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基益生菌,改善食物不耐受,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症状,效果好,三甲医院专家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攀基生物“

破除生长发育“魔咒”?关注生命早期1000天的肠-脑发育

过敏菌阅读(470)

为人父母最关心的就是对孩子的生长发育,斌哥孩子同样也有此类问题,加上投资赛道也有一些关注,将一篇相关国外文献的内容进行解读,大家有兴趣也可以关注公众号私信讨论;

The Human Microbiome and Child Growth – First 1000 Days and Beyond

摘要:在婴儿最开始发育1000天内,营养不良主要受感染、亚临床病原体携带和“不良”肠道微生物群落代谢影响的影响。其中“不良”肠道微生物菌群是儿童严重急性营养不良的基础。肠道微生物群通过调节IGF-1和生长激素的产生影响生长轴,从而影响生长。肠道微生物群在炎症和胃肠疾病中起着重要作用,这可能与生长迟缓有关。婴儿发育前1000天可通过饮食、抗生素、益生菌、益生素或粪便微生物群移植等干预措施调节微生物群提供了机会,以促进健康生长和发育。早期胃肠道内微生物群落的聚集在免疫、内分泌、代谢和其他宿主发育途径中起着关键作用。在此期间的微生物环境的破坏,如饮食和感染问题,可能会破坏这种最佳的微生物演替,这可能会导致终生和代际的生长和发育缺陷。在这里,我们回顾了前1000天的人类微生物群——指的是从怀孕到2岁的时期——并使用发育模型,我们检查了早期微生物演替在生长和发育中的作用。我们认为,“营养不良”的微生物群落是遗传的,从而使生长障碍延续到下一代。我们还确定并讨论了产前和婴儿早期发生的相互交织的宿主-微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可能会损害健康生长和发育的轨迹,并探讨了它们作为新的微生物干预目标的潜力。

Growth and Development: A Microbial Perspective 从微生物角度看生长发育

前1000天——从怀孕到2岁的时期——是幼儿成长和发展的关键窗口。这一产前和产后早期由代谢、内分泌、神经和免疫途径的快速成熟所定义,这些途径强烈影响和支持儿童的生长和发育。这些路径是串联发展的,高度相互依赖,复杂的组装程序依赖于内部和外部线索。当这些发育途径受到不利环境因素的挑战时,如感染或不良喂养,儿童的生长轨迹可能会受到干扰,导致营养不良,表现为营养过剩(超重或肥胖)或营养不足——发育迟缓或消瘦。人类发育生物学的一个新兴观点包括存在于人体内的数万亿个微生物(微生物群)及其基因(微生物组),这些微生物在生命的头2年内聚集并稳定下来。新出现的证据表明,早期生命中微生物在人体内的定殖在发育路径的建立和成熟中起着关键作用,这种最佳微生物演替的破坏可能会导致终生和代际生长发育缺陷。(图1)

破除生长发育“魔咒”?关注生命早期1000天的肠-脑发育

婴儿发育前1000天不同阶段的关键细菌类群,有助于健康与营养不良的生长。目前的证据表明,许多细菌特征与前1000天营养不良或健康生长有关。在怀孕期间,在高收入环境中,具有低多样性和富含乳酸杆菌的阴道微生物群与足月出生和正常出生体重呈正相关。相反,更多样的阴道微生物群,富含普氏菌、双歧杆菌和棒状杆菌,与新生儿LAZ减少有关。健康生长与出生后6个月内的长双歧杆菌和嗜热链球菌数量增加有关,这在早期营养不良中不太常见。在此期间母乳喂养与更大的类杆菌和双歧杆菌有关。在儿童后期,较高的嗜粘液阿克曼菌、史密斯甲烷杆菌、普氏粪杆菌、乳酸杆菌和专性厌氧菌与健康生长相关,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物种与严重急性营养不良相关。不成熟微生物群与导致营养不良的风险因素之间存在双向相互作用,腹泻、营养、出生体重和其他因素都会影响“营养不良”微生物群并受其影响。(HIC,高收入国家;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HMO,母乳低聚糖;MAZ、年龄微生物群Z评分)

Days 0–270: Pregnancy 孕期

怀孕期间,胎儿的生长和发育受到子宫内环境和胎儿与母亲界面的相互作用的深刻影响。大约20%的发育迟缓源自子宫,原因是早产、小于胎龄(SGA)或两者兼有[3]。子宫中的生长缺陷与母体和胎盘的炎症和感染有关,提示微生物在胎儿生长中的产前作用[4]。对不同身体部位的母体微生物群的生物地理分析表明,孕妇的微生物群组成与非孕妇的不同,并且在整个怀孕期间都会发生变化;因此,产前微生物群可能在影响妊娠期和胎儿生长轨迹的宫内环境中发挥重要作用。

Maternal Microbiota 母体微生物群

1. 新的证据也表明,阴道中的微生物可能与发育中的胎儿相互作用,从而影响产前发育和妊娠期。阴道感染,最常见的细菌性阴道病,是病原体侵入宫内环境并刺激与小于胎龄(SGA)和早产相关的炎症级联的重要传播途径。

