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基益生菌,改善食物不耐受,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症状,效果好,三甲医院专家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攀基生物“

孕妇肠道菌群在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

过敏菌阅读(798)

  原标题:又见“肠-脑”重磅研究!Nature:孕妇肠道菌群在影响胎儿的大脑发育

  北京时间9月24日,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新研究中,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的研究团队表明,母体肠道中的数十亿微生物在调节着关键的代谢产物,而它们对胎儿大脑的健康发育至关重要。

  虽然母体肠道微生物组与其后代脑功能和行为异常有关(通常是由于感染、高脂饮食或孕期压力等因素引发),但到目前为止,科学家们还不清楚它们是否在关键的产前时期也会影响胎儿的神经发育。

  为此,UCLA综合生物学与生理学系Elaine Hsiao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分别培养了用抗生素杀死肠道微生物组的小鼠,以及培养的无菌小鼠。然后,他们研究了母体微生物组缺失和选择性重建微生物组如何影响小鼠胎儿的神经发育。

  研究第一作者、博士后研究员Helen Vuong说:“母体肠道菌群的减少会破坏胎儿的大脑发育,改变胎儿大脑中开启的基因,包括许多参与神经元新轴突形成的基因。”

 轴突是连接神经元并使得它们能够通信的微小神经纤维。

  研究人员观察到,特别是连接大脑丘脑和皮层的轴突数量和长度都有所减少。

  Vuong说:“这些轴突对于感知环境的能力特别重要。与此相一致的是,缺乏肠道微生物组的怀孕小鼠所生的后代在某些感官行为上存在缺陷。”

  研究结果表明,母体肠道微生物组可以通过调节进入胎儿大脑的代谢物来促进其健康发育。

  Vuong说:“当我们测量母体和胎儿血液,以及胎儿大脑中的分子类型和水平时发现,在怀孕期间缺乏肠道菌群时,特定的代谢产物通常也会减少或缺失。”

  随后,研究人员在具有这些关键代谢产物的条件下培养出了神经元,并将这些代谢物引入微生物组被耗尽的怀孕小鼠体内。

  Vuong说:“当我们在这些代谢物存在的条件下培养神经元时,它们长出了更长更多的轴突。当我们给怀孕小鼠补充关键代谢物时,其胚胎大脑中的代谢物水平得到了恢复,对轴突发生和后代行为的损害也得到了预防。”

 肠道微生物组真的具有不可思议的能力,它们不仅能调节怀孕母体内的许多生化物质,而且还调节着发育中后代及其大脑中的生化物质。

  这项新研究还指明了促进轴突形成的代谢产物。

  研究结果表明,母体肠道微生物组可能通过微生物调节的代谢产物向发育中的大脑神经元发出信号,从而促进胎儿丘脑皮层的轴突发生,至少在小鼠中是这样的。

  该研究通讯作者、微生物学、免疫学和分子遗传学助理教授Elaine Hsiao表示,这些发现对人类的适用性还不清楚。

  她说:“我们不知道这些发现是否适用于人类,以及如何将其应用于人类。然而,有许多神经发育障碍被认为是由怀孕期间经历的遗传和环境风险因素造成的。我们的研究表明,孕妇怀孕期间的肠道菌群也应该被考虑和进一步研究,因为这不仅会影响母亲的健康,而且可能还会影响后代的健康。”

乳酸菌对身体如何起到保健作用及饮用注意事项

过敏菌阅读(671)

    乳酸菌作为定居肠道中的有益菌群具有多种保健作用:
     1. 能维持微生态平衡和肠管机能。乳酸菌在肠道中通过代谢产生乳酸,能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维持肠内生态平衡和肠道的正常机能,还能刺激肠道蠕动,增加粪便含水量,润肠通便,这一功能正符合清除肠中垃圾之所需,而且它对溃疡、下痢、腹泻便秘也有显著治疗效果。

    2. 有抗菌作用,能抑制腐败菌,如可杀灭李斯特菌,葡萄球菌和明串珠菌,以抑制和消灭革兰氏阴性菌、过氧化氢酶阳性菌,大肠杆菌和沙门氏菌等。

    3. 能改善肝功能。其原因是,乳酸菌抑制了腐败菌,使肝脏减轻了解毒重荷。并且,由于能降低pH值,可使氨变成不易吸收的离子状态。

    4. 乳酸菌能使肠道减少对胆固醇的吸收,并能将一部分胆固醇转变成胆酸盐排出体外。

    5. 能增强免疫功能和抗肿瘤病。这是因为乳酸菌对使人致癌的肠中亚硝胺有高达98%的吸收率,可减少肠癌的发生。乳酸菌还能刺激肠黏膜淋巴结,增强免疫细胞和巨噬细胞的活性,为致病细菌的侵入和繁殖设置了一道屏障。

    饮用乳酸菌相关饮品应注意

    鉴别品种:目前市场上,有很多种由牛奶或奶粉、糖、乳酸或柠檬酸、苹果酸、香料和防腐剂等加工配制而成的“乳酸奶”,其不具备酸牛奶的保健作用,购买时要仔细识别。

    饭后2小时左右饮用:适宜乳酸菌生长的pH值酸碱度为5.4以上,空腹胃液pH值在2以下,如饮酸奶,乳酸菌易被杀死,保健作用减弱;饭后胃液被稀释,pH值只上升到3?5。早晚喝一杯牛奶已经成为很多人养成的好习惯,可你知道吗,午饭时或午饭后喝一杯酸奶,对健康也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饮后及时漱口:随着乳酸系列饮料的发展,儿童龋齿率也在增加,这是乳酸菌中的某些细菌起的主导作用。

