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基益生菌,改善食物不耐受,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症状,效果好,三甲医院专家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攀基生物“

慢性结肠炎危害大,治疗需及时

过敏菌阅读(834)

据统计,近95%的人都存在肠道健康问题

并且其中86.63%的网友存在各式各样的排便困扰

我们都知道,结肠作为消化系统的一部分

它承担着整理和清扫战场的重任

储存食物残渣,刺激排泄等

一旦结肠出现炎症,那我们可要遭罪了

                                                                  

慢性结肠炎,是一种慢性、反复性、多发性肠道炎性水肿,溃疡、出血病变。患者常出现腹泻便秘或二者交替出现症状。可见于任何年龄,但以青壮年多见。开始症状较轻,患者多不予理睬或以普通的腹泻、便秘进行治疗,延误治疗时机,增加治疗难度。

曾遇到这样一位患者,患病之初出现腹胀和轻微腹痛的症状,经常便秘,四五天才排便一次,但是没有太在意,就在一家小诊所拿了点通便药,开始还有一点效果,但是越到后来腹痛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有时甚者不吃泻药就无法通便,有几次还出现了脓血便,夜里不仅失眠,而且多梦,甚至出现发热的症状,严重影响了他的正常生活和工作。这才开始重视起来。

 

慢性结肠炎危害大,需要及早重视

1、中毒性肠扩张:临床表现为病情迅速恶化,中毒症状明显,伴有腹泻、腹部压痛和反跳痛,肠鸣音减弱或消失,白细胞数增多,易并发肠穿孔。

2、肠狭窄:多发生在病变广泛、病程持续长达5-25年以上的病例,其部位多见于左半结肠,乙状结肠或直肠,临床上一般无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肠阻塞,在本病出现肠狭窄时,要警惕肿瘤,鉴别良性恶性。

3、肠穿孔:多为中毒性肠扩张的并发症,也可出现严重型,多发生于左半结肠,皮质激素的应用被认为是肠穿孔的一个危险因素。

4、大量便血:便血是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便血的多少也是衡量病情轻重的指标。

5、结肠癌:约5%病例发生癌变,多见于病变累及全结肠,幼年起病和病史超过10年者。

温馨提示

结肠炎的发生,主要原因是肠道中产酪酸菌减少,肠粘膜受损所致,这种情况需要营养修复肠粘膜才能治好。而传统药物通常只能起到消炎的作用,并不能修复肠粘膜,治标不治本,所以治不好。

酪酸是肠粘膜细胞所需的重要能量物质,补充产酪酸菌,才能提高肠内酪酸量。东海酪酸菌是唯一能分泌酪酸的益生菌,坚持服用,可快速修复肠粘膜,消除炎症,从而改善结肠炎症状。

 

每周一至周五更新

我是青岛东海药业

国家微生态工程研究中心

倡导微生态疗法15年

我国首个微生态药品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

获美国新药发明专利2项

进入全国二级及以上医院3000余家

2013年青岛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14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MORE丨更多精彩文章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补充益生菌?对号入座,不纠结!

长期腹泻,小心溃结在作怪

推荐!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因及护理方法

秋冬季,益生菌预防小儿过敏性哮喘



肠道微生态与健康


肠道微生态是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

肠道菌群的平衡是人体健康的保证

人类的衰老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如何科学地管理自己的肠道菌群


我们是专业的

◆ ◆ ◆  ◆ 

有问题直接留言,会尽快帮您解答。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

孕期真的可以补充微生态制剂吗?

过敏菌阅读(680)

益生菌是微生态制剂的首席代表,可以肯定的是,怀孕期间的准妈妈们是可以补充益生菌的。那么益生菌可以为准妈妈和宝宝提供哪些作用呢?

1 提高母体“抵抗力”

怀孕的特殊时期,孕妇最害怕的就是生病。孕期的特殊性让孕妇很难选择适合自己的药物,就怕对胎儿造成伤害。而多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的平衡和人们身体的健康有着直接联系。孕期服用益生菌,可以有效增强孕妇的新陈代谢,免疫机能,进而提高健康水平,用天然的方法抵御各种疾病的入侵。

2 缓解孕期便秘和肠胃不适

怀孕期间便秘和肠胃不适是常见症状。其中某些症状是孕激素过高引起的,这种激素对妊娠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它会使肌肉松弛,消化道功能减弱,从而引起最常见的症状就是便秘。益生菌可以缓解这些便秘不适,促进平滑肌收缩,增加肠道蠕动功能。此外,水果、蔬菜等膳食纤维类较多的食物也对缓解便秘非常有利。