2. 孕妇炎症性肠病可能部分由肠道失调引起,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LBW)有关。

3. 母体牙周感染与口腔微生物群紊乱有关,并在一些研究中与早产和SGA有关,这表明口腔可能充当微生物库,最终与发育中的胎儿相互作用。

Fetal Microbiota 胎儿微生物群

1.羊膜腔及胎盘微生物群中的类群与早产和LBW有关,这表明子宫内正常微生物生态系统的破坏可能影响生长和妊娠期。

2.产前微生物(如胎粪)暴露也可能对后代免疫发育有长期影响,这可能影响出生后的生长轨迹。

Days 270–450: Infancy (First 6 Months of Life)

新生儿在出生期间和出生后立即暴露于外部环境中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早期婴儿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主要由出生方式、母体微生物群、抗生素暴露和早期喂养习惯决定。由于母乳喂养状态对婴儿的生长和早期的微生物演替有着深远的影响,母乳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可以作为干预的主要目标,通过干预可以解决婴儿生长迟缓的问题。

The Preterm Microbiota 早产儿微生物群

婴儿的微生物演替受到胎龄的深刻影响,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早产儿肠道微生物群遵循三个阶段的组装模式,首先是兼性厌氧菌占主导地位的组成(主要是芽孢杆菌;阶段1),然后是专性厌氧菌的扩张,以及以γ蛋白杆菌(阶段2)和梭状芽孢杆菌(阶段3)为主的发酵代谢。矫正后年龄(PMA)、营养和药物使用对阶段之间转换有很大影响,延迟向P3的转换与年龄Z评分的体重降低有很大关系。

Maturation of the Healthy Gut Microbiota 健康肠道微生物的成熟

健康新生儿的微生物群与母体粪便、阴道或皮肤微生物群密切匹配,具体取决于分娩方式。婴儿肠道微生物群的第一个定植者通常是兼性厌氧菌,随后在接下来的6个月内积累了专性厌氧菌(包括双歧杆菌、拟杆菌和梭菌)[34,35,36]。在婴儿早期,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仍然很窄,主要由母乳喂养婴儿中涉及母乳低聚糖(HMO)代谢的物种组成。据估计,25-30%的婴儿细菌群来自母乳[37]。早期生命微生物群的延续在内分泌、粘膜免疫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生长和成熟中起着重要作用。

目前业界用年龄Z评分(MAZ)来评估营养不良情况下出生后头2年肠道微生物群的成熟度,通过对孟加拉国正常生长的儿童进行参考队列研究,作者使用机器学习模型确定了25种细菌类群,这些细菌类群对年龄和健康生长具有区分作用;婴儿期前6个月的年龄歧视性最强的类群包括几种双歧杆菌和链球菌,即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和嗜热链球菌(Streptococcus thermophilus)。将相同的模型应用于马拉维队列,其中长双歧杆菌也是年龄上最具歧视性的分类群[43]。早期生命微生物群在生长中的作用可能取决于获得的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

Breast Milk and Early Gut Microbiota Maturation 母乳和早期辅食

早产儿的微生物演替似乎可以通过母乳喂养来挽救,这表明母乳在正常婴儿微生物群落中起着重要作用。此外,在出院后,母乳喂养的早产儿比配方奶粉喂养的早产儿的生长速度也明显更快。因此,母乳喂养对婴儿微生物群聚集的影响可能会增强生长和发育途径。母乳中含有多种微生物群,这些微生物群因母亲体重和分娩方式以及不同人群而异,但最常见的特征是变形杆菌(主要是假单胞菌)、葡萄球菌和链球菌,并且在组成上与皮肤、口腔和肠道微生物群不同;母乳微生物群与婴儿生长之间的关系尚未调查;然而,最近的研究支持HMO在塑造婴儿早期微生物群和调节生长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Days 450–1000: Childhood (6 Months to 2 Years)

母乳喂养后,固体食品的引入使婴儿微生物群的结构和功能多样性迅速增加,形成了成熟的成人状态。这种成熟的微生物群落主要由能够降解聚糖、粘蛋白和复杂碳水化合物以及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物种组成。同时,从补充食品的引入(6个月大)到2岁这段时期是儿童成长的关键时期,特别是线性成长[55]。然而,在低收入环境中,在水、卫生和个人卫生条件差的情况下,会带来接触病原体的风险和在此期间营养不良的风险,这可能会扰乱相互交织的肠道微生物和生长路径(图2)

