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基益生菌,改善食物不耐受,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症状,效果好,三甲医院专家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攀基生物“

益生菌作用这么大,让我们来认识一下吧

过敏菌阅读(709)

益生菌是一类对宿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是定植于人体肠道、生殖系统内,能产生确切健康功效,从而改善宿主微生态平衡、发挥有益作用的活性有益微生物的总称。

益生菌大体上可分成三大类,其中包括:

1. 乳杆菌类(如嗜酸乳杆菌、干酪乳杆菌、詹氏乳杆菌、拉曼乳杆菌等);

2. 双歧杆菌类(如长双歧杆菌)、短双歧杆菌、卵形双歧杆菌、嗜热双歧杆菌等);

3. 革兰氏阳性球菌(如粪链球菌、乳球菌、中介链球菌等)。

当人体有足够的益生菌时,人就会处于健康的状态,但是一旦体内菌群失去平衡,比如菌种间比例发生大幅变化或者超出正常数值时,那么腹泻、过敏、胃口不佳、疲倦、免疫力低等一系列病症就会随之而来,人体的健康就会亮红灯,而这时适当添加益生菌,协助体内菌群平衡,能够让人重现健康状态。

益生菌和宝宝

宝宝由于自身免疫系统发育尚未成熟,母传抗体在出生后逐渐消失,在出生后最初六年都处于易感期。这段时间很多宝宝都会出现胃肠功能、免疫功能不完善,机体抵抗力较弱,消化功能紊乱,肠吸收不良及感染性疾病等。这些小状态不但阻碍了宝宝体格的生长和发育,对宝宝智力认知的发育、情感社交能力的发育都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治疗性的化学药物,妈妈们又会担心用药对宝宝带来的伤害。

而益生菌,这种以菌制菌的独特天然生态疗法,通过维持肠道菌丛平衡,保持益生菌优势地位,改善宝宝免疫力、促进肠胃消化吸收,预防各种疾病,守护每个宝宝健康均衡成长。如今很多婴幼儿奶粉和食品中都加入了益生菌。

益生菌的作用

1. 宝宝拉肚子或者便秘,吃益生菌预防或改善腹泻

饮食习惯不良或服用抗生素均会打破肠道菌群平衡,从而导致腹泻。补充益生菌有助于平衡肠道菌群及恢复正常的肠道pH值,缓解腹泻症状。

促进肠道消化系统健康,缓解和预防便秘

益生菌可以抑制有害菌在肠内的繁殖,减少毒素,促进肠道蠕动,从而提高肠道机能,改善排便状况。

2. 宝宝过敏发湿疹,体弱抵抗力差,吃益生菌增强人体免疫力

过敏是一种免疫疾病,是人体内免疫功能失调出现不平衡的状况。有过敏体质的人当外来物质或生物体刺激免疫系统产生免疫球蛋白(IgE)数量过多,使其释放出一种叫组织胺的物质从而引发过敏症状

益生菌疗法是目前国内外流行辅助治疗过敏的有效方法之一。利用益生菌调节体内免疫球蛋白(IgE)抗体,达到缓解过敏的免疫疗法。

在肠道内存在着非常发达的免疫系统。益生菌可以通过刺激肠道内的免疫机能,将过低或过高的免疫活性调节至正常状态。益生菌这种免疫调节的作用也被认为有助于抗癌与抑制过敏性疾病,如今很多过敏体质的宝宝,通过补充益生菌可以缓解。

帮助营养吸收

营养素最后是在肠道吸收的,如果每天摄入益生菌,不仅能够扼制肠内有害菌群的产生,还能为肠内有益菌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造就健康肠道,能够帮助宝宝良好的成长发育。

如宝宝有下面症状,则可以酌情依据制剂的推荐量使用益生菌:

1. 腹泻

腹泻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补充益生菌可以恢复肠道菌群平衡。

2. 消化不良导致的便秘

由于宝宝胃肠道消化功能较弱,益生菌可以促进消化。

3. 因为感冒或者腹泻等病理原因服用抗生素

抗生素同时也会杀死身体里的有益菌,适当补充益生菌有助于恢复菌群平衡。

协和益生ALLER-5 儿童型,专门针对儿童过敏性体质,对儿童湿疹,过敏性鼻炎有很好效果。

肠道菌群的调整一般周期在3个月,所以,要坚持吃效果才好。

婴儿湿疹最佳治疗方法

过敏菌阅读(604)

1、总体治疗原则:

