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基益生菌,改善食物不耐受,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症状,效果好,三甲医院专家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攀基生物“

肠净则全身无疾病!

过敏菌阅读(812)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肠净则全身无疾病!

医学专家:“欲无病,肠无渣,欲长寿,肠常清,要想皮肤颜如玉,保持肠道清如水。

肠道,是人体主要的消化器官,也是身体中最大的免疫器官,几乎人体70%的免疫细胞位于肠粘膜内。

专家指出:“万病之源来源于血毒,而毒的生源来源于肠毒”。人体90%的疾病,与肠道不洁有关,1天不排便等于吸3包烟毒素,机体就会衰老一年!

所以,日常保护肠道健康、通畅,十分重要!认真吃好每一餐,均衡营养,一定要多喝水喝好水,多吃纤维素或富含纤维的健康食物。肠排毒时间早上5一7点。



肠道不通,百病之源

“通”对应“堵”,肠道堵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便秘。临床上,一周小于3次的排便就叫便秘。长期便秘会引起多种疾病。

✪ 首先,肠道功能紊乱会导致肠内好菌数量下降,肠道毒素累积,毒素可透由肠壁直接进入血液、肝脏!

✪ 进而肠道内产生的毒素会引发体内的慢性发炎!

 慢性发炎又进一步诱发心血管病,如心脏病、糖尿病或肥胖……

宿便堆积在肠道内发酵、腐败,并不断产生各种毒素、毒气,造成肠内环境恶化、肠胃功能紊乱,既而引发内分泌失调、新陈代谢紊乱,还有可能引发各种病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肠道问题是万病之源!

宿便的危害:科学研究结果显示,人体的免疫系统逾50%是位于结肠。结肠一旦无法正常运作,体内的毒素就会经由其它管道(例如肾脏、皮肤及呼吸)而被排出体外,造成体臭、口臭、皮肤暗晦、皮肤过敏、发疹及色素斑等等问题。

有些人以为肚腩的赘肉是由于发胖所致,其实,那是结肠内的毒素大量积结,因而造成腹部赘肉显视及体重增加。体内毒素过量累积也会加重肾脏和肝脏的负担,进而损及其它重要器官。长期体内不间断的恶性循环,久而久之就会导致致癌物在体内累积,引发各种癌症。

宿便的典型表现:

天天排便仍有残便感,或长期一周内持续3天以上不排便、毒素蓄积的后果:皮肤粗糙,腹胀,腹痛,大肠癌。

清除宿便的方法:

1
首先是清肠

清肠的方法目前主要有三种:①食物疗法;②药物疗法;③灌肠疗法。这三种方法,药物疗法虽然能清除体内宿便,但凡药三分毒。最好的疗法就食物疗法,例如补充高品质益生菌,安全、无副作用。

2
其次是坚持适度的运动锻炼

选择喜爱的运动项目,并持之以恒地参加锻炼,还可常做俯卧撑、揉腹等,有利于增强腹肌,促进肠道蠕动,加速排出粪便,使肠道内菌群保持平衡,防止肠道老化。

3
三是要有愉悦的情绪

肠道是人的“第二大脑”,情绪的好坏关乎到肠子的安危和消化功能的健全。

食物解决方案:

多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杂粮、谷物、豆类、海藻类等。

肠道有益菌减少脂肪吸收 清理肠道废物

1减少脂肪吸收

肠道有益菌能减少肠道对游离脂肪酸的吸收,从源头上减少机体脂肪的合成及体重的增加。

2控制食欲

肠道菌群酵解产物可以使人增加饱腹感,抑制摄食并且防止饮食诱导的肥胖。

3减少脂肪细胞增殖

肥胖者处于一种慢性轻度炎症的状态,增加肠道有益菌可以改善慢性炎症症状从而改善肥胖症状,不失为一种控制体重的方法。

除此之外,肠道菌群还可帮助分解人体无法消化利用的多糖,为机体提供能量;促进多种矿物质营养在肠道的吸收;双歧杆菌等还可以合成维生素B、K,合成人体代谢所需的多种酶类。

益生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增进肠道健康;还可以减少脂肪吸收,清理肠道废物;让你肠道更健康,身材更轻盈。

Probiota高品质益生菌





肝脏、肾脏、脾生了病,身体发出哪些信号?太重要了!请你一定要看

过敏菌阅读(714)

免费分享益生菌知识,以菌治菌,取代以药治菌,人类康复肠胃病的新途径,让你快速成为益生菌健康达人。

五脏的问题都有什么反应?太重要了!请你一定要看!

