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有关体育运动改变肠道微生物组的研究已成为热点研究。去年年底发表的两项研究表明,在不改变任何饮食条件的情况下,运动本身就足以改变肠道微生物组。小鼠和人体实验都发现,运动会促进短链脂肪酸(SCFA)的产生,从而减少炎症并维持肠道健康。
近日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上的一项研究关注了耐力运动对肠道微生物组的影响。该研究由芬兰图尔库大学生物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完成。 耐力运动如何影响肠道细菌? 研究第一作者Eveliina Munukka说:“最近的研究表明,运动会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我们想要了解在不改变饮食的情况下,耐力运动是否会影响超重女性的肠道宏基因组和全身代谢物。” 为此,Munukka及其团队设计了一个每周3次为期六周的自行车耐力运动项目,并招募17名超重女性参与这项研究。参与者在研究之前一直是久坐的生活方式,但其他方面都很健康。 耐力运动强度通过对参与者的心率监测进行控制。在整个研究过程中,这些女性并没有改变自己的饮食和生活方式,因此该研究只关注于运动带来的影响。 Munukka及其团队使用16S rRNA测序分析了参与者肠道微生物组的组成和功能。总体来看,在该项目结束后,研究人员发现所谓的“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数量的减少,也就是说,具备导致炎症潜力的肠道细菌减少了。他们观察到一种名为Akkermansia的有益菌的数量增加,Akkermansia菌被认为与代谢的改善相关。 过去的研究表明,与运动不足的人相比,经常锻炼的人肠道中的Akkermansia菌更加普遍。某些研究表明这种细菌可以预防肥胖和糖尿病。 研究通讯作者、芬兰科学院研究员Satu PekkalaPekkala 说:“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证明Akkermansia能调节运动所带来的健康益处。” 对心脏代谢健康的影响 研究人员还发现,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颗粒中的磷脂质和胆固醇随运动而减少。 Pekkala解释说:“这些变化有利于心脏代谢健康。因为VLDL会将脂质从肝脏运输到外围组织,在循环系统中转化为坏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从而对心血管产生有害影响。” 此外,耐力训练还能降低血管粘附蛋白1(VAP-1)的活性。研究人员认为这对于血管系统具有抗炎作用。 他们还研究了编码肠道细菌基因功能的变化。Pekkala报告称:“功能基因的丰度并没有太大的改变,这也是意料之中的,因为在运动过程中饮食习惯并没有改变。如果训练持续的时间更长,也许我们可以发现更显著的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
警惕!女性、中老年人面临菌群危机该怎么办!
| 很多女性、中老年人都受到各种疾病的困扰,今天我们根据全方面的试验及结果分析来了解一下益生菌对常见疾病有哪些神奇的功效~
女性试验中,我们对62名阴道炎患者(随机分2组)分别采用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加用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观察治疗结束后1周的有效率。 然后发现,加用了乳酸菌阴道胶囊治疗的这组患者的疗效更好,复发率更低。 在马德里康普顿斯大学研究院中一个团队对20位因葡萄球菌感染而患上乳房炎的哺乳期妇女进行了研究,让她们通过口服分离自母乳中的两株乳杆菌来替代抗生素治疗。 实验结果显示,不仅治疗效果显著,且复发率低于抗生素治疗组。 我们都会有焦虑的时候,通常情况放松下心情就会好很多,但是真正的认知功能下降和焦虑症并不是心情不好导致的,其实始作俑者是高血氨(HA),是它引发了神经炎和五羟色胺(5-HT)变化导致系统异常,从而使我们产生焦虑和健忘。 在实验中,我们依然邀请了对人类科学做出过杰出贡献的大白鼠来帮助完成实验。通过水迷宫和高架十字分别测试大白鼠的认知功能和焦虑行为。 最后通过对比实验证明,益生菌在维护免疫系统平衡和调节5-HT系统活动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治疗认知功能下降和焦虑的有效方法。 “年纪轻轻的,每次洗头都大把大把的头发掉落,担心是我这辈子最后一次洗头的感觉~”其实不用害怕啦,引起脱发的原因是缺乏维生素,需积极地补充双歧杆菌、乳酸杆菌才可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这两种益生菌不但能合成多种人体生长发育必需的维生素,还能利用蛋白质残渣合成必需的氨基酸,同时还能促进铁、镁、锌等矿物元素的吸收。 所以对于缓解因维生素缺乏所导致的情绪紧张、抑郁、脱发等现象可以说是手到擒来的! 身体里产生毒素一方面会令人们难受,另一方面会导致所有小毛病统统都会找上门来,但是毒素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怎么排出去呢?科学家们针对这个问题专门做了实验,来考核耐氧双歧杆菌对肠道致病菌的战斗力和对肠道毒素的分解清理的能力。 最后实验表明,双歧杆菌对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和葡萄球菌等都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肠毒素有很强的降解力。所以想要排除毒素,放心的交给益生菌吧! 对于腹泻和便秘这样的小问题,益生菌分分钟就可以解决掉!在实验中我们邀请了153例患有便秘或急慢性腹泻的患者参与研究,每隔3天就记录下受试患者的排便频率和粪便形态,并且通过对比试验来测定患者体内主要肠道菌群的变化情况。 结果表明,益生菌的确可有效的治疗便秘、急性腹泻和慢性腹泻,而且有效率达到90%以上! 实验表明,通过益生菌可以使大鼠肝脏组织中的酶活性和抗氧化能力显著提高!降低氧化产物的浓度,从而使人从里到外进入年轻态!所以再好、再贵的化妆品都不如自己拥有一个年轻、健康的身体! 