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基益生菌,改善食物不耐受,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症状,效果好,三甲医院专家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攀基生物“

10个舒服减肥方法,每天仅需一分钟,悄悄瘦下来!

过敏菌阅读(764)

免费分享益生菌知识,以菌治菌,取代以药治菌,人类康复肠胃病的新途径,让你快速成为益生菌健康达人。

减肥说难不难,说易不易,只要做到五个字:少吃多运动。因此想要减肥,就要从日常的生活习惯下手,10个让你悄悄变瘦的方法,你只需要每天花一分钟,就能让你“嗖”一下变瘦哦!


1、果汁掺水喝


将你最爱喝的果汁量减半,兑纯水或苏打水喝。这样的话平均每一杯可以减少85卡路里,一年就可以瘦4.5斤。

2、边打电话边活动


 没事儿就喜欢在家煲电话粥?没问题,但最好能边打电话边活动,戴上蓝牙耳机,以煲30分钟电话粥计算,洗衣服可以消耗68卡路里,爬楼梯可以消耗400卡路里,拖地可以消耗150卡路里,扫地则可以消耗120卡路里。

3、仔细看清食品包装


现在的食品包装的热量参考表越来越“狡猾”,如果不仔细看的话,你会误以为自己刚买的一包巧克力大概是220卡路里,但仔细一看,你会发现原来只是1条巧克力的热量,而吃一包(一共2条)就相当于吃进肚子440卡路里。


这样的陷阱比比皆是,为了显得热量更低,各种果汁、零食、坚果的热量都不是按照袋计算,而是按照看上去热量更少的方式标示。

4、多喝绿茶


绿茶中含有两个强大的物质咖啡因和茶多酚。咖啡因具有使血液中的脂肪酸浓度上 升的作用,一旦血液中的脂肪酸浓度升高,脂肪酸就会被肌肉吸收,以一种转换成身体能量的方式被消耗掉。实验也证实,抗氧化物质茶多酚和咖啡因在一起可以让 热量燃烧的速度加倍,所以喝绿茶不仅抗衰老,还有利于减肥。

5、上班带中饭


在外面吃饭,不仅不利于荷包,也不利于保持体形。不管是点那种蔬菜少得可怜的盒饭还是下馆子都容易造成热量超标——调查显示,如果每个上班日的中午都去外面吃饭,平均每日就要多摄入300卡路里的热量,一个礼拜就会累积1500卡路里。

6、吃面包时改蘸橄榄油


很多白领都喜欢吃面包蘸黄油,其实蘸橄榄油也很香,且更健康。最新研究显示,蘸橄榄油的人平均比蘸黄油的少摄入52卡路里。


为了增加口味,你可以舀一勺特级初榨橄榄油放在调味盘里,加少许盐,滴上几滴白醋(葡萄酒醋口感更好)。


橄榄油所含油酸、亚油酸和亚麻油酸的比例正好是人体所需的比例,类似母乳,这也是其他植物油所不具备的;同时橄榄油富含丰富的维生素A、D、E、F、K成分和胡萝卜素等脂溶性维生素及抗氧化物等,极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7、饭菜里加点亚麻油


亚麻富含纤维素,能有效抑制胃口,降低卡路里摄入。此外,亚麻富含 α-亚麻酸,这也是一种Ω-3脂肪酸,同样可以促进身体燃烧已有的脂肪。在炒菜、凉拌菜、熬粥时都可以加点亚麻籽油。自从亚麻籽油的神奇功效被发现后,这 个被冷落多时的食用油在一般的大型超市都能够买到了。

8、做个血液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


调查显示,平均12个女人中就有1人甲状腺不活跃,这会大大降低其新陈代谢,引发肥胖问题。所以,下次体检时记得告诉医生加一项血液甲状腺激素水平测定

9、买个大水杯


把喝水的杯子升成大杯,你自然而然就会多喝很多水。不仅对皮肤好,也会明显提高新陈代谢。

10、菜不要切得太碎


做菜时,把胡萝卜、芹菜、土豆、冬瓜这类蔬菜剁成块而不是切丝,大块儿的菜需要花更多时间去咀嚼,结果就是——你吃的时间长了,吃下去的内容相应也就少了。

这篇文章告诉你,春节胖三斤的秘密在哪

过敏菌阅读(703)

有一句话是,每逢佳节胖三斤,过完这个春节胖十斤。春节之时,中华千百年来吃喝喝的过年风俗习惯,一切脂肪的堆积,也就顺理成章了。告诉你,过个春节为什么胖得不止三斤。



「每逢佳节胖三斤」是个虚指,有统计说,中国人春节假期平均变胖1.5至2公斤,节后健身房增长的人流量,也是很好的证明。 


01

多吃肉是胖起来的原因之一

◆  

如今,普通的生活已经就是大鱼大肉了,而春节不过是把往常分散性的吃食,集中到了一起。而且,为了团聚,过年的吃是真正的「吃」。


春节前后啥也不做,一切围绕吃来进行;有机会吃,在家里吃,走亲访友吃,一天吃好几次;有理由吃,春节是中国人一年里「吃」的聚集,这些都让人放松对脂肪增加的警惕,使得春节成为增肥季节。


肠道菌群有着调控能量代谢的功能,能够促进体内的脂肪合成和储存。肠道菌群能帮助机体消化多糖以获得更多能量,决定菌群的是它的营养,也就是我们的膳食,过年的食物基本都是高脂高糖的食物,高脂高糖的食物会增加肠道厚壁菌门和减少拟杆菌门的数量,从而导致肥胖。


02

熬夜也是胖的原因

◆  

放假啦!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终于不用早起去赶着上班了,关掉闹钟后睡觉睡到自然醒,不用早早起床,也不用“按时”睡觉了,想玩手机到几点就玩到几点了。平时工作忙,没时间与家人和朋友一起娱乐,趁节假日聚在一起好好玩玩,甚至通宵达旦,打乱了原有的生活节奏,导致生物钟的紊乱,也造成了肠道菌群的紊乱,这也是胖的原因。


研究生物钟对肠道菌群影响的实验中,科研人员发现当活动、进食不分昼夜时会扰乱老鼠的生物钟,导致肠道菌群失衡。老鼠肚子里的细菌生长,是随着生物钟有周期性变化的。如果老鼠的生物钟紊乱,那么它的肠道菌群会发生变化,把变化后的细菌移植到无菌小鼠的肠道里,就会让后者胖起来!并且,这样的情况在人的身上也会是一样的。


如果老鼠肚子里没有细菌,大脑和肝脏都掌握不了饮食的营养结构,不知道它们的健康程度,也不会启动代谢机制积累脂肪,老鼠不会胖。


那么,肠道细菌又是怎样能够去影响生物钟的呢?


原来,很多特定菌群的代谢产物,会给到器官和神经系统特别的信号,比如短链脂肪酸,会直接调控肝细胞内的生物钟基因表达。




03

通过调整肠道菌群进行减肥才是正确的

◆  



切记不要高强度运动,多数人肥胖没来的时候对它温存默默,肥胖一旦上身又要赶尽杀绝,可惜这么做不但不能减肥,还会导致肌肉拉伤、关节受损等一系列问题。


另外要忌讳的,是不少人采取节食减肥的办法,试图把肥胖「饿死」。节食减肥消耗肌肉、水分和部分脂肪,造成营养不良,减低基础代谢,形成易胖体质,所以很多人节食减肥最后就是越减越肥,变成喝凉水也长胖的体质。


总的来说,过年后回归正常的饮食摄入,多补充些高膳食纤维,恢复正常作息,调整好肠道菌群,加上适当的运动,就能瘦下来。

简评“人民日报:病人越治越多,说明医学已入误区”

过敏菌阅读(826)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简评“人民日报:病人越治越多,说明医学已入误区”

病人越治越多





说明医学已入误区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花宝金教授因擅长治肿瘤,患者趋之若鹜,一号难求。然而,花教授却并不开心,他说:“我行医几十年,每天都在拼命看病。结果,病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治越多。作为一名医生,一点成就感都没有。”


花教授是一位清醒的医者,他看到了表面“繁荣”背后的隐忧。从医生个人来说,病人越来越多,说明自己医术高、口碑好,患者认可。但是,从整个国家来说,病人越来越多,则说明医学发展走入误区,重治疗轻预防,医生“只治不防,越治越忙”



      现代西医缺的不是技术,缺的是理念。理念依然停留在过去,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仍然把人当作生物机器看待,依然依据强调病灶观念,这个观念就是凡病都必须找到病灶,有,就是病,无,就难以诊断。所以很多心理疾病到这个观念的医生那里去看病,就被应付对待,不会认真分析和处理。

      现在的西医,现代的西医医院,病人到它哪里看病,不看还好,一看看出一包气;无病变有病,小病变大病,大病变重病,重病要了命。那么,怎么会不发生医疗纠纷?这就是医疗纠纷的来源、起因。西医的医疗技术是无可挑剔的,但没有用在点子上。

疑问?

