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基益生菌,改善食物不耐受,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症状,效果好,三甲医院专家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攀基生物“

肠道不健康 血栓风险大

过敏菌阅读(726)

肠道菌群失调与心血管疾病的很多危险因素,如高脂血症、肥胖、2型糖尿病等密切相关。也就是说,肠道菌群健康对心脏是有好处的,反之,就会影响和加重心血管疾病。

人的肠道至少有1000种菌群,它们除了能影响我们的消化能力,以及感染和自身免疫疾病的患病风险, 还与多种疾病存在相关性。比如,研究发现,肠道菌群产生并释放的氧化三甲胺可以影响胆固醇的沉积过程,如果氧化三甲胺水平较高,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心衰的发病率都会增高。这一系列变化又可导致肠道病变恶化,菌群紊乱加剧,形成恶性循环。

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可从调节肠道菌群入手,而饮食是基础手段。促进心脏健康的方法主要有三大类:

一是改善日常饮食,减少摄入动物制品,尤其是红肉。

二是使用特级初榨橄榄油、香醋和葡萄籽油,坚持地中海饮食等。这些饮食富含一种能够抑制三甲胺产生的化合物,且不会杀死肠道细菌,只是降低与高水平氧化三甲胺及动脉硬化有关的特定细菌的比例。地中海式饮食以鱼类、豆类、蔬菜、水果、坚果、橄榄油为主, 有时会搭配适量红酒。

三是在膳食中补充益生元,有益肠道菌群平衡。益生元可以选择性地促进双歧杆菌、乳杆菌等益生菌的生长或活力,进而拮抗有害菌。生活中的低聚果糖、反式低聚半乳糖、菊粉以及人乳低聚糖、抗性淀粉、果胶、阿拉伯木聚糖、全谷物、膳食纤维,还有其他具有调节肠道微生物作用的非碳水化合物均为潜在的益生元。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 杨天伦

益生菌背后的故事–“定”“殖”

过敏菌阅读(687)

    益生菌是个普通又神秘的家伙,日常生活中的我们经常看到“ta”。比如:益生菌酸奶,益生菌糖果,益生菌饮料等等,这些都是超市里的常驻“人员”。

    科学上对益生菌的定义是非常严谨的。

    益生菌:能够活着到达人体肠道,并在一定数量下能够对人体起到一定益生作用的微生物!

    如果说,活着到达人体肠道就完成了益生菌的使命,那么未免有点低估益生菌的价值了。

    优秀的益生菌,在到达肠道之后还有更加重要工作呢!那就是–定殖。

    定殖其实是两项工作。

    “定”是指益生菌部队要来到战斗前线—-肠道。

    而所谓“殖”呢,是需要益生菌在前线驻扎,开始战斗和招兵买马扩大自己的领地。

    所以,能很好地完成定殖才能实现作为益生菌的价值。但是对于益生菌来说,肠道的“气候”着实很不友好!想要在胃肠道中定殖下来可不是件简单的事。

    首先,益生菌们不仅需要面对肠道中复杂菌群这个新的战斗伙伴,还要做好接受间歇性的酒精与药物的突然骚扰。

    所以,能够成功定殖的益生菌都是经历过而且正在经历着严峻的考验!

    定殖之后,益生菌队伍就会开始发挥自己的作用了!

    首先,定殖之后的益生菌逐步开始日常代谢,而这些代谢的产物都会不同程度的对我们的健康起到帮助作用。

    益生菌作为一支优秀的部队,在定殖过程中不但会扩大了自己的领地,还会壮大了自己威望!

    通过菌群之间长期的威慑,抑制致病菌的侵袭,让致病菌不敢越雷池半步!

    不论哪种方式,益生菌都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完成定殖和适应,之后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

    因此,选择能够在人体中有效定殖的益生菌十分重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听大咖谈科学养生 探健康前沿科技 南昌这场大健康博览会你不容错

过敏菌阅读(664)

    10月13日,由南昌市人民政府、江西日报社共同主办,信息日报社、新参考文摘、南昌双亿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联合承办的“2018中国(南昌)国际大健康产业博览会”(以下简称“南昌大健康产业博览会),将在南昌绿地国际博览中心盛大开幕。届时将有800余家大健康企业集中亮相,专业人士现场分享健康、养生知识。展会持续至10月15日,面向公众免费开放,关注微信公众号“南昌大健康博览会”,或登陆大会官网www.ncdjkexpo.com,即可免费领取门票。