讨厌的癌细胞一直威胁着我们的生活!在对抗癌症病魔的过程中,益生菌也作为一名战士加入了战斗。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用益生菌喂饲的小鼠体内的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吞噬指数、小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β)含量都有所提高,对癌细胞的抑制率达到了40.22% (P<0.01)。也正因如此,益生菌治疗是癌症预防和治疗的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现在都市生活压力大,虽然“过劳死”还不至于,但是“过劳肥”是越来越常见了!快节奏的生活,占用了本来休闲娱乐的时间,导致身体逐渐被赘肉包围,感觉整个人都不好了! 通过大白鼠的益生菌实验,我们发现益生菌可降低血糖,减少脂肪细胞,增长回肠绒毛,减小胰岛面积,最终对腹部脂肪的累积产生明显的预防和改善作用。 肥胖的你有没有看到曙光? 针对中老年人的健康状况,益生菌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面对中老年人的便秘问题,又到了双歧杆菌出场的时候了!就中老年人而言,多数是气虚型便秘。这次实验参与研究的老人有170名,分为两组进行对比试验。经过14天的治疗实验,发现补充益生菌的老人们便秘情况明显改善,而且之前常见的小问题(如:排便困难、排便时间长、下坠、不尽、胀感等等)都有明显的改善。 宿便不在,一身轻松! 同时,配合实验的志愿者都是大于80岁的老人们,旨在评价益生菌对老年人腹泻的治疗作用。 结果惊喜发现酪酸梭菌肠球菌三联活菌片可以帮助老人们减轻腹泻的症状,并且缩短生病的时间。 为了证明益生菌和糖尿病的关系,我们收集了220例2型糖尿病患者和120例健康人群的新鲜粪便进行鉴定研究。 最终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中双歧杆菌显著减少,肠球菌和大肠杆菌显著增多。因为老年人抗生素类药物使用较多,对益生菌菌群影响较大。 所以在日常生活习惯中,就要多吃一些高纤维膳食才有利于肠道益生菌的生长。同时积极地补充益生菌,也对恢复肠道菌群起至关重要的作用,有助于提高糖尿病的防治疗效。 每个人天生都有一个保护膜,我们给它起名字叫做免疫力,那么益生菌对免疫力有什么加强作用呢? 为了探索这一点,我们请来40名健康的老年志愿者随机分成4组,进行补充21天的乳双歧杆菌的对比实验。 最后通过志愿者的血清样本研究发现,补充了乳双歧杆菌后,老年人体内的吞噬细胞活性有明显的提高,大大的降低了被病毒感染的几率,从而提高老年人免疫力。 我们常说,人老了腰腿不好用了。其实这都是骨质疏松症搞的,那么为了防止这样的情况发生,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大家都知道肠道菌群对人体的免疫及代谢都有很积极的作用,同时肠道菌群与骨代谢之间也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它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健康的骨代谢。 在实验中我们发现,补充了益生菌的小鼠,骨吸收率更高!所以想预防骨质疏松症,不仅要加强锻炼,还要内外兼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
抗生素大作战
| 抗生素是一个矛盾的几何体,有时候他自己也会觉得自己的位置很尴尬。
在医疗中我们既要合理地使用抗生素还要小心的避免抗生素泛滥,所以寻求抗生素替代物才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关键! 抗生素的泛滥不是国内问题,在世界范围内都有着很强的影响。在欧美,科学家们早已着手建立了相关的研究基金组织,来专门应对由抗生素引起的耐药性细菌问题,同时世界卫生组织也在逐步带动全球各个国家,共同应对耐药性细菌这个超级隐藏大BOSS。 抗生素真的有那么可怕吗? 其实要分开来看,就目前来说,对于很多发展中国家,抗生素仍旧是常备药物,而且普遍认为抗生素颇为有效,可以治愈多种炎症性疾病,但是在这背后,抗生素的副作用也是潜移默化非常危险的。 早在1929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明在培养皿中培养细菌时,从青霉菌的周边发现了一种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可以抑制细菌的生长,这就是后来被广泛应用的青霉素。 抗生素以前被称为抗菌素,因为事实上它不仅能杀灭细菌而且对霉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氏体等其它致病微生物也有良好的抑制和杀灭作用,武力值爆表! 所以通俗地讲,抗生素就是用于治疗各种非病毒感染的药物,效果往往药到病除。 既然抗生素这么厉害,那为什么还要限制它的使用? 主要原因有两点:首先,细菌也分好与坏,而抗生素虽然有一腔热血,但是却也会误伤一些好细菌,破坏了人体的微生态系统,这就会引发如肠易激综合征,炎症性肠病,胃炎,肥胖等疾病。 另外一点,就是微生物作为地球的隐形霸主,有着强大的环境适应能力,抗生素的大量多次使用,会使细菌进行不断地迭代进化,并且遗传给后代,最后成为很难控制的“超级细菌”! 这就会导致,本来能够抑制致病菌生长的抗生素丧失了原有的威慑力,致病菌也会进化出诸多种类的抗性基因,来抵抗多种抗生素的侵袭,久而久之衍生成耐药性细菌。 目前对于耐药性细菌的感染,我们人类能够做的只有任其侵袭而无一丝还手之力。 抗生素的应用是广泛的,除了我们人类自身使用抗生素之外,动物养殖场中也会大量使用抗生素,最终就会导致耐药细菌数量增加,经由肉、乳等制品传递到人体。 所以说,在现代的动物养殖业中,找到能够找到促进家畜生长、预防疾病疾病,并且同时兼顾成本低廉与安全无副作用的抗生素替代物,是我们的目标所在。 目前最为可行的抗生素替代策略是将具有促进动物肠道内稳态能力的活性微生物与可食用的饲料组分复合添加到家畜的日粮当中。 为了从多方向研究益生菌作为活的药物来替代抗生素,治疗耐药性细菌感染。科学家们又进行了严密的试验,他们通过分组喂食不同的抗生素食量和益生菌食量对比发现,饲喂益生菌的试验鸡的肠道菌群的成熟度较高,免疫力也较高,同时饲料的利用率也有所提高,可以极大的提高肉鸡饲养的经济效益。 