     为什么高科技时代,西医的科技技术突飞猛进,而病人却越来越多。

    过去的健康疾病问题是:细菌、病毒、感染,体力负荷大、重,环境卫生条件恶劣,经济不发达,物资少,饥饿,营养不良,体质衰弱、创伤……这时的西医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没。

       现代的健康疾病问题是:吃得太好、动的太少、斗得太厉害,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心理损害病、脑力损害病,医疗损害病(医源性疾病,药物的毒副作用——药源性损伤病)

       西医是生物医学,人是生物机器;西医的病理学、病理解剖是医学的法官。西医的病必须找到病灶,这个病灶必须由病理解剖判决。所以西医治病治的是病灶。治的是生物机器,是修补、替换零件,是看得见、摸的着的生物机器。

现象

      医学技术越来越进步,医生队伍越来越庞大,而病人却越来越多,这是医生的悲哀,也是医学的失败,值得认真反思。

遗憾

      遗憾的是,不少医生错误地认为:谁的病人越多,谁的本事越大。近年来,很多医院跑马圈地,盲目扩张,有的医院床位数甚至超过6000张,成为世界罕见的“巨无霸”。在扩大规模的同时,还大量引进“高精尖”设备。如此一来,大医院形成“虹吸效应”,抽空了基层的优秀人才,导致患者过度集中难以分流,医院的扩张速度赶不上病人的增长速度。因此,大医院医生整天疲于奔命,都在忙着“治已病”,哪有精力“治未病”? 

     现代的媒体大肆宣扬、宣传个案的西医成就,例如当前上海的质子重离子医院治好了几个个案,就大肆夸张宣扬,但不报道大量自愈的,中医药治好的、心理放松缓解的、大量癌症俱乐部的癌症患者的良好案例,没有报道两者医疗资源耗损对比对全民医改的关系……这主要是他们的眼光定格在西医。别看这种报道的个案消息,可是引起群众迷恋西医的信仰却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理念

     要否定西医的”只看局部,不重视整体”医学理念!

      西医的技术当然是高科技的,但对心理问题有关(或继发引起的器质改变疾病)疾病无用

      这个病靠的是采集归纳分析大量的患者的思维演变规律、个性性格特点、认知的水平,心理素质和意志毅力的素质,等等的多方面的数据材料,运用医生的知识、经验、学说、理论、智慧、进行合理的科学的分析、判断;然后针对性的进行心理治疗,进行疏导、指导和引导,激发患者内在的潜力和潜能,释放内部淤积的恶性情绪,纠正岐误的认知,提升内在的意志和毅力,从而达到心理上的病态和异常的自我纠正和康复。

    作为医生,不能坐着等人得病,而应防患于未然

    古人云:上医治未病。意思是说,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擅长防病的人。

    这些问题的原理和理论,早已有人提出。可是当前的医学,当前的理念仍是西医控制,受西医的把头说了算。   

      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但是,由于缺乏有力的制度保障,这一方针沦为一句口号。专家预言,未来十几年,慢性病在中国将呈“井喷式”爆发。如果“井喷”真的发生了,这将是中华民族的灾难,中国人有可能成为新的“东亚病夫”。2010年,我国慢性病卫生费用占卫生总费用的比重为70%,而这些疾病大多是可以通过干预避免的。因此,能否阻止慢性病“井喷式”发生,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兴衰。

     因此,解决13亿人的健康问题,绝不能靠打针吃药,而要靠预防为主。只有病人越治越少,才说明医生的本领越来越高,医学越来越有希望。



来源:人民日报

只有病人越治越少

才说明医生的本领越来越高

肠胃决定健康-益生菌

关注:腾讯认证空间 ———肠胃健康网

http://user.qzone.qq.com/1839618491

你将持续收到更多肠胃健康动态!

益生菌 知识  回复

“1”了解益生菌是什么?    

 “2”了解益生菌的作用!

“3”腹泻为什么治疗不好!

 “4”吃坏肚子怎么办?

“5”肠道菌群与身体健康

健 康 常 识  回复

“j1”口臭的原因?

“j2”为什么我们更需补充益生菌?

“j3”为什么我们的病难治好!

“j4”胃病不宜长期服胃药 宜服益生菌改善症状

 

益生菌更懂肠胃健康

关注后,可持续收到益生菌和肠胃

健康最新动态!

微信号:

scysj001

想聊的-益生菌

想听的健康养生

想找的健康常识

想看的肠胃知识

这里有

肠胃健康

感谢我们的遇见…

益生菌官方微信公众号欢迎您!

本公号长期征收稿件
投稿邮箱:940444912@qq.com 

联系电话:02882093826

了解更多请加微信:scysj1231

交大教授赵立平:成功减肥20公斤在于肠道菌群改变!

过敏菌阅读(656)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交大教授赵立平:成功减肥20公斤在于肠道菌群改变!

赵立平是国内肠道微生物与疾病研究的专家,这是他在一次演讲中,对于肠道菌群对人体影响的详细阐述。肠道菌群决定了人体的健康、是否有慢性疾病。

现在有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当一对夫妇准备生孩子的时候你们要做很多决定。我现在代表大树细菌给你们提出一个请求,就是当决定要不要剖腹产、要不要吃母乳、有时候孩子得了病要不要抗生素、怎么用抗生素的时候,请千千万万考虑一下大树细菌的需要。

大家好,我是赵立平,我是研究肠道菌群的。这是2005年和2010年我的两张照片。

大家可能会问,你干了什么,把自己减了20公斤。我可以告诉你,是因为我改变了我自己的肠道菌群。你看,有一些有害菌数量下降,而一些有益菌,比如说这样一种能够产生丁酸盐的抗炎的细菌,从一开始用测序的方法检测不出来,到最后变成整个菌群的14.5%的量。

你可能会说,赵教授恐怕是你先减了肥,然后这些细菌才变的,不是这些细菌变了让你减肥了吧。的的确确,肠道菌群的研究没有那么直截了当,因为它很复杂,我们要从因果关系入手,拿到大量的科学证据。

最早提出来说肠道菌群可以引起衰老和慢性病这个观点的,是190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梅契尼科夫。他认为肠道里边的一些有害菌产生有毒有害的物质,可能会推动或者引发一些慢性病,加快衰老。

中医也有一个很朴素的观念,叫做粪毒入血,百病蜂起。那就意味着,如果肠道里边一些有害菌过度生长的话,它们通过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生理活性物质进入血液,可能真的能够推动某些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这是2012年我们发表的一篇研究论文,我们在一个175公斤重的年轻人的肠道里发现一种叫阴沟肠杆菌的致病菌,占到了总量的35%。我们给他经过营养干预,4周以后这个菌基本检测不到了,23周以后他的体重下降了51.4公斤,然后他的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全部回到正常的范围。

我们怀疑这个细菌是不是让他得病的原因,就把这个细菌分离出来,然后接种到了无菌动物的肠道里边。美国JeffGordon实验室,还有其他一些实验室,有大量的证据证明,无菌动物吃高热量的饲料是不会肥胖的。

但是接种了我们发现的这样一个病菌以后,这个病菌可以长得非常地多。动物再吃高热量的饲料,就出现了重度肥胖、脂肪肝、胰岛素抵抗等等,几乎人胖的时候出现的所有问题在小鼠里面都能用这一个细菌复制出来。

这实际上是满足了鉴定传染病病原物的柯赫法则,然后鉴定出来的第一个能够引起肥胖的人体肠道细菌。这样的细菌如果在我们的肠道里长得非常多的话,它就很有可能引发,至少是加重一些慢性病。

但是以肠道菌群为代表的人体共生微生物,它并不是天生专门让我们得病的。实际上,绝大多数肠道菌群,它们要么是有益的,要么是无害的。

最早提出超级生物体概念的是1958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Lederberg。他认为我们人身体里共生的微生物和人的细胞一起构成了一个超级生物体。90%以上的细菌生活在肠道里面。实际上看细胞数量的话,大概人体里边每十个细胞可能只有一个细胞是人的细胞,剩下的九个细胞都是微生物的细胞。

如果看基因的比例的话,我们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大概也就两万多个基因,可是我们的共生微生物后天带到我们身体里终身和我们相伴的基因有多少个呢,有几百万个。

所以我有时候开玩笑说,如果看细胞比例的话,你只有1/10是人,如果看基因比例的话,你只有1%是人。

基因可以和环境互作,影响我们的生老病死,但是大家要记住,是你从父母那里遗传来的基因和你的共生微生物从环境里带到你身体的基因,一起和环境互作,影响你的生老病死。

巴西热带雨林沿着蜿蜒了几百公里的亚马逊河,河的两岸是郁郁葱葱的原始森林,但是只要把树砍掉,森林就退化了。人的肠道有几十米长,也是蜿蜿蜒蜒,里边长满了各种各样的细菌,它的复杂程度是一点也不亚于巴西热带雨林的。

但是肠道里边有没有像大树一样的细菌?它在,热带雨林就在,它不在,热带雨林就退化,然后杂草丛生、杂菌丛生,开始让我们得病。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去探求健康人的菌群结构应该是个什么样子。

2015年我们发表了一篇文章,是和内蒙古农业大学、江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三家一起合作,从全国20个地区采集了314个18到35岁的健康年轻人的粪便样品。这些人来自于7个不同的民族,一半男一半女,一半是农村的一半是城市的。

我们把DNA提取出来经过测序,然后把数据分析以后,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个里边每一个点代表一个人,不同的颜色的点代表不同的民族,两个点离得越近说明这两个人的菌群结构越相似,离得越远说明菌群越不像。大家可以看出来,同一个民族的人,菌群结构是比较像的,但是不同的民族的菌群结构是不一样的,差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但是有意思的是,有一类叫做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的功能菌在所有人的肚子里都有,而且把这些菌加在一起占到了总测序量的一半。这就提示我们,这些菌是不是健康人应该有的优势菌?