    谱写产业蓝图,分享智慧健康

    俗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水平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健康,传统的医疗模式也逐渐向“防、治、养”的大健康模式转变,大健康成为全球性的朝阳产业。大健康产业博览会作为展示大健康行业发展态势、传递健康生活理念的主要展会之一,目前已在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多个城市成功举办,此次大健康产业博览会首降南昌,势必会给南昌市民带来一场健康产业的饕餮盛宴。
据介绍,本次南昌大健康行业博览会共设“中医药展区”“医疗器械展区”“营养保健展区”“养老产业展区”四大展区,展览面积达30000平方米,展示保健/特医食品、婴幼/老年、中药饮片、医药、美容养颜、保健用品及家用医疗、功能性纺织品、健康管理服务、智慧健康、大健康产业园等产品,几乎涵盖了大健康产业的方方面面。对业内人士来说,本届博览会是一个不容错过的合作良机,而对于观众来说,也将在本届展会上抢先体验大健康产业最新尖端产品、感受数字化时代给智慧健康生活带来的便捷服务,了解日常养生保健知识。

    击破朋友圈谣言,学会正确养生

    近来,养生成为老百姓最关心的话题之一,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养生保健类书籍也悄然爬上各大畅销书籍排行榜。其中尤以中医养生为甚,就连国外也兴起了一股中医热潮。然而,老百姓缺少专业医学知识,让不少人被朋友圈养生谣言主宰了健康观、养生观。
此次南昌大健康产业博览会中,主办方为大家准备了两场高规格的高峰论坛——“中医药论坛”“医疗论坛”,其中10月13日开放的中医药论坛将邀请多名健康行业专业人士,为市民详细解读中医药理论对疾病的发生、预防,以及常见的养生误区,为你击破朋友圈养生谣言,感兴趣的市民可致电0791-86849325、0791-87916456获取入场门票,现场学习保健、养生知识。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血型不符咋办?研究称肠道酶能帮忙转为"万能O型"

过敏菌阅读(749)

    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一些科学家认为他们找到了解决方案,这个方案就隐藏在人们的肠道中。在美国化学学会第256届全国会议和博览会上,有研究发现肠道细菌产生的酶可以将其他3种血型转为O型。

    “使用酶可能是唯一现实的方法,”领导这项研究的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生物化学家斯蒂芬·威瑟斯(Stephen Withers)说道。此前,科学家会利用人工合成法或干细胞培养法来制造O型血,但是这些方法不仅成本高昂,而且还有安全问题,因此不能一直将其当做红细胞完整功能替代品。而利用酶来转化血液能制造出更多的O型血。捐献的血也是有保质期的,如果期限内没使用就浪费了,因此,如果找到一种方法能将任何类型的血转为O型血,那么就能缓解供血短缺。

    最早在1982年,科学家就证明了利用绿咖啡豆中的酶能将B型血转为O型血。但这一转化过程需要大量的酶,而且自那时起,这些研究的进展就比较缓慢,这也表明这种方法很难在大规模上进行应用。

   现在这些新的发现虽然处在初步阶段,但展示出了效率的潜能。

    简言之,血型是由位于红细胞表面的特殊糖决定的,这些糖被称为抗原,有A和B两种类型。A型血红细胞呈现A抗原,B型血呈现B抗原,AB型血呈现A和B抗原,O型血不呈现这俩抗原。免疫系统能利用抗原来识别细胞,如果体内出现外来抗原,免疫系统就会认为这是一种威胁并对外来抗原展开攻击。

    但是如果有一种酶能切割掉红细胞上的抗原,那么我们就能将A型、B型、AB型血转为O型血。水蛭和蚊子已被证明能降解血液,但我们不会选择蚊子和水蛭,也不用上面提到的绿咖啡豆。据专家介绍,我们应该把关注点转到自己的体内。

    “最有希望的就是与人类共生且生活人体内的微生物、大部分细菌,”加拿大康戈迪亚大学生物学家、助理教授大卫(David Kwan)说道。大卫曾和威瑟斯一起工作过,但没有参与这次新研究。“这些微生物最容易接触到我们的细胞以及细胞上的糖。”构成A、B、O抗原的结构类似于在肠壁蛋白质上的糖,而肠道细菌进化出能够精确有效地切割这些糖以维持自身营养的酶也是讲得通的。