3 帮助孩子建立更好的肠道菌群

2011年美国医药营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在怀孕期间,孕妇肠道菌群内的菌种和含量的平衡,对于维护孕妇体内正常的新陈代谢至关重要,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新生儿的肠道菌群平衡。其中,分娩方式决定了婴儿出生后最先接触的微生态环境。

婴儿的肠道菌群直到出生并且接受母乳喂养后才会逐渐建立起来,孕期服用益生菌产品可以有效完善母体中的肠道菌群,进而有助于提升婴儿的抵抗能力和健康的肠道微生态环境。临床试验证明:孕期坚持服用益生菌的妈妈的产下的婴儿,在2到6个月期间,腹泻,疝气,便秘的概率比其他婴儿要低。

4 控制孕期“体重”

在产妇胎儿与新生儿医学杂志2013年5月的一项研究显示:服用益生菌的孕妇,体重的增加要比没有服用的孕妇明显减少,这应该源于益生菌可以帮助营养的吸收。

在我们的消化系统中有成百上千的微生物,其中的大部分是菌类,而菌类中的绝大多数是有益的。这些益生菌给我们提供很多营养,包括维生素K和一些维生素B。除了这些,有些益生菌可以抑制脂肪的吸收,可以增加排出体外的脂肪量。换句话说,这些益生菌可以帮助你的身体少吸收食物中的热量。

5 预防“妇科炎症”

益生菌,作为孕妇和哺乳期可以安全服用的产品,也是预防妇科炎症最有效的产品之一。在国外,用益生菌治疗和预防妇科炎症其实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历史。

有些医生会给患者开抗生素对抗妇科炎症,不但收效甚微,而且经常使用抗生素,还会反复破坏阴道菌群间的制约关系,导致真菌生长旺盛。妇科炎症之所以反复发作难以痊愈,究其根本是因为传统药物虽然在某种程度上“抑制”了病菌,但却没有彻底根除它们!由于细菌在阴道壁的植入性可至最深层,当阴道的pH值发生改变时,炎症就会再次复发。而服用益生菌,有助于保护阴道的菌群平衡,降低念珠菌感染的机会,从而从一定程度上避免妇科炎症的发生和治愈后的复发。

由于孕期和产后的特殊性,身体抵抗力下降,宫腔环境欠佳,各种病菌很可能趁虚而入。在这段时期,加强益生菌的摄取,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而且没有任何副作用,对宝宝也百分百安全。

 

每周一至周五更新

我是青岛东海药业

国家微生态工程研究中心

倡导微生态疗法15年

我国首个微生态药品产业化示范工程基地

获美国新药发明专利2项

进入全国二级及以上医院3000余家

2013年青岛市技术发明奖一等奖

2014年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MORE丨更多精彩文章

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需要补充益生菌?对号入座,不纠结!

长期腹泻,小心溃结在作怪

推荐!婴幼儿腹泻常见病因及护理方法

秋冬季,益生菌预防小儿过敏性哮喘



肠道微生态与健康


肠道微生态是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的

肠道菌群的平衡是人体健康的保证

人类的衰老疾病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如何科学地管理自己的肠道菌群


我们是专业的

◆ ◆ ◆  ◆ 

有问题直接留言,会尽快帮您解答。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

防治口腔溃疡?微生态制剂你所不知的功效

过敏菌阅读(1606)

注意

01

据世界卫生组织调查发现,全球63亿人口中,蛀牙人口高达50亿,尤其是亚洲和拉丁美洲最为普遍。全世界60-90%的学龄儿童患有龋齿,近100%的成年人都有口腔问题,全球30%的65-74岁老年人没有完好的牙齿。

02

在我国口腔病患病率达90%以上,但救治率仅为10%。5岁儿童乳牙龋病率高达66%,其中97%都未经过治疗。中老年人牙周病患病率超过70%,牙周健康率仅有14.1%。


口腔溃疡大家并不陌生,几乎每个人都有过口腔溃疡的经历,甚至有人长期不断。正是因为口腔溃疡的普遍性,所以往往被忽视其危害性,事实上,口腔溃疡也会带来很多潜在疾病。

口腔溃疡

俗称“口疮”,是一种常见的发生于口腔黏膜的溃疡性损伤病症,多见于唇内侧、舌头、舌腹、颊黏膜、前庭沟、软腭等部位,这些部位的黏膜缺乏角质化层或角化较差。口腔溃疡发作时疼痛剧烈,局部灼痛明显,严重者还会影响饮食、说话,对日常生活造成极大不便。并可诱发口臭、慢性咽炎、便秘、头痛、头晕、恶心、乏力、烦躁、发热、淋巴结肿大等全身症状。