    不要加热:酸奶中的活性乳酸菌,如经加热或开水稀释,便大量死亡,不仅特有的风味消失,营养价值也损失殆尽。

    不宜与某些药物同服:氯霉素、红霉素等抗生素、磺胺类药物和治疗腹泻的收敛剂次碳酸、鞣酸蛋等药物,可杀死或破坏酸奶中的乳酸菌。

促进肠道健康从正确补充益生菌开始

过敏菌阅读(767)

肠道菌群与健康关系密切,它能够维持正常菌群的稳定,保护机体抵抗外来细菌;参与机体代谢,产生短链脂肪酸、维生素 K、维生素 B 等多种重要的营养物质;可以促进免疫器官发育,促使免疫应答及时建立。

  而调节肠道菌群就从正确补充益生菌开始

  人体到底需要多少益生菌一直是科学家们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不过,大多都赞同每日摄入益生菌的量取决于补充益生菌的目的,越来越多的益生菌研究者或者机构会通过动物预临床实验和临床试验对益生菌起效的剂量进行反复验证。而我们平时可以通过适当选择一些含有多种益生菌的食物来摄取益生菌。一般来说牛奶、谷物、蔬菜和水果发酵后会产生大量细菌。很多发酵的食物,比如奶酪、酸奶甚至泡菜等里,都含有一定量的益生菌。 

  服用益生菌对肠道起一定保护作用,肠道菌群有助于预防、监控和干预由肠道菌群失调引发的免疫低下、肥胖、肠炎等疾病。肠道微生物菌群中的有益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是人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要素,可合成各种维生素,参与食物消化,促进肠道蠕动,抑制致病菌群的生长,分解有害、有毒物质等。在最大程度上抑制有害细菌的繁殖,减少它们的数量,从而促进肠道健康。使发生肠道功能紊乱或其他肠道疾病的可能性大大降低。益生菌可通过与致病菌竞争占位,竞争营养成分,而其代谢产物可抑制致病菌的生长,从而对肠道起到一定保护作用。

  选用益生菌时注意3要点:

  1.活性  益生菌必须是“活的”,才能起到健康作用,这是益生菌产生功效的基础。益生菌是有生命活力的微生物,从生产(包括菌种的筛选、生产环境、包装等)、在货架待售、食用后通过胃酸、胆汁等极端环境到达肠道——这层层考验均会消耗益生菌的活性,只有通过这些关卡并最终在肠道定点繁殖存活的益生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2.数量  益生菌的需要量与肠道正常菌群缺失的程度和有害菌的存在数量有关。每天19—20亿益生菌被认为是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的最低限。目前我国乳酸菌标准也明确规定,酸奶中活菌的数量需达到每毫升100万个,否则,就不能保证最终到达大肠的活菌量。

  3.菌种  益生菌的功效是以“菌株”为准的,并非所有菌种益生菌都具有一样的功效。

断奶期9成爸妈都踩过的坑!不想坑娃又害己,从这件事做起

过敏菌阅读(749)

前不久,因为生娃消失了半年的初代网红博主papi酱,终于回归了。刚一复出,就迅速登上微博热搜首位。

这次,papi酱用一首说唱Rap回到大众视野。在歌词里,她讲述了这段时间当妈带娃的辛酸。

说真的,育儿路上,谁不是历经九九八十一难。自己苦点累点,咬咬牙也就撑过去了,最怕宝宝生病,大人小孩都得遭罪!

而且像papi酱孩子这种半岁左右的,刚好就处在最容易生病的时期之一。因为宝宝在这个阶段,能开始接受母乳以外的食物作为营养补充,也就是说断奶这事可以慢慢提上日程了。

断奶期,与新生儿时期、入园期并列为婴幼儿三大疾病高发时间。相信不少家长都有过类似的经历——

断奶后,一些宝宝抵抗力下降,感冒发烧、腹泻、咳嗽、长疹子之类的小病,隔三岔五就找上门,这到底为什么?

一方面,这个年龄段的宝宝,免疫力本来就比较差。

刚出生时,宝宝的免疫力并不是很弱,因为在妊娠期,妈妈会通过胎盘把IgG抗体传给宝宝。IgG是血清和细胞外液中主要的抗体成分,是人类血清中最主要的抗体。

然而随着代谢生长,从母体中带来的IgG会不断减少;与此同时,宝宝产生抗体的能力还不足。大约半岁之后,宝宝会进入一个“免疫功能不全期”,此时疾病容易乘虚而入。

另一方面,离开母乳的精细营养,宝宝如同失去了“免疫加油站”。

越多越来的研究证明,营养是维持机体免疫系统正常运转的物质基础。而蛋白质、脂肪、糖类,是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三大关键营养。母乳中这几种营养品质优越,构成极为精细:

蛋白质——3:2的组成占比,低敏易消化

可溶性的乳清蛋白约占60%,酪蛋白约占40%,且不含易致敏的αS1-酪蛋白,所以在宝宝胃里形成的凝乳更加细小柔软,易于消化。[1]

脂肪——70%黄金分布比例,好吸收

棕榈酸是奶中主要的脂肪酸,当棕榈酸位于SN-2位时,吸收率更高。[2] 母乳中超过70%的棕榈酸集中在SN-2位上,可以促进宝宝的消化吸收。[3]

糖类——乳糖为主,而非蔗糖、白砂糖

乳糖是母乳中主要的碳水化合物,它有两大作用:一是有利肠道益生菌生长,维持肠道健康;二是帮助免疫系统发育。

有了如此精细而全面的营养,母乳喂养时期,宝宝的免疫系统得到充足的“养料”支持,体质自然相对更好。

有了如此精细而全面的营养,母乳喂养时期,宝宝的免疫系统得到充足的“养料”支持,体质自然相对更好。

但不少妈妈因为工作忙、奶水不足等原因,无法坚持亲喂;孩子慢慢长大,也总有一天要告别母乳。

这时候,离开了母乳的精细呵护,宝宝就像失去了一层保护甲,很容易出现各种问题。

所以说,断奶期给宝宝选择一款合适的配方奶做好营养接力,是非常重要的。

说到配方奶粉,很多人可能都会买牛奶粉,但你有没有考虑过羊奶粉呢?