一、肝脏

肝脏有问题时——尤其得了肝炎,以下的4个现象不可以有任何一个现象经常性的发作。

1.右上腹闷痛。

2.右后腰酸痛。

3.右肩感觉酸、麻、痛,甚至造成右手举不起来。

4.小腿晚上睡觉时容易抽筋。

肝脏出现问题时我们的身体会产生的现象会有:

1.肝脏像拳头一样,有正面,有背面正面如果硬化、肿大,会挤到我们的肋间神经,肋间神经就会胀痛;如果在背后,会造成右腰酸痛。

2.肝脏不好,晚上睡眠品质会不好,翻来覆去不容易睡着;起床后口干、口苦、口臭,刷牙时牙龈会流血。平常对食物没有兴趣,不吃不饿,吃一点点就有饱感;走路走个两步小腿就会很酸,会感觉全身越来越疲劳,手脚也是越来越没有力。

3.肝脏不好的人,脚会经常扭到,扭到了又好不了;不小心割伤了,伤口也不容易愈合。

4.喜欢喝酒的朋友,忽然酒量减少了。或是有久治不愈的皮肤病,周而复始好不了,都要注意肝。

二、肾脏

当肾脏出现问题时——我们的身体会产生的现象会有:

1.肾脏有两条通路,从脚底的涌泉上来,走到脚后根内侧,再顺着腿的内侧往上走。

第一条:从后方上来走到腰与膀胱结合,再顺着脊椎两侧往上走。当我们肾脏不好,气会不足,血就上不来;因此腰会酸,背会痛,再往上到颈部,颈部会觉得僵硬;到了后脑勺会感觉昏胀不舒服,到了头顶会觉闷胀,过了头顶往下到两个眉心之间的”精明穴”,气不到会觉两眼干涩。

第二条:从前面上来,经过大腿跟我们的生殖器及肝脏结合,最后延着身体两侧到胸前与肺脏结合。肾脏有问题,大腿两侧会酸、软、无力,经常发痒。无法把气送到胸口与肺脏结合,我们的呼吸就慢慢不顺畅,久了以后里面的气管就会自然闭锁,一闭锁空气就不易进来,人就会感觉到窒息,必须”干咳”来减缓它。

2.气不足不能与膀胱结合,造成膀胱中括约肌的细胞就容易代谢死亡而造成松弛,排尿状况不好,频尿,久了以后细胞慢慢坏死,最后就尿失禁。

3.看东西的瞳孔部份叫做”视觉”,就是由肾脏直接控制,肾有问题,不能将肾水送达到眼睛,眼会觉得干、酸、涩、慢慢视觉就会模糊,严重会出现黑影,叫做”飞蚊症”,久了以后压力会越来越大,造成”青光眼”。

4.早上起床,脚后跟会不舒服因为,人在休息时,血液是在肝,肾脏会暂时缺血,起床须把血液送至全身,由于肾脏不好,气太弱,血液来的太慢,关节失血自然就会僵硬,活动一下,血液循环到了关节才会轻松。

5.人活着就会讲话,讲话耗元气,本身肾脏不好气太弱,再把气耗掉就会不想说话,因工作不能不说话时,声音就会出不来,就会沙哑。

6.想要深呼吸总是觉得气不够,自然呼吸就会快,呼吸一短促,鼻腔就会缺血,鼻腔的黏膜因为缺血,抵抗力就会减低,空气中的尘蹒就会破坏它,破坏了当然就会敏感,天气潮湿、变化,承受不了就会发作,称为”过敏性鼻炎”。

7.男性朋友的摄护腺(前列腺),妇女的卵巢、子宫都间接、直接跟肾脏有关,因此,肾脏有了问题,到了一定的年龄,摄护腺就会肥大;妇女因肾脏不好,卵巢、子宫就会虚弱、寒冷,虚寒就没有力量将每个月应该排出的经血排掉,排不干净都还滞留在子宫里,每个月经血都要出来,不能完全排掉都停留在子宫里,久了难免造成血块堆积,形成肿瘤,称为”子宫肌瘤”。

8.每个月经血出不来,在里面来回撞击,子宫的内膜会受不了这些经血会受不了这些经血在里面的推挤,就会变形、异位,称为”子宫内膜异位”;慢慢的内分泌就会混乱,过多的分泌物,赤白带就会形成。

9.时间久了,肾脏越来越不好,气越来越弱,手脚就会开始冰凉,尤其到了冬天特别冰冷。慢慢久了,坐也不是,站也不是,走也不是,肯定会造成神经受伤,晚上睡觉不好入睡,好不容易睡着了,一点点声音就会被吵醒,纵使睡着了,整夜都在作梦,有睡跟没睡一样,天天都很累。

三、脾胃

脾胃出现问题时——我们的身体会产生的现象会有:

1.肩膀疼痛可能的症状:右肩经常痛时”肝脏”有问题。左肩酸痛时”心脏”与”胃”有问题。两肩同时感觉不舒服,脖子经常觉得僵硬时,肯定是”消化器官”出了问题。

2.偏头痛:你常感觉太阳穴的两边有疼痛的现象,虽然长期求诊。吃药还是无效,你可能同时还伴有便秘。排便困难或腹泻及胃肠胀气等现象。这只要治好消化器官的毛病,自然可治好困扰多时的偏头痛。

3.一般人都以为”便秘”及”腹泻”是两件分开的事,可是有些人会有便秘及拉肚子同时交替出现的现象,平时常觉得食欲减退。腹部胀气。胸部有压迫感或心悸。呼吸困难及失眠等现象,而且感觉自己的体力一天天减弱。肌肉消瘦,又查不出原因,有以上现象,你可能已罹患”慢性肠炎”,不赶快处理可能会造成致命的腹膜炎。

4.小肠与淋巴系统:不明原因的疼痛经常困扰我们,若你的咽喉没有发炎,但经常不舒服或疼痛,脖子两侧也经常胀痛,肩膀与手臂外侧也会有不舒服与胀痛,但查不出原因,经过推拿。按摩也只能站时纾解,此现象请多注意”小肠”与”淋巴系统”已亮起红灯。