破除生长发育“魔咒”?关注生命早期1000天的肠-脑发育

健康与营养不良儿童肠道内微生物与宿主生长相互作用的途径。共生肠道微生物群调节了许多影响儿童前1000天生长的过程。肠道屏障(粘液层、抗菌肽、上皮和紧密连接)的结构和功能完整性受到健康婴儿肠道微生物组成的严格调节,但在营养不足时会受到干扰。健康的微生物群还提供对入侵病原体的定殖抗性。共生微生物群和先天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维持免疫稳态和抗原识别。宿主微生物群还通过尚不清楚的机制调节生长激素轴(GH/IGF-1)活性以刺激早期生长。微生物群在营养和宿主代谢中起着关键作用,从而影响消化、吸收和能量储存。早年的不良微生物群可能会损害与生长相关的每一条途径,而不成熟的微生物群无法保护肠道屏障,导致绒毛变钝、粘液降解、肠道通透性和免疫反应受损。这些肠道损伤可能导致环境肠道功能障碍(EED)、慢性全身炎症、感染发病率和腹泻,每一种都可能损害生长轨迹。诱导EED和营养不良表型可能需要“命中”的组合,包括饮食不足或不足(1)、病原体携带(2)和/或不良微生物群(3)。微生物组失调也可能损害关键营养素的代谢,包括必需氨基酸,从而阻止正常生长。肠道微生物群组成紊乱可能会损害生长激素的正常生产。

Intergenerationality of a Malnourished Microbiome 微生物组营养不良的遗传

营养不良及其相关后遗症代代相传。身材矮小的母亲患发育不良儿童的风险更高。这种代际性可能大部分归因于影响后代生长的表观遗传修饰。在这里,我们提出,“营养不良”微生物群落的代际性也会导致几代人的生长障碍。代谢紊乱(包括肥胖症[77])和肠道疾病(如结肠炎[78])中已经提出了一种不良微生物群的代际传播。此外,营养素缺乏对肠道微生物群(即膳食纤维)的有害影响在一代人内是可逆的,但如果在随后的几代人中重新引入饮食中,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逆的[79]。因此,饮食引起的微生物灭绝可能发生在营养不足的状态下,这种情况会在几代人之间加剧,并导致代际营养不足的循环。

Intervening in the Malnourished Microbiota during the First 1000 Days and Beyond 对微生物组群的营养不良干预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群组成和功能紊乱在儿童营养不良中起着因果作用,因此需要进行干预研究,使用微生物群靶向疗法来预防或治疗营养不良。然而,营养不良的周期性过程提出了一个问题,即什么是最有效的干预期。前1000天包含机会窗口,在该窗口内,受干扰的微生物群落可能会接受干预(图3)。

破除生长发育“魔咒”?关注生命早期1000天的肠-脑发育

Prenatal Preventative Interventions 产前干预

有证据表明,子宫中的宿主-微生物相互作用可能会影响胎儿和婴儿的生长轨迹,这增加了怀孕期间母体微生物群的操纵可能会影响婴儿生长的可能性。例如,母体牙周病的治疗可能会降低低出生体重的风险。相反,不良的水、卫生和个人卫生(WASH),因此暴露于更具致病性的环境,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有关,这表明密集的WASH干预可能会改善胎儿生长。怀孕期间使用抗生素与高收入国家的低体重婴儿(LBW)相关,而女性生殖道中刺激早产或SGA(小于胎龄婴儿)的病原体减少与中低收入国家的婴儿出生体重、身高增加和早产减少相关;

Postnatal Preventative Interventions 产后干预

对中低收入国家婴儿中抗生素试验的分析表明,对体重增长和线性增长有好处,这可能由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介导。最近在印度4500名新生儿中进行的一项干预试验报告,从出生后第2-4天开始,口服共生菌(植物乳杆菌+低聚果糖)治疗7天后,脓毒症和死亡率显著降低;干预也显著增加了婴儿的体重。这些结果是在一组健康体重的足月婴儿中获得的,因此,这些干预措施可能对早产儿或低体重儿产生更大的影响,对于这些早产儿或高风险败血症和营养不良,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容易被肠道微生物发酵,产生短链脂肪酸(SCFAs)和其他有益于肠上皮完整性的代谢物。含有这种纤维的本地豆类已经证明了一定的能力,可以通过改善EED来减少LAZ的不足。

Treating Undernutrition 营养不良的治疗

针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干预措施不仅可以预防而且有助于治疗急性和慢性营养不良。然而,目前的即食治疗性食品(RUTF)不足以持续恢复微生物群的成熟度,而微生物群在治疗后3-4个月恢复到不成熟状态。这些发现对脊髓性肌萎缩症(SAM)治疗方法具有重要意义。复杂SAM住院儿童的死亡率仍高达42%,出院后复发的比例很大;此外,接受SAM治疗的儿童表现出长期生长缺陷。未来的干预措施应检查联合营养和微生物群靶向治疗的使用,以持续恢复微生物群的成熟和健康生长。

在所有复杂SAM病例中使用抗生素于1999年被纳入世界卫生组织指南;然而它们对营养恢复的益处仍不确定。马拉维一项针对2767名无并发症SAM儿童的大型研究报告称,在标准RUTF中添加抗生素可显著改善营养恢复并降低死亡率。然而,在尼日尔和肯尼亚的儿童中进行的类似大型试验表明,抗生素治疗对死亡率或营养恢复没有益处。益生菌干预研究的数据为其在营养不良方面的潜力提供了有希望的证据;然而,它们作为SAM后治疗干预的潜力仍不清楚。未来的研究需要仔细考虑剂量、干预时机以及能够在营养不良的肠道定植并适合特定环境的益生菌菌株的选择。最后,正如通过恢复过度营养中的代谢紊乱所观察到的那样,通过健康供体的粪便微生物群移植(FMT),肠道微生物群的完全重新克隆有可能恢复肠道功能、代谢稳态和生长,而SAM患儿对标准治疗没有反应. 事实上,未来的营养不良治疗应该考虑双重互补方法,将营养和微生物群干预结合起来,以优化治疗。