口腔溃疡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如局部创伤、精神紧张、食物、药物、营养不良、激素水平改变及维生素或微量元素缺乏等。系统性疾病、遗传、免疫及微生物在口腔溃疡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如缺乏微量元素锌、铁,缺乏叶酸、维生素
B12
以及营养不良等,可降低免疫功能,增加口腔溃疡发病的可能性;血链球菌及幽门螺杆菌等细菌也与口腔溃疡关系密切。口腔溃疡通常预示着机体可能有潜在系统性疾病,口腔溃疡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溃疡性结肠炎、局限性肠炎、肝炎、女性经期、维生素
B族吸收障碍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等均有关。

防治口腔溃疡,益生菌效果好

口腔溃疡通常是由感染病原菌引起的,而益生菌具有抗炎杀菌作用,对口腔溃疡、胃溃疡等病症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因而可用于口腔溃疡的辅助治疗。坚持服用益生菌,不但可以缓解疼痛,溃疡发炎还会得到显著的减轻和治疗。

任何疾病的预防,都需要以提高自身免疫力为基础。而益生菌能很好的帮助提高人体免疫力,所以通过补充益生菌提高人体自愈能力,是远离疾病、改善亚健康的最佳方案。

有问题直接留言,会尽快帮您解答。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

重磅发现| 妈妈肚子里的坏菌,可能导致宝宝自闭症

过敏菌阅读(1064)

自闭症起病于婴幼儿期,主要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行为方式刻板。

我国约有200万自闭症儿童,这意味着每100位儿童中就有1位自闭症患者。

这其中只有不到10%的自闭症患者拥有独特的才能,多数自闭症孩子都有智力障碍,生活难以自理,需要有人每天陪护。

自闭症每年严重影响成千上万个家庭的生活,除了对这些孩子们的关怀,自闭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关于肠道微生态与自闭症的研究结果,为自闭症的防治带来希望。常博士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相关研究结果。

1、妈妈肚子里的坏菌,可能导致宝宝自闭症

人体微生态专家发现肠道菌群与大脑发育密切相关。2017年,发表在Nature杂志上的一项动物实验发现,孕鼠体内若存在分节丝状菌等细菌,会导致鼠宝宝行为异常,同时研究人员还找到了鼠宝宝大脑中可能决定行为异常的特定区域。

这提示我们,如果妈妈在怀孕期间肠道菌群不健康,含有某些菌可能会导致宝宝发生自闭症。因此,补充益生菌、合理膳食、健康生活等方式来建立健康的肠道菌群

2、儿童肠道菌群失衡,促进自闭症发生发展

自闭症儿童不仅大脑功能失常,而且95%的人都伴随着肠道问题和腹部肿胀,这些与肠道细菌不平衡相关。患儿肠道中的有害菌能产生酚类、胺类、氨、硫化氢等都是对大肠有毒的物质。来自阿肯色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的行为也与肠道菌群的情况有关

美国芝加哥拉什医学院研究发现,自闭症可能是由于长期亚急性破伤风梭菌感染所致,胃肠道感染这种病菌后,释放的神经毒素通过迷走神经传入中枢神经系统,抑制了神经递质的释放,从而引起了自闭症的各种行为表现。

最新的一项研究也发现,一种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丙酸,可引起大鼠患自闭症

这些发现都提示了自闭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了改变,某些有害菌开始作祟,通过补充益生菌促进肠道菌群的平衡,抑制有害菌生长,减少有害菌产生的有毒物质,将是治疗自闭症的有效手段之一

补充攀基益生菌改善肠道菌群紊乱,三甲医院专家认可产品

知识▏神奇!你不知道的风油精九大用途!

过敏菌阅读(1139)

完全免费订阅 每天定时分享健康知识】

风油精作为居家旅行的必备良药,除了能用于蚊虫叮咬及伤风感冒引起的头痛、头晕以外,在日常生活中其实还有很多“技能”。跟随CCTV-1《生活圈》栏目一起“解锁”风油精的新用途吧!




风油精是什么?