什么是短链脂肪酸呢?它其实是碳原子比较少的一些有机酸,比如乙酸、丁酸、丙酸,乙酸就是我们醋里边的那个酸。有一些肠道菌群在我们的肠道里可以大量地产生这些短链脂肪酸。

实际上肠道里边的细菌需要能源才能够有效地生长,最好的能源就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碳水化合物。我们的食物里面有一类成分叫膳食纤维,它其实就是代表了一大类结构非常多样化的碳水化合物。

这些碳水化合物的共同的特点是,人的消化酶根本就没办法消化吸收它,我们吃下去以后好像对我们没什么用。但实际上,它作为优质能源会被一些细菌加以利用产生能量来生长,然后用不完的那一部分能量以短链脂肪酸的形式释放出来。

这些短链脂肪酸反过来对人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在有大量的研究发现,短链脂肪酸可以为我们的肠道上皮细胞提供生长所需要的能量,可以减轻肠道的炎症,甚至能够调节我们食欲中枢,增加我们的饱腹感等等。

可以这么说,乙酸、丁酸这样的短链脂肪酸是我们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就和必需氨基酸一样。但是,必需氨基酸人不能合成,食物里是有的。可是短链脂肪酸人不能合成,食物里也没有。只有吃了膳食纤维,养了这些短链脂肪酸产生菌,它才能给你产生短链脂肪酸。

因此肠道菌群里面短链脂肪酸产生菌是最能体现人和细菌共生关系的这样一个例子。非常有意思的是,现在有大量的研究表明,肥胖症、糖尿病、结肠癌等等,很多的慢性病人,他们的肠道菌群失调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产生短链脂肪酸的菌,种类少、数量低,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也不够。

这个是不是发病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呢,为什么这些病人的短链脂肪酸产生菌会减少?我们看一下两万多年以前古人类的粪便化石分析。

▲远古人粪便化石


古代人类每天膳食纤维的摄入量是200到400克,而我们现在发达国家和发达城市,平均一天其实只能吃进去15克的膳食纤维,而美国医学会推荐的健康人应该摄入的量也不过是30克,相当于我们祖先的几十分之一。

几百万年以来,我们的肠道菌群是在一个高膳食纤维营养环境下和我们人一起共进化的。只是在最近的几十年到一百年左右,我们的饮食结构发生变化,膳食纤维才大量地减少。作为能源的膳食纤维的减少可能就导致了短链脂肪酸产生菌的减少,继而可能会引发很多的身体问题。

针对这些研究,我们也分析了比如说药食同源食品。中国的药食同源食品里面是有很多的多糖的,它们也就是那些我们人不能消化的,但是可以让细菌发酵利用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碳水化合物,其实也可以归为膳食纤维。

我们就把富含各种不同的膳食纤维的谷物类的种子,加上药食同源的食品,再加上一些结构比较简单的寡糖类的、可溶性的膳食纤维——一般人把它叫益生元,复配在一起,再提供人所需要的蛋白质、脂肪等等营养,构成了一个既能给人提供营养,也能给重要的短链脂肪酸产生菌提供所需要的能源的这样一个饮食结构。

然后做了很多的临床研究,在肥胖、糖尿病的领域里面都取得了一些很好的效果。我自己是这个干预方案的第一个志愿者,体重从180斤减到了140斤,三高都恢复了正常,已经保持了快十年了。

还有比如说刚才提到的26岁175公斤重的年轻人,他23周减掉51.4公斤。3岁92斤的一个小女孩,4个多月减了30斤。所有过程都是没有运动,只是通过营养来改变菌群。美国《科学》周刊对我们的工作做过一个报道,大家感兴趣可以去看看。

今年的3月9日,我们在《科学》周刊发表了一个用高膳食纤维干预菌群来改善糖尿病的临床研究的论文。这个工作是怎么做呢,我们把病人随机分成两组,其他控制都一样,但是处理组比对照组要多摄入将近40克的非常多样化的膳食纤维。

经过3个月的干预发现,处理组比对照组的糖化血红蛋白降得低、体重降得多,血糖改善得快,血脂也下降得比较快。

因为是随机对照实验,所以额外得到的这些疾病的改善只能归因于多增加的这些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我们人又不能利用,怎么能够改善糖尿病呢?我们想应该是通过改变菌群。

为了验证这个想法,我们就把同一个人干预前的糖尿病的菌群,和干预后3个月可能改善了的菌群移植到无菌动物里面。结果发现干预前的菌群能够让小鼠血糖出现异常,干预后的菌群小鼠的血糖不但不出现异常,反而会改善。那就说明膳食纤维引起了肠道菌群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和糖尿病的改善是有因果关系的。

我们通过高通量测序组装高质量基因组的方法,一共检测到141个短链脂肪酸产生菌。虽然都是短链脂肪酸产生菌,但是,在我们增加了多样化的膳食纤维之后,最后只有15个菌真正地利用这些膳食纤维长起来变成了优势菌,还有47个菌不但没有长起来反而掉头向下、变少了,另外剩下的菌是没有变。

非常有意思的是,这15个菌是产生乙酸和丁酸的有益菌,而那47个菌里面有产生吲哚的、有产生硫化氢的,都是有害的代谢物,也更有产生引起炎症的内毒素的这些细菌。

所以膳食纤维实际上是养起了一组我们认为类似于大树的细菌,这组细菌长起来以后,就像树长满了遮荫,形成阴暗潮湿的环境一样,喜欢阳光的杂草就长不起来了。

而这一组细菌被膳食纤维养起来以后,它会产生酸,把肠道的整个环境酸化,然后再加上抑菌作用,再加上竞争排斥作用等等,它就能够让整个肠道的环境压制有害菌然后保持健康。这样的细菌很显然对我们每个人的健康都非常重要。

这是我的小孙女,她的出生给我们家带来了无尽的快乐。我们每一个家庭都希望自己的新生儿从一开始就是健康的。新生儿的肠道是微生物的天堂,里边营养很丰富,免疫系统还没有发育,pH值也是中性的。所以什么细菌先进去什么细菌就会长成优势菌。

如果是大树细菌先进去,把树长起来了,然后有一些病菌杂菌进来,它除了锻炼我们的免疫系统,让我们的免疫系统学会识别敌我,它不会翻起大浪,不会让孩子得病的。

可是倒过来,如果是一些杂菌,甚至是一些有害菌先进去长成了优势菌,这个孩子的身体就有很大的问题了。所以大家一定问,我们的孩子怎么能够第一时间得到大树细菌呢?

其实大自然早已做了安排。怀孕的女性在最后几个月激素分泌等等会发生变化,会让她的产道里面分泌大量的糖元,然后把很多乳酸杆菌给养起来。所以孩子出生的时候如果是顺产,从产道经过,他还没有来到这个世界上,全身就涂满了这种大树细菌,口腔里也会接进去。

另外一个,妈妈的乳汁里面其实也是有这些大树细菌的。另外每升母乳里面有10到15克的多样化的可溶性的膳食纤维,结构大概有200多种,随便什么大树细菌估计都能够被它养起来。

所以自然分娩、母乳喂养的孩子肠道里面的有益菌大概要占到70%到80%。有害菌一定要有,我们需要它们来锻炼我们的免疫系统,但是它们只能是占少数。所以只有大树细菌压着它们,孩子的身体才是健康的。

可能在座的爸爸会说,原来大树细菌是妈妈提供给孩子的,那没我的什么事?实际上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内外其实是有一个微生物的云,一对年轻的夫妇生活在一起,在一个碗里吃饭、一个床上睡觉,还要做一些爱情的游戏,一定会交流细菌的。所以爸爸身体里的有益菌会进入妈妈的身体然后再交给孩子。

因此无论是人的基因还是有益菌,都是父母双方共同提供给孩子的。我们可以把父母各给孩子提供的那一套基因叫做血脉。我们共同努力把有益菌传给孩子,我给它起了个名字叫菌脉。血脉和菌脉都要延续下去,世代相传,才能保证孩子的健康。