羊奶优势一:对免疫系统“支持”更给力!

羊奶天然含有免疫球蛋白IgG,在免疫功能不全期,它能为宝宝补充抗体。此外,羊奶还富含调节机体免疫的核苷酸和类母乳低聚糖,可以给免疫系统“添砖加瓦”。

羊奶优势二:关键元素更亲和,精细营养为体质“加油”!

很多宝宝对奶粉不适应,“罪魁祸首”正是牛奶中的αS1-酪蛋白,它被认为是人体主要的蛋白质过敏原。母乳中不含这个成分,羊奶中的含量也较少,只有牛奶的1/7,所以羊乳蛋白的组成更低敏

除了蛋白质,羊奶脂肪球也比牛奶小,更容易消化吸收。

因此一款优质的羊奶粉,不失为宝宝断奶后更好的选择~

不过市面上羊奶粉众多,选择哪款好呢?

宝宝离乳后的第一口奶,推荐大家选择合生元羊奶粉,它可以满足宝宝精细化的营养需求,提供更好的保护力——

1

采用纯正的羊乳蛋白,留住羊奶优势

咱上面提到,羊奶中过敏原蛋白(αS1-酪蛋白)含量少,更低敏,合生元羊奶粉就用100%纯羊乳蛋白的配方留住了这个优势,给宝宝提供更优质、更温和的蛋白营养。宝宝吃后,不容易出现拉肚子、吐奶、长疹子之类的不适。

先进的脂肪优化技术,营养更好吸收

市面上很多配方奶粉,长链饱和脂肪酸都位于SN-1、SN-3位上,这对宝宝来说并不好吸收。合生元羊奶粉加入了“黑科技”SN-2 PLUS脂肪优化技术,脂肪结构更贴近母乳的“70%黄金比例”,帮宝宝把营养都留住。像很多宝宝喝奶粉容易便秘、拉硬便,用了它之后就能得到明显的改善。[5]

无膻味的羊奶粉,宝宝超爱喝

有些家长觉得:羊奶有一股羊膻味,宝宝会不会难接受?别担心!合生元这款羊奶粉,通过先进的乳化工艺,大大减轻羊膻味。

更关键的是,它采用全乳糖配方,还原熟悉的味道。比起很多添加了蔗糖的奶粉,全乳糖配方更易被宝宝接受,很大程度上避免了“离乳难”的问题。

而且,宝宝味蕾敏感而娇嫩,“重口味”糖类的过多刺激可能导致味蕾反应迟钝,不利于孩子将来形成健康饮食习惯,增加挑食、蛀牙、肥胖风险。所以在宝宝味蕾发育阶段,一定要选择口味清淡、接近母乳味道的奶粉。

营养全面均衡,助力发育、体质UP

在三大关键营养素基础上,合生元羊奶粉额外添加“营养助力军”——

既有帮助宝宝眼脑发育的DHA+ARA+胆碱+牛磺酸“聪护”组合,还有改善肠道菌群的GOS+FOS益生元搭档,妈妈再也不担心宝宝营养不全面啦~

每位家长,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一切。对于迈入成长新阶段的断奶期宝宝来说,一罐合生元羊奶粉,就是我们能给宝宝的一份高品质的爱。有了TA的支持,宝宝营养充足,娇嫩小身板变得茁壮,抵抗力自然倍儿棒!

斯坦福教授:为什么有些孩子,越夸表现越差?

过敏菌阅读(687)

因为工作关系,我加了几个育儿群。

几乎每天,群里的妈妈们都会很热烈地讨论一个育儿话题。

昨晚妈妈们聊地是:孩子没自信怎么办?

很多妈妈一致的看法是:多多夸奖孩子,就会增强孩子自信。

这几年,随着育儿学习渠道越来越广,“爱和自由”的理念也被妈妈们深深认同,大家都明白了“肯定”对于孩子的重要性。

可也有一部分妈妈持怀疑态度,她们担心一味地鼓励夸奖孩子,会不会让孩子容易飘飘然,养成自大的性格?

咱们今天先不说怎样培养孩子自信,先来聊聊——“夸奖孩子,是不是应该有度?”

“夸聪明”,居然有害处?

生活中,孩子需要被肯定,但夸奖或表扬的方式不同,对孩子的影响也大不同。

曾经提出“成长型思维”的斯坦福教授德韦克,就曾和同伴们一起证明了:夸奖,也是分三六九等的。

德韦克和同事们先是拿来一些测试题目给孩子们做,做完以后,他们把孩子分成三组。

德韦克开始对第一组孩子进行表扬,她表扬这组孩子的智商:“你是个聪明的孩子!”

对第二组孩子,他们表扬孩子的努力:“你一定下了不少功夫!”