Beyond 1000 Days 1000天之后

在头1000天之后,也可能存在促进增长的机会窗口。肠道微生物群的成熟主要发生在2岁或3岁时,因此,在此期间之后针对肠道微生物群采取的策略可能影响较小。然而,青春期女性在受孕前14周开始的围产期可能代表了一个额外的机会窗口,可以优化营养和肠道微生物群,这可能对健康和营养行为有重大益处,这也暗示了微生物群靶向治疗的潜力。因此,扩大对早期生活的看法,包括这一先兆期,可能有助于优化营养和微生物群靶向治疗,以防止营养不良的遗传循环。

破除生长发育“魔咒”?关注生命早期1000天的肠-脑发育

目前对于脑肠轴作用通路尚在研究中,值得大家一起讨论学习,一些不错的落地场景也可以研究下;有兴趣的朋友关注公众号跟斌哥一起聊聊吧!

肠道菌群通过降解尼古丁,改善吸烟加重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过敏菌阅读(365)

烟草的使用是全球疾病和死亡的最主要可预防性因素。我国直接吸烟人口超过3亿,被动暴露于烟雾环境中的人数更是难以统计。众所周知,吸烟不仅是肺癌重要的致病因素,更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多种代谢性疾病息息相关。近年来多项流行病学证据显示,长期吸烟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NASH)的进程密切相关,但其分子机制和干预策略研究仍为空白。因此,解析吸烟加重NASH的主要成分、作用部位、分子机制及潜在调控方式,对于加深理解吸烟危害、开发相应靶向干预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肠道菌群通过降解尼古丁,改善吸烟加重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文章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2-05299-4

2022年10月20日,国际学术期刊Nature发表了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姜长涛教授团队和合作者的研究论文“Gut bacteria alleviate smoking-related NASH by degrading gut nicotine”。该论文揭示了烟草摄入期间尼古丁在肠道累积,通过肠道—肝脏交互调控促进NASH进展的新型分子机制。团队首次发现了人体肠道菌群对肠道尼古丁的降解作用,并揭示了其中的关键肠道共生菌—解木聚糖拟杆菌(Bacteroides xylanisolvens)及新型尼古丁代谢酶NicX:解木聚糖拟杆菌通过NicX降解肠道尼古丁,有效缓解吸烟加重的NASH。该研究发现吸烟过程中尼古丁于肠道累积,阐明其对NASH的促进作用及分子机理,揭示肠道共生菌在尼古丁相关的NASH发病中的关键保护作用,为吸烟相关代谢性疾病的基础研究与临床干预提供了新靶点与新策略。

肠道菌群通过降解尼古丁,改善吸烟加重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图1. 肠道共生菌降解尼古丁,改善吸烟过程中肠道尼古丁累积对NASH的加重作用

此前尼古丁相关研究主要关注其对肺和脑等器官的影响,为了更加全面和准确地探究不同组织中尼古丁的分布与功能,研究人员利用代谢组学对吸烟人群及多种尼古丁暴露小鼠模型中的不同组织进行尼古丁含量精确测定,意外发现吸烟或尼古丁暴露期间,尼古丁在肠道大量累积。更值一提的是,尼古丁处理后,无菌(GF)小鼠回肠及其内容物中的尼古丁浓度显著高于正常SPF小鼠,提示肠道菌群具有在体降解肠道尼古丁的潜力。通过对吸烟人群粪便样本的宏基因组学分析,结合一系列体内与体外实验、合成生物学手段以及色谱与光谱技术,研究人员发现肠道共生菌解木聚糖拟杆菌(Bacteroides xylanisolvens)可以通过尼古丁代谢酶NicX将肠道尼古丁高效降解为4-羟基-1-(3-吡啶)-1-丁酮(HPB)。通过解木聚糖拟杆菌(野生型和NicX敲除株)在高脂高果糖高胆固醇饮食(HFHFrC)叠加尼古丁的NASH小鼠模型定植实验,研究人员证实解木聚糖拟杆菌可以通过NicX依赖的方式缓解尼古丁促进的NASH进程。

肠道菌群通过降解尼古丁,改善吸烟加重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图2. 吸烟引起尼古丁肠道积累,肠道尼古丁可被肠道共生菌高效降解

研究人员运用磷酸化蛋白组学、脂质组学等多组学联用技术以及多个肠上皮细胞特异性基因敲除小鼠模型,发现肠道尼古丁蓄积显著激活肠上皮细胞AMPKα1信号,通过上调鞘磷脂磷酸二脂酶3(SMPD3)磷酸化水平,促进肠源神经酰胺的分泌。进一步,研究人员确定了AMPKα1可以直接结合SMPD3并磷酸化S208(S209)位点,抑制K103位点泛素化,进而抑制SMPD3蛋白酶体降解途径,最终增加SMPD3活性。这一发现首次将AMPK信号与鞘脂神经酰胺代谢联系起来,揭示了AMPK新的重要功能。