但可惜的是现在至少有三大杀手会割断一个家族世世代代往下传的保证健康的菌脉。

第一个就是剖腹产。这一位Maria Gloria Dominguez-Bello,是我在罗格斯大学一个系的同事,她是国际上研究不同生产方式对新生儿肠道菌群影响的权威之一。他们就发现,顺产的孩子和剖腹产的孩子肠道菌群是不一样的。那些主要的大树细菌在剖腹产的孩子肠道里看上去是没有的。

怎么办呢?他们又另外做了一个实验,就是用纱布把剖腹产的妈妈的产道擦一下,然后再在孩子的全身涂抹,嘴里也涂一下。虽然你没有从产道那儿过,但是我把菌接给你,这样的孩子的肠道菌群还是可以和顺产的孩子比较像的。

第二个割断菌脉的就是孩子不喝母乳,如果剖腹产还有机会吃母乳的话,那仍然可以补充大树细菌,是没有问题的。但可惜的是有很多孩子既是剖腹产又是奶瓶喂养,就让孩子失去了两次获得大树细菌的机会,有大树细菌也失去了大树细菌需要的营养的支持。

第三个割断菌脉的,大家肯定也能想到,就是抗生素。这位Martin Blaser教授是纽约大学医学部的教授,他写过一本书叫《消失的微生物》,这本书现在也有中文版。

他的很多研究就表明,新生的小鼠,哪怕只用一次抗生素,它的肠道菌群也会发生重大的变化。这样的肠道菌群会加重代谢综合征,有很多的问题。这边给大家一个提示,抗生素有可能是非用不可的,如果非用不可的话,注射可能对菌群的影响比口服要小得多。

现在就有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摆在大家面前,当一对夫妇准备生孩子的时候你们要做很多决定。我现在代表大树细菌给你们提出一个请求,就是当决定要不要剖腹产、要不要吃母乳、有时候孩子得了病要不要抗生素、怎么用抗生素的时候,请千千万万考虑一下大树细菌的需要。

我们肯定很想知道我肚子里的大树细菌到底有没有、有多少、是谁、我怎么把它养起来。当然最理想的就是用现在已经比较成熟的高通量对DNA进行测序的手段,来识别每个人肚子里的大树细菌,知道每一个细菌的营养需要,把细菌需要的膳食纤维提供给它。那么你就可以安然无忧,你的肚子里就有一个巴西热带雨林。

但是很可惜现在这样的手段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在这种手段能够让我们做到个性化营养干预、让每个人受益之前,大家可能很想说,那我怎么办?那我只能按照自己的体会和我们的研究给大家提一些建议。

第一个就是要尽量多吃一些多样化的膳食纤维。大家一听,说那简单,不就是吃菜吗?对不起,菜里边90%都是水,你吃了很多,撑得都吃不下了,其实并没有吃进去多少膳食纤维。

按照我自己的研究和个人的体会,我们每一天膳食纤维的摄入量应该在60克以上才行。而你现在可能一天只吃了15克,怎么样才能够足量地供应膳食纤维呢?就是在植物的种子里面,所以我们要多吃粮食。

但是粮食的种子如果被磨碎了,淀粉粒的结构也就给破坏了。大量的淀粉释放出来,只要一煮熟或者蒸熟,它就和吃白糖是一样的,血糖升得很厉害,能量也很高。

那怎么办呢?我告诉大家一个我自己还有我们家人吃的办法,就是把谷物的种子和豆类的种子大概按照3:1混合,浸泡过夜,然后再把它蒸熟。蒸熟以后分成一小份一小份地冻在冰箱里,早晨可以拿出一份来煮一下再吃。

这样一个完整的种子,所有的膳食纤维都在里边,而淀粉粒是包埋在里边的,尽管你咬得很碎,但是你永远赶不上磨面机打碎的程度,所以里边有很多淀粉粒来不及接触你的消化酶可能就到了下边。这样的话它不但不会升血糖,反而淀粉如果没有被吸收再进入下面的肠道也是一种膳食纤维。

第二个大家可能常见的问题是,如果我的肚子里这种所谓的大树细菌不够,现在有很多益生菌产品,能不能吃益生菌产品来补充大树细菌呢?

这是最近一段时间,生命科学领域里面最有名的《细胞》杂志发表的两篇研究论文,是以色列魏茨曼研究所的一个工作。他们把以色列的一种叫做Bio-25的益生菌产品用来做研究以后发现,这些菌只能在个别人的肠道里有一定的定植,就是不能在所有人的肠道里稳定地定植,这是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你去医院里有时候要吃抗生素,有时候医生会给你开一点益生菌,说可以帮助保护肠道菌,让肠道菌尽快恢复。但是魏茨曼研究所发现,在抗生素使用过、被受到破坏的肠道菌群用了这个益生菌产品之后,结果反而恢复得更慢。

这两篇论文发表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一些人开始怀疑益生菌有没有用。实际上,只是魏茨曼研究所研究的那一种益生菌产品可能没有用。

要想得到一个有用的益生菌的产品,首先菌种必须是安全的。比如说,这是我们国家卫生部公布的可用于食品的菌种名单,里面列的一种一种的细菌并不意味着这种细菌就是益生菌,但至少它是安全的。所以首先要用比较安全的细菌来做菌种。

它的功效怎么样呢?实际上在2002年的时候,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请一批专家,专门写过一个用于食品的益生菌的功效评价指南,里面推荐了一系列的经过体外实验、动物实验,和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来对具体的一个个益生菌的菌种和它混合起来形成的产品功效进行评价。

所以一个好的益生菌的研究机构,或者是一个好的负责任的益生菌产品的生产厂家,他们应该在安全的菌种目录里选菌种,同时要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评价指南规定的内容来进行功效评价。

那你可能就要问了,市面上这么多的益生菌产品,我怎么知道哪一种是比较靠谱的。

首先是要选择菌种。我们人是一个种,同一个种里面的人,之间的基因差别只有0.1%,人和黑猩猩的基因差别也只有1%,和小白鼠只有10%。但是你们知道不知道,同一种细菌里面的两个不同的细菌的菌株,它们的基因差别可以达到30%。

那就意味着都叫青春双歧杆菌,这两个菌株之间的遗传差别可能三倍于人和小鼠的差别,那你想一想同种的细菌能有同样的功能吗?不能的。所以要想选择益生菌产品,一定要弄清楚它是用哪一株细菌做的菌种。

怎么去判断呢?其实细菌的名字是有一个命名的规则。前边这个字是它的属名,后边这个字是它的种名,最后还有一个编号,就是菌株的名字:

阴沟肠杆菌B29

Enterobacter cloacae B29


所以你买这个益生菌产品的时候,要看一下上面有没有列出菌种来,菌种的名字后面有没有菌株编号。没有菌株编号,实际上是没有办法追踪关于这个细菌的所有相关的研究情况。

而刚才魏茨曼研究所发现的不是太靠谱的Bio-25产品,你看它的菌种目录里面,列了11种细菌,一个菌株编号都没有,所以实际上不知道是用什么细菌用来做的产品。

那你更没办法知道它是产乙酸的还是产丁酸的,有没有做体外实验,有没有做过动物实验,有没有做过临床实验,有什么专利,有什么论文。所有相关的东西,因为没有菌株编号,实际上是根本没办法追踪,这样的产品我建议大家先不要买。

第二个问题,就是一般来说益生菌要活着喝下去,可能对人的帮助才是最大的。一般它标的活菌数是出厂时候的活菌数,通过运输、存储、通过摆在货架上,最后等你买到家再喝下去的时候,中间的时间可能很长。菌会不断地在死掉,到底你喝的时候还剩下多少活菌,实际上是不清楚的。

另外一个要命的问题是,有很多产品为了改善口味,加了很多很多的糖,这个其实就会抵消它有可能有的健康的作用。这个问题我们怎么解决呢?