对待第三组孩子,他们既不表扬,也不批评,不给予任何评价。

这样做,是为了观察不同的表扬方式,对孩子接下来的行为有什么影响。

接下来,德韦克又让孩子们做一些比较难的题,结果发现:

第一组被称赞“聪明”的孩子,对任务不是那么的专注,他们更乐于比较自己和同伴的不同表现;

而第二组被称赞“努力”的孩子,普遍更关心学习的过程;

第三组不被肯定的孩子,则显得很犹疑,缺乏自信。

实验告诉我们一个很简单的道理:成人肯定孩子什么,他们就容易把注意力放在哪里。

夸奖孩子“聪明”,孩子会习惯性的把失败原因归咎为天赋不高,自己天生就笨,而夸奖孩子“努力”,他们会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享受过程上。

同样是夸奖,不同的说话方式,对孩子长久的影响是不同的。

坏的夸奖,损害孩子的学习动机、抗压能力,甚至阻碍孩子的思考方式和做事效率。

而好的夸奖,不但能塑造孩子优秀的个性品质,还能决定他们“做事”的思维方式,甚至能决定孩子一生的思维高度。

生活中,孩子需要得到肯定的情形很多,到底要怎样夸奖,才能最大限度激励孩子呢?

父母先要把握好夸奖孩子的态度和原则:01

真诚、实事求是的态度,是夸奖的前提

英国教育家史迈尔曾说:“以空言教人,不如以实行示人。”

前段时间,网络上曾兴起“夸夸群”,心情不好,遇到糟心事,能量不足,都可以到群里寻群夸奖和安慰。

这种好听的话语和友善的态度,对于心智成熟的成年人,能分辨出哪里是鼓励,哪里是安慰。

可这种怀抱善意,一味的夸赞,对孩子并不适用。

因为6岁以前的孩子,正处于构建自我的重要阶段,他们需要通过外界客观的评价来正确认知自己,成人真实的肯定,才有助于孩子从自身实际出发,建立自信,获得更持久的精神愉悦感。

虚假的套路似的夸奖,确实让孩子难以分辨,长期言过其实的“浮夸”,只会让孩子盲目自信,甚至迷失自我。

比如,某次孩子严格遵守规则,只看了10分钟手机时,父母就可以很真诚地说:“能遵守规则,说到做到,对你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真是挺不容易的。”

这种实事求是、发自内心的认同和夸奖,会让孩子感受到成人的用心,也能体会到夸奖带来的力量感。

02

事前鼓励,事后表扬

记得一次期末考试前,为了让孩子消除紧张心理,我对女儿说:“我闺女是最棒的,一定能发挥好。”

孩子却不买账,她说:“妈妈,你这样说,感觉不是安慰我,反而像在提醒我不能有失误。”

孩子都很敏感,事前表扬,会让他们感觉有压力,一定程度上,会分散孩子专注做事的注意力。

有人曾对成绩优秀的孩子做过智商和个性方面的研究,发现那些成绩好的孩子,并不都是智商偏高,反倒无一例外都有着非常好的注意力,他们注意力的广度、集中度都特别高。

在孩子做事前,一定不要急于“表扬”,要鼓励,给予他们信心而不是压力,我们可以这样说:

“放轻松,像平时练习的那样做就好”、“别担心,好好读题,认真计算。”

这样专注于过程的事前鼓励,有助于孩子把注意力放到过程上。

事后再针对孩子的优点进行具体表扬,这样的夸奖鼓励原则,很有助于孩子养成成长型心智。

好的夸奖,细节很重要

除了要把握夸奖孩子的原则,还有一些小话术,大家也可以试试:01

夸细节,不夸整体

“你太棒了”、“宝贝好乖”、“你真聪明”这些泛泛的夸奖,孩子一时听上去感觉舒服受用,可对他们的行为、思维塑造,并没有什么可参照性。

在夸奖孩子时,夸得越具体,孩子越能明白,自己哪里做的好。

他能体会到父母对他的接纳和信心,也会“有据可依”,朝着更好的方向去努力。

02

夸孩子时,定位要平和,不居高临下

我们生活中,很多时候父母夸孩子会有一些口头语,比如“好乖!”、“好孩子,真听话”。

这类的词,乍一听,确实是在鼓励孩子,可这种鼓励,其实是有“言外之意”的。

这类夸奖本身,有一种居高临下的评判在里面。

容易给孩子一种父母是裁判,自己应该讨好成年人,让成年人满意的感觉。

其实孩子不是我们的下属,也不从属于父母,我们夸奖时,可以尽量把重点,拉到孩子身上。

比如在孩子做得好的时候,对他说:“恭喜你,比原来进步好多!你是不是感觉很有成就感?”

这样的夸奖,能让孩子把更多关注度放回自己身上,对孩子调整以后的行为,产生更积极的影响。03

夸过程和成长,是对孩子最好的接纳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会每件事都让成人满意。

可成长的本质,就是试错。

看到孩子在过程中的努力,发掘到孩子在做事中的改变,给予他们肯定,这就是对他们成长的最好接纳。

这样的表扬,长效、持久又有力,最能让孩子找到自我价值感,增强自信心。


重磅发布:益生菌产业发展十大趋势

过敏菌阅读(821)

2020 年 9 月 21~22 日,热心肠研究院携手 Swisse 斯维诗于线上举办了GUT2020 系列活动之“微生态营养补充剂与肠道健康前沿论坛”,特邀 8 位嘉宾出镜发表了在线演讲。9 月 21 日,热心肠研究院院长蓝灿辉于该论坛上重磅发布了热心肠研究院出品的《益生菌产业发展十大趋势》。

今天,我们于《肠道产业》公众号正式发布《益生菌产业发展十大趋势》。
希望在益生菌产业发展的过程当中,有更多基于循证、基于科学、基于良好的品牌打造、基于良好的市场推广方式打造的产品,能够让人们拥有更健康的肠道。