5.大肠:当你经常觉得口干。口苦,想要多喝水,而且容易鼻塞。流鼻涕;平时没有蛀牙,但牙齿会痛。脖子两侧会胀大些。不舒服。无法提重的东西,以上在告诉我们”大肠”已亮起红灯。

掌握五脏生病发出的各种信号,对我们日常生活辨别自己的不舒服十分有必要,切不可抱有“小病拖延自愈”的思想或者盲目治疗。

肠道微生物很可能就是治疗精神疾病的关键

过敏菌阅读(768)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肠道微生物很可能就是治疗精神疾病的关键

我们正在更深入地了解人体内数以万亿计的细菌,越来越清楚的是,我们的这个人体“第二”基因组——肠道菌群,不仅影响我们的生理健康,还影响我们的食欲和食物偏好;更与许多精神类疾病相关,比如多动症和自闭症等。

微生物-肠-脑轴

肠道神经系统可以通过迷走神经与大脑进行交流,通常也被称为人体的第二大脑。虽然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们一直认为信号传递主要是从大脑到肠道。而现在我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信号也可以从肠道传递到大脑。最近的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在这一信号交流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微生物-肠-脑轴,不仅与人的多种生理过程、食欲以及葡萄糖、脂肪的代谢调节等代谢机能有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我们的行为、思想和情绪。

研究人员在研究肠道菌群与大脑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时,发现细菌可以通过操纵免疫系统以及产生神经递质来与大脑进行信号传递。而且肠道菌群失调会以不同方式改变肠道和大脑之间的相互作用,而这种相互作用的改变可能会导致精神疾病。

研究都发现了什么?
一般行为和大脑活性

  • 动物研究表明:肠道菌群可以影响大脑神经生化和行为。无菌小鼠摄入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后,其运动活性增加,焦虑明显减少。

  • 人类研究发现:健康女性连续四周摄入含有益生菌的食物,发现其影响控制情绪和感觉的大脑区域的活性,得到明显增加。

抑郁和焦虑


  • 小鼠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减少其焦虑和抑郁样行为。

  • 重度抑郁症患者处于系统性氧化应激和低水平的慢性炎症状态,而炎症和氧化应激既是抑郁症的原因,也是抑郁症的结果。

  • 肠道通透性增加、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以及细菌内毒素易位在焦虑和抑郁中发挥重要作用。

  • 压力、抑郁症状和高水平的焦虑都与快餐选择频率增加以及高能量、低营养食物的过度摄入有关。所有这些因素都会导致炎症性的肠道菌群。

  • 有益于肠道菌群的食物通常能改善抑郁症状。

  • 调节肠道菌群是治疗重度抑郁和焦虑的有效方法。

 

自闭症

  • 动物和人类的研究都表明,自闭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发生了改变,而胃肠道症状与自闭症的严重程度存在着很强的相关性。

  • 自闭症患者的肠道屏障功能发生了改变。

  • 饮食或肠道细菌产生的短链脂肪酸可能是引发自闭症的因素。

  • 最近的研究表明,益生菌可显著缓解小鼠的自闭症样行为。

  • 益生菌和其它调节肠道菌群的方法,可能很快被用于治疗自闭症和其它神经发育障碍。

精神分裂

  • 胃肠道炎症是精神分裂症的相关病理原因之一。

  • 肠道通透性增加和内毒素血症促进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炎症。

 

强迫症

  • 一种新的假说认为,强迫症的根本原因是肠道菌群功能紊乱,这导致了对强迫性思维的易感性。因为强迫症通常是由于抗生素的使用、压力生活事件或其它可能破坏肠道菌群的因素引起的。

其他精神疾病

  • 微生物-肠-脑轴是一个不断扩大的研究领域。研究才刚刚开始揭开肠道菌群和大脑之间复杂相互作用的面纱,肠道菌群在多动症、双相情感障碍、老年痴呆症和其它类型的精神疾病中也可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精神疾病并不全在你的脑子里

“精神障碍”和“精神疾病”的说法实际上很容易误导人们认为它们是脑子里的问题。但现在我们知道,精神障碍与肠道通透性增加、肠道菌群改变、炎症、氧化应激以及其它代谢和生理问题紧密有关。现在是时候停止把大脑看作一个独立的器官了,更应该把精神疾病与身体其它部位,特别是肠道发生的变化联系起来。

精神疾病的增加与人类微生物组的改变有关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精神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一些流行病学家正将精神疾病视为一种全球性的流行病。有趣的是,在同一时期,人类微生物组也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抗生素、西式饮食、剖腹产、配方奶喂养、以及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加等因素都促进了胃肠道菌群失调。

虽然这种相关性还不甚清晰,但是如果说,构成我们身体大约90%的细胞以及99%的DNA的微生物能够影响我们的精神状态,这应该是很有可能的。

精神疾病的治疗

解决肠道菌群失衡可能是治疗精神疾病的关键。虽然,用调节微生物来治疗不同精神疾病的具体方,仍然需要更多的人类临床研究,但是研究人员已经开始测试某些特定的微生物——“益心菌”(psychobiotics)的作用,它们可以提供一些神经活性物质作用于肠脑轴。