我也给大家推荐一个小的窍门,就是把产品买来不要直接用,而是拿它作菌种去做酸奶。用这个益生菌产品作为种子,再加上牛奶培养出来的酸奶。第一,里边的菌都是活的,而且量经过了放大,所以活菌数不用担心。第二,糖也被消耗完了。

至于说它有没有效果,对你好不好,那要试吃一段时间才知道。当然我们肯定就会关心,我又吃膳食纤维,又吃益生菌,过上一段时间,我是不是比以前更健康了。就在前天,同样是《细胞》杂志,又发了一个重磅的、可以说是爆炸性的论文。

他们发现,如果一个动物因为有遗传缺陷,免疫出现了一些问题,菌群已经失调了,你再让它吃单一的可溶性的膳食纤维,比如说菊粉,或者是低聚果糖,6个月以后动物生了肝癌。

这个问题其实大家用我们前面说的大树细菌的理论来想一想,是能想得通的。如果说树已经被砍光了,杂草丛生的一片地,你往里边施化肥、浇水,精心培育的结果可能是一个大毒草。

所以如果一个人的菌群结构已经严重失调了,已经没有大树细菌了,你让他吃膳食纤维,特别是那些结构简单的可溶性的膳食纤维,很多病菌、杂菌、有害菌也能用的,那么你可能会养出来一些引起各种非常严重疾病的菌。

因此我们还是要小心,要在知道自己的菌群结构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进行调整。这个随着研究的深入,随着技术的发展,我们应该给大家找到解决方案。

实际上现代科学是有很多的办法来定量地、科学地提供证据和数据来帮助我们评判菌群健康的。比如说,这是用我们的方法,改善菌群、减轻体重的人。我们检测了他的粪便提取液里面的致癌物质活性的变化。

大家看一下,最上边是那些人的细胞,用粪便的提取液处理一下,后面是不是有个拖个尾巴像彗星一样,那就是这个细胞里面的DNA,等于粪便提取液里面的致癌物质给破坏了以后放出来的,变成了碎片。就是说,如果你的粪便提取液里面有能够让人的细胞的DNA变成碎片的物质的话,它是有致癌作用的,所以一开始这些人的粪便提取液的致癌活性是比较高的。

在我们严格干预让它的菌群变得比较好,9周以后,这些细胞基本保持正常,不会释放出破碎的DNA。但是后边又过了14周,我们发现致癌活性又回来了,是因为我们不再给他提供马上就可以用的产品,而是让他自己回去按照我说的先泡再蒸再煮去吃,结果估计没有多少人吃。

当然了,这样的方法太慢、通量太低。最理想的是用高通量测序的手段,通过大数据,把所有的可能的菌群不一样的健康人的数据都测出来,最后我们就形成一个数据库。每一个点代表一个人,绿颜色的代表健康的人。虽然每个人的菌群和别人的不一样,但它是在一个范围里进行波动的。

所以,如果测量了足够多的健康的人的话,可以把人的菌群的健康的参考值测出来。它不像血压、不像血糖,是一个高低的两个数值,它实际上是由所有已知的健康的人的菌群的差别所占据的空间,定义出来的这么一个范围。

如果你拿来一个人的样本用同样的方法测了以后,落在这个范围里边,这个人的菌群就是健康的,落在外边他就不健康。他和哪一些病人的菌群像,他可能要么已经是个病人,要么正在往那个方向走。

所以建立起这样一个健康参照的微生物的数据库,才是我们从根本上解决如何用肠道菌群为靶点,来测量我们的健康,来判断任何一个干预措施是不是帮助了我们的一个终极解决方案。

但是要解决这个问题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2015年我和美国夏威夷大学的美国科学院院士Margaret Mcfall-Ngai,还有德国马普海洋微生物研究所的所长之一Nicole Dubilier,我们三个人在《自然》杂志上发了一个呼吁,就是希望全世界的科学家联合起来 ,用同样的方法来统一测定重要样本里边的微生物的组成。然后我们才能够把数据整合到一起,才能够出现刚才所说的这样一个用于参照的健康标准的数据库。

今年的7月底,国际人类微生物组联盟做了一个决定,我们希望在全球对100万健康人的菌群进行测序,但是要用统一的方法,全世界各个主要的国家,把所有可能出现的不同类型的健康人的菌群都测出来,然后把数据整合在一起变成一个数据库。

作者:赵立平

宝宝发烧怎么办?看完这张图你就可以轻松搞定

过敏菌阅读(634)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宝宝发烧怎么办?看完这张图你就可以轻松搞定

点击上面益生菌大讲堂免费订阅!

益生菌
是最好的“药”,
拒绝
抗生素
滥用!
——
专业分享权威、靠谱、实用的益生菌知识,欢迎您的关注。

每当宝宝发烧,家长的心情往往也如体温计上的温度一般忽上忽下。

宝宝出现发热,到底应该怎么处理呢?下面这张图就能搞定哦。

点击阅读原文收看更多内容并点下面好看

益生菌对八种腹泻效果显著

过敏菌阅读(824)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益生菌对八种腹泻效果显著

病毒性腹泻

病毒抑制了胃肠液中酶的活性,酶不能分解淀粉里的糖,糖在肠道里就形成高浓度的糜汁,这会产生渗透压,吸引肠壁外面的水分进入肠道内,粪便因此变稀。所以病毒性腹泻仿佛消化不良,因为食物没有被分解。

细菌性腹泻

细菌导致肠壁表面的黏膜发炎、溃疡,渗出血水、脓水,形成血便、脓便,这也可称为细菌性痢疾。肠黏膜上的细菌分泌的毒素,参与一系列生化反应后最终导致肠黏膜分泌大量液体,形成泔水般或稀米汤般大便,这是常见的细菌性腹泻。大肠杆菌是常见的导致腹泻的细菌。在正常情况下,肠道内微生态是平衡的,大肠杆菌被限制在一定的数量以内,这时候它是不致病的。一旦平衡被打破,量变引起质变,它就变成了释放毒素的致病菌。

真菌性腹泻

主要是霉菌,导致肠炎,形成腹泻,大便像水一样稀,散发出发酵的霉味或酸味。

以上三种腹泻,破坏肠道微生态,如水土流失那样破坏植被,甚至如泥石流那样破坏植被。腹泻导致有益菌下降,而有益菌关系着免疫力,那么免疫力就下降,那么腹泻就加重。所以,具有微生态理念的消化内科医生,在腹泻初期就给患者补充益生菌制剂,而双歧杆菌是益生菌制剂的主要品种。然后再选择对病原物敏感而又不太伤害益生菌的抗生素。同时还要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常用的电解质就是盐。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这种腹泻与抗生素密切相关。导致这种腹泻的抗生素一般是广谱抗生素,所谓广谱就是可以杀灭很多种细菌,与之对应的是窄谱,只杀灭一种或若干种细菌。广谱抗生素大量使用、经常使用,这也就是滥用,在大量杀灭有害菌的同时,也大量杀灭有益菌。好菌坏菌一视同仁,同升同降,同进同退,同生同灭,不亦可乎?

NO,好菌本来是占优势的,现在不占优势,受损相对更大;好菌抗药性差,更易受损。于是,坏菌占了上风。人们一般都会料到此种状况,可是还会出现更糟的状况:好菌的主角、坏菌的主角都退出了舞台,原来的坏菌的配角甚至是跑龙套的竟成了舞台的主角,而它却不在广谱抗生素的“谱”,于是便毫无顾忌地、不受限制地大量繁殖,成了优势菌群,继而导致腹泻,以致不可救药。

具体地说,双歧杆菌、大肠杆菌都不占优势了,占优势的或者是梭菌,或者是荚膜梭菌,或者是葡萄球菌。它们都不靠抗生素的“谱”,那么就不能再以药治菌,而应以菌治菌。

常用的益生菌有: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这两类益生菌是肠道里本来就有的,也叫原籍菌,它们的原籍就是肠道,因而可以在肠道壁定植、繁殖,重新成为优势菌群,这时候导致腹泻的坏菌就被抑制,腹泻就可治愈。还可以用一种酵母菌,叫伯拉德酵母菌,伯拉德是研究者的名字,以其名字命名的菌。伯拉德酵母菌是真菌,不是细菌,也不是肠道的原籍菌,所以不能在肠道壁定植,将随粪便排出体外,它只能待一两天,不能长期待,只能发挥一两天的作用,不能长期发挥作用。

以前,我只知道滥用抗生素就像滥用农药一样不分敌友统统杀光,啃了这本《肠道微生态制剂与消化道疾病的防治》以后,我才知道滥用抗生素会导致一种专门类别的腹泻,亦希望读者周知,让我们共勉。

炎症性肠病

就是肠子发炎的病。腹痛、腹泻,便中血、脓、黏液或有或没有。具体病因尚不清楚,但可发现细菌异常增殖,肠道异常运动,免疫功能异常亢奋甚至紊乱,这些姑且算作综合病因吧。此病很麻烦,以激素治疗为主,益生菌仅为辅助。麻烦的病常以激素治疗为主,如非典。

肠结核腹泻

人人知道肺结核,但是肺结核的传染基本控制住了,如今没有肠结核发病率高。病原菌也是结核杆菌,不仅使肠道结核,而且使肠黏膜发炎,导致腹泻。治疗肠结核必用抗生素,甚至要化疗,这势必杀伤有益菌,使腹泻更加重。

有一种腹泻,叫“鸡鸣泻”或“五更泻”,这是中医的叫法,历史悠久。因为腹泻次数多,坚持不了一夜,故名。肠道微生态学者认为,这是炎症性肠病或肠结核腹泻的一种症状。

旅行者腹泻

旅行者到了外地,不服水土,引起腹泻。不服“水土”,这是传统的说法。古人不知道细菌,所以归咎于水土。现在看,其实是不服水里的、土里的细菌,当然,空气里、食物里、物品上也有细菌,这些细菌是当地特有的,是旅行者没接触过的,对此没有抵抗力,不耐受,所以一旦感染就致病。古代还说南方阴雨连绵的山林地区是烟瘴之地,北方人将一去不复返,这也是细菌使然。

导致旅行者腹泻的细菌,因地域不同而不同。如:去泰国、印尼等东南亚旅游,易感染“副溶血弧菌”;去孟加拉等西亚旅游,易感染“空肠弯曲菌”。治疗旅行者腹泻,普通医生会首选抗生素,也能治愈,但肠道微生态学者一直呼吁首选益生菌制剂,最好选择原籍菌,如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等。

乳糖不耐受腹泻

牛奶里有乳糖,乳糖不被消化,喝牛奶就拉肚子,这就是乳糖不耐受腹泻。

治疗这种腹泻最好的方法就是补充益生菌,补充的量越大越好,补充的益生菌种类越多越好。

人体菌群是什么?