趋势一

终端产品竞争激烈,赢家暂不明
● 随着肠道科学研究的逐步深入,加上新冠疫情下消费者和患者教育的助力,大众对益生菌的需求进一步放大,越来越多企业对研发益生菌产品持积极态度。这个赛道吸引了众多食品企业重金投入,也有许多药厂积极参与,在普通食品、保健食品、新药研发等领域深度布局。
● 在酸奶、固体饮料、胶囊、滴剂等传统产品形态的基础上,玩家们也在推动剂型创新,软糖、发酵饮料、晶球颗粒等为产业带来新气象。成千上万个商家在品牌、菌株、CFU、价格、细分人群、销售渠道等各个方面展开激烈竞争,尤其是在互联网上出现了超低价竞争格局。
● 最终竞争结局尚不明朗,激烈态势将持续相当长的时间。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菌株、自有临床循证证据、私域流量、专业内容营销、独特科学故事、跨界合作的品牌、企业或具有更大胜出机会。

趋势二

中国原料企业崛起

● 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数据统计显示,2019 年中国益生菌补充剂行业规模达 42.4 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 18%1。2020 年一季度,我国益生菌产业销售额增速达到 20% 以上,疫情期间 “逆势上涨”,显示了巨大的市场价值。
● 长期以来,美国杜邦丹尼斯克、丹麦科汉森、加拿大拉曼公司占据着中国益生菌原料市场的最大份额,引领着市场发展。但以科拓生物、微康生物、一然生物、哈美华生物、润盈生物等为代表的大陆企业,以锦乔生技(现为澳优旗下锦旗生物)、景岳生物、生合生技等为代表的台湾地区企业,都通过自身努力切割了一定的市场份额。
● 2020 年 7 月 27 日,科拓生物成功登陆深交所创业版,充分表明了中国益生菌原料企业的崛起2。未来几年,我们或许可以看到微康生物、一然生物等中国企业陆续登陆资本市场,赢得发展所需的更强支持。

积极循证和打造菌株品牌成为主流

● 针对益生菌菌株或终端产品,采用细胞、动物实验尤其是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揭示安全性、有效性的循证研究比以往受到更多重视,以至于可能成为产品核心卖点。“积极循证”已成为产业普遍共识,预计将逐渐成为行业标配,促进整个领域的健康良性发展。
● 在科学界倡议、指南引导和市场助力下,特定菌株针对特定人群的特定状况发挥效果的认知正在逐步加强,益生菌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开始聚焦于菌株水平。在这过程中,拥有自主菌株成为企业标配,独特的菌株品牌会成为竞争利器,菌株命名会更加注重传播属性,甚至一些菌株名称会被注册成商标。
● 在积极循证的推动下,在临床的不同科室会有更多医生接受并推荐益生菌。拥有专业医疗机构和医生背书的菌株品牌、终端产品将取得超越对手的竞争优势。

趋势四

更高标准和更权威指南逐步推出

● 在国际上,成立于 2000 年的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学会(ISAPP)先后针对益生菌(2014 年 6 月)3、益生元(2017年6月)4、合生制剂(2020 年 8 月)5在《自然胃肠病和肝病学综述》上发布共识声明,这是目前较为权威的科学文献。
● 在中国市场,益生菌产业存在活菌数虚标、检测和质控方式不统一、概念滥用、过度宣传、不提示安全性风险等问题乃至乱象。在中国,针对益生菌产品的相关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均缺乏。2018 年,中国国家卫健委正式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用菌种安全性评价程序》列入年度国家标准制修订计划6;2019 年,《益生菌类保健食品申报与审评规定(征求意见稿)》及与之配套的技术法规文件陆续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7
● 2017 年 2 月,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更新发布了益生菌和益生元全球指南8;2017 年 3 月,中华预防医学会微生态分会儿科学组发布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9;2020 年 5 月,欧洲儿科胃肠病学、肝病学和营养协会(ESPGHAN)发布了益生菌和早产儿意见书10;2020 年 7 月,美国胃肠道病学协会(AGA)发布了最新的临床指南,对常见胃肠道疾病的管理中如何使用益生菌提出了若干建议11
● 未来几年,针对益生菌应用的更高标准和更权威指南会逐步推出,将促进产业的积极、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趋势五

益生菌的营养属性被更多提及和认可

● 人体是自身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营养不仅是人与微生物组联系的纽带,也是二者相互作用的重要物质基础。人与微生物组之间的关系贵在平衡,过犹不及。微生态平衡的理念催生出“人类营养命运共同体”的认知,益生菌在营养层面的作用被更多提及和认可。
● 除去急性感染等情况,菌群相关疾病多是慢性病、代谢病,维护人体生态系统的健康不仅在于治,更在于养。我们可以利用一些益生菌治疗或辅助治疗疾病,但在更长时间维度上,我们需要基于“人类营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加强对益生菌的营养属性的认识。如此将有利于消费者正确认知和选购益生菌,也有利于产业拓展消费场景,促进长期复购。
● 针对孕产妇、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将更多为营养属性的益生菌纳入组方,开发更全面的特殊膳食或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将更加有利于保证“人类营养命运共同体”的生态平衡,更好实现“既养菌又养人”的目标。

趋势六

活菌药物行将突破

● 2020 年 8 月 10 日,Seres 公司宣布了旗下肠道微生物组药物 SER-109 的 III 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其可有效减少艰难梭菌感染复发风险12。2020 年 5 月,Rebiotix 公司宣布同样针对艰难梭菌感染的肠道微生物组药物 RBX2660 在 III 期临床试验中取得积极进展13。未来针对艰难梭菌感染,活菌药物或能替代粪菌移植疗法。
● 2020 年 8 月,4D Pharma 公司宣布其活体微生物药物 MRx0518 与默沙东公司的免疫检检查点抑制剂 K 药(Keytruda)联用,在 I/II 期临床试验取得积极进展14。在全球范围内,利用广义上属于益生菌的活菌药物辅助抗癌已成趋势,很快会有更多公司取得突破。
● 除此之外,针对胃肠道紊乱及炎症、神经系统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早产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等疾病的活菌药物也有不俗进展。AXIAL、VEDANTA、KALLYOPE、未知君等公司获巨额融资,并有积极进展,中国的知易生物研发的活体生物药 SK08 已被批准进行临床试验。