肠道菌群通过降解尼古丁,改善吸烟加重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图3. 尼古丁通过肠AMPKα—SMPD3轴,促进肠源神经酰胺生成

随后,研究人员招募了83例经肝脏活检证实的NAFLD患者,利用其粪便样本进行了宏基因组、代谢组学检测以及关联分析。结果显示,吸烟者粪便中的尼古丁水平与NAFLD-NASH进程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而B. xylanisolvens丰度、尼古丁的降解产物HPB则与NASH进程呈负相关。以上发现为靶向特定肠道菌群及其代谢酶治疗尼古丁相关NASH进展提供了新策略。

肠道菌群通过降解尼古丁,改善吸烟加重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图4. B. xylanisolvens介导的尼古丁降解与吸烟者的NASH进程呈负相关

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是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医学创新研究院姜长涛教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Frank Gonzalez研究员、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虞朝辉教授、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李洋研究员以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郑明华教授是这一成果的共同通讯作者。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2013级基础八年制陈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博士后孙露露、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曾广易、浙江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沈哲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后汪锴、复旦大学基础医学院博士研究生尹利敏为本文的共同第一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糖脂代谢的时空网络调控”重大研究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经费支持。


【延伸阅读】作者简介:

肠道菌群通过降解尼古丁,改善吸烟加重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姜长涛,北京大学长聘教授、博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代谢性疾病的发病机制与转化医学研究,重点关注肠道微生态在其中的作用。近5年以通讯作者在Nature、Nature Medicine(3篇)、Cell Metabolism(3篇)、Journal of Clinical Investigation及Diabetes(2篇)等杂志发表SCI论文二十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等人才计划;获得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第八届树兰医学青年奖、第六届北美华人糖尿病学会(CADA)青年科学家奖等奖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重大研究计划及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十余项基金,作为PI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作为大会主席,主办中国科协第295次青年科学家论坛“代谢调控与靶标发现前沿会”、2021中国肠道大会,并担任中国生物物理学会肠道菌群分会秘书长、北京生理学会生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遗传》杂志副主编、《Science Bulletin》杂志编委等学术职务。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

编辑:玉洁

益生菌知多少

过敏菌阅读(461)

益生菌具有调节肠道和胃的功能,能促进食物消化,改善消化不良情况,有利于肠道有益菌的存活,有助于杀死有害细菌,但应注意服用益生菌的正确途径,并注意服用益生菌的禁忌。

一 益生菌害怕杀菌和消毒
益生菌不应与具有杀菌和消毒活性的制剂同时服用,也不应与抗生素联合使用。因为益生菌中的活菌很容易被抗生素杀死,所以它们根本不起作用。如果疾病需要同时服用抗生素和益生菌,建议两种药物的间隔时间超过2小时。
二 益生菌害怕酒精
酒精是一种常用的杀菌消毒剂。酊中乙醇含量高,不宜与益生菌同时服用。酊是将原料药浸入酒精或将化学物质溶于酒精中的药物,如颠茄酊、橙皮酊、碘酊等。
三 益生菌怕热
益生菌作为一种活菌,在肠道中存活,其最适生长温度与人体肠道相似,约37°C。因此,益生菌最好保存在阴凉干燥的地方,有些药物甚至需要冷藏。同时,益生菌的水温不应超过40°C,否则益生菌将被烫死。
四 益生菌害怕抑制和吸附
如果病人有胃炎或腹泻,医生可能会开胶体铋果胶、单宁酸制剂、药物碳或蒙脱土粉等药物,但这些药物会抑制细菌的生长,或吸附细菌,然后直接从体内取出,从而影响益生菌的功效。因此,上述药物不能与益生菌同时服用,应分时段服用。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益生菌知多少

宝宝哭诉妈妈做饭难吃,原来他们不爱吃饭都是有原因的

过敏菌阅读(383)

前些天看到一个视频,一个年仅2岁的宝宝对着镜头哭诉,不想再吃妈妈做的饭了,实在太难吃了。

妈妈听到后觉得好笑又伤心。

原来宝宝之前的饭都是爸爸做的,谁知这几天爸爸出差了,妈妈只好硬着头皮去做,没想到孩子一点都不捧场。

其实宝宝吃饭难这个问题会让很多家长头疼,这个孩子还好,起码知道是什么原因,其实有很多孩子不吃饭,家长是根本不知道怎么回事。

那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孩子不爱吃饭,都有哪些原因。

宝宝不爱吃饭的原因

1、不良习惯

其实宝宝吃饭的坏习惯,大部分都是家长惯出来的。

特别是老人家,总喜欢追着孩子喂饭,孩子走来走去不好判断到底吃饱了没,往往家长会担心他吃不饱,总想让他多吃,这样容易增加他胃部的负担,也会影响消化。

另外就是孩子喜欢吃什么就做什么,他不爱吃的就不给他吃,这样不但影响孩子的营养摄入,还会养成挑食的坏习惯。

2、做得不好吃

这个就像视频的情况一样,因为家人做饭单一、味道不好、孩子单纯就觉得不好吃所以不爱吃。

想要判断是否这种情况也非常好处理,就是换个人,换个菜式,换个做法,换多种菜品都试试,如果孩子都爱吃的话,就证明不是孩子问题了。

3、缺乏微量元素

一般如果孩子营养不均衡会导致某些微量元素缺乏,例如缺铁、缺锌、缺钙,缺乏维生素就容易让宝宝有不想吃饭的情况出现,建议家长可以到医院检查一下,如果确认的话,就适当补充微量元素,均衡饮食即可。