过敏菌阅读(698)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人体菌群是什么?

我们人类生活在一个充满了微生物的环境中,微生物和人类的正常生活息息相关,就人类体内存在的微生物而言主要有细菌,古细菌,病毒等。据统计,人体内除了有约500万亿自体细胞外,还存在10倍左右的共生微生物。数千万年来,这些共生微生物与人体共同进化,广泛分布于人体的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生殖道、尿道以及内环境中。对于这些共生微生物,它们一方面在不损害人体的情况下与人类共存,甚至会与人体形成一种互利互惠的关系,例如,肠道中的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它们不但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还对人体有保健作用,能合成很多人体需要的维生素,直接参与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以及蛋白质、脂肪的代谢,这样的微生物被称为人体益生菌;另一方面有些微生物本身或者其代谢产物对人体有害,例如,肠道菌产生的细胞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s(LPS),在对肝癌的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大多数的共生微生物在宿主体内的作用还不是很清楚,那些在正常情况下,不会引起人体疾病的微生物通常又被称为正常菌群。

 


在人体不同部位的菌群差异也很大。人体皮肤上的菌群主要有葡萄球菌属,丙酸菌属,这些菌群在保护皮肤健康,阻挡致病微生物侵入人体和维持自身免疫上具有重要意义;而在呼吸道黏膜上,则以甲型链球菌为主;在女性生殖道中最丰富的微生物是乳酸菌属,它们在预防生殖道感染和维持生殖道健康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此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健康人的内环境,如血液,是一个完全无菌的环境,但是,随着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人体的内环境中是存在很少量的共生微生物的,由于其丰度极低,通常难以被体外培养,所以一直没有被人们发现。

 

这些对人体有益的共生微生物,已成为除皮肤以外人体的又一道重要的免疫屏障,各部位菌群的健康、平衡与稳定,对于人体的健康至关重要。通过维持人体微生态的平衡,可以平衡人体的免疫系统,逐渐消除慢性炎症,还可以防治因慢性炎症诱发的各种疾病,例如,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心脑血管疾病,慢性肾病,癌症,慢性肝病,癫痫,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哮喘,口干症,哮喘,强直性脊柱炎,风湿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红斑狼疮,银屑病,白癜风,结肠炎,神经系统疾病等。


 

为什么高血压越来越偏爱年轻人?有这些“臭毛病”的建议补充益生菌!

过敏菌阅读(542)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为什么高血压越来越偏爱年轻人?有这些“臭毛病”的建议补充益生菌!

免费分享益生菌知识,以菌治菌,取代以药治菌,人类康复肠胃病的新途径,让你快速成为益生菌健康达人。

血压是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过去,一向被视为“老年病”,与年轻人无关。

如今!随着咱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作息不规律、三餐不定时、暴饮暴食等,现在很多年轻人也出现了高血压大部分人得了高血压后是没有任何感觉的,只有用血压计量血压才能发现。据调查,高血压患者中18-50岁的中青年占比近60%。

目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已经突破3.3亿,平均每三个成年人当中就有一人是高血压患者。据调查,在高血压的新发人群中,63%的病例是中青年白领。北京市曾在2003年针对北京七个区县的两万名未成年人进行高血压情况调查,结果发现每100名孩子中约九名有高血压、十名孩子有血脂异常。上海市针对11~17岁青少年的调查也显示,高血压患病率为10%。

高血压病是指在安静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毫米汞柱),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是一种以器官重塑为特征的全身性疾病,休息5分钟以上,2次以上非同日测得的血压≥140/90毫米汞柱可以诊断为高血压。

一、这些“臭毛病”,跟高血压密不可分

1.压力大,精神高度紧张

长期过度紧张、情绪压抑、心理矛盾、生活无规律、不良精神刺激等。工作压力大,如果再伴随着抽烟、饮酒、熬夜、睡眠或休息不足等,就会促使血压升高,患上高血压。

2.饮食不当者

①长期进食过咸、含钠量高的食品造成体内水、钠潴(zhū)留,动脉壁水钠增多,周围血管阻力增高导致血压上升。引起心脏排出量增加而致血压升高,加重心脏负担

②长期进食过多动物脂肪、高胆固醇食物造成血脂、血胆固醇增高,积存于血管壁导致血管硬化。


3.遗传、肥胖、易激动者。

通常父母均有的子女其发生率为45%,父母仅一人有的子女其的发生率为28%,而父母均无的子女其的发生率仅为3%。超重者患病率较体重正常者要高2>3倍。当体重增加1千克,人的血压平均就会上升1毫米汞柱。在结构上,摄人的盐、饱和脂肪酸即动物肉类以及油脂类食物过多,蔬菜、水果等纤维素摄入偏少,均可使血压升高。而不良的生活方式,大量饮酒,吸烟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引起血压升高。

长期精神紧张和状态不佳、又缺少体力活动者,性情急躁易发怒、情绪激动的人。血压便会处于持续升高状态,使人体内的肾上腺素、多巴胺和胰岛素分泌明显高于正常人。这些物质能影响心血管系统,使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易患病。

4.吸烟者;饮酒、浓茶、咖啡等人群。

二、这4种表现,千万注意!

1.头疼:部位多在后脑,并伴有恶心、呕吐等症状。若经常感到头痛,而且很剧烈,同时又恶心作呕,就可能是向恶性高血压转化的信号。

2.眩晕:女性患者出现较多,可能会在突然蹲下或起立时有所感觉。

3.耳鸣:双耳耳鸣,持续时间较长。

4.心悸气短:高血压会导致心肌肥厚、心脏扩大、心肌梗死、心功能不全。这些都是导致心悸气短的原因。

三、如何预防高血压

1.保持愉悦的心情

情绪的波动直接关联血压的波动,保持稳定愉悦的情绪是稳定血压的关键,而紧张、压抑等情绪会直接导致血压升高。因此患有高血压的人要心胸开阔,保持愉悦的心情,对大起大伏的事情要保持镇定,控制自身情绪,不激动不妄想,对于控制血压这是非常重要的。

2.适当运动促减肥

经常运动,参加体育锻炼,可提高心血管系统性能,使血管的舒缩运动趋向正常化,并可降低血糖和血脂浓度,缓解和预防高血压。而减肥也是降血压的良好方法之一,它不但可以降低血压,还可有效地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减肥的方法,应采取适当节制饮食,增加活动量的综合措施,不能乱用泻药减肥。

3.生活起居有规律

根据人体的生物钟节律要求,必须养成按时睡眠,按时起床,按时就餐的良好习惯。对于高血压患者,生活规律是稳定血压、恢复健康的保证。因此,高血压患者要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睡前1小时避免过度的思维活动或看电影、电视等。

4.饮食不油腻、少盐

①以低脂、低胆固醇食物为主。高血压患者不要吃动物脂肪,比如:猪油、奶油等,也不能多吃胆固醇高的食物,如:蛋黄,鱼子等食物。平时多食用植物油,如:菜籽油,大豆油等。多吃碘含量高的食物,如:海带、紫菜等。碘可以很好的防止动脉硬化。


②限制食盐的摄入量:每天每个人的摄入量不能超过6克,大概一个啤酒瓶盖的量。如果已经得了高血压,希望您每天盐的摄入量还能再少点、再少点…

在高血压控制较好的一些国家,建议每天每个人盐的摄入量不超过3克。

咱们说的每天6克盐,不单指炒菜、做饭放的盐,其实平时吃的很多美味都含盐,比如:冰棍、巧克力、饼干、挂面…都含盐。So,主厨们炒菜、做饭时,盐、酱油还得一减再减。

此外,好多“腌制”美味也得少吃。比如:一个咸鸭蛋含盐量达到5-6克,一根广味香肠含3克盐。所以高血压患者还是尽量别吃这些食物了。

如果口味淡的实在不能接受,可以加一点点醋,调和味道。

5.多食蔬菜水果

多吃一些含维生素C较高的新鲜蔬菜和水果。维生素C参与代谢反应,并具有加强排泄胆固醇的作用,使血脂含量降低。

6.少吃刺激食物

如辣椒、浓茶、咖啡,不吸烟,少饮酒等,多吃清淡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豆制品、猪血等动物血类制品。

7.每日定时排便

帮助排便的食物有很多,日常中多吃含纤维素多的食物,如:芹菜、豆类等。这类食物可以一直胆固醇的吸收。

8. 补充益生菌有助于降血压

高血压为什么血管壁会变窄?