趋势七

二代益生菌的研究和产业化取得进展

● 传统益生菌以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为主,不少来源于发酵食品,而被定义为“二代益生菌”的菌株来源更为广泛,包括芽孢杆菌、脆弱拟杆菌、表皮葡萄球菌、嗜黏蛋白阿克曼氏菌(Akk 菌)在内。
● 其中最受业界关注的 AKK 菌已经取得应用突破,2020 年 6 月,首个含有 AKK 菌的特医食品在美国上市,被用于治疗糖尿病15。而其被认为也可能具备治疗炎症性肠病、渐冻症、孤独症、癫痫、高血压等疾病的潜力,预计我们很快会看到相关研究和应用。
● 宏基因组学、培养组学等方法不断发展,使“精准钓菌”成为可能。例如,2019 年发表在 《自然医学》 上的一项研究发现,非典型韦荣氏球菌在马拉松比赛后的运动员肠道显著增加16。这种特殊的细菌能够分解乳酸,增强耐力。当科学家把这种细菌移植到老鼠身上,老鼠在跑步机上的表现有所改善。中国科学家也曾利用中药多糖,促进了特定狄氏副拟杆菌增长,并验证该菌具有改善代谢的潜力17
● 在创新方法的加持下,会有更多二代益生菌在研究和产业化方面取得突破。

趋势八

肠外益生菌兴起

● 在女性健康领域,2020 年 5 月,《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 2b 期临床试验显示,在 228 名接受过甲硝唑阴道凝胶治疗的细菌性阴道病患者中,Osel 公司的卷曲乳杆菌可显著降低细菌性阴道病的复发率18
● 在皮肤领域,Azitra 公司采用表皮葡萄球菌治疗慢性皮肤病,AOBiome 公司推出氨氧化菌用于治疗痤疮等疾病。2020 年 7 月,AOBiome 公司宣布用于治疗过敏性皮炎瘙痒症的 B244 的 2a 期临床试验阳性结果19。多家化妆品巨头聚焦皮肤益生菌,雅诗兰黛、欧莱雅打出微生态护肤理念。
● 在口腔领域,杜邦公司开发有 HOWARU®Smile 系列产品,动物和临床试验结果显示可能对口腔健康有积极影响。新西兰 Blis 公司同样开发了针对口腔健康的益生菌产品,或可用于预防儿童蛀牙。
● 此外,发表在 Cell Reports 上的一项研究从健康人体鼻腔中分离到了若干乳杆菌菌株20。其中干酪乳杆菌 AMBR2 在鼻腔内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并具有抗菌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使用其制成喷雾治疗鼻窦炎,初步显示有一定效果。

趋势九

非细菌非活菌产品被更广泛关注和应用
● 随着科学研究的逐渐深入,人们意识到人体微生态系统中的真菌、古菌、噬菌体等非细菌成员也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因此,以布拉迪酵母为代表的非细菌类益生菌更受关注,后续会有更多产品取得突破。
● 益生菌通常被定义为活的微生物,但是近期研究揭示,不少灭活细菌也可能针对特定适应症取得效果。比如,2019 年《自然医学》发表文章表明,补充灭活的 Akk 菌可显著改善超重/肥胖的胰岛素抵抗者的多项代谢指标21;而传统被认为是益生菌的副干酪乳杆菌22、两歧双歧杆菌23甚至致病性大肠杆菌24的灭活菌株,都有在改善免疫,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克罗恩病等方面的有效报道。
● 此外,益生菌相关多糖、蛋白质、代谢产物(后生元)等也有更多有效证据,或被更广泛研究和应用。

趋势十

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助力产业创新

● 肠道菌群研究在不断推进,大样本队列研究成为流行,临床检验新技术日新月异,大数据驱动的创新初见端倪。人们对菌群个体化差异、影响因素、有效干预措施、微生态改善与重建等方面的认知不断深入,为产业创新提供强大源动力。
● 基因测序成本不断下降,消费级菌群检测可能走进千家万户,且已逐渐成为医院常规检验操作。在此带动下,整合可穿戴设备、人工智能应用的个体化益生菌干预手段已经开始进入市场。比如,2020 年 9 月,Sun Genomics 公司的首款基于菌群检测的个体化益生菌解决方案正式开售25,为行业提供了一个范本。
● 益生菌领域的重要金矿之一,是微生物产生的具有生物活性的效应分子。这是一类可以直接 GMP 生产的分子,可能成为剂量和机理更加明确和可控的药物,包括多肽、多糖、蛋白质、siRNA 等不同类型。人工智能助力的高通量药物筛选及设计,将为此类产品的研发打开一扇大门。



明星菌株|一种乳酸片球菌CCFM7902及其用途

过敏菌阅读(1525)

微康益生菌专利菌株-乳酸片球菌CCFM7902Listeria monocytogenes,具有抑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致命的食源性病原体之一)生长的作用,可以用于制备生产青贮饲料、发酵香肠、酸奶、发酵乳饮料、泡菜、发酵果蔬汁等食品。

李斯特菌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土壤、水、食品都是其生境,孕妇、新生儿、老年人和免疫缺陷个体均属是易感人群。食源性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可引起脑膜炎、败血症和流产,发病率虽不高,但死亡率有时可达20% -50 % 。食品中存在的李斯特菌对人类的安全具有较大威胁,也是冷藏食品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病原菌之一。