对比发现使用抗生素作为饲料添加组分,虽然抑制致病菌的繁殖,降低了肉鸡感染的风险,但是并没有提升肉鸡本身的健康水平,而且还存在抗生素残留的隐患。但是对肉鸡饲喂益生菌的状况就会好很多,一方面可以直接抑制致病菌的繁殖,另一方面也能够有效的加速肠道菌群的成熟度,帮助肉鸡加强免疫系统,强健体质。因此,益生菌替代抗生素的潜能非常值得我们重视。 益生菌的使用不仅提高了肉鸡的营养水平,增强了肉鸡品质,还有效的避免了因抗生素大量使用所导致的耐药性细菌扩散,和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所以在我们使用现有益生菌的同时,还应该继续筛选选拔和开发新的益生菌资源!为食品安全提供新的思路。 抗生素的滥用导致了耐药性细菌的出现,严重的威胁到来人类的健康与生存,所以,防止抗生素的过度使用,避免抗性基因在农产品中的存留,以及开发替代抗生素治疗的新方案迫在眉睫!益生菌的出现,给了我们新的机会。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
中美科学家发现神经系统与肠道之间的作用机制
| 原标题:中美科学家发现神经系统与肠道之间的作用机制,为治疗老年痴呆等神经疾病提供新治疗思路 肠道也被称之为第二“大脑”,神经细胞与肠道之间是可以相互作用,影响着我们的代谢、情绪以及认知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多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譬如老年痴呆症、帕金森症,都与代谢疾病和肠道炎症等密切相关。但是,神经系统与肠道之间是如何相互作用的,尤其是不同组织之间细胞器内的蛋白质稳态平衡是如何协调并系统性调控机体整体的代谢水平和衰老进程的分子机制还未被深入理解。 2018年7月26日,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田烨研究组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Andrew Dillin教授合作在Cell在线发表题为 “Mitochondrial 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 is mediated cell-non-autonomously by retromer-dependent Wnt signaling” 的文章。该研究发现了发育调控的重要因子Wnt参与介导神经细胞到肠道细胞之间线粒体的应激反应,并揭示这一跨细胞、跨组织调控线粒体应激反应是依赖Retromer复合体、Wnt信号通路以及神经递质五羟色胺来实现的,为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伴随的代谢紊乱症状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线粒体不仅是细胞能量供给的中心,也是调控衰老进程以及影响神经退行性疾病的重要细胞器之一。当线粒体功能损伤时,细胞内的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UPRmt)将启动,使线粒体分子伴侣、蛋白酶、代谢相关基因等表达水平上调,重建线粒体稳态平衡。在多细胞的机体内,不同组织之间(神经细胞-肠道细胞)也会感知并协调各自的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最终系统性调节机体整体的代谢水平并影响衰老进程。这种跨细胞、跨组织传递线粒体应激反应的信号,也被定义为“Mitokine”的信号到底是什么,以及是如何传递并且被远端组织接收的问题,对这方面的问题至今了解的还很少。 田烨研究组以秀丽线虫为模型,建立了研究神经细胞与肠道之间的线粒体信号调控体系——在线虫的神经细胞中表达亨廷顿致病蛋白PolyQ40,可以诱导肠道内的线粒体未折叠蛋白反应。通过遗传筛选发现囊泡转运复合体Retromer参与调控神经细胞到肠道之间的线粒体应激反应。经过进一步研究发现,Retromer复合体是通过回收Wnt分泌受体MIG-14,并帮助Wnt配体EGL-20分泌来实现这一跨细胞跨组织的线粒体信号传递的。Wnt是一种分泌型成形素,在动物发育中起着重要作用,Wnt信号通路决定细胞命运,并参与调节组织稳态平衡和癌症发生。研究组进一步发现,Wnt下游的经典β-catenin/TCF信号通路也参与调控线粒体的应激反应,同时在线虫的神经系统和肠道细胞内过表达Wnt/EGL-20配体不仅可以激活线粒体应激反应,并且可以延长线虫寿命,而且神经细胞过表达Wnt配体可以激活肠道细胞内的线粒体应激反应通路,这一跨细胞调控远端组织内线粒体的应激反应信号,是依赖Retromer复合体和神经递质五羟色胺的(5-HT),而肠道细胞内过表达Wnt配体激活细胞自主性的线粒体应激反应却并不依赖Retromer复合体。因此,这项研究揭示了Retromer复合体介导的Wnt信号通路参与细胞非自主线粒体应激反应调控的分子机制。 田烨研究组博士生张茜、助理研究员邬雪影、博士生陈鹏为该论文的共同第一作者,该论文的其他作者还包括田烨研究组的博士后刘莉萌和Dillin课题组的信楠。田烨研究员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Andrew Dillin教授为该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此项研究得到了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 “蛋白质机器与生命过程调控”,中科院先导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千人项目的资助。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
益生菌对口腔常见疾病的影响研究