风油精主要由薄荷脑、桉叶油、丁香酚、樟脑、香精油等成分组成。具有提神醒脑、驱蚊止痒的功效。

一起了解风油精的大用途↓↓↓

防止隐私泄漏

做法:

1.将风油精滴到快递单的个人信息上

2.静置一段时间

3.字迹便可消失不见

原理:液态石蜡溶解法

快递单上的字迹主要是由染料和显色剂组成,而风油精中的液态石蜡成份,可以帮助溶解染料去除字迹。


去除油性笔迹

做法:

1.将风油精滴在油墨处

2.轻轻揉搓

3.搭配适量洗手液清洗,便可去除手上的油墨。

原理:油性互融法

风油精中含有桉油这种油性成分,而签字笔中也含有油性成分。根据油性互融的特性,风油精便可轻松将墨迹溶解,去除油性笔记。


清除不干胶

做法:

1.将风油精涂在不干胶表面。

2.稍等片刻后,便可轻松撕下不干胶。

3.用湿巾擦净瓶子即可。

原理:相似相溶法

风油精主要是由中薄荷脑、桉油、樟脑、丁香酚以及水杨酸甲酯组成。由于胶类的成分主要是人工粘合剂,而水杨酸甲酯作为一种有机溶剂,二者能够很好地相似相溶。不干胶因此可以轻松脱落。


清除口香糖

做法:

1.将风油精滴在口香糖表面,静置五分钟。

2. 揭下口香糖后,便可以正常洗涤衣物。




原理:相似相溶法

口香糖是以天然树胶或甘油树脂为主要基础,风油精中的有机溶剂能对胶类物质产生溶解作用。二者相互溶解,便可轻松去除口香糖。


去除皮具污渍

做法:

1.将风油精滴在毛巾上。

2.轻轻擦拭污渍,皮具便可焕然一新。

原理:相似相溶法

风油精中的水杨酸甲酯是一种有机溶剂,它可以将固态的油污溶解成液态。这样即容易清理油污,又能够软化皮革防止开裂。


去除油漆



做法:

1.将风油精滴在油漆处,并揉搓衣物的油漆处。

2.静置片刻后,将衣服放于水中清洗便可去轻松去除油漆。

原理:有机相融

油漆中含有甲醛和苯等有机物,风油精中的有机溶剂能够与二者很好的融合。


去除异味

风油精不仅能去除污渍,还能够去除异味




①将沾有风油精的纸巾放进穿过的鞋中,静置一晚后,鞋里的臭味便能大大减轻啦;

②把风油精滴到蚊香上,既能防蚊,也能缓解蚊香的异味;

③切完鱼后,在手心滴几滴风油精揉搓双手,清水冲洗可去除鱼腥味。

99% 的人都长按识别了下方二维码 ↓↓↓ 

       

       

健康▏大姨妈出现这个颜色?一定要注意了!

过敏菌阅读(910)

完全免费订阅 每天定时分享健康知识】

很多女性经常谈大姨妈色变,其实,除却痛经带来的钻心疼痛外,“大姨妈”更多的是昭示着身体健康程度,女性可以通过颜色来检测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


粉红色

如果你的月经呈粉红色,并且血量感觉起来有被稀释过,这有可能是早期怀孕的现象,也可能是激素波动引起的点滴出血,表示你的身体出现了隐患,需要注意。此外,晚睡也可导致此类现象的出现,在中医方面会认为粉红色血是血虚的状况。


大红色

如果你的月经呈大红色,就有可能是你的子宫内膜正以一个相当快速的速度脱落,在周期结束后子宫是相当干净的状态,一般来说这是良好的现象。但是如果月经的时间持续过长,超过自身以前的正常的天数,那就建议到医院看看比较好。


暗红色

如果你的月经呈暗红色,带有血块,就代表着你的子宫正在清除脏污,是正常的现象。可若这种情况持续3天或以上,就有可能是子宫出现了子宫肌瘤病变,那就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


橙红色

橙红色的月经颜色是比较少见的。如果你的月经颜色呈橙红色就要特别注意,因为这可能是阴道感染的早期迹象,更有可能伴随着浓厚的异味,建议立刻去看医生。


深咖啡色

相信大多数人也很少见过深咖啡色的月经吧。其实这是因为你的血在体内淤积过久,没有好好地流出来。这是月经不顺的现象,可以找医生好好调理身体。


来的量过少或呈浅褐色

如果你的月经量少或是浅褐色,并且是在月经流量应该最多的两天出现这状况,很有可能是荷尔蒙失调,也有可能是怀孕的早期现象,有预备怀孕的女性要特别注意。

来大姨妈的时候,卫生巾是女生必备之物。作为女性的贴身之物,除了要关心卫生巾的质量、卫生问题,要懂得如何正确使用卫生巾,因为如果使用不当,很可能引起健康问题。所以,小菌提醒大家,在使用卫生巾时,一定要注意以下4个问题。