本发明涉及一种具有抑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长的乳酸片球菌CCFM7902及其用途。它具有耐酸性、耐胆盐能力、在体外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长具有强烈抑制作用、在食品体系中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肠上皮细胞株 HT-29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小鼠肝脾具有保护作用。所述乳酸片球菌CCFM7902可以用于制备生产青贮饲料、发酵香肠、酸奶、发酵乳饮料、泡菜、发酵果蔬汁等食品。

技术领域

[0001] 本发明属于微生物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本发明涉及一种能抑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长的乳酸片球菌CCFM7902,还涉及所述乳酸片球菌 CCFM7902的用途。

背景技术

[0002]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分类上属李斯特菌属,该属有8个菌种,普遍认为仅有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能引起食物中毒。该菌为革兰氏阳性小 杆菌,需氧或兼性厌氧,生长温度3-45°C,具有嗜冷性,能在低至4°C的温度下生存和繁殖。

[0003]实验证明,乳酸菌及其代谢产物可能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的污染具有一定的预防或干预作用,有作为抗生素的辅助治疗剂的潜能,筛选具有优良拮抗特性的乳酸菌对于抑制单增李斯特菌的污染很有必要。本发明经过体外筛选、细胞模型和应用研究发现,从泡菜中分离出的一株乳酸片球菌CCFM7902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0004]本发明在体外拮抗的基础上,通过细胞模型发现乳酸片球菌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肠上皮细胞株HT-29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动物模型中乳酸片球菌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小鼠的肝脾具有保护作用。此乳酸片球菌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可应用于食品体系中,为控制单核增生李斯特菌提供了一种基于 生物拮抗的控制方法,对于减少动物疾病发生,提高相关产品的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201210054656. 2发明专利说明书中指出

[0007]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抑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长的乳酸片球菌 CCFM7902。

[0008]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所述乳酸片球菌CCFM7902的用途。

[0011] 本发明涉及一种乳酸片球菌CCFM7902,该菌菌株已 于2011年11月29日在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中国 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其保藏号为CGMCC No. 5493o

[0012] 本发明的乳酸片球菌CCFM7902具有下述性质:

[0013] (1)具有耐酸性,在pH3. 0下能存活;

[0014] (2)具有耐胆盐能力,能耐受的胆盐浓度达0. 3% ;

[0015] (3)在体外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0016] (4)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在食品中的生长具有抑制作用;

[0017] (5)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肠上皮细胞株HT-29细胞具有保护作用;

[0018] (6)对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感染小鼠的肝脾具有保护作用。

缺钙会导致失眠吗?相信95%以上的人都不知道答案

过敏菌阅读(736)

说起钙,相信很多人脑子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给孩子补钙,因为钙是孩子骨骼生长最不能缺乏的重要物质,如果孩子缺钙,那么孩子的生长发育就会受到影响,此外,钙还是很重要的神经递质之一,它可以加强大脑皮层抑制过程以及调节兴奋与抑制之间的平衡。那么缺钙会导致失眠吗?今天就随着小益一起看看吧!

缺钙会导致失眠吗?

缺钙可发生在人的每个年龄层,因此,所引起的症状也会有所不一样。在网上有研究表明:导致大部分人失眠的原因很有可能是因为缺钙引起的,研究人员发现:人在深睡眠阶段的时候,体内的钙水平会升高,所以缺钙是很有可能会导致深睡眠的不足和缺失。

人在缺钙的时候会影响到大脑的神经元的正常代谢,让大脑皮层始终保持在一个兴奋状态,而到了失眠的时候就会出现睡不着的情况。还有缺钙的人会经常出现精神紧张,比较难松弛下来,疲劳也很难得到缓解。容易出现精疲力尽而失眠,而这些情况正是神经无法松弛的一种表现。所以只要适量的补充钙,就可以起到一定程度的催眠的作用,不过失眠是由很多种原因造成的,缺钙只是其原因之一。



平时要如何预防失眠呢?

首先在睡觉前的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内最好不要看书,或者是思考一些很难解决的问题,不管是看电视还是看电影都不会看一些过于经常刺激的,如恐怖片,悬疑片等。

再者在睡觉前不要饮用一些可以让人兴奋的饮料,像咖啡、浓茶等等。可以适当的去做一些体力活动,如散步、体操等,适当去放松自己,尽量不要做一些紧张的脑力活动。当然啦,也是可以通过食用一些食物来预防失眠的,如牛奶、水果等。

还有白天尽量少睡觉,因为白天如果睡得时间过长了,那么到了晚上就很容易出现睡不着的情况,最好把睡眠留到晚上,中午可以午休半个小时或者一个小时,不宜时间过长。另外,在白天的时候可以适量加强一下体育锻炼,因为人在比较疲乏的时候,一般都会比较容易入睡的,而且睡眠也会比较好!

最后,虽然失眠不会直接的危害到我们的性命,但如果长期失眠的话还会会严重的影响到我们的正常生活,还会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所以我们一定要重视缺钙所导致的失眠,要及时的去补充钙质。

空调有辐射吗?关于空调的一些小知识都在这里了

过敏菌阅读(677)

处在炎炎的夏季,相信空调是每个家庭必不可少的乘凉利器,不管外面的天气有多热,只要呆在空调房间里就会给你一股透心凉的舒适。但随着现在天气越来越热了,使用空调的时间也逐渐变长,因此,很多人就开始担心辐射的问题了,尤其是一些家里有小宝宝的,就更加关心这个问题,那么空调有辐射吗?今天就和大家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空调有辐射吗?

其实在理论上只要是带电的物体都是有辐射的,只是辐射的强弱问题。空调是夏季家里使用时间比较长,然后功率有比较大的家用电器,但是值得高兴的是,空调的辐射是很小的,对人体几乎不会造成伤害。

因为空调在正常使用它的时候,它的辐射只有0.1μT,就算在静音或者模式下辐射值的变化也不会很大。如果是变频空调的变频器载频大约是在3kHz左右,仅仅是手机的30万分之一,所以几乎不是会对人体造成影响,可以放心使用的。



使用空调有哪些注意事项呢?