    威瑟斯和他的团队用基因组分析来分离单个DNA片段并将这些片段插入大肠杆菌。研究团队测试了近2万个不同的基因片段,以找出哪些片段能产生对A、B抗原起作用的活性酶。研究小组最终确定了一种酶,这种酶切割人血中A抗原的有效性比是以往任何发现物的30倍。威瑟斯和他的团队还在为这种酶申请专利,他们还没有研究这种酶究竟是什么以及其运行的方式。

    这种酶在小批量上、在不同环境条件下也能很有效地发挥作用,这意味着我们不必为被转化的血细胞另设解决方案。这种酶很容易生产并净化,“因此可以在不同的需求地由当地制造,即使是资源有限的地区,”威瑟斯说道。在将新发现的酶与之前其他科学家发现的酶进行结合后,发现能有效地切割B抗原,于是研究小组最终找到了一种突破性产品,这种产品能将任何血型血转为全适的O型血。

    但想要把这种方法应用到捐献血液的转化上还为时尚早。“我们需要确定红细胞不会发生任何不良的变化,”威瑟斯说道。威瑟斯的团队目前正在进行测试以验证这一点。还有另一个需要克服的障碍,即,团队需要证明在输血前可以去除酶的所有痕迹,以确保接收者自己的血液和其他细胞呈现出类似的糖类抗原。必须在这两部核对无误之后,才能进行临床试验。

    还有一点值得强调,血型不仅受到A、B、O抗原的影响,因此文章前面提到血型划分是简单的情况。Rh蛋白质负责血型的阴性与阳性,另外还有31个不太常用的血型检定系统。威瑟斯的研究正在着力解决巨大的障碍,但想要剥除血液中的Rh以创造Rh阴性血型、控制血型中的其他变量,我们有必要开发其他新的技术。

    完美的万能血型可能无法实现,但这项新发现的确创造出了一种让人兴奋的东西,这样我们就能让事情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研究团队还强调了肠道微生物组是健康科学中一座奇妙的宝库。我们肠道中有细菌能把我们的血液转为另一种血液,那么想象一下,我们体内可能还有其他的宝藏,这些宝藏的秘密还有待研究。

    “我认为这的确激动人心,”大卫说道。“我可能有偏见,但我做类似研究好几年了,我认为威瑟斯研究团队在实验室中利用这些酶的方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改进。这展示了真正的希望。”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微生物著名专家杨瑞馥研究员和王军研究员来实验室做精彩报告

过敏菌阅读(663)

8月26日,受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和平教授邀请,两位微生物领域的著名专家——军事科学院军事医学研究院的杨瑞馥研究员和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的王军研究员分别为实验室全体师生做了题为“培养组,肠道微生态研究物质基础”和“三代测序在宏基因组分析中的初步实践”的学术报告。

杨老师为我们讲述了微生物学发展史的同时,介绍了在当前高通量测序等分子生物学手段快速发展时期,培养组学的意义。宏基因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等都是间接的微生物研究方法。拿到微生物活体对研究微生物和宿主健康和疾病关系是一种更直接的方式,杨老师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肠道微生物仿佛是一扇关闭的窗户,如果用测序技术打开,可以看到窗外是白茫茫的一片,而用培养组学技术打开,窗外可以清楚地看到蓝天白云。目前人类肠道中微生物的数量约为10×1014,然而我们仅仅能够分离的肠道微生物仅有1500种。按照每种细菌分离到100株,仅仅可培养到15万株微生物,所以我们要培养的肠道微生物仍然任重道远。

王军老师为我们介绍了他团队近期使用最新的三代测序平台Oxford Nanopore的研究进展。三代测序技术以长读长、操作简单、低耗时等优势越来越受到科学家以及临床医学的关注。Nanopore纳米孔测序技术是基于电信号的新型测序技术,可以直接测定DNA和RNA序列,高效便捷,成为新一代测序技术最为期待突破之一。王军老师的一个理念特别值得我们学习,“时刻为新东西做准备”,不断学习新知识,为新东西做准备。这正是张和平教授时常邀请同行业专家来给我们做报告的目的之一。

杨瑞馥研究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主要从事细菌基因组学、进化与致病机制和微生物法医学基础数据库的研究,以及检验新技术的研究。主要的研究方向包括致病菌的溯源和肠道微生物的培养组学研究。近年来,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 Genetics》、《PNAS》等期刊发表学术SCI论文300余篇,被引12,000余次,H因子55 (Google Scholar);已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包括澳大利亚发明专利1项、日本发明专利1项、香港发明专利1项);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注册证15项。