1.皮肤敏感使用棉面卫生巾

市面上更多的干爽网面的,网面是纤维制成,一部分人可能产生过敏反应,因此皮肤敏感的人最好使用棉面的卫生巾。

2.私处有炎症使用药物卫生巾

药物卫生巾通常有抗菌、抑菌、止痒、平衡阴道酸碱度的功能。这种卫生巾在一定程度上可对经期女性的私处起到保洁作用。

3.量多使用干爽网面漏斗型卫生巾

每个品牌的卫生巾都有多款产品,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特长夜等加长加厚的产品,或是勤换。

4.外出运动者选择内置型卫生棉条

内置式的卫生棉条是置于阴道内的经期卫生巾,在体内直接吸收经血,吸收力特强,一旦与经血接触,便会迅速均匀地向四周膨胀,能在体内吸收经血,运动时不易漏出。

99% 的人都长按识别了下方二维码 ↓↓↓ 

       

       


健康▏注意!经常头晕可能与这些疾病有关

过敏菌阅读(608)

完全免费订阅 每天定时分享健康知识

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正在干点什么的时候,突然觉得这个世界摇晃起来,严重的时候眼前还会发黑,要好一阵才能缓过来。

头晕是人群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

欧洲的一项研究报道指出,普通人群中约30%的人有过中重度头晕症状,其中25%为眩晕。

我国的研究报道中,10岁以上人群眩晕症的总体患病率为4.1%,头晕是65岁以上人群就诊的主要原因。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头晕呢?

▼▼▼

头晕作为一种常见症状,它的病因可能涉及耳鼻咽喉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普通内科、骨科等多个学科。

但是引发头晕的常见疾病主要有三种:

01

颈椎病

头晕是椎动脉型颈椎病病人的常见症状。病人因为颈部的伸展或旋转导致体位改变而诱发眩晕症状。

前庭神经核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一般持续时间较短,数秒至数分钟就会消失,发病时病人可有轻度失神及运动失调,表现为行走不稳或斜向一方。

迷路缺血性病变引起的眩晕不伴意识障碍,它往往是因为长期姿势或睡姿不良,造成颈椎增生、变形、退化,颈部肌肉扯紧,动脉供血受阻使脑供血不足,是头晕的主要原因。

这种情况会感觉颈部发紧、灵活度受限、偶有疼痛、发麻、发凉,有沉重感。通过颈部拍片检查可辅助判断。

02

低血压

正常的血压范围是收缩压(高压)在90-140mmHg之间,舒张压(低压)在60-90mmHg之间,低血压通常指血压低于90/60mmHg,会因为脑和全身供血不足而出现头晕、头痛、怕冷、四肢无力等症状,最好的鉴别办法就是当即测量血压。

03

低血糖

即静脉血浆葡萄糖(简称血糖)浓度过低,一般成年人空腹血糖浓度低于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就是低血糖。

它可使大脑因为缺乏足量葡萄糖供应而出现功能失调。初期表现为精神不集中、思维和语言迟钝、头晕、嗜睡、躁动、易怒、行为怪异等精神症状,严重者出现惊厥、昏迷甚至死亡。

以上三种原因引起的头晕几乎占了一大半,除此以外,其他的原因还包括各种心脑血管病、贫血、感染、中毒、感冒、血粘度高以及内耳疾病等,如果头晕频发,需要及时去医院进行相关检查。

99% 的人都长按识别了下方二维码 ↓↓↓ 

       

       

JP:菌群对肠道之外的生理影响

过敏菌阅读(905)

1、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肠道菌群可以影响胃肠道系统之外的生理功能,人体其他部位的菌群也有类似的能力,如口腔菌群,皮肤菌群,阴道菌群;

2、人体各部位的菌群组成不同,但它们都有抑制病原菌定殖、调节免疫系统、分泌功能性代谢产物的能力,并通过循环系统影响身体其他部位的生理功能;

“杀人凶手”肿瘤君突然在朋友圈发出这样一条自白……

过敏菌阅读(593)

【导读】

最近,一部取材自真实故事的电影《滚蛋吧!肿瘤君》感动了不少人,主人公熊顿年纪轻轻却患上非霍奇金淋巴瘤,面对疾病,她积极乐观的态度让人敬佩。在电影受追捧的同时,也引起了大众对肿瘤的关注。

在我们的认知里,肿瘤是可怕的“杀人凶手”,人人避而远之。可肿瘤君为此感到非常伤心:“大家并不真正了解我,其实我没那么穷凶极恶”。

肿瘤君的真实面目到底是什么?《生命时报》特邀全国肿瘤防治办公室、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副主任陈万青,带你听听肿瘤君的肺腑之言。