治疗肠道菌群失调的关键是改善肠道菌群,使“好”细菌能够繁殖,而有害菌被抑制。基于现有的数据,调节肠道菌群对大多数精神疾病很有可能是有用的。严重的肠道菌群失调通常很难治疗,在服用益生菌补充剂的同时,还需要注意改善饮食、养成好的生活习惯,这样才更容易观察到改善。

越来越多的科学研究证明:肠道菌群的紊乱会导致精神健康问题的发生,而慢性压力和抑郁等精神健康问题又会改变肠道细菌的组成,两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肠道菌群的改变通常先于精神健康问题的发生,因此,通过补充益生菌等措施来积极调节和恢复肠道菌群的正常化,可能是更直接、且安全有效的治疗精神健康问题的有效方法。


每日坚持服用特效的高活菌数量益生菌,丰富肠道菌群多样性,改善肠道微生态,恢复肠道的菌群平衡,刺激肠道释放多巴胺,全面提升自身免疫力,我们就能轻松地享受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喝酸奶=补充益生菌?实话告诉你,太天真了!

过敏菌阅读(699)

免费分享益生菌知识,以菌治菌,取代以药治菌,人类康复肠胃病的新途径,让你快速成为益生菌健康达人。

本文转载自“39健康网”,目的仅在于为消费者提供学习资料,请理性阅读。

许多人都了解了益生菌,在平时的饮食中也想尽办法去补充。可是,许多人却走入了补充益生菌的误区。

1.不看活性
益生菌必须是“活的”,才能起到健康作用,这是益生菌产生功效的基础。益生菌是有生命活力的微生物,从生产(包括菌种的筛癣生产环境、包装等)、在货架待售、食用后通过胃酸、胆汁等极端环境到达肠道——这层层考验均会消耗益生菌的活性,只有通过这些关卡并最终在肠道定点繁殖存活的益生菌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因此,有的益生菌产品虽然菌数高,但由于缺乏保护,能成功到达肠道繁殖的活菌数量其实很少。

2.不问数量
益生菌的需要量与肠道正常菌群缺失的程度和有害菌的存在数量有关。每天19—20亿益生菌被认为是维持肠道正常菌群的最低限。目前我国乳酸菌标准也明确规定,酸奶中活菌的数量需达到每毫升100万个,否则,就不能保证最终到达大肠的活菌量。



3.不管菌种
益生菌的功效是以“菌株”为准的,并非所有菌种益生菌都具有一样的功效。目前市场上公认功能强大的产品主要是以乳酸菌和双歧杆菌为主的复合活性益生菌。


4.以为喝酸奶和乳酸饮料=补充益生菌
许多人每天喝酸奶和乳酸饮料,可是还总是放屁臭,肠道内缺乏益生菌。这是为什么呢?因为益生菌的生存条件非常严苛,离开培养环境2—4小时活菌数目和活性将大大降低。而酸奶从制作好送到消费者手中,要经过生产、物流、销售这一段漫长的时间,期间的温度变化,也会大大破坏益生菌的活性。所以,酸奶中益生菌的活菌数量少,活性也差。

仅为益生菌知识普及:不作医疗指导作用!

点个“好看”证明你来过

孩子抵抗力差,经常打吊瓶、吃药,容易腹泻、便秘…这样吃益生菌试试

过敏菌阅读(831)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孩子抵抗力差,经常打吊瓶、吃药,容易腹泻便秘…这样吃益生菌试试

 点击 益生菌健康之家免费订阅!

专业分享益生菌知识,解析肠道健康秘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为了保证孩子们健康成长,今天我们主要提醒广大的宝妈宝爸们,该如何科学的为孩子补充益生菌!

  

现实生活中,很多儿童的消化系统都有“漏洞”,从而引发过敏反应。而医生通常会开一些抗生素类的药物。

我们知道,饮鸩止渴不是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早期使用过3个及3个以上疗程抗生素的儿童,日后往往缺乏微量元素,患有注意力缺陷多动症,湿疹、慢炎肠炎、行为表现不佳等问题的几率要高得多。

“使用抗生素必须及时补充益生菌。”


广谱类抗菌药物对人体菌群的影响很大,它能直接抑制、杀灭敏感细菌、造成菌群的彻底破坏,导致人体菌群失调。人体会出现一个菌群的替换过程,这时就要考虑补充益生菌来保持体内菌群的平衡。


抗生素不能识别有害菌和有益菌,好菌坏菌一起杀,输液后抗生素会导致人体内“菌群失衡”。人体肠道内寄居着大量对人体起到保护作用的益生菌,这些益生菌掌管着人体的免疫机能,如保护人体不受病原菌的感染、抑制肠内腐败物质的产生、制造维生素、预防和治疗腹泻、促进肠道蠕动防止便秘、提高免疫力、分解致癌物质等。



抗生素的使用,使得有益菌被大量杀害,造成肠道菌群紊乱,人体的免疫机能就会严重的受损,同时也降低人体对维生素B、维生素A、锌及镁的吸收利用!于是各种疾病就会相继出现,严重影响身体健康。


抗生素不是不能用,而是很有用!不过只能急用,更不能滥用!应用抗生素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时,整个肠道的微生物环境以及它们与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都被改变,而且影响巨大,远远超过我们最初的认识。

因此,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应关注抗生素对肠道菌群产生的影响,应及早补充益生菌进行干预,尽量避免由此产生的不良影响!