1、定期清洗

如果是长时间没有使用的空调,其实会堆积了很多种病菌和螨虫,所以为了能保证空调的安全使用,要记得定时去清洗空调,尤其是在第一次开空调的时候一定要清洗,后期只要三个月清洗一次就可以了。

2、空调的温度

在夏季其实空调的温度控制在26度是最好的,因为这个温度对人体是比较舒适的,也会不容易出现着凉的情况(与室外的温度相差不大)。

3、先开空调在关窗

相信很多人在夏季的时候开空调都是先关窗在开空调,其实这样是不对的,因为空调在开始的时候会释放出一些污染物,如果人吸入过多的话容易出现呼吸道疾病,一般建议是先开空调再关窗。

4、定时开窗换气

在门窗封闭的情况下,就算开着空调时间久了空气也是不好的,因为时间长会造成空气污浊,而再这种情况下极容易损害健康,所以一般建议在连续使用3小时空调后,最好就关闭空调,打开门窗更换一些室内的空气,这个过程最好是十分钟以上,这样可以降低空气中的病毒和细菌浓度。起到一个改善空气质量的效果。

宝宝几个月会翻身?新手妈妈一定要知道

过敏菌阅读(682)

宝宝出生之后,成长过程中的一举一动都会让爸爸妈妈感到惊喜,虽然现在的生活条件上去的,但是生活的质量而在下降,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我们在生活常常可以听得到很多新生儿宝宝出生后被检查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让不少爸爸妈妈心惊肉跳,时常担心自家的宝宝出现异常,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会非常关注宝宝一举一动,只要自家宝宝和别的宝宝有不一样的地方,爸爸妈妈就会开始担心宝宝是不是哪里出现了问题?

而宝宝翻身是宝宝成长发育的一个里程碑,也是判断宝宝是不是正常的重要指标。相信很多宝妈宝爸在日常生活中都会听说宝宝只要三个月之后就会翻身,因此,很多爸爸妈妈就以这个为标准,一旦发生自家的宝宝到了三个月之后还不会翻身的时,就会非常的着急,觉得是不是宝宝出现什么问题了,今天小益就和大家聊一聊关于宝宝究竟什么时候才会翻身?宝宝翻身又有哪些信号?爸爸妈妈们赶紧来看看吧。



宝宝什么时候才会翻身?

宝宝翻身是宝宝从出生之后第一个大动作,但由于每个宝宝的自身情况、和生活环境都不一样,因此,每个宝宝会翻身的时间也会有所不同,并不是说所有的宝宝都会在三个月之后就一定会翻身。正常而言,宝宝只要在3~7月内学会翻身都是属于正常的,所以各位爸爸妈妈不用过分担心,也不要盲目的追求宝宝翻身的时间问题,只要宝宝的发育情况正常,体重也是正常增加,那么就可以不用担心。

宝宝翻身的信号

一、如果有一段时间你发现你的宝宝总喜欢往一个方向去侧躺着,那么就说明你的宝宝有可能有翻身的意识了,只会宝宝还没有掌握翻身的方法,这时候爸爸妈妈就需要帮助宝宝完成翻身的动作,轻轻的牵着宝宝胳膊,然后往TA侧身的方向轻轻拉几下,然后教会TA如何转动腰部和屁股。

二、如果你家宝宝在仰卧睡觉的时候,总是把自己的脚向上扬或者是抬起脚左右摇晃,那么就说明宝宝有了想翻身的想法了。这是因为宝宝一开始是不能很好的转动自己的腰,所以只能把自己的脚丫子摇来摇去的晃动身体,这是爸爸妈妈就需要帮助宝宝了,在TA的小屁股下轻轻推一下,让宝宝完成翻身的动作即可。

三、宝宝在趴在的时候,如果自己能够自觉或者自如的把头抬起,而且还可以将头与胸部都抬起的话,那么就说明此时的宝宝具备了足够能力爱完成翻身的动作了。

宝宝学翻身需要注意什么?

1、防止意外跌落

刚开始学会翻身的宝宝通常只会左右去晃动自己的身体,都是利用瞬间的力量来翻转自己的身体,但是这种瞬间的力量往往是不能太持久的,因此,只要一不小心宝宝就有可能发生翻落掉下床或者沙发,造成摔伤的情况。所以在宝宝学翻身的阶段,父母一定要做好保护措施,在沙发或者宝宝的床边放一些软垫或柔软之物,如果是使用宝宝床的话则需要把护栏给拉起来。

2、防止夹伤和烫伤

在宝宝练习翻身的时候,是有可能会不小心把手脚放到护栏或者其他东西的空隙中,这样就很容易出现被夹住的情况,所以家长这点一点要注意。还有宝宝在翻身的时候也有可能吧自己的手压住,进而出现受伤的情况。再者,现在很多家里都有比较多的电器,像在冬天用的取暖设施,如果宝宝不小心碰到的话就非常容易受伤,所以以上这次潜在的危险爸爸妈妈要时常注意,最好可以给宝宝提供一个较大空旷空间为好。

3、防止被划伤

当宝宝学会翻身之后,宝宝可以接触到的东西相对来说也会变多,因为这时宝宝总会想用手去抓放在身边的物品,这样宝宝就比较容易发生被尖锐的物品刺伤的情况,所以家长在这方面同样不能放松警惕。

其实宝宝翻身是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爸爸妈妈是完全没有必要总是因为宝宝不翻身或者翻身的时间比较晚而过分忧虑的。

我们是攀基生物,我们提供攀基益生菌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