生命时报特约撰稿 陈万青

真相一:每个人一生中有21%患肿瘤的可能

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1年监测数据显示,中国当年新增癌症病例337万,相当于每分钟有6.4人患上癌症。癌症是个与年龄相关的疾病,年龄越大,被缠上的风险就越高。

专家们通过科学计算发现,如果将一个人每年患上肿瘤的风险累计起来,按人均期望寿命74岁算,每个中国人一生中,患上肿瘤的概率是21%。

目前,中国人均期望寿命有所升高,北京户籍居民更是高达81.81岁,因此一生中患上肿瘤的几率会更高。因此,千万不要觉得我离你很遥远。如果在预防上掉以轻心,我可能就会“盯”上你。

真相二:男人比女人易得癌

与女人相比,男人的肿瘤发病率、死亡率都较高。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1年的数据表明,发病率方面,男性、女性的癌症死亡率分别为194.88/10万、116.81/10万。

癌症之所以“重男轻女”是因为:首先,男性在生理方面“先天不足”。男女的性染色体不同,更重要的是激素水平有很大差异,癌症风险相比男性更低。

其次,男性生活方式“后天不足”。总体而言,男人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更多,他们更爱抽烟、酗酒,应酬多,压力大但排解少,这都可能“惹癌上身”。

真相三:40岁以上人群发病上升明显

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2011年监测数据,0~39岁年龄段恶性肿瘤发病率处于较低水平,40岁以后上升明显,到80岁年龄组达到高峰。死亡率方面,男性、女性分别在45岁、50岁以上年龄组开始有较大幅度升高。

但这并不意味着年轻人就可以忽视我,我之所以“青睐”40岁以上的人,是因为那些会导致我出现的危险因素,如吸烟、肥胖等不良生活习惯都是年轻时养成的,经过年复一年的累积,最终导致癌症发生。所以,我奉劝大家一句,不良生活习惯一定要及时改。

真相四:肿瘤会给人“逆转的机会”

每个人体内都有可能具有癌细胞特性的异常细胞,但大多数会被人体免疫系统所消灭,绝大多数不会成长为癌细胞。如果癌细胞躲过免疫系统的识别,疯狂分裂、增殖,长到了一定的数量,B超、CT、核磁等也能发现异常了,我也就长大成“瘤”了。

这个过程十分漫长,少则5年,多则10年、30年。这段时间是我给人类留下的“逆转机会”,也是我可以被预防的重要原因,但很多人不知道。

此外,很多癌症都有癌前病变,如慢性萎缩性胃炎是胃癌的癌前病变,子宫颈糜烂是宫颈癌的癌前病变。人类应抓住“逆转机会”,一方面,尽早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减少癌症危险因素对人体的持续伤害;另一方面,发现有癌前病变,一定要积极治疗,遏制病变,这样我就无法“长大成瘤”了。

真相五:若能尽早确诊,癌症10年生存率达90%

来自英国癌症研究中心的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癌症如果能早期确诊治疗,10年生存率可达90%。坦率地说,这个数据有点保守,生存率可能和正常人相差无几。

在癌症早期时,我十分弱小,人类一个手术便能将我打败;到了中、晚期,我的“杀伤力”就越来越强了,此时想要除掉我就难很多,治愈率可能从早期的90%骤降到20%~30%。

因此,一定要重视定期体检,有不舒服要尽早就医,才能第一时间发现我。

真相六:致癌物非枪枪毙命

“微波炉致癌”、 “沐浴液致癌”……类似这样的新闻,肿瘤君经常看到。我也知道,有不少人将很多含有致癌物的东西列入“黑名单”。但我想告诉大家两点:

第一,癌症的成长过程很复杂,不是简单地因为你吃了、用了什么致癌物,我就会伤害到你。

第二,含有致癌物并不意味着一定患癌,只有达到足够的剂量才会致癌。其实,在人类的生活中,致癌物很多,PM2.5、塑化剂、甲醛等,大家不必过于担心,尽量避免接触它们即可。

真相七:防癌体检因人而异

防癌体检确实有一定的作用,但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私人订制”。

建议大家到正规机构去做防癌体检,在那里做筛查前,医生会先做问卷调查,询问你的年龄、有无家族史、吸烟酗酒史等信息后,再根据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筛查。

总的来说,40岁以后就应开始重视癌症筛查了,建议40岁以上女性筛查乳腺癌,50岁以上的男性和女性注意筛查肺癌、结直肠癌、肝癌等。

真相八:肿瘤可以“气”出来

从性格上讲,我爱找那些总是闷闷不乐,爱发脾气,焦虑抑郁不开心的人。调查发现,81.2%的癌症病人患癌前遭受过不良事件的打击。

在心理学上,压抑自我、爱生闷气被称为“C型性格”,它甚至被叫作“癌症性格”。因此,肿瘤君建议大家不开心了,一定别憋着,要通过与人倾诉、培养爱好等方式,及时清理自己的垃圾情绪。▲