孩子抵抗力差,肠胃发育尚未完善,本身就容易拉肚子。输液后体内菌群失调,肠道有益菌数量不够,使肠道缺乏免疫保护,细菌更容易乘机进入,会出现食欲不振、腹泻、腹痛、便秘、呕吐恶心等症状。如果是婴幼儿童用完抗生素,肠道有益菌迅速减少,营养成份不能有效利用分解,会造成停止生长发育3天至7天。


因此使用抗生素必须及时补充益生菌来保持体内菌群的平衡。

不仅仅在使用抗生素时要补充益生菌,如果宝宝有如下情况之一,也要适量补充益生菌:

1、剖腹产/非母乳。

剖腹产、新生儿黄疸和非母乳喂养的婴儿不能从妈妈那儿得到足够的益生菌和益生元,保护健康的肠道菌膜。若不健全,可能会出现食欲不振、体质较弱、大便干燥等现象。

2、消化系统功能弱

消化不良、大便干燥、急慢性腹泻、湿疹、乳糖不耐受症及吸收功能不好时,益生菌可以通过减少肠壁“孔洞”的形成,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提高营养素在肠道中的吸收。

3、免疫力低下

对于免疫力低下或者需要调节免疫力的特殊时刻,有备无患。

4、带小儿外出

带小儿出行或旅游时带点益生菌,如果小儿肠胃不舒服,服用后能够有效缓解。

益生菌是肠道的保护神

用了抗生素后怎样正确补充益生菌?

摄取益生菌可以“种”,也可以“养”。“种菌”就是直接口服益生菌,目的是让活的益生菌在肠内安家落户,传宗接代,类似于空投一些“好细菌”来抑制“坏细菌”。“养菌”即是提供益生菌喜欢的食物——益生元,通过提供“好细菌”喜欢的食物来扶持它们,给它们创造一个好的营养环境,让它们能快速繁殖,从而“压”过有害菌的势力。单纯通过一种方式来增殖有益菌是需要一段时间的,如果能同时补益生菌和益生元,“种”、“养”结合,肠道菌群就可以更快速地恢复平衡。


人类95%以上的慢性病与肠道有关,因此肠道被称作是“万病之源”。益生菌强大的分解毒素、有害物质的能力,可快速清除肠道宿便、毒素。有胃肠道疾病的朋友,不妨尝试补充益生菌制剂来调理哦!

益生菌不能替代药品,请咨询医生或者专业人士。

肠道菌群在 IBD 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过敏菌阅读(724)

IBD 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明确,有待深入研究。目前其发病因素主要涉及环境、遗传易感性和免疫异常。 近年研究发现肠道内致病菌与正常细菌比例失调可能是导致 IBD 发病的主要诱因之一。


奇善元小课堂

IBD:急性肠胃病


而肠道内致病菌分泌的肠毒素可使肠上皮通透性增高,使致病菌直接侵袭、损伤肠上皮细胞;当致病菌分泌免疫抑制性蛋白时,可使肠道黏膜免疫失调;当某一类细菌过度定植时,会影响肠上皮细胞的能量代谢,导致上皮细胞损伤,使肠道发生炎症反应。

有研究发现IBD患者肠黏膜伴有E.coli存在,并且能够激活转录因子NF-kb,NF-kb是一种具有多向转录调节作用的转录因子,与炎症反应相关基因的转录调控有关, 而许多与UC 相关的促炎因子都存在NF-kb结合位点,由此可说明部分肠道致病菌是促使IBD发病的潜在因素。


奇善元小课堂

E.coli:大肠杆菌

UC:溃疡性结肠炎

NF-kb: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κB,NF-κB)是多种损伤反应基因的多效调节因子。体系主要涉及机体防御反应、组织损伤及应激、细胞分化和凋亡以及肿瘤生长抑制过程的信息传递。


另有学者研究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急性及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小鼠的肠道细菌,发现肠道菌群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小鼠肠道炎症反应具有重要影响。


文章参考自:《实用医药杂志 2018 年 6 月 第 35 卷 第 6 期——肠道菌群与炎症性肠病关系的研究进展——裴玲燕,柯愈诗,张纯芳,付骞卉,王 琳,刘伟志,崔箭》 

肠道菌群与大肠癌有什么关系?看完你就知道了!

过敏菌阅读(899)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肠道菌群与大肠癌有什么关系?看完你就知道了!

 点击 益生菌健康之家免费订阅!

专业分享益生菌知识,解析肠道健康秘密,,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在中国,大肠癌的发病趋势突飞猛进,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七十二,这个数字还是很高的,对于大肠癌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肠道菌群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到底有没有关系?

香港中文大学内科及药物治疗学系消化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于君教授为大家进行讲解,请点击播放按钮欣赏:


于君老师在短短18分钟左右,就把大肠癌和肠道菌群、特定肠道细菌的相关和因果关系讲得透透的,如果不想看视频,也可以看以下的整理:


于君教授的演讲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剖析了大肠癌和肠道菌群的关系:


第一,肠道菌群和大肠癌有没有联系?


第二,二者关系是原因还是结果?是细菌的改变在前?还是肿瘤发生在前?


第三,如果出现了菌群的改变,菌群可不可能促进大肠癌发生和发展?


第四,菌群的改变,作用是均一的?还是有参差不齐的?有主导的微生物吗?


第五,菌群改变有什么临床价值和实际意义吗?