试想,一台汽车使用一段时间后,都要去清洗油路,这是为什么?而给我们身体提供营养的通路——血管,就是我们的“油路”,却没有人想到要清理一下自己的血管。

本来,我们人体都有“自我清洁”的能力,可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所导致的环境污染,食物中的添加物越来越多,我们身体的“各项功能”越来越弱,体内的垃圾就越来越多。像“动脉粥样硬化”这样的问题,就是血管内的垃圾堆积太多的结果。

血脂的主要成份是胆固醇、甘油三脂和低密度脂蛋白,而且是造成动脉硬化和高血粘的主要原因。胆固醇是胆汁的主要原料,胆汁是重要的消化液,尤其在消化脂类物质时作用非常重要。当食物进入十二指肠帮助消化,参与消化后的胆汁大部分又被小肠重复吸收,进入肝脏,增大肝脏及血液负担,同时有很大一部分则被细菌分解成粪固醇。因粪固醇不被肠所吸收。

益生菌具有血液清道夫的作用,能够消除血管壁的胆固醇,缓解动脉硬化、心脏供血不足和脂肪肝等病况

益生菌对降解代谢后产生的大量的内毒素进行了清理,及时的将肠溶物送到结肠,排出体外,故降低血液中的胆固醇含量,那么血脂就降下来了血粘度和动脉硬化也会改善。

高血压与便秘的关系

很多高血压患者都有不同程度的便秘。实际上便秘与高血压密切相关、互为因果,特别是肝火比较盛的高血压患者,由于肝气和腑气郁滞,会耗伤津液,使肠道干涩而排便困难。同时会增加心脑血管发生意外的机率。另外,便秘会使肠道内毒素重新进入血循环,危害人体,加速脑细胞的老化、死亡,使人思维缓慢、健忘,甚至痴呆。很多高血压患者因为便秘导致猝死。

有益菌(益生菌)在肠内繁殖时,就会制造出乳酸或醋酸等有机酸,作为代谢产物,可以促进肠子蠕动,防止便秘;同时部分的益生菌能特异分解奶蛋白(酪蛋白),产生具有抑制引起血压上升的酶(ACE )活性的两种多肽(VPP 和LPP )。对于高血压有改善作用。

▶注:仅为普及益生菌知识,不作医疗指导作用

使用抗生素就是慢性自杀! 益生菌才是最好的救赎!

过敏菌阅读(638)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使用抗生素就是慢性自杀! 益生菌才是最好的救赎!

点击上面益生菌微频道免费订阅!免费分享益生菌知识,以菌治菌,取代以药治菌,专业分享权威、靠谱、实用的益生菌知识,欢迎您的关注。

使用抗生素就是慢性自杀!

益生菌才是最好的救赎!


很多人从未想过,这些孩子,无法听到这个世界的声音,竟是因为这个↓↓↓


这段视频是央视播出儿童安全用药公益宣传片——“因药致聋女孩的无声诉说”,无数网友看罢泪崩。



央视主持李咏:抗生素如何摧毁你的免疫系统,如果不控制,不只是用的人危险,我们也一样危险!



孩子输液一次,大脑七天不发育,且免疫力下降,药物的毒素要2~4年才能排出体外。中国每年输液104亿瓶,平均每人8瓶,多么可怕的数据,在国外是严格禁止医生为病人和孩子输液的,无知的爱就是伤害,为了孩子和我们的亲人,放大我们的爱心,把它分享给身边的每一个人!你还敢输液吗?给孩子多提高免疫力吧!门诊取消输液,将是中国5000中医药大发展的机会,更是三株发酵中药五大革命性突破大展拳脚的时间!


抗生素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有三个方面:


第一,是会在杀死致病细菌的同时也杀死人体内有益的细菌。正常人类的肌体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比如在人们的口腔内、肠道内都含有一定数量的人体正常生命活动必须的有益菌群,而抗生素是没有甄别能力的,它们会在“剿匪”的同时把“老百姓”一起杀掉!最终导致人体菌群失调,患上其它疾病。


第二,总是有强大的援军帮忙,人体内原有的“国防部队”就会越来越懒,疏于训练、军心涣散,成为游手好闲的“八旗子弟”。过多过滥的使用抗生素,会使人体的免疫能力不断下降,稍有风吹草动就会病来如山。


第三,与人体免疫系统的刀枪入库相反,致病细菌会在与抗生素的不断对抗中越战越强、愈挫愈勇,不断提高它们的抗药性,从前一片药就能治好的病,现在需要吃一瓶药……如果这种对病菌的“魔鬼训练”一直持续下去的话,总有一天会训练出刀枪不入的“无敌病菌”,真不知道到那个时候,免疫力越来越低的人类拿什么来对付!



所以,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表明,三分之一因病而死的人,并不是死于疾病本身,而是死于不合理用药。其中,中国每年有8万人死于抗生素滥用!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医学界流传着一句话“在美国枪支容易买得到,抗生素很难买得到,而中国恰好相反。”用这句话来形容抗生素的重要性和在中国的滥用程度再恰当不过了。



央视揭秘:益生菌对人体有天大的好处!!!


1 益生菌在我们体内的重量超过我们的大脑

一般人的大脑重量约3磅,一个健康的人体将有超过3.5磅的益生菌和生物体(根据凯西亚当斯博士的事实,我们的心重量只有0.7磅,我们的肝脏重约4磅,使益生菌成为我们身体最大的器官之一。

2 超过10倍细胞数的益生菌在我们身体里面

一个健康的人,有超过10-30兆益生菌和酵母,而只有1兆个细胞在我们的身体。据玛丽艾伦桑德斯,如果在我们的身体里的细菌被裁减首尾相连,他们将环绕地球的2.5倍。

3 益生菌市场是巨大的

据MARKETS and MARKETS,益生菌是一个160亿美元的市场。此外,截至2008年,在过去的十年,有超过500种益生菌食品及饮料产品已经推出。而这些数字预计将继续增长,因为只有全面的健康治疗将变得更加普遍。

4 益生菌活在我们的整个身体里面(不只是我们的肚子!)

最大数量的益生菌住在结肠,但也有数十亿住在口腔、鼻腔、食道、牙龈的周围,在我们胸膜腔的口袋(肺的周围)。它们住在我们的胃、我们的肠道内、阴道、直肠周围。在关节、腋窝下、在脚趾甲、脚趾间、尿路、尿路内和许多其他地方!

5 盲肠也不是一无是处 – 其中孕育益生菌

在过去,阑尾,主要是认为是无用的。阑尾炎,在危及生命的情况下,将要求切除阑尾。2007年,兰德尔等人在杜克大学进行的研究进入阑尾。研究人员发现,当人体被病原体攻击下,阑尾会释放益生菌,将完美地对付特定类型的入侵者。当人体感染时,阑尾释放他们进入盲肠。

6 益生菌对抗癌症、感冒和便秘

听到益生菌可减少便秘,它可能不会令你感到惊讶(意大利,Amenta 等 2006)。但可能会令你感到惊讶的是,益生菌对癌症也会发挥作用。他们已被证明刺激生产抗癌的化学品(Hatakka 等 2008)。在东京益生菌、干酪乳杆菌,也被证明,可以减少患膀胱癌的风险,这取决于频率和剂量(大桥等 2002)。


许多益生菌已被证明对抗病毒,如感冒、流感、轮状病毒、疱疹和溃疡。在新德里,100个2-5岁儿童分别给予益生菌6个月。这些儿童的感冒,流感,腹泻和发烧发病率少于安慰剂组(萨仁山等 2002)。

7 食用益生菌已知有超过100个优点

据由凯西亚当博士著作的”益生菌”这本书,补充益生菌有超过100种效益。数以百计的研究表明不同种类的益生菌赋予不同的健康益处。


但是,我们必须在正确的角度服用这些益生菌。例如,几乎每个益生菌研究都会要求病人服用大剂量治疗,至少两个月。很多时候,研究赋予的好处都是整整一年的每日大剂量补充之后。

8 益生菌负责我们70%的免疫反应

据亚当斯凯西博士,益生菌发挥我们在70-80%的免疫反应作用。益生菌刺激了从 T细胞巨噬细胞。益生菌还能激活细胞因子和吞噬细胞来协调免疫反应。

9 益生菌生产抗生素化学品

在”益生菌”书中,《保护免受感染》,凯西阿达玛斯写道:“为了防止病原体,‘益生菌’将产生一定数量的天然抗生素,以减少‘病原菌’的数量 … …”


此外,这些物质可以完全调整抗生素以杀死入侵的病原体。而如果病原体产生耐药性,益生菌会改变策略,并产生一个新的、更有效的抗生素的化学物质。


益生菌这个动态策略对比我们的静态方法,口服抗生素必须每隔数年淘汰(如病原体进化成抗药性)。虽然我们也许能够继续发现新的抗生素药物,但自然会一直赢在前面。细菌会永远发展出抗药性。这说明了一个事实,细菌甚至可以生存在核废料里面!