版权信息:本文为《生命时报》(微信号:LT0385)原创,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如有内容合作事宜,请联系生命君。


肠子决定脑子吗?肠道菌群对大脑发育和行为影响成研究热点

过敏菌阅读(563)

很多发现常常让我感到吃惊。这个领域是开放的,它有点像“西大荒”。

自从Rebecca Knickmeyer与她最新的大脑研究项目参与者相识以来,时间已过去了1年。Knickmeyer是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医学院神经学家,通过一连串的行为和性格测试,她希望看到30名新生儿如何学会爬行,并成长为具有认知能力的1岁儿童。

接下来,如果一切进展顺利,当嘈杂的核磁共振对他们的大脑成像时,这些孩子应该睡得很沉稳。“我们希望一切都万无一失。”Knickmeyer 说,“如果有孩子想要往门外闯,我们很清楚应该做什么。”

局面待转

Knickmeyer希望从这些儿童检查中看到其他一些令她兴奋的东西,她还希望检查这些孩子排泄物中的微生物群,即寄居在他们肠道内的一系列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她的项目(被亲切地称为“便便研究”)属于神经科学领域一个研究规模较小并日益壮大的分支。神经科学家希望通过相关研究了解寄生在婴儿肠道内的微生物是否可以改变大脑发育。

这项研究启动的时刻很关键。越来越多来自无菌条件下培育动物的数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可以影响动物的行为,并能够改变大脑生理学和神经化学特征。

然而,在人体研究中,相关数据却极为有限。研究人员已经在肠胃病理学和精神神经疾病学(如焦虑症、抑郁症、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和神经退行性疾病)之间建立了联系,然而这些联系之间因为缺乏证据而不能被接受。

“总体上说,微生物研究中的因果关系问题没搞清楚的仍然很多。”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微生物学家Rob Knight说,“很难说明你看到的与疾病相关联的微生物是导致疾病的原因还是结果。”这中间有很多引人瞩目的问题,比如肠道细菌如何影响大脑机制的线索才刚开始萌芽,目前尚无人了解其在人类发育和健康中有多重要。

即便如此,这种现状也未能阻止膳食补充剂行业内的一些公司宣称,益生菌(据称是有助于消化系统的细菌)有助于产生正面情绪。而那些渴望在神经紊乱领域领先一步的制药企业也开始在与肠道微生物及其产生的代谢分子等相关领域大量投资。

科学家和投资者都希望追根溯源,把问题搞清楚。过去两年来,马里兰州国家心理卫生研究所(NIMH)已经支持了7个“微生物—肠道—大脑轴线”试点项目,每个项目支持资金达100万美元。今年,弗吉尼亚州阿灵顿海军研究办公室同意在未来几年投资5200万美元用于支持肠胃在认知功能和压力反应中的角色。同时,欧盟也斥资900万欧元支持一项名为“我的新肠胃”的5年计划,该计划的两个主要目标分别是大脑发育和神经紊乱。

最新的研究旨在超越基础观察和相互关系分析等问题,为揭开复杂的问题提供初步研究结果。研究人员正在掀开一个广阔而纷繁复杂的系统的面纱,在这个系统中,肠道微生物会通过荷尔蒙、免疫分子及其新陈代谢对大脑产生影响。

“就眼下来看,各种推理和猜测远远超过了切实的数据。”Knickmeyer说,“究竟采用何种方法才是最佳方法?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开放的,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探索。”

肠胃反应

除了极少的个例之外,微生物和大脑之间很少被认为存在联系。这里的极少数案例包括病原体穿过血液和大脑的屏障——即防止大脑感染和发炎的细胞“堡垒”。一旦这种情况发生,它们往往会造成强烈的反应:如导致狂犬病的病毒会引发攻击性、躁动症,甚至会产生恐水症。但数十年来,人体内的大量微生物种类多数依然未被识别,而它们可以对神经生物学产生影响的观点,更是很难被主流科学界接受。

然而,这一局势正在发生转变。2000年,加拿大一个名叫沃克顿的城镇发生了一场洪水,导致该镇饮用水水源被大肠杆菌和空肠弯曲杆菌污染,约有2300人发生了极为严重的肠胃感染,很多人直接产生了慢性肠易激综合征(IBS)。

在汉密尔顿麦克马斯特大学肠胃学家Stephen Collins带领的一项为期8年的研究中,研究人员注意到,IBS患者存在抑郁症和焦虑症的风险因素更高。麦克马斯特大学另一名肠胃学家Premysl Bercik表示,这种相互作用引发了更加复杂的问题:这些心理症状是由长期炎症引发的?还是由感染导致的微生物失衡驱动的?