4、生病

如果孩子是生病了,积食或者在出牙期,都有可能影响食欲,这个就不用过分担心,等宝宝度过了这个时间就可以了。

如果是积食的话,可以适当清淡饮食,吃一些益生菌调理一下,之后注意控制宝宝的食量就行了。

5、零食吃太多

很多孩子都喜欢吃零食,但如果吃太多,特别是在正餐前吃的话,肯定会影响正餐的摄入量。

到时正餐没吃饱,等零食的饱腹感过了后,又容易饿,但没到吃饭时间,只能又用零食充饥,久而久之就是一个恶性循环。

所以不建议孩子吃太多零食,而且在正餐前尽量不吃,吃的时候这个份量也一定要控制好,孩子没有自制力,这个需要家长加以管控。

总结

宝宝不爱吃饭其实都是有原因的,只要我们找到根源就能对症处理,这个过程家长需要自己反思和检讨,看看是否因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导致宝宝不爱吃饭,如果是的话,及时调整,虽然调整的过程,宝宝会不适应,但只要坚持,让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日后才能更加健康地成长。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宝宝哭诉妈妈做饭难吃,原来他们不爱吃饭都是有原因的

如何补充益生菌

过敏菌阅读(422)

       人人到知道益生菌对我们人类的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益生菌种类繁多,生长所需环境也有所不同,所以如何补充有益菌,并且给有益菌创造一个舒适益生的环境,却很少有人系统的提起。

        补充益生菌要从两方面做起:一是创造适合有益菌生存的环境。肠道的有益菌往往都喜欢高膳食纤维的环境下生存,多吃不同种类的蔬菜有利于有益菌的生存和繁殖,特别是含多酚的食物,例如新鲜的大蒜、新鲜未加工的杏仁、含70%或更多可可的黑巧克力等。可可对通过增加有益菌的相对丰度对微生物群落产生影响,更利于微生物群落的健康。而且人体肠道内膜细胞繁殖所需要的丁酸也是喜膳食纤维益生菌产生的副产品,所以每天有必要食用足够的膳食纤维有助于肠道内膜细胞的生长,从而保持肠道健康。

        另外,压力也可能会导致生态失调,医学上的压力不仅仅包括情绪压力和工作压力,还包括其他种类的压力,如环境污染、接触化学品、辐射以及低品质且缺乏营养的食物等需要身体激活免疫力或者过度消耗免疫力的行为。

        再就是长时间久坐不动可导致胃肠道蠕动缓慢,这样有益菌的生存环境就会变得恶略,每天保持适当的运动对有益菌同样重要。

        最后不得不提的就是抗生素,虽然抗生素能有效治疗细菌感染,但是抗生素在杀死致病菌的同时也杀死了有益菌,过度使用抗生素同样会带来很严重的问题。

        二是补充益生菌。

        营造了好的环境,但是在菌群生态遭到破坏导致失调时,我们就需要通过补充有益菌来调节菌群,使有益菌和有害菌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而发酵食品就是补充有益菌一个很好的途径。

        发酵食品中的有益菌不仅可以补充人体内的益生菌,还可以吸收多种毒素和重金属。一份发酵食品相当于一整瓶高效益生菌。每天吃一点发酵的蔬菜,喝一杯酸奶都是不错的选择。当然现在市面上销售的很多巴氏杀菌酸奶品质都已不保,且有益菌含量很低,所以,相对于酸奶来说,发酵蔬菜是个不错的选择。

        除了通过食物来补充益生菌之外,还可以选择市面上销售的益生菌,但是益生菌的种类有成千上万种,每一种菌株在特定的肠道环境中都有不同表现。也就是说同一种益生菌并不适用于所有人,所以在选择益生菌的时候要选择含有多种菌株的益生菌。也可以多尝试几种不同种类的益生菌,然后选择适合自己的。

       益生菌是一个庞大且复杂的微生物群落,我们与它们共生共存互相作用。就现在来说,人类对益生菌的认识和利用还处在一个初级阶段,也许有一天随着科学的发展,人类对益生菌会有新的认识,对它们的利用也会更进一步。

以上内容均来自《免疫革命》和《免疫功能90天复原方案》。

本文来源于互联网:如何补充益生菌

攀基益生菌为什么效果这么好呢

过敏菌阅读(1473)