| 联合国粮农组织与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在2001年3月对益生菌的共同定义是“当以适当剂量服用时,对宿主健康有益的活体微生物制剂”,主要通过维护宿主体内菌群平衡,分泌抗菌物质,调节宿主免疫应答等方式保护宿主健康。益生菌种类繁多,最常见的口腔益生菌主要属于两个菌属: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其中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lus)和鼠李糖乳杆菌(Lactobacillus rhamnosus)已经被证实有抗菌和抗真菌的效果,而且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和唾液乳杆菌(Lactobacillus salivarius)被认为可以抑制龋齿的发生和拮抗牙周病原菌。种植体周围炎与牙周病具有很多相同点,本文就口腔益生菌的作用及应用以及治疗前景进行一篇综述。
1.口腔致病菌和益生菌的种类 以细菌为主导的口腔疾病主要包括龋病和牙周病等,其中龋病的主要致病菌为: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血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nguis)、粘性放线菌(Actinomyces viscous)和嗜酸乳杆菌;牙周致病菌主要为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齿垢密螺旋体(Treponema denticola),福赛斯坦纳菌(Tannerella forsythia),放线共生放线杆菌(Aggregatibacter actinomycetemcomitans)。 口腔益生菌种类很多,现用于临床上的益生菌主要分3类:第1类为专性厌氧的双歧杆菌属。该属现有32种,其中已用作肠道微生态制剂的有5种,即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longum)、婴儿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infantis)、青春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adolescentis)、两歧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ifidum)和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第2类为厌氧的乳杆菌属,至今已报道的有56种,临床具有良好记录的包括鼠李糖乳杆菌GG(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G)、代田乳酸菌(Lactobacillus casei Shirota)和约翰逊乳杆菌L1(Lactobacillus johnsonii L-1)等。主要用于生产微生态制剂者约有10种,包括嗜酸乳杆菌、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干酪乳杆菌(Lactobacillus casei)和保加利亚乳杆菌(Lactobacillus bulgaricus)等。第3类为兼性厌氧球菌,如属于肠球菌属中的粪肠球菌(Enterococcus faecalis)、属于乳球菌属的乳酸乳球菌(Lactococcus Iactis)以及属于链球菌属的唾液链球菌(Streptococcus salivarius)嗜热亚种和中间链球菌(Streptococcus intermedius)等。口腔益生菌和致病菌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是导致各类口腔细菌性疾病转归的始动因素。 2.口腔益生菌影响的疾病 2.1龋病 龋病是以细菌为主的多种因素影响下,牙体硬组织发生慢性进行性破坏的一种疾病。菌斑(尤其是变形链球菌)生物膜内的细菌进行代谢产生弱酸,导致pH值下降和牙体硬组织脱矿的发生。Caglar等研究了罗伊乳杆菌ATCC55730对年轻成年人唾液中变形链球菌水平的影响,120例健康年轻成年人随机分为4组,第1组每日饮用含有罗伊乳杆菌ATCC55730的纯净水200mL;第2组在每日饮用纯净水200mL,作为对照;第3组每日口服含有罗伊乳杆菌ATCC55730的片剂;第4组每日口服安慰剂。3周后检测结果发现,成年人通过摄入该益生菌后,唾液中变形链球菌的数量明显减少。翟晶晶等研究了双歧杆菌在儿童口腔的分布及与儿童龋病的关系,70例儿童分为2组,其中无龋组30例,重症婴幼儿龋(S-ECC)组40例。无龋组收集唾液及唇面、邻面、舌面沟裂的混合菌斑;S-ECC组收集唾液、光滑面菌斑、牙面白垩斑菌斑和深龋龋坏组织。结果S-ECC组双歧杆菌的检出率为47.5%,无龋组为0,从而得出结论:双歧杆菌可能与S-ECC的发生相关,但其检出情况与儿童牙面的部位关系不大。 DiPierro等对Carioblis�L(基于唾液链球菌M18的产品)的疗效进行了研究,这项随机对照研究对76例龋齿高风险的儿童进行。受试者中的38例用Carioblis�L(基于唾液链球菌M18的产品)处理90d,其他作为对照(安慰剂组)。通过分析实验组的龋齿结果,观察到所有参数都得到改善。牙菌斑和变形链球菌分别减少约50%和75%,而对照组未观察到改进。Rodríguez等研究了通过牛奶补充益生菌的作用,2~3岁学龄前儿童被分为2组,干预组中的儿童给予150mL补充有鼠李糖乳杆菌SP1(107CFU/mL)的奶,而对照组中的儿童被给予标准奶,10个月后收集临床检查数据。结果益生菌组的龋齿发病率为54.4%,对照组为65.8%。数据证明了长期摄入补充益生菌的牛奶可以减少高龋学前儿童的龋齿发展。但是Gruner等通过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指出目前的实验数据不足以证实益生菌对防治龋齿有效但是可以证实益生菌对牙龈炎或者牙周炎有效。 2.2牙龈炎 牙龈炎是由菌斑微生物引起的感染性疾病,发病率高达90%以上。由于牙菌斑是其始动因子,致病菌通过毒性产物对牙龈造成损害。Alkaya等研究了含有芽孢杆菌属的益生菌对牙龈炎的临床作用,受试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使用含芽孢杆菌的牙膏,漱口水和牙刷清洁剂8周,对照组则使用安慰剂。结果尽管斑块和牙龈炎指数在8周后显著降低,但在任何时间点均未发现组间差异。从而得出结论:该研究没有显示安慰剂和含芽孢杆菌的牙膏,漱口水和牙刷清洁剂对牙龈炎临床指标的有任何显著的统计学差异。 Hallstrom等选取18例健康成年女性,使用了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交叉设计。