麦克马斯特团队开始从小鼠体内寻找答案,在2011年的一项研究中,该团队在不同品系的大鼠体内移植了肠道微生物,研究表明某一品系的小鼠独有的特征会随着微生物的移植而传播。例如,Bercik说,在携带更富于冒险精神的小鼠肠道内的微生物后,原来“相对害羞”的小鼠表现出了更具探索性的行为。“我觉得这令人惊奇,肠道微生物的确在驱动着宿主的行为,并表现出非常明显的差异。”Bercik说。目前尚未发表的研究还表明,把IBS患者排泄物中的微生物植入小鼠体内后,这些小鼠同样表现出了焦虑行为;相反,把健康人肠道内的微生物植入小鼠体内后,则没有这种反应。

然而,这样的研究结果同时也引来了怀疑。随着该领域的发展,Knight表示,微生物学家应该从行为学家那里取经,了解动物生存环境(如关在笼子里)对其社会地位、压力甚至是体内的微生物的影响。

为此,这些实验让研究人员开始采用一种非自然的模型:无菌或限菌培养的小鼠。2011年,瑞典斯德哥尔摩卡罗林斯卡学院免疫学家Sven Pettersson和神经学家Rochellys Diaz研究发现,在实验室测验中,无菌小鼠表现出较低的焦虑症,而植入正常肠道细菌的小鼠则表现出更强的焦躁性。(专家表示,从进化论的角度来讲,一种天敌很多、体形却相对较小的哺乳动物具有较低的焦虑性并不总是一件好事。)

俄勒冈大学神经学家Judith Eisen已经获得了一项无菌斑马鱼研究的经费支持,这种鱼类的透明胚胎可以让研究人员更容易看到其大脑的发育。“当然,‘无菌’是一种非自然的环境。”Eisen说,“但是它提供了一个机遇,可以让我们了解哪种微生物的功能对于某种具体器官或某类细胞具有多大的影响力。”

走向治疗

同时,研究人员已开始揭示肠道细菌可能向大脑传递信号的方式。Pettersson等科学家已经揭示出,在成年小鼠体内,微生物代谢会影响血液—大脑屏障的生理基础。肠道微生物会把合成碳水化合物分解成可产生一系列影响的短链脂肪酸:例如丁酸盐脂肪酸可以通过强化细胞间的联系,增强血液—大脑屏障。此外,近期的研究还表明,肠道微生物可以直接改变神经递质水平,从而使其对神经元产生影响。

在本月即将于伊利诺伊州芝加哥举行的2015年度神经学会议上,爱尔兰国立考克大学神经学家John Cryan和同事计划作一项报告,展示髓鞘形成——即隔绝神经纤维的脂肪外鞘的形成——也会受到肠道微生物的影响,至少在大脑的一些部位是如此。其他研究也表明,无菌小鼠还免除了实验诱导的类似多发性硬化,该病主要特点之一是神经纤维髓鞘脱失。现在,至少有一家公司——马萨诸塞州波士顿Symbiotix生物治疗公司已经开始了相关研究,如由某种肠道微生物产生的代谢物未来有一天是否会被用于治疗人类中的多发性硬化损伤。

宾夕法尼亚大学神经学家Tracy Bale怀疑,采用该疗法进行简单的人体干预已经获批。三年前,Bale就听说过Cryan的工作。当时,她在研究胎盘,但对于微生物如何通过母亲的压力影响后代也非常感兴趣。

今天,Knickmeyer的胎儿研究项目代表了她所说的“来者不拒的混合样本”。在Knickmeyer扫描的脑区中,杏仁核和前额叶皮层是她最感兴趣的地方,在大鼠模型中,两处脑区都受到了肠道微生物的影响。但是把这些数据和婴儿数十项其他检测汇总在一起,将是她面临的一项挑战。“最大的问题是,要如何处理这些复杂的因素。”她说,儿童的饮食、家庭生活以及其他环境接触都会影响他们的肠道微生物及其神经发育,因此需要把各项影响因素区分开来。

现在,还有很多谜底等着揭开,她说:“很多发现常常让我感到吃惊。这个领域是开放的,它有点像‘西大荒’(蛮荒的美国西部)。”(冯丽妃)

《中国科学报》 (2015-10-20 第3版 国际)

我们是攀基生物,我们提供攀基益生菌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