王军研究员,是国家“千人计划”青年项目入选者,主要利用大规模测序,生物信息学,微生物和医学整合的手段,整合不同框架下的菌群研究。在《Science》、《Nature Genetics》、《Nature Communications》等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主要成果有:在野外模式生物中表明了微生物菌群的地缘模式,饮食习惯对菌群的决定性作用;菌群在进化过程中物种形成的反馈机制;微生物菌群的在疾病模型中的关键作用;大人群肠道微生物研究,在几千人的尺度上研究决定菌群差异的因素,并最终理解这些差异的基础医学意义。

实验室多年来致力于不同生境中乳酸菌的分离鉴定和保藏,以及肠道微生物和益生菌的相关研究。两位老师的报告将测序技术和培养组学技术相结合,从组学研究手段的前沿科学,到培养技术的改进,再到纯培养物的获取,为我们呈现了后基因组时代微生物纯培养和菌群结构研究领域的饕餮盛宴。报告里培养组学和测序手段联合应用,相得益彰,必将给我们未来的研究带来新的收获。

重大进展:科拓恒通建立世界首个母乳源益生菌资源库

过敏菌阅读(896)

    近日,科拓恒通带领的科研团队,攻坚克难,在个性化精准干预新型益生菌的筛选和基础研究方面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建立起世界上首个来源于母乳和婴儿肠道的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库,填补了世界益生菌研究在该领域的空白,是我国自有原创菌种发展的又一项重大突破。

    说到“基础研究”这个词,前段时间我国半导体产业所处的困境,让公众尤其是本土企业感触深刻,其中,核心技术创新不够带给我们的阵痛,一次次地提醒我们,无论何时何地,无论传统还是新型产业,做好基础研究工作,拥有并掌握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对当下以及今后我国各行各业稳步发展迫在眉睫,意义重大。

    就像极其注重基础研究的微生物科学一样,一个对人体有益的益生菌菌种从发现到应用在农业、畜牧业、工业、医疗等各个领域,最终造福社会,要历经从寻种、藏种、筛种,到验种等多个复杂的科学验证流程。最重要的是,菌种要想具备自主知识产权、必须得拥有专利认证,在国际期刊发表专业文献论证,还应具备科学实验,包括动物实验、人群样本实验,临床实验等等,只有把这些基础研究工作落实到位,把核心技术紧握在手,才有可能在国际化的竞争中具备自身优势。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国益生菌领域的基础研究工作,在今年的3月31日,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益生菌分会主办、北京科拓恒通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承办的“益生菌?肠道菌群与健康高峰论坛”上,投资2亿元的中国人肠道微生物系统研究项目正式启动,引发央视记者等权威媒体的报道。

(央视新闻直播间对中国人肠道微生物系统研究项目进行报道)

    这个项目计划在未来5年解决如下科学问题:1.围绕建立独有的中国人群肠道菌群数据库和、种和亚种水平下肠道菌群的分型。2.中国不同民族,不同饮食、不同生理和病理条件下肠道中乳杆菌和双歧杆菌等有益微生物的多样性。3.益生菌、特定肠道菌群结构与健康和疾病的关系。4.个性化精准干预新型益生菌的筛选和基础研究。

    值得一提的是,近日,科拓恒通带领的科研团队,攻坚克难,在个性化精准干预新型益生菌的筛选和基础研究这一项取得重大进展。从2017年开始,科研团队采集中国不同地区、不同人群母乳样品206份,已分离、鉴定、保藏了852株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未来三年,计划分离、保藏10000株乳酸菌和双歧杆菌,建成世界上最大的来源于母乳和婴儿肠道的乳酸菌与双歧杆菌库。

    这项研究填补了世界益生菌研究在该领域的空白,是我国自有原创菌种发展的又一项重大突破。我们都知道,母乳是大自然的恩赐,是妈妈赠予宝宝的最好礼物。母乳喂养在新生儿喂养中得到大力的提倡,不仅因为母乳中的抗体以及适合新生儿的营养物质是其它来源乳制品无法模拟与替代,而且母乳中还蕴含着母亲能够给予新生儿的健康有益的人体共生菌群。