选取第一磨牙颊面作为实验位点,刷牙时,为了防止意外清洁了第一磨牙,在第一磨牙上使用了口内挡板,给予含有罗伊氏乳杆菌(ATCC55730和ATCCPTA5289)的锭剂或安慰剂。3周后结果显示所有受试者均呈现局部菌斑堆积,两组龈沟液均增多,牙龈指数和探诊出血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从而得出结论:每天摄入益生菌锭剂不会显著影响牙菌斑聚集,炎性反应或实验期间的细菌性生物膜。 2.3牙周炎 牙周炎的病因主要有牙菌斑生物膜的微生物感染、牙合创伤、发育异常或解剖缺陷,以及环境因素及后天因素如吸烟等。在Vicario等的研究中,把20例不吸烟的中度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两组,随机口服含有罗伊氏乳杆菌的药片或安慰剂的药片,30d后收集的临床参数发现,实验组探诊出血及探诊深度均明显改善,而对照组未出现任何有统计学意义的牙周参数变化。另外,在Teughels等的研究中,3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被随机分入测试组和控制组,测试组给予辅助刮治和根面平整术(SRP)以及术后口服益生菌乳杆菌含片;控制组给予SRP以及术后口服安慰剂。2组均在3、6、9、12周时进行临床和微生物学检测。结果显示12周时两组的各项临床参数均显著减少,牙周探诊深度显著减少,附着丧失程度有所缓解。在测试组(SRP+益生菌含片)组,可以观察到更多的牙龈卟啉单细胞菌的减少。在Maekawa等的试验中,通过丝线结扎小鼠第二磨牙以诱导牙周炎的产生,小鼠分为两组,实验组将短乳杆菌CD2(8×105/1mm2载体)放置于结扎牙齿牙龈和颊黏膜之间,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对照。5d后处死小鼠并测量骨缺损程度。结果,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可见较少的牙槽骨吸收和肿瘤坏死因子表达,以及更低的白细胞介素-1β、-6、-17A。从而得出结论益生菌短乳杆菌CD2可以通过与宿主反应和牙周菌群调节作用抑制牙周炎。 Messora等研究了益生菌对减少牙周组织破坏和改善牙周炎大鼠结肠形态的作用,他们将32只大鼠随机分为:A、B、C、D组。C、D向饮用水添加益生菌制剂。B,C组:动物的右侧下颌第一磨牙接受棉线结扎,将棉线留在相同位置14d。44d后对所有大鼠实施安乐死。测量评估下颌第一磨牙远中根部的附着损失和牙槽骨水平。本研究还从每只动物解剖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的样品以评价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结果显示附着丧失和牙槽骨水平的平均值在组B中与组D中相比显著更高(附着丧失分别为(3.05±0.57)mm和(1.78±0.63)mm;牙槽骨水平分别为(4.21±0.42)mm和(3.38±0.17)mm。 在组D中,空肠的绒毛高度和隐窝深度的平均值显著高于来自组B的平均值。从而得出结论:益生菌的补充有助于减少大鼠牙槽骨的附着丧失和牙槽骨水平降低,也可以保护小肠免受牙周炎导致的反应性变化。Tekce等研究了罗伊氏乳杆菌对于治疗牙周炎的作用,研究将4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组Ⅰ接受根面平整术(SRP)以及服用罗伊氏乳杆菌的锭剂;组Ⅱ接受SRP以及服用安慰剂。研究测量菌斑指数(PI)、牙龈指数(GI)、探测出血指数(BOP)、牙周探诊深度(PD)和附着水平。在第0、21、90、180和360天进行微生物学取样。结果显示治疗后的所有时间点,组Ⅰ中测量的PI、GI、BOP和PD显著低于组Ⅱ(P<0.05)。结论为含罗伊氏乳杆菌的含片可能是一种有效的佐剂,用于减缓慢性牙周炎复发。不过尚需进一步研究以阐明锭剂的最佳剂量。 2.4种植体周围炎 种植体周围炎的危险因素有口腔卫生状况差、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牙周炎病史、糖尿病等内科疾病以及遗传因素等。种植体周围炎的主要病因是种植体上的细菌微生物,即由于口腔卫生不良,造成种植体周围菌斑堆积,刺激机体产生炎症反应。临床上治疗种植体周围炎常用机械方法洁治种植体表面,或是采用激光治疗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由于其选择的种类以及修复设计往往导致菌斑不易清洁,所以有时需要配合抗菌药物的应用。 目前,国内外关于口腔益生菌的抗菌作用的研究不多。Flichy-Fernández等做了一个口服含有罗伊氏乳杆菌的片剂的随机双盲对照实验。所有患者均为无牙颌并分成2组:A组为无种植体周围炎,B组为种植体周围炎影响一个或多个种植体。2组所有患者随机服用含有罗伊氏乳杆菌的片剂或者安慰剂。患者30d后对龈沟液量、菌斑指数、牙周探诊深度、牙龈指数和白细胞介素的浓度进行测量。结果发现A组22例54枚种植体无种植体周围的变化,B组12例种植体周围炎影响一个或多个种植体(23枚种植体)的经过益生菌治疗,患者种植体周围炎各项指标均有明显好转,白细胞介素水平下降。从而得出结论益生菌可以用于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与预防。 3.展望 近几十年来,益生菌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因为其对人体健康有益被添加到各种各样的食物中。益生菌已经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健康问题如:胃肠道感染、肠炎、乳糖不耐症、过敏症、泌尿生殖道感染、囊性纤维化、各种癌症和减少抗生素的不良反应等,随着人们对口腔益生菌的认识越来越多,益生菌的应用必将越来越广泛。益生菌在口腔中已经被证实对龋病、牙周炎、种植体周围炎和口腔异味有疗效,对牙龈炎的疗效评估尚缺乏足够的文献支持,相信通过口腔医学、病原微生物学和流行病学等多学科共同努力,益生菌的研究和应用必将呈现更加广阔的前景。 来源:晏子衡,胡晓芳,吴新.益生菌对口腔常见疾病的影响研究[J].口腔医学,2018,38(02):185-188.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
运动,使肠道菌群向有益方向转变!