我们必须知道,大肠癌在以前是极少发生的,近年来大肠癌的发病趋势突飞猛进,发病率是十万分之七十二,这个数字还是很高的,对于大肠癌的研究已经迫在眉睫。大肠癌的发病因素,从宿主方面,需要探讨基因组的多阶段致癌过程。环境因素就是肠道微生态。

关于视频中提到的5个问题,归纳起来的回答就是:

大肠癌人群的肠道菌群的确发生改变,坏菌的数量明显增多,好菌的种类和数量明显下降;

大肠癌的发展过程中,细菌的改变起到一个驱动作用;

③坏菌可以激活肠粘膜的免疫,诱发炎症反应,从而起到促癌作用;

口炎消化链球菌作为一种与大肠癌密切相关的促癌的细菌,可以侵入到上皮细胞,存在致癌机制;

研究的实际意义在于找到有效策略和方式去对抗坏菌、减少坏菌含量,从而形成正常的肠道微环境。

补充益生菌,对于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很重要。

补充益生菌,选对方式很重要。

益生菌,含有专利菌株鼠李糖乳杆菌MP-108,还有植物乳杆菌嗜酸乳杆菌、长双歧乳杆菌和足量益生元,活性高,稳定性好,赶走坏菌,调节肠道菌群平衡,提升人体免疫力!

肠道微生物与痛风的发病机制

过敏菌阅读(806)

痛风是由于体内的异常的嘌呤代谢形成大量尿酸,造成体内长时间处于高尿酸血症状态,从而导致尿酸盐在关节处沉积导致的一种免疫代谢性疾病。

 

痛风也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有关,痛风患者的肠道菌群与健康人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使用 16S rRNA 测序的方法分析肠道菌群的结构组成,痛风患者的肠道菌群α多样性与健康人群比较有显著降低,与年龄等其他因素无关,这表明肠道菌群参与了痛风的发病过程。


α多样性: 主要关注局域均匀生境下的物种数目,因此也被称为生境内的多样性

通过对痛风肠道菌群全基因组测序分析痛风病相关的微生物种类和基因,结果发现痛风患者的普拉梭菌、丁酸菌和梭状芽孢杆菌的数量与健康人群相比是明显减少的,而痛风患者体内的拟杆菌属在肠道中显著富集。痛风患者肠道菌群的高度分化提供了一个可以通过肠道菌群来诊断是否患有痛风。

基于细菌 16sRNA 的测序结果表明,拟杆菌、HoldemaniaAnaerotruncus 和其他几种细菌与痛风病呈正相关,而痛风患者肠道内的普氏粪杆菌、粪肠球菌和瘤胃球菌数量是下降的,这与全基因组测序结果一致,这揭示了一些潜在的细菌群落可能与痛风有密切联系。


拟杆菌:细菌的一种,在其内还可划分为拟杆菌属、梭杆菌属、脱硫弧菌属、脱硫黄单胞菌属等

Holdemania:霍尔德曼氏菌属,细菌的一种

Anaerotruncus: 厌氧棍状菌属,细菌的一种

因为细菌的种类与痛风有关系,所以可以根据这些潜在的细菌菌落的相对丰度来辨别是否患有痛风。

 

肠道菌群与痛风的发病活动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

 

一方面,通过痛风指数网络发现,粪拟杆菌和木糖降解拟杆菌富集于痛风患者体内,在过去的研究中,拟杆菌是公认的炎性肠病的一个生物标志物,通过粪拟杆菌产生的 ompW 蛋白是与炎性肠病相关的免疫应答的一个对象,因此丰富了痛风患者肠道内的粪拟杆菌,从而潜移默化的引起严重的免疫反应。

 

据报道,普氏粪杆菌的大量减少具有抗炎的特性,揭示了痛风患者丁酸合成降低丁酸在肠道内的保护机制包括提供营养,促进肠黏膜的生长和修复,增强肠道免疫功能,促进益生菌的生长和并抑制致病菌,从而减少许多由丁酸合成引起的生理学疾病。

 

另一方面,黄嘌呤脱氢酶可降低痛风患者体内的嘌呤,而尿囊素酶可以降低痛风患者排泄的尿酸尿素。因此,肠道菌群与痛风发病的活动之间的联系可能是过于丰富的黄嘌呤脱氢酶和肠道菌群的相对缺乏可能积累了更多的尿酸,加重痛风症状。

慢性低度炎症的发病主要原因之一是肠道菌群紊乱诱导发生了代谢性内毒素血症。

 

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使外周血中 LPS 水平降低,可能为治疗痛风等代谢性疾病提供了一个新的方向。

益生菌:过敏不是一种​病,而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过度反应!孩子是最主要受害者!

过敏菌阅读(696)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益生菌:过敏不是一种​病,而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过度反应!孩子是最主要受害者!

免费分享益生菌知识,以菌治菌,取代以药治菌,人类康复肠胃病的新途径,让你快速成为益生菌健康达人。

近些年,孩子过敏变得非常的普遍。有些孩子一出生就有过敏反应,还有一些孩子随着时间的推移也会产生一些过敏反应。为什么过敏的孩子越来越多呢?  