    这些菌群结构复杂,是传统培养方式无法获取的重要微生物资源。生理母乳喂养是先喂细菌再喂乳汁的过程,这个过程能够促进婴儿肠道正常菌群的建立,不仅利于母乳的消化吸收,而且能够促进免疫系统成熟,预防过敏的发生。

    因此,系统的分析我国健康妈妈母乳与婴儿肠道中的菌群结构,并从中筛选有益微生物的研究计划意义重大,对于新生儿的科学喂养以及我国人群健康微生态的管理与维护,均有着划时代的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益生菌产业驶入发展快车道 专家称低糖化将成为行业新亮点

过敏菌阅读(655)

    随着全球消费者健康意识和市场的日趋成熟,益生菌市场不断扩大。在今日(10日)广州举行的益生菌国际高峰论坛上,记者获悉,近5年来,我国益生菌产业每年以高于15%的增速快速发展。欧睿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益生菌产品(包括益生菌补充剂与益生菌酸奶)市场规模约360亿美元。其中,中国益生菌产品(包括益生菌补充剂与益生菌酸奶)市场规模约人民币455亿元,预计2022年增长至896亿元。

    益生菌补充剂市场已经成为增速最快的健康食品细分领域之一。合生元、生命阳光、培芝等中外资企业都在积极抢滩布局这一片“蓝海”,并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合生元相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2017年合生元儿童益生菌年销售达1.5亿袋,益生菌收入达7.82亿元,年度同比增加54.7%;今年第一季度的健合业绩报告显示,益生菌补充剂的收益增长继续强劲,较去年同期上升93.8%。

    不过,随着快速增长,益生菌产品也呈现多元化,但是在益生菌乳饮品里,则面临着营养成分偏低以及含糖量过高的情况。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市场上流行的益生菌乳饮品含奶量只有30%左右,导致蛋白质含量偏低,保健功能大于营养功能。“如果将含奶量从30%提高到60%,营养成分提高一倍,但成本仅增加三毛多。”他还表示,益生菌未来将是低糖化发展趋势。近年来,已有企业响应了低糖化的呼吁与建议,开始生产一些低糖化的产品。比如一些企业用益生元产品聚果糖代替了白沙糖,生产和推出含糖量控制在5%左右的低糖化产品上市。用聚果糖等做出的低糖化乳饮料,其口感的甜度会比用白沙糖的产品显得淡一些,但这种产品会更安全更健康。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我叫益生菌,不是药!有20种功效!这18类人群尤其要吃…

过敏菌阅读(622)

免费分享益生菌知识,以菌治菌,取代以药治菌,人类康复肠胃病的新途径,让你快速成为益生菌健康达人。

我叫【益生菌】

“我”不是减肥药,但“我”可以帮你健康瘦身

“我”不是泻药,但“我”可以帮你排毒养颜;

“我”不是化妆品,但“我”可以帮你祛痘淡斑;

“我”不是保健品,但“我”可以帮你调理身体,增强免疫力;调理肠道垃圾

请大家记住“我”叫【益生菌】每袋含有50亿活性菌。相当于喝50瓶酸奶。

超级数量,超级功效。

益生菌不是药,请不要只在不舒服了再吃。

建议每天补充1包益生菌

………………………………………………………………………………..

………………………………………………………………………………..

根据蔡英杰教授的研究326名3-5岁健康儿童。

连续服用益生菌6个月后:

发烧比率降低75%

️咳嗽比率降低65%

发烧日数减少32%

抗生素使用率降低85%

鼻腔黏膜病毒数量下降5倍

️提升肺部抗炎能力2.5倍-12倍

益生菌是根植在人体肠胃中的有益菌,虽然不是药缺可以治疗很多疾病!





  

益生菌对20种疾病的好处

 1.输液或口服抗生素后要用益生菌

 2.消化不良用益生菌

 3.积食用益生菌

 4.便秘用益生菌

 5.腹泻用益生菌

 6.改善1型、2型糖尿病动物模型的糖尿病症状可用益生菌

 7.孕妇便秘、呕吐用益生菌


 8.产妇便秘用益生菌

 9.酒后酒前用益生菌

 10.增强免疫力用益生菌

 11.偏食厌食不爱吃饭用益生菌

 12.过敏、湿疹用益生菌

 13.龋齿、口臭用益生菌

 14.外伤烧烫伤外用益生菌

 15.排毒用益生菌

 16.祛痘用益生菌

 17.减脂用益生菌

 18.调理健康用益生菌

 19.保护肝脏用益生菌

 20.想要健康的身体用益生菌

【益生菌】的妙用:

