸)等;另外还添加了乳糖、维生素、某些氨基酸或其他微量元素,使之更接近母乳。婴幼儿配方粉发展到今天,已能基本满足婴儿生长发育的营养需求。

  然而人们发现,无论如何追求配方粉对母乳的无限接近,母乳喂养的优势还是显而易见:母乳喂养的婴儿较少生病,抵抗力更强。

  进一步的研究发现,母乳喂养的婴儿在出生几天后,其肠道中双歧杆菌的数量迅速增加并在肠道菌群中占有绝大多数的优势,占整个肠道菌群的90%以上。这些婴儿消化吸收好,排泄正常,免疫系统发育更为完善;而普通配方奶粉喂养的婴儿,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要少很多,建立起来的菌群中细菌种类较复杂且有害菌比例较高,此时婴儿感染、腹泻风险升高,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降低,也容易发生过敏性湿疹等不适症状。

  那么,两种喂养方式的不同结局,仅仅是因为母乳中的低聚糖有利于双歧杆菌在婴儿肠道的生长繁殖吗?有没有可能是母乳本身含有双歧杆菌呢?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国外同行开展了一些研究,我们对这个话题也很感兴趣。”钱林溪博士说。

  马丁(Martin)及其团队于2003年首先研究母乳中含有有益菌的可能性。试验中,通过无菌手段分别采集8名妇女在产后第4天母乳以及乳晕、乳房皮肤和阴道擦拭物,婴儿粪便和口腔擦拭物,采用活菌培养法检测其中的益生菌,结果表明母乳中含有乳酸杆菌和肠球菌。

  2007年的一项研究同样使用活菌培养技术,结果在母乳中检测到乳酸杆菌、链球菌、肠球菌、消化链球菌、葡萄球菌和棒状杆菌等。同一年,为研究母乳喂养对婴儿粪便菌群的影响,开展了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试验,61名产妇分别服用双歧杆菌BB-12和鼠李糖乳杆菌LGG益生菌,或安慰剂。在怀孕期间,收集母亲粪便样品;产后1个月,收集母乳以及婴儿粪便样品。结果在益生菌组和安慰剂组的母乳样品中,都检测到不同种类的双歧杆菌。

  2009年,一项研究采用定量PCR技术(注:PCR即聚合酶链式反应,是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从健康母亲采集到的50份母乳样品,在所有样品中都检测到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而在大多数样品中则检测到肠球菌、梭菌和拟杆菌。

 2011年,一项研究采集20名母亲在产后第1、10、30和90天的母乳样品,结果同样检测到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和肠球菌。
  这次上海市儿科医学研究所的研究,采用先进的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PCR技术,测定了8个母乳样本中双歧杆菌的数量,结果在7个母乳标本中检测到了双歧杆菌。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赞(0)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过敏菌商城 » 益生菌 婴幼儿配方粉发展史上的点睛之笔

我们是攀基生物,我们提供攀基益生菌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