过敏不是一种病,而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异常过度反应

就像发烧不是一种病,而是一个症状一样,过敏也是如此。在医学上,关于过敏的定义是这样的:当人体免疫系统对来自空气、水源、接触物或事物中的无害物质出现过度反应时,就认为人体出现了过敏。这其中有三个关键词,即:人体的免疫系统有一种本能就是区分“自己”与“非己”,保护身体免受“非己”的危害。但是如果免疫系统出现异常,“警惕性”太高, 将一些天然无害的物质也看作是有害的“非己”成分,并对这些无害物质进行排斥,那么就会出现过敏反应。在免疫系统正常的情况下,我们接触这些天然无害的物质时,是不会出现这些过度反应的。

孩子是过敏的最主要受害者

过敏主要出现在免疫系统不成熟的婴儿或免疫系统受破坏后的人身上。孩子刚出生,免疫系统几乎是零。在免疫系统没发育成熟以前,孩子很容易受到过敏的困扰。而免疫系统的成熟依赖于“细菌”对免疫系统的正常刺激,这种刺激从生产过程就应开始,宝宝出生后应快速跟进,特别是母乳喂养的有菌喂养过程,不仅启动而且奠定正常免疫的基础。在养育的过程中,适量接触细菌也能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但现在孩子所接触的东西往往过于干净,抑或过早添加食物扰乱了免疫系统的正常发育过程,过敏随之产生。

导致孩子出现过敏的主要还是“人为”因素

虽然自然环境的改变也是导致过敏出现的重要因素,但是过敏逐年上升的主要原因还是我们的养育方式出现了问题:

过早添加配方奶

现在大多数家庭就一个孩子,家里人都把孩子当做宝贝,唯恐孩子饿着。孩子刚出生,母乳还没下来时,担心孩子饿着,给孩子加配方奶;吃了母乳以后,担心孩子吃得太少,也会给孩子过早加配方奶。这里面其实隐含着父母的一种不安全感,因为他们无法测量孩子每天到底吃了多少母乳,而添加配方奶是能真真切切看得见喂养量的,这种看得见的量令他们感到踏实。但过早添加配方奶会破坏宝宝的免疫系统,原因是,宝宝刚刚出生,肠道内的正常菌群还没有建立,此时添加配方奶粉属于异性蛋白,而肠道内还没有产生消化这种异性蛋白的酶,此时,作为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肠道,就可能将这种异性蛋白视为很危险的“异己” 成分,产生过激反应,这种过激反应就是过敏。

大量消毒剂的使用

很多父母认为细菌是敌人,把细菌灭得越彻底,人体就越健康。所以家里大量使用消毒剂,包括用消毒剂消毒宝宝的用品、消毒宝宝的身体,结果导致宝宝周围的环境过于干净,不仅有害的病菌没有了,有益的细菌也被杀死了。宝宝接触不到细菌,肠道内的菌群就很难建立,这就直接导致肠道的免疫功能受到影响,从而影响整个身体免疫功能的发育,进而导致过敏的出现。

抗生素的过量使用

抗生素是一个盲人杀手,它同样不分好坏,把细菌统统杀掉。如果过量使用抗生素,同样会破坏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建立,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成熟。

1/3的孩子过敏无法“根治”,重点在于预防  

研究表明,儿童期过敏的孩子,随着免疫系统的逐渐完善,2/3的人过敏症状会消失,但也有1/3的孩子的免疫系统无法达到正常的状态,过敏可能会伴随他一生,任何治疗过敏的药物都只能暂时缓解症状,无法“治愈”,所以消除过敏的重点还在于预防。

这就需要我们给孩子的免疫系统一个充分发展的空间,具体来说需要做到:

1.学会与细菌和平相处,切勿滥用抗生素。因为抗生素会将有害菌和有益菌通通杀灭,进而影响孩子免疫系统的发展。

2.坚持母乳喂养,孩子出生后尽早母乳喂养,不仅为获取乳汁,更主要是获取需氧菌和乳管内厌氧菌营造婴儿肠道的正常菌群。正常菌群的建立可避免早期因肠道渗漏引起的过敏,还可通过肠道促进人体免疫功能发育,既利于预防过敏,也利于预防感染疾病。

3.如果是配方粉喂养的孩子,建议在2周岁内给孩子补充益生菌,尽早建立有益菌群。另外在选择益生菌补充剂的时候认真阅读说明书,很多益生菌产品,你仔细阅读一下说明书,就知道它的成分有多复杂:全脂奶粉、脱脂奶粉、甘露糖醇、二氧化硅、菊粉、白砂糖、香兰素……等等,这类产品添加剂太多,容易导致孩子在补充益生菌的时候二次过敏,适得其反,所以在需要补充益生菌的时候尽量选择添加剂最少且不含过敏原的产品,而且要标明所采用的菌株。

▶注:仅为普及益生菌知识,不作医疗指导作用。

益生菌、益生元、膳食纤维,别傻傻分不清!

过敏菌阅读(708)

免费分享益生菌知识,以菌治菌,取代以药治菌,人类康复肠胃病的新途径,让你快速成为益生菌健康达人。

益生菌、益生元、膳食纤维是一回事吗?


益生菌、益生元、膳食纤维都和健康肠道是朋友,这个朋友圈的关系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情?