*胃疼反酸胀气:早晚各一袋。

*腹泻:早晚各两袋。

*便秘:晚上睡前两到三袋。

*大便不成形:早晚各一袋。

*没有食欲:饭前半小时一袋。

*偶尔积食:两袋,四十分钟后,改善。

*湿疹过敏早晚各一袋,根据情况需要时间长一些。

*调整免疫力低下:早晚各一袋,坚持1-2个月。

*其他作用:如帮助营养的消化吸收。

*帮助防止食物过敏。

*缓解口臭,肠炎。一包相当于几十瓶酸奶的益生菌

▶注:仅为普及益生菌知识,不作医疗指导作用

“尿酸高”在春节期间有什么饮食禁忌?希望能够帮到你!

过敏菌阅读(778)

春节是我们国家最隆重的节日,家人团圆,亲朋相聚,都免不了美食美酒,开怀畅饮。就连平时对自己严格控制的人,一句“过年了”都可能放松自己。但是,高尿酸血症患者,尤其是曾经痛风发作的人,还是要注意自己的饮食。

一、应避免的食物


应避免食用肝脏和肾脏等动物内脏、贝类、牡蛎和龙虾等带甲壳的海产品及浓肉汤和肉汁等。


对于急性痛风发作、药物控制不佳或慢性痛风石性关节炎的患者,还应禁用酒、含酒精饮料和可乐、果汁等果糖类饮料。


二、应该限制食用的食物


下列的食物,嘌呤含量比较高,或者影响尿酸的代谢,应限制食用。限制食用不是不让食用,而是要控制量。

1、高嘌呤含量的动物性食品,如牛肉、羊肉、猪肉等。

2、鱼类食品。

3、含较多果糖和蔗糖的食品。

4、各种含酒精饮料,尤其是啤酒和蒸馏酒。总体饮酒量男性不宜超过2个酒精单位/日,女性不宜超过1个酒精单位/日。

中国的白酒,国外的白兰地、威士忌、伏特加等都是蒸馏酒。1个酒精单位约合14g纯酒精,相当于12%的红葡萄酒145mL、3.5%的啤酒497mL 或者40%的白酒43mL。


三、建议选择的食物


1、脱脂或低脂乳类及其制品,每日300mL。

2、蛋类,鸡蛋每日1 个。

3、足量的新鲜蔬菜,每日应达到500g或更多。

4、鼓励摄入低升糖指数的谷类食物。

5、充足饮水(包括茶水和咖啡等),每日至少2000mL。


高尿酸血症患者一定不要食用动物内脏,羊杂汤及其他浓肉汤,贝类、牡蛎和龙虾等带甲壳的海产品。有痛风发作者,还应该避免饮酒和果糖类饮料。

✎✎✎

补充益生菌,从肠胃道着手控制尿酸新途径!

现代人饮食、作息不正常,长期的大鱼大肉及应酬已是家常便饭,当关节开始隐隐作痛,脚姆指疼痛难耐,到医院检查后才发现是得了“富贵病!已是病痛缠身!

…………………………………………………………………………..

“痛风”跟“其他脚痛”有何差别?

首先痛风仅在关节及周围软组织处红肿和剧痛,严重时关节会无法弯曲导致活动受限。该症状和拇趾外翻或退化性关节炎类似,仔细检视生活习惯就可以发现差异,如是否有每餐大鱼大肉、水份摄取不足、运动量不足或体重过重等都有可能引发痛风。

多数人都知道,尿酸太高会造成痛风,通常会建议患者减少高嘌呤的食物摄取,但往往成效有限。仔细分析尿酸过高的成因,其实只有20%是外来的食物造成的,其余的80%则是由身体里面的废物合成,这些废物多半是来自于“肠胃道的坏菌分解身体的蛋白质,进而造成尿酸浓度的提高。由此推论:要降低尿酸的血液中浓度,要从肠胃道着手!

如果从肠胃道来处理尿酸的问题,一来可以减少痛风发作的次数,二来则减轻肾脏负担,避免洗肾。从肠胃道着手,我们可以透过补充益生菌,来减少身体的废物,将废物排出,直接就降低尿酸的合成,等于在大肠就处理完成,减轻肾脏负担。

我们是攀基生物,我们提供攀基益生菌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