| 运动的好处太多,不胜枚举。现在,又有有两项分别基于小鼠和人类的研究提供了明确的证据:仅仅通过运动就可以改变肠道菌群的成分。这两项研究的设计目的是从其他因素中(比如饮食和抗生素使用)将运动对肠道菌群产生的改变区分出来。
在第一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分别将运动和不运动的小鼠的粪便移植到不运动的无菌小鼠的结肠中,这些小鼠长期生活在无菌环境中,没有属于自己的微生物群。在第二项研究中,研究团队对人类受测者的肠道微生物成分变化进行了追踪,在研究过程中,这些受测者首先从久坐转变为运动的生活方式,然后再从运动变回久坐的生活方式。 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运动机能学和社区卫生学教授Jeffrey Woods和美国国家儿童医院的博士后研究人员Jacob Allen共同进行了这项研究。Jeffrey Woods说:“这些研究首次表明,运动能够不依赖于饮食和其他因素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小鼠研究由伊利诺伊大学和梅奥诊所人科学家们合作,后者负责培养无菌小鼠。人类研究由伊利诺伊大学完成。 在小鼠研究中,受体小鼠体内的菌群变化能反映出供体小鼠体内的菌群,植入两种不同生活方式小鼠粪便的无菌小鼠之间存在明显差异。Woods说:“这表明粪便移植产生了效果。” 受体小鼠(移植运动小鼠菌群)拥有更高比例的能够生成丁酸盐的菌群,这是一种短链脂肪酸,它能够提升肠道细菌的健康,减少宿主的炎症并生成能量。这些小鼠对实验性溃疡结肠炎的抵抗力也更强,这是一种炎性肠道疾病。 Allen说:“我们发现,植入运动小鼠菌群的受体小鼠对导致结肠炎的化学物质具有减毒反应,炎症减轻了,促进快速恢复的再生分子增加了。” 在人类研究中,该团队招募了18名瘦的和14名肥胖的缺少运动的成年人,提取了他们的肠道微生物,并让他们开始一项运动计划,在此期间,他们被监督每周进行三次30至60分钟的有氧运动,持续6周。在为期6周的运动计划结束之后,研究人员们再次提取了受测者的肠道微生物样本。之后受测者们再采取6周不运动的生活方式,最后研究人员再提取他们的肠道微生物样本。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受测者们保持自己日常的饮食方式。 经过运动之后,受测者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SCFA)浓度增加了,尤其是丁酸盐。在受测者们恢复不运动的生活方式之后,SCFA浓度又下降了。对微生物组进行测序分析证实,SCFA浓度的变化与生成丁酸和其他SCFA的微生物数量成比例。 SCFA浓度最显著的增加发生在瘦的受测者身上,在开始研究之前,他们体内生成SCFA的微生物非常少。肥胖受测者体内生成SCFA的微生物增长得不是特别多,只有适度增长。在研究的不同阶段,瘦和肥胖受测者的不同肠道微生物的比例也发生了变化。 Woods说:“结果表明,瘦人和胖人体内的微生物群对运动的响应方式存在明显差异。我们还需要更多的研究工作以明确其背后的原因。” 参考文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
健康是最大的财富(深刻)
免费分享益生菌知识,以菌治菌,取代以药治菌,人类康复肠胃病的新途径,让你快速成为益生菌健康达人。
免费分享益生菌知识,以菌治菌,取代以药治菌,人类康复肠胃病的新途径,让你快速成为益生菌健康达人。
有啥别有病,没啥别没钱。英语里也有一句谚语:健康是最大的财富(Health is the best wealth)。
保持身体健康,可算得上最强大的幸福。
一个著名的经济学家提出过这样一个共识:
健康等于1,只有拥有健康,人才可以去努力工作,去创造财富,去享受生活,而这些都是1后面的那些0。
只要有1在,后面就有加上无限个零的可能,就像财富在不断增值一样。而如果这个1没有了,所有的一切就都归零了,什么都没有了。
拥有一副健康的身体是我们的福气,我们唯有爱惜它并使它更好地发挥作用,爱惜自己的身体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家人对社会负责。
在生死临界点的时候,你会发现,任何的加班,给自己太多的压力,买房买车的需求,这些都是浮云。如果有时间,好好陪陪你的孩子,把买车的钱给父母亲买双鞋子,不要拼命去换什么大房子,和相爱的人在一起,蜗居也温暖。
这是于娟《癌症日记》中被网友转载最多的段落之一,悄然打动了许多人。她名为”活着就是王道”的博客吸引了100多万的访问人次,平淡而诚挚的文字让每一篇博文下满是祝福。
不要像于娟一样,等到身体垮掉时,又才幡然醒悟自己亲手毁掉自己的幸福,已经为时晚矣!
纪德在小说《背德者》里说:
人们最动人心弦的作品,总是痛苦的产物。幸福有什么可讲的呢?除了经营以及后来又毁掉幸福的情况,的确不值得一讲。
很多东西,只有当我们快要失去的时候才倍感珍贵。感情如是,健康也如是。
我们总是期待着天荒地老、地久天长,却不懂得去经营和珍惜,等到真正大彻大悟的时候却为时已晚。
如此看来,还是知足为好,人生追求什么完美?能够每天快快乐乐的活着就是最好的了。
“早知道会这样”,这已经成了我们痛悔时最常用的句式。好好把握当下,爱护好自己的身体,注意健康,以不会令自己将来后悔的方式去生活。
请牢牢记住:身体好,是最强大的幸福。想要身体健康,不妨先从这几点做起:
1、脾气小一点
黄帝内经说“百病由气生”,寿命长的人,没一个脾气、火气大的。他们说起话来都是和声和气的,反而那些坚持生病的、得高血压的那些人80%都脾气不好、火气大。
2、多点感恩,少点抱怨
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不要整天为了一点小事纠结半天,烦事看开一点,每天高兴一点。积极乐观的心态十分重要,凡事向积极的一面想,有利于减轻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压力。
3、吃饭荤素搭配
饮食要以“五谷为主,五素为辅”,所以说要想身体好应多吃五谷杂粮。
4、切勿暴饮暴食
一些不好的身体习惯,足以让身体千疮百孔。
5、每天坚持多喝水
不要小看喝水,其实有大学问呢!慢慢的一小口一小口的不停的喝,切勿大口大口的喝,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健康的秘诀之一。
6、充足的休息
休息有助于松弛神经与恢复体力,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非常重要。由于保证了营养和血液的供应,睡眠也有助于保持头脑清醒,工作学习更有干劲!
7、坚持锻炼身体
生命在于运动,不锻炼不运动,再好的身体也会像机器一样生锈。无论工作多忙,请一定不要抢占锻炼身体的时间,有一个好的身体,才能够有一个好的未来。
点个“好看”证明你来过↓↓↓
关于益生菌的经典十问的精确解答,别怪我告诉你的太晚!
1、什么是肠道微生态?益生菌和肠道微生态有什么关系?
肠道微生态简单来说就是肠道与肠道中的微生物(包括益生菌)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共同构成的一个小的“生态系统”。健康人的肠道环境和肠道微生物组成相对稳定。
正常情况下,肠道中的益生菌数量远超过有害菌数量,此时肠道微生态处于平衡状态。当受到环境、饮食、药物等等因素影响,有害菌数量增加,益生菌数量减少,肠道微生态就处于失衡状态。肠道微生态失衡会引发胃肠道疾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等。因此,肠道微生态平衡对人体健康十分重要。补充益生菌,保证肠道中益生菌的优势地位是维护肠道微生态平衡的有效手段。
2、什么样的益生菌好?