10 抗生素彻底摧毁我们身体的免疫系统

众所周知,抗生素能杀死细菌,可以使我们更好。但是,不为人熟知的是,抗生素也杀死我们好的细菌。由于益生菌占我们的免疫反应70-80%,抗生素会杀死我们的免疫力。


我们的益生菌都死了,投机取巧的寄生虫、真菌和致病细菌会抢在填补生态空白。而且,使用抗生素会造成细菌耐药,使得抗生素无法击败。

11 益生菌轻易杀死抗药性细菌

其实,使用抗生素会造成抗药性的超级细菌,MRSA(多药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于许多不同的抗生素… …,在某些情况下,它们是免疫所有人类已知的抗生素。


然而,益生菌能自如地击败这些超级细菌。益生菌和致病菌一直争取数十亿年。而健康人有完善的益生菌环境可以击败致病细菌。事实上,人类已经存活抗生素发明之前,是证明益生菌有多么强大。

12 益生菌将成为21世纪的抗生素

瓦列里五斯米尔诺夫写道:“… … 21世纪益生菌将成功的对抗传统药物的医药市场,特别是那些用于预防疾病的目的… …”


斯米尔诺夫博士点的深刻的是,益生菌正将成为 21世纪的抗生素。这是因为它们的有效使用,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医学观点以前抗生素那样对疾病的方式。

13 400株益生菌活在我们的身体

根据许多调查研究,有超过 400株益生菌居住在我们的身体。其中一些益生菌是永久居民,而其它一些是暂时的。有趣的是,只有20株占75%的大规模的细菌,生活在我们的身体。


许多科学家也认为,我们结合DNA的居民益生菌比我们自己的DNA的生存更重要的。

14 益生菌是使我们健康的细菌也是真菌

世界卫生组织对益生菌的定义是“受益赋予在健康的身体上活的微生物。”这些益生菌生物可以是酵母(真菌)、良好的细菌甚至普遍存在于土壤中的生物体。


益生菌不同于正常致病细菌或念珠菌,益生菌与我们身体的生物体有一种共生关系。我们的身体和益生菌微生物,形成了共同防御条约。虽然我们非常害怕细菌和真菌,但益生菌菌株是非常具体的有利于我们的健康。

15 益生菌食品已使用了数千年

有许多传统的益生菌的食物是非常美味和健康。这些食品数千年来带给我们健康。食品如纳豆、味噌、泡菜、豆豉、酸菜、酸牛奶、红茶菌和lassi(奶昔)都有着非常丰富的文化遗产和药用好处。

16 益生菌可降低乳糖不耐症

在1996年的研究中,有人研究了含有丰富的乳糖牛奶含有B.Longum生长。他发现,当乳糖不耐个人使用的这种特殊奶粉,他们表现出显著减少乳糖不耐症的症状。他们已经有许多研究显示益生菌是有助于减少乳糖不耐症。

17 食用益生菌优于食用维生素

事实已证明,益生菌产生大量的维生素,如:维生素 A、维生素 K、维生素 B1 – B3,B5,B7,B9,B12、必需脂肪酸。


因此,也许需要对 B族维生素的补充,来至于适当益生菌菌落群。我期待着有一天,当益生菌公司和有机食品企业让维生素公司歇业。


此外,益生菌还可增加消化率,生物利用度和处理大量的营养物质,包括:铜、钙、镁、铁、锰、钾、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糖、牛奶、植物营养素、胆固醇。


这些名单都是来自于凯西亚当斯,博士 在他的书中,“益生菌 – 保护免受感染。”

18 补充益生菌不会留在体内

有趣的是,没有研究显示补充益生菌株会留在体内超过两个星期(新加坡国立大学,Mah等),婴幼儿她的生活给予益生菌补充剂的前6个月。在这6个月的补充,补充益生菌株存在于婴儿的粪便。然而,在数周停止补充后,粪便不再发现益生菌株。


本研究这些结果和其他研究结果表明,补充益生菌协助我们的本地益生菌菌株。外来的益生菌菌株形成滩头堡给我们自己的本地的益生菌,并让我们的益生菌增殖。这种情况类似于外国武装入侵一个国家,对抗一个“邪”派,并让另一个“好”派时间有时间扩散。

19 阴道的诞生,是我们的第一个剂量的益生菌

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一个健康的孩子,一个健康、有爱心的母亲是关键。而一个健康的母亲都会有阴道内益生菌抵御入侵者。不为人熟知的是,当一个婴儿的诞生经历了阴道,婴儿得到它首次剂量的益生菌。事实上,60%的阴道分娩会给他们的第一个婴儿益生菌Bifidus Infantis。然而,只有1%的剖腹产分娩会给婴儿Bifidus Infantis,根据凯西亚当斯的“益生菌”。


除了获得从阴道分娩的益生菌,哺喂母乳提供了更多的益生菌。其实,母亲的初乳有高达 40%益生菌含量。

20 益生菌对婴儿是有益的

在2004年的研究,萨维德拉等人给了婴儿,平均年龄2.9个月,B.lactis或S.thermophilus 210天。分别给予益生菌的婴儿有较低的绞痛频率,需要较少的抗生素相比于对照组。


在接受爱沙尼亚研究Vendt 等 2006年,给早产儿L.rhamnosus GG GG直到他们六个月大。给予益生菌的婴儿增长超过安慰剂组。

21 益生菌是妇女的健康的重要关键

口头补充益生菌和冲洗可以预防和治疗阴道炎和阴道病。由米兰大学(德拉戈等)在2007年进行的一个有趣的研究益生菌和阴道病,他们发现,经过6天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和 Lactobacillus paracasei F19的日冲洗,92.5%的妇女其阴道病治愈。异味则是所有妇女都治愈。40名妇女中有34名妇女的pH值维持在正常化4.5。益生菌也被证明可以减少乳腺炎。

闭着嘴巴还有“口臭”?可能是胃里装满了这“货”!

〈2〉60岁都没有眼袋、眼纹,仅需睡前贴个它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益生菌健康知识

益生菌究竟是不是“药”?

过敏菌阅读(725)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益生菌究竟是不是“药”?

免费分享益生菌知识,以菌治菌,取代以药治菌,人类康复肠胃病的新途径,让你快速成为益生菌健康达人。

很多人都知道益生菌,都知道益生菌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多的好处,但是不少人还是会担心,益生菌可以多吃吗?益生菌究竟是不是药?

简单来说,益生菌是一种可以保持消化道有益菌和有害菌平衡的一种活性微生物。关于肠道微生物,有一个占位理论。也就是说假设肠道里面有100个位置,其中50个是益生菌,其中50个是有害菌。我们摄入益生菌是去抢有害菌的位的抢的越多,益生菌的占比越大。有害菌致病的可能性越小。

益生菌和传统药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中西药的功效成分都是化学物质,没有生命。而益生菌是微物,是有生命的东西,属于生物制品的范畴,从安全性来讲,益生菌的安全性非常高。益生菌产品分为食品、保健品、药品,三类的主要差别在于菌种、功效是否需验证和审批流程上,其中益生菌食品不需要做功能验证、保健品和药品需要,且益生菌药品的审批和功效验证要求更加严格,所以从治病角度来讲,益生菌药品相对更靠谱。


那么,服用益生菌会产生依赖性吗?

经常有人担心益生菌吃了会不会让身体上瘾,产生依赖性。其实,并不会

我们作为胎儿的时候, 体内是没有益生菌的。从出生起,开始从产道,空气,母乳,食品等来源中不断获得益生菌。所以我们体内所有的益生菌都是后天获得的,对人体是安全的。体内益生菌越多,身体越健康。不管从哪个途径获取的益生菌,本质都是一样的,它们也都是靠食物和营养才能培养出来。

为什么补充了益生菌,却没有什么效果?

益生菌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而调节的过程,也需要时间,所以,效果并不是部分人想象的立竿见影。一般都要坚持服用三个月左右,体内的有益菌开始占优势。益生菌服用三个月以后,可以将摄入量减到一半来巩固效果,坚持到半年,然后停用,这样效果最佳。

还需要注意的是,益生菌需要低于37度的温水冲服,与抗生素间隔两小时以后再服用。另外,益生菌并不是万能的,切不能盲目的只依靠于益生菌。

▶注:普及益生菌知识,不作医疗指导作用

闭着嘴巴还有“口臭”?可能是胃里装满了这“货”!

我们是攀基生物,我们提供攀基益生菌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