攀基益生菌为什么效果这么好呢

益生菌产品中的菌株是需要合理配伍的。菌株太多,相互打架,效果会减弱。这些话可能没人告诉你。但这是事实。

攀基益生菌中的优势菌植物乳杆菌P-8,乳双歧杆菌V9在产品中含量最多。(具体含量是我们的核心机密)。其它菌株配合量相对少一些。

为什么选这两款菌株作为核心菌株呢。

第一,粘附性强,定植能力强。是优势菌株。

第二,作用强大。

植物乳杆菌P8促进双歧杆菌生长,提高肠道菌群的丰度,促进神经递质的发育,改善脑肠轴。

乳双歧杆菌V9改善肠道慢性炎症。保护肠道屏障。改善便秘,慢性腹泻等。改善率90%以上。

看到很多产品动不动就10多种菌株。效果我真不敢恭维。产品好不好,效果来说话。

多动症很有可能肠道菌群紊乱

过敏菌阅读(1222)

小朋友注意力不集中,妄语,情绪激动等,很有可能不是他们自己要这样,而是体内的细菌让他们行为不由自主。这是肠道菌群紊乱导致的。一般会伴随着晚上睡觉难以入眠,经常便秘或者腹泻,口臭异常啊等等。这些就是肠道菌群紊乱的表现。肠道菌群紊乱还可能导致肠漏,很多食物不耐受。甚至引发其他的问题。

攀基益生菌

怎么改善肠道菌群紊乱呢。

补充相应的益生菌来改善。

植物乳杆菌p8能提高肠道菌群的丰度,促进双歧杆菌生长。

乳双歧杆菌v9能减少肠道促炎因子,修复肠道屏障。

《90%的注意力可以通过食物改善》中说明,多动症需要大量补充益生菌。每天2-3次效果更好

食物不耐受的成因以及如何改善

过敏菌阅读(2809)

食物不耐受现在已经被人们所熟知。最开始,医学界是不认可的。因为有人检测食物不耐受很严重但身体看上去很健康。没有任何症状,所以,业内是褒贬不一。现在,基本上都认同了。

食物不耐受是怎么导致的。通俗点说,食物不耐受,是一些食物的蛋白质很难被消化。(当然,也有缺少相关消化酶的原因)。所以,他们以大分子,中分子的形态存在于肠道内。时间久了。特别是肠道亚健康的人。这些分子就通过肠道屏障,进入血液。那之后随着血液进入人体各个部位。大分子会被人体免疫系统产生的巨噬细胞所吞噬。但一些中分子依然存在于血液中,闲逛。

时间久了对身体形成各种慢性炎症,影响人的健康。尤其是孩子,特别影响发育。这些中分子有一定的半衰期。90天左右。就是说90天血液中的含量减半。(这是在不新增的情况下)。

攀基益生菌改善食物不耐受

说明白了食物不耐受的原理。那应对是不是很容易看出来了。基本上是2个办法:

1.对相关的食物忌食。这样,3个月减半。再过3个月就只有原来1/4了。很快就下去了。

2.改善肠道屏障。这个比较复杂。肠道屏障包括机械屏障,免疫屏障,生物屏障,化学屏障。具体很复杂,需要从多方面想办法。

比较好的办法是补充益生菌改善肠道消化环境,减少这些大中分子。另外还可以修复免疫屏障。通过减少炎症,减少有害菌达到修复粘膜。

攀基Probio-Spirit益生菌中含有乳双歧杆菌V9和植物乳杆菌P-8。2大强势优势菌株。

植物乳杆菌P8促进双歧杆菌生长,提高肠道菌群的丰度,促进神经递质的发育,改善脑肠轴。

乳双歧杆菌V9改善肠道慢性炎症。保护肠道屏障。改善便秘,慢性腹泻等。改善率90%以上。

攀基益生菌经3年临床打磨,专家,机构,家长,厂家4方参与,终于在2021年隆重推出。一经推出,就得到了三甲医院权威专家的认可。并在临床中大力推荐使用。好不好看效果,赶快试试吧

关于发育障碍的宝贝,妈妈们都应该知道

过敏菌阅读(2657)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而父母永远是最好的陪伴。身为父母,你能否毫无保留地去爱那个“不完美”的小孩?

米妈(化名)就是这样毫无保留的去爱自己的孩子的,想了很多,做了很多。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口,坚持做好一件件小事,配合正确有效的治疗和教育理念引导,培养孩子的体能,自信,独立和勇敢,引导孩子乐观积极向上正能量。

米妈为了孩子,从外省市带孩子来北京中日友好医院找许鹏飞教授团队就诊,身为教师的米妈认真好学了解慢性食物过敏,食物不耐受,心肌酶,感统训练等等,在疫情期间米妈在家里设立了家庭感统训练室。

感统训练室
感统训练室

我们非常感动。觉得有必要总结一些东西出来,让大家知道。

一,积极的心态

家长要多多关注孩子,孩子正处于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及时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

孩子的健康问题家长不容忽视,多一份耐心、责任心和平常心,少一些焦虑哈急躁,同时,面对疾病,家长也要配合医生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病情发展,帮助孩子早日康复。