在选择益生菌时,必须应该注意的几个要点“益生菌产品该如何选择”
温馨提示:益生菌存在菌种和菌株特异性,不同的益生菌作用侧重点不同,不能一概而论,在咨询购买时必须要说清楚自己的情况。
如果不确定选哪种,也可以留言咨询,会尽快给您解答。
3、益生菌有什么健康作用?
益生菌参与构成消化道的微生物屏障,参与物质代谢、营养转化和生物合成,调节胃肠道免疫功能,促进人体的生长发育,为神经系统正常运转提供各种必须的神经递质……总之,益生菌的好处多多,只用它们来缓解腹泻和便秘就亏大了,具体大家可以看看这几篇文章:
4、益生菌的那么多作用得到医学专家的认可了吗?
随着益生菌在临床上应用的不断推广,大量有益作用得到了实践证实。也得到了国内外医学专家的认可,被写进多项专家共识或临床应用指南中,下面列举其中一部分
2015年,美国《益生菌防治溃疡性结肠炎缓解、预防结肠储袋炎共识》
2013年,欧洲《益生菌治疗下消化道病症指南》
2012年,《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
2010年,《便秘外科诊治专家共识》
2008年,《肠易激综合征诊断和治疗的共识意见》
2011年,《肠易激综合症中西医结合诊疗共识意见》
2009年,《儿童腹泻病诊断治疗原则的专家共识》
2010年,《新生儿黄疸诊疗原则的专家共识》
2009年,《婴儿过敏性疾病预防、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2016年,《中国消化道微生态调节剂临床应用共识》
2017年 国家卫计委发布的1010种临床路径中,有50余种疾病建议用微生态制剂进行治疗。
5、吃抗生素或者蒙脱石散时能吃益生菌吗?
吃抗生素或者蒙脱石散时必须吃益生菌,但是要间隔2小时以上。因为抗生素不仅会杀灭有害菌,也会误杀有益菌,这会引起身体内的菌群平衡被打破;蒙脱石散是物理吸附剂,能吸附肠道细菌,导致肠道有益菌数量减少;因此,服用抗生素或者蒙脱石散时,补充益生菌可以恢复肠道菌群平衡。之所以一定要间隔2小时以上是为了避免益生菌和抗生素或者蒙脱石散直接接触被杀死或者带离肠道。
6、益生菌长期吃会不会产生依赖症
不会。益生菌对健康有益,况且益生菌在健康人肠道中本身就存在,怎么可能有依赖性?网上很多谣言称能产生依赖症,千万不要被忽悠,正经的辟谣文章可以看看“长期或大量服用益生菌会不会产生依赖症”
7、酪酸梭菌或者凝结芽孢杆菌是药品,长期吃会不会有副作用?
不会。临床应用10年来,未发现任何与酪酸梭菌或者凝结芽孢杆菌药品相关的不良反应。说明书中明确指出“既往临床研究中,未见与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关于益生菌药品的副作用会直接体现在说明书里的,比如地衣芽胞杆菌药品说明书中指出“超剂量服用可见便秘”,布拉氏酵母菌药品说明书中指出“全身:过敏反应、真菌血症;皮肤:荨麻疹、皮疹;血液循环系统:血管性水肿”;枯草杆菌二联活菌药品说明书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罕见腹泻次数增加”
8、哪些人应该补充益生菌?
经常会有人问我“医生,我身体没什么问题,看益生菌好处那么多我可以吃点吗?”“可以,不过我觉得没必要浪费钱。”对于一些正常的健康人来说,补充益生菌是非必须的。但对于一些处于特殊情况或有一些症状的人,则需要补充益生菌。具体哪几类人的健康需要益生菌的来维护呢,看看这个“哪些人需要补充益生菌”。
9、东海酪酸梭菌/凝结芽孢杆菌制剂与其他益生菌相比有哪些优势?
1)能常温储运。勿需2-8度低温储运,既方便保存和外出携带,又确保了质量稳定、活性及疗效;而国内的大部分微生态药品需要低温储运。既不方便储运又影响活性及疗效。
2)耐胃酸。能顺利通过胃到达肠,发挥作用。这是优质益生菌必备特质,有些益生菌不耐胃酸,在通过胃时就已经被杀死了,因此没有办法发挥作用。
3)既补菌又促菌。进入肠道后不仅自身能快速繁殖,还能促进双歧杆菌、乳杆菌等有益菌协调生长,快速恢复肠道微生态平衡。
4)菌株优势。东海酪酸梭菌能特异性的分泌肠粘膜再生修复所需的第一重要营养物质酪酸、恢复肠屏障完整性,消除炎症,降低耐脏敏感性等。凝结芽孢杆菌TBC169进入肠道后能大量繁殖分泌乳酸,促进肠蠕动,同时因为该菌具有保水蛋白,能锁住肠道水分,双效合一,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对术后排气也有良好效果。
5)安全。不含肠球菌。上市10年来在国家不良反应中心尚无一例不良反应记录。
10、益生菌能混在果汁里喝吗?
能。为了调整口感,特别是宝宝可以和果汁一起喝。但是,只限于我们自己鲜榨的果汁,商品果汁里会有一定量的防腐剂,可能会影响益生菌活性,不适合与益生菌同服。另外,提醒大家益生菌不能跟咖啡、茶一起喝。咖啡里面的咖啡因、茶里面的茶多酚,对益生菌功效会有影响。
每周一至周五更新
我是青岛东海药业
国家微生态工程研究中心
倡导微生态疗法15年
我国首个微生态药品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
获美国新药发明专利2项
进入全国二级及以上医院3000余家
2013年青岛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14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MORE丨更多精彩文章
肠道微生态与健康
肠道微生态是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
肠道菌群的平衡是人体健康的保证
人类的衰老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如何科学地管理自己的肠道菌群
我们是专业的
有问题直接留言,会尽快帮您解答。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
为什么肝癌发现大多是晚期?一定要警惕这些信号!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为什么肝癌发现大多是晚期?一定要警惕这些信号!