宝宝湿疹可以使用的药物种类繁多,爸妈应该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凡更换新药前,一定把以前所用药物清除干净。在更换药物时最好先在宝宝的皮肤上小块湿疹涂擦,观察效果,以决定是否使用。避免因药物使用不当加重病情。

婴儿湿疹用什么样的方法来治疗,要依据湿疹表现而定,如局部红斑、丘疹、鳞屑、结痂,不可用含有激素类药品及油膏。如表现溃烂渗出液多,应使用溶液冷湿敷,等结痂后再涂奶癣膏。

对湿疹不严重的宝宝,只需局部用药,但不能自行滥用药物,以免引起皮肤损害或感染。

2、冷湿敷:

(1)常用1:10000高锰酸钾溶液湿敷(注意一定要使高锰酸钾完全溶解,未溶解的高锰酸钾会烧伤宝宝的皮肤),既使创面清洁,又起到杀菌收敛及氧化作用。

(2)4—6层细纱布,以不滴水为适度,将湿纱布敷于创面,根据湿疹渗出物的多少来决定更换的时间和次数,当纱布吸收的渗出物已达半饱和程度,将纱布更换。每日二至三次。渗出物多时,湿敷时更应勤更换敷料,避免吸满渗出物的敷料久停留于创面上,刺激周围的正常皮肤,致使创面扩大。

(3)对大面积的湿疹,应对药物的性质、浓度和湿敷面积的大小,给以适当的注意。

(4)如创面红肿逐渐消退、渗液减少,创面已干燥,即可停止湿敷,改用糊剂。

(5)冷湿敷时请注意:湿敷面积不能超过全身面积的1/3,以免过度的体表蒸发造成宝宝脱水。

护理湿疹的注意事项

1、避免有剌激性的物质接触到宝宝的皮肤,不要用碱性肥皂给宝宝洗湿疹,也不要用过烫的水洗患处。

2、室温不宜过高,否则会使湿疹痒感加重。衣服要穿得宽松些,以全棉织品为好。

3、母乳喂养可以防止由牛奶喂养而引起异性蛋白敏所致的湿疹。

4、婴儿湿疹发作期间不要种牛痘(天花已消失,现已不种牛痘),也不要和有单纯疱疹的人接触,以免发生疱痘。

5、补充抗过敏益生菌有助于减少或预防湿疹的发生。研究显示,双歧杆菌等益生菌能减低肠道的通透性,提高肠道屏障功能和降解过敏物质,达到减少过敏物质吸收和刺激机体的作用。

乳糖不耐症

过敏菌阅读(694)

乳糖消化不良的症状在世界各地都普遍存在,其中在不常以鲜乳为食物的黄种人和黑种人较为严重。有资料表明,高达73%的亚洲人都有不同程度的乳糖不耐症,有3000-5000万美国人患有乳糖不耐症。而欧洲的乳糖不耐症人群就少得多。乳糖不耐症还与年龄相关,年龄由高到低,乳糖不耐症呈明显递减趋势。这主要是由于鲜乳这种营养食物逐渐得到普及产生的效果。

乳糖不耐症是因为消化时缺少乳糖酶或活力低,乳中乳糖部分被肠内有害菌利用产生气体和小分子有机酸等刺激物质,剩余的乳糖会使肠道的渗透压不平衡,造成人体反胃、腹痛、腹鸣、腹胀和腹泻等不适现象。 许多人认为可以不食用牛乳来避免乳糖不耐症。然而牛乳中丰富的蛋白、脂肪酸和钙质等营养物质对我们身体健康来说是太重要了,我们已无法拒绝牛乳带来的营养。 由上可知,我们应该找到乳糖酶降低乳中的乳糖,减少肠道有害菌从而减少它们利用乳糖制造有害物质的机会。

益生菌可以帮我们同时做到这两点。大家已经十分清楚,食入大量的活性益生菌可以保持肠道的正常菌群,减少肠道有害菌的比例,更重要的是最爱乳糖的病原细菌大幅减少。它们产生的气体和其它刺激物质的减少,乳糖不耐症得到缓解。 其实益生菌作为一类微生物可以产生一定量的乳糖酶。但要让乳糖酶发挥作用,一是有大量的益生菌,二是这些益生菌能抵达肠道。还有些研究证明,食品中的益生菌可以受到包被在外的食品一定的保护,而微胶囊包裹后的益生菌受到的保护作用更大。这样益生菌在消化道的分解速度减缓,使乳糖酶持续释放,在乳糖到达结肠前被分解掉,就不会使大肠内渗透压失衡,造成水样状腹泻。