二,饮食的干预

1.忌食过敏和食物不耐受相关的食物,忌食期间,可以食用替代食物营养均衡。

按照每天所需的蛋白质,油脂,碳水,矿物质,维生素,膳食纤维等均衡饮食,建议每天都有肉类,蔬菜,豆制品。

2.餐具的讲究

给孩子专门餐具,孩子喜欢的颜色,样式,精选餐具。提高孩子吃饭的兴趣,做食物的过程可以让孩子参与,比如挑菜,洗菜,包饺子,整理餐具。

3.味道和颜色

总结孩子喜欢的味道,五颜六色的颜色吸引孩子的食欲。

4.忌糖,甜食饮料零食加工食品,但孩子喜欢甜味,可以用红薯,紫薯,栗子做成零食给孩子食用。用木糖醇,赤藓糖醇自制饮料替换高糖饮料。

5.要考虑日常食用ω-3与ω-6的平衡。(我也分享过我家吃的亚麻籽油,胡麻油的ω-3含量比较高,与其他油脂搭配着用,很多朋友也开始给孩子饮食加入亚麻籽油了)

ω-3脂肪酸可以促进大脑和神经发育,通过各种途径抑制炎症,修复神经髓鞘损伤,减轻多动症,抽动症状。

三,陪伴与付出

1.耐心的陪伴

多一些耐心,用心陪伴和关爱,让孩子感受更多的家庭温暖。知道家人在关心他,有家人在倾听他的心声,一个心中充满爱的孩子,会让孩子的情商更高。

2.带孩子适度运动

合理安排作息,孩子保持情绪平稳,作息规律,适度运动。

3.带孩子接触大自然,在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基础上,安排难忘的亲子时刻,让孩子们用更好的方式感受生活的美好。

宝妈的反馈

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除了家庭的正确引导,医学的诊断和提早干预也不容忽视。

非药物治疗角度讲,补充攀基益生菌的同时,饮食控制,健康饮食,让孩子坚持感统训练,体能训练,孩子各方面就会改善,孩子哭闹少了,情绪睡眠好了,孩子爱笑了,上课注意力集中了,孩子的点点滴滴变化,看在米妈眼里,米妈心里多了一丝的安慰。为了孩子,所有的努力都是值得的。

宝妈的反馈
宝妈的反馈
宝妈的反馈
宝妈的反馈
宝妈的反馈


感谢米妈微信发给我的照片,并且盛情邀请我去长沙。

感谢北京中日友好医院许鹏飞教授团队的不懈努力,精湛医术为孩子们的健康保驾护航。温暖感染着每位家长!

家长为了孩子的健康,坚持和孩子一起努力一起成长,尤为可贵。感谢陪伴孩子健康成长的每一位爸爸妈妈。

我愿意聆听不同家长的故事和分享。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而父母永远是最好的陪伴,路径各有不同,爱与尊重,平等与接纳,亘古不变。 ​

我们希望能有更多的爸爸妈妈看到,能够从这篇文章里学到有用的知识,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共同守护孩子们的未来!

想知道健康的身体都有那些特征?那赶紧进来看看

过敏菌阅读(1075)

长命百岁相信是每个人的愿望,虽说这个愿望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实现的,但就算不能长命百岁,我们也希望能够健健康康的、无病无痛就生活。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已经开始对养生开始重视起来,同样也有很多人开始担心自己的身体情况,时常怀疑自己是不是处于亚健康状态,哪有什么简单的方法来检查身体是否健康呢?今天小益可是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健康身体的特征,大家可以对照一下。

1、伤口愈合会很快

如果你的伤口很容易就愈合了,说明你的血液凝固能力、细胞杀菌能力和血管健康状况都是良好的。相反,如果一个小伤口需要很长一段时间才愈合,又或者是轻微的压力会导致皮肤产生淤青,这时候就要去检查一下身体了。

2、稳定的体重

在中医认为:肥胖的人会多气虚,多痰湿;而瘦的人会多阴虚,多火旺。所以只要你的身体不适太瘦或者是太胖,其实就不用刻意的去减肥回着增肥。在正常情况下只要体重一直保持稳定,说明身体还是健康的。如果你是突然体重发生变化,说明你的身体有问题,这时候就要多加注意。

3、睡眠情况良好

一个健康的睡眠状态应该是一觉睡到天亮,并且睡梦会较少,起夜次数会很少。而一晚要起来好几次,经常失眠多梦。有时候虽然你是睡了很久,但是大脑和器官能真正得到休息的时间其实是很短的,这也是身体不健康的一个表现。

4、手指甲红润有光泽

相信有很多人不知道指甲和人体内脏的联系,其实指甲和人的脏腑是有直接的关系,可以通过指甲就可以充分的反映出一个人的身体健康情况。因为指甲的健康是和身体的营养状态、维生素的摄入和排毒都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你的指甲红润说明你气血充足,内分泌是正常的。

5、每天都会有大便

大便的次数和通不通畅,其实是检验消化系统和排泄系统是否正常的重要标准之一,如果你总是排不出粪便,那么宿便就会堆积,毒素也会不断的产生,还会造成肠胃功能的紊乱,菌群的失衡等问题,如长时间如此,那么便秘就会很容易找上门来。在这里值得要说的是,肠道的菌群平衡是可以预防便秘的发生

我们是攀基生物,我们提供攀基益生菌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