免费分享益生菌知识,以菌治菌,取代以药治菌,人类康复肠胃病的新途径,让你快速成为益生菌健康达人。
免费分享益生菌知识,以菌治菌,取代以药治菌,人类康复肠胃病的新途径,让你快速成为益生菌健康达人。
肝脏是人体功能最多的器官,在新陈代谢﹑胆汁生成﹑解毒﹑合成蛋白、凝血﹑免疫﹑能量产生及水与电解质的调节中均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比喻为人体内一个巨大的“化学工厂”。
为什么肝癌发现大多是晚期
都说“胃是喇叭,肝是哑巴”、胃痛你有感觉,但是没有人会说肝疼,一旦一查出肝的病,往往都是晚期了……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王东说,肝脏是一个不存在末梢神经的“沉默器官”。
即使发生病变,早期一般没有痛感,不像胃肠、心脏等器官那样一旦受损便会剧烈疼痛。
因此,“木讷忠厚”的肝脏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更需要我们的细致呵护。
“肝”的职责——解毒
人体的五脏六腑都有其对应的功能,肝脏的主要职责之一就是”解毒”。
肝脏掌管着糖、脂肪、蛋白质的解毒、代谢,人体大部分的新陈代谢和有毒物质的转化,所以它也是最易受污染的部门。
如今,人们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加班、应酬、熬夜是家常便饭,饮食不规律、配搭失衡、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使我们的肝脏承受巨大的负荷,造成日积月累的损伤,甚至导致病变。
“肝”的健康自测
肝脏疲劳的表现包括:
1、无端疲倦、烦躁、焦虑忧郁
2、眼睛干涩、易疲劳、视物模糊
3、大便稀黏腥臭,小便易浑黄
4、消化不良,两胸肋胀满
5、口臭、口干苦、身体有异味
6、浑身无力,常疲倦,精力不集中
7、肤色发黄脸色苍白或发青
8、神经衰弱、记忆力下降
9、情绪不稳定,脾气特别大
10、小肚子大(常有胀气),身体浮肿
11、夜里睡眠不好,失眠多梦
12、脸部有肝斑
如果长期出现以上症状,且缺乏调理,就需要注意了!
不熬夜,就是最好的保肝法
春季养肝,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养神,可以在午后抽出二十分钟闭目小憩,调节情志,护肝消食;
每天晚上保证十一点前入睡,好睡眠是最好的护肝良药。
另外,养肝不能乱吃药,最好通过饮食调节。教你一道绿豆配枸杞和莲子等五谷的养肝粥!
这道粥帮你保肝护肝
功效:滋补肾水,平降肝火;疏肝理气,解除肝郁;健脾柔肝,补充肝血。
材料:莲子、绿豆、枸杞、山药、百合、红枣、芝麻、核桃仁、糙米、香蕉干。
做法:
1、将材料洗净,莲子、绿豆、百合、红枣、糙米用水泡发;
2、锅内加水、山药棒、绿豆、百合,用中火煮至水剩余三分之一;
3、再加入核桃仁、糙米用大火煮沸,再用小火慢煮;
4、粥汁接近粘稠时加入红枣、芝麻、莲子、枸杞、香蕉干同煮至烂,片刻后离火即可食用,每日坚持食用一次。
肝脏对我们很重要,春天正是养肝的好时节,大家快行动起来吧!
春节别让肠胃疾病来“拜年”,备年货别少了益生菌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春节别让肠胃疾病来“拜年”,备年货别少了益生菌
趣味分享丨第41期
终于就要过年啦!从前人担心每逢佳节胖三斤,现在人更担心饮食不科学病痛找上门。春节期间不当的饮食可能导致积食,引发呕吐、肚子疼、发热、厌食、咳嗽、腹泻、便秘等不适反应。下面这几种春节情形,您将会成为哪一种?
春节情形一:归乡或旅行
常年忙碌趁春节长假归乡或外出旅游的人也不少,但这种长途跋涉,对于人们来说很有可能因劳累、水土不服,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引发肠胃疾病。
春节情形二:赶场子
不论南方还是北方,好不容易逮到春节大假,不光是自家亲戚,三五好友的小局子也得去啊!三杯五杯,您就别想小酌怡情啦,大鱼大肉,变着花样就寻个刺激。刚下来这个场子,还要赶那个场子。肠胃可不是机器,无节制的肆意妄为,便秘腹泻、胃胀胃痛、肛肠疾病,都是迟早的事儿……
春节情形三:年夜饭
再看看自家的年夜饭,威海市民邵某介绍了自家的春节菜谱:“年夜饭都会在家,所以比较丰盛,鱼呀,肉啊,做的各种菜,拌海蜇皮、炖排骨,多做,做的丰盛一点。”威海市中医院医生陈宝和解释道:“春节期间见得比较重的病人就是由于吃得比较多、吃得比较凉,造成胃肠功能紊乱引起腹泻、呕吐,再就是急性胰腺炎。暴饮暴食容易造成急性胰腺炎,特别是含脂肪比较高的,油脂比较高的这一类病人多一些。”(来源齐鲁网)
告诉你为什么年货要备几盒益生菌?
❶过年大吃大喝活动量少,容易吃多不消化,补充益生菌,胃很快就舒服了,降低痛风发作。
❷聚会喝酒频繁,酒前酒后补充益生菌,减少酒精对肠道的影响,并能减少酒精对肝脏的伤害。
❸小孩子东跑西跑的很容易伤风感冒、咳嗽,补充益生菌,改善免疫状况,大过年不用跑医院!
要想远离肠胃疾病,平时生活细节呵护也非常重要。应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少饮酒;保持早、中、晚一日三餐基本定时定量,且用餐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吃得太饱,这样可减轻肠胃负担。除此之外,益生菌也是守护家人健康的法宝,春节期间更是少不了!那么,今年您家的年货都备齐了吗?
其他人还看了
过敏菌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