益生菌(Probiotic)

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共同将其定义为:适量摄入时能够对健康产生益处的活的微生物。


国家卫计委颁布的菌种名单汇总


益生菌的作用

1.抑制有害菌改善肠道微环境、调节肠道失调


益生菌能够制衡有害菌,降低肠道内PH值,争夺有害菌在肠道的“窝”,让有害菌无法生存。


成年人胃肠道内的微生物种类超过1000种,菌体细胞个数是人体本身细胞个数的10-100倍,达到一万亿个左右。这些菌群在肠道中繁衍生息,与人的代谢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肠道无法在完全无菌的情况下完成正常的生理功能,人类也无法生存。


肠道内的菌群即包含有益菌又包含有害菌。当有益菌占优势时,有害菌的作用被抑制在可承受的范围内,肠道微环境处于平衡状态,此时肠道乃至整个人体是健康的;反之,肠道就会表现出不适甚至是严重的疾病。


2.调节免疫力,抑制过敏反应


益生菌能通过调节机体的免疫应答,使免疫系统处于一个健康和稳定的状态,既提高免疫力,又抑制过敏的发生。


免疫力是人体的一道防线,ta让身体识别“自己”和“敌人”,并消灭“敌人”。当免疫力低下的时候,会把“自己”误认为是“敌人”,就表现为过敏。


不同的益生菌在不同的岗位站岗放哨。

3.抑制肿瘤发生发展


益生菌对肿瘤的抑制作用一度颇受争议,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生菌具有抗癌功能的观点。


4.缓解肥胖及肥胖相关代谢综合征


高脂饮食会改变肠道菌群结构,促进能量吸收,出现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等代谢综合症症状。


人群干预研究表明,在限制脂肪和碳水化合物饮食后,肥胖患者体质量下降明显,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采用中国传统食物全谷类和益生元饮食干预后,体质量减轻,肠道内双歧杆菌增加,内毒素减少。对肥胖妇女给予果聚糖饮食干预后,其体质量减轻,双歧杆菌增加。


赵立平教授在临床研究中发现一种可产生内毒素的条件致病菌-阴沟肠杆菌,在1例体重高达175 kg的肥胖患者肠道内呈现过度增长,而对该患者进行经特殊的益生菌膳食干预4周后,该菌数量迅速下降;到了膳食干预23 周后,降至检测不到的水平。同时患者体重下降了54 kg,并且他的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等症状也恢复至正常水平。


5.改善机体营养状况缓解

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益生菌能够合成维生素B12等多种维生素,促进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


不吃肉的人,益生菌也会为他提供足够的多种微量营养素,并促进机体对钙、铁、维生素D的吸收。


仅是已经发现的这些功能已经足够树立益生菌的崇高地位。


喜欢吃肉和喜欢吃素的人,肠道菌群有很大不同。肠道菌群可以增加小肠上皮组织毛细血管密度,使得糖的吸收增加同时还能抑制脂肪代谢,增加脂肪堆积的作用,最终提高了宿主能量的摄入。爱吃肉肉的,听到了么。



6.帮助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缓解乳糖不耐症


7.巴金森氏症的真正元凶可能不在腦部,而在你的腸胃!


巴金森氏症(Parkinson’s disease)常常被認為是一種大腦疾病,但美國研究人員在新一期《細胞》(Cell)雜誌上發表的動物研究顯示,這種常見的神經退化性疾病可能與腸道裡的微生物變化有關。這一發現可能帶來全新的巴金森氏症治療策略。


益生元(Prebiotics)


一种膳食补充剂,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几种菌落中的细菌生长与活性,对寄主产生有益的影响,改善寄主健康的不可被消化的食品成分。


说白了,益生元是益生菌的“食物”,肠道内有益细菌吃了益生元后,促进自己的生长繁殖。


益生元包括各种寡糖类物质(Oligosaccharides)或称低聚糖(由2-10个分子单糖组成)。更概括的说法是功能性低聚糖。


益生菌和益生元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


1.增加肠蠕动,减少便秘

2.预防肠道感染,抑制腹泻

3.促进钙的吸收利用,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病率;

4.降低甘油三酯和胆固醇含量,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和心血管疾病;

5.缓解胰岛素拮抗,减少肥胖症和 2 型糖尿病;

6.减少癌症的发病率。


益生元属于不溶性纤维,促进肠道蠕动,增加便便的润湿感。


腹泻的人如果大量服用益生元,肠道会持续蠕动,增加肠道疲劳,所以有腹泻症状的人,需先服益生菌,待腹泻改善后再服益生元对肠道菌群进行调节和巩固。

膳食纤维

膳食纤维是一种多糖,主要来自于植物的细胞壁,包含纤维素、半纤维素、树脂、果胶及木质素等。


膳食纤维既不能被胃肠道消化吸收,也不能产生能量。


ta是维持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一类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与水并列的第七类营养素。


膳食纤维主要存在于谷物、薯类、豆类、蔬菜及水果中。食物加工方法,食用部位及品种的不同,膳食纤维的含量也不同。


在缺少膳食纤维的“饥荒”状态下,某些肠道菌会对肠道内的黏液层“磨刀霍霍”。

 

肠道菌群受到宿主膳食结构和基因型的影响,受到个体代谢能力的影响,但益生菌、益生元、膳食纤维,各行其职,保护着我们。


面对抗生素的过度使用,正常的肠道菌群的破坏,免疫系统的损伤,人类面对超级细菌感染时候的脆弱。


定期调整肠道菌群,修复肠道环境的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调整饮食结构开始,善待我们的肠道

我们是攀基生物,我们提供攀基益生菌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