比较基因组学揭秘食草动物肠道中罗伊氏乳杆菌的遗传多样性和生境

过敏菌阅读(958)

罗伊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reuteri)属于革兰氏阳性菌,发酵特性为异性乳酸发酵,常存在于人或其它动物肠道中。已有大量研究证明,L. reuteri具有一定的益生功效,例如调节宿主免疫系统、产生广谱抗菌化合物、预防腹泻和结肠炎等。近年来,L.reuteri已被作为脊椎动物肠道共生体的模型来研究生态和进化。然而,关于食草动物肠道中L.reuteri遗传进化研究却鲜有报道。

基于以上现状,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研究人员将分离自山羊、绵羊、马、牛肠道中的16株L.reuteri进行基因组重测序,结合已公布的17株杂食动物肠道分离株和4株酸面团分离株进行比较基因组学分析。结果发现来源于不同宿主的L.reuteri进化历程各异,且某些与细菌黏附特性有关的细胞表面蛋白编码基因和碳水化合物活性酶编码基因具有宿主特异性。该研究进一步证实,不同生境来源的L.reuteri遗传多样性与其生存环境息息相关。

该研究“Comparative genomics of the herbivore gut symbiont Lactobacillus reuteri reveals genetic diversity and lifestyle adaptation”已于2018年3月发表在《Frontiers in Microbiology》(JCR2区,IF:4.019)。

肠道干细胞自我更新、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过敏菌阅读(941)

    从分子的角度来看,肠道是一个嘈杂的地方,各种人类细胞和微生物细胞彼此之间相互沟通,从而维持一种稳健而又健康的细胞群落。这个细胞群落的关键是肠道干细胞(intestinal stem cell),它们产生多种细胞类型,从而有助于保持肠道功能正常。尽管科学家们知道沿着肠壁排列的上皮细胞和构成肠道结缔组织的基质细胞与肠道干细胞“交谈”,但是仍不清楚的是免疫系统是否以及如何参与这种交谈。人们所面临的挑战在于弄清楚参与交谈的各方是谁,以及它们如何作出贡献。

    在一项新的研究中,来自美国布罗德研究所等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宣布他们检测到一部分肠道干细胞与生活在肠道中的辅助性T细胞(Th细胞)之间存在一种新的交谈形式。他们发现这些肠道干细胞产生MHC II,即一种允许免疫细胞与其他细胞之间交谈的表面蛋白复合物,所产生的MHC II会激活Th细胞。最后,他们发现这些肠道干细胞也对附近的Th细胞产生的细胞因子作出反应。相关研究结果于2018年11月1日在线发表在Cell期刊上,论文标题为“T Helper Cell Cytokines Modulate Intestinal Stem Cell Renewal and Differentiation”。

    然而,肠道干细胞如何作出反应取决于它们接收到的细胞因子信号类型。与炎症相关的细胞因子促进肠道干细胞开始分化—产生在肠道内壁中发现的不同细胞类型,这可能有助于肠道组织对损伤或感染作出反应。

    相比之下,肠道干细胞对起调节作用的细胞因子作出反应,在感染清除后通过自我更新协助降低免疫反应。这可能有助于肠道在修复后补充和维持它的肠道干细胞库。

    为了检测这些细胞间通信,这些研究人员联合使用了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类器官培养、细菌感染模型、寄生虫感染模型和其他技术。

    这些研究结果提出了许多关于肠道干细胞通过MHC II传播哪些类型信号的问题。它们是否起着哨兵的作用,提醒免疫系统注意致病性入侵者的存在吗?这是一种告诉Th细胞释放更多的促进肠道干细胞更新或分化的细胞因子的方法吗?这些研究人员指出,要找到这些答案还需要开展进一步的研究,但是肠道干细胞和Th细胞通过这种方式进行相互交谈一起协助维持肠道中的免疫活性的正确平衡。

参考资料:

Moshe Biton, Adam L. Haber, Noga Rogel et al. T Helper Cell Cytokines Modulate Intestinal Stem Cell Renewal and Differentiation. Cell, Published Online: 01 November 2018, doi:10.1016/j.cell.2018.10.008.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放弃抗生素!用益生菌来消灭金黄色葡萄球菌

过敏菌阅读(857)

    众所周知,人体肠道既是多种疾病的滋生地,又是预防疾病的最大免疫器官。已知从膳食中获得的活性益生菌有益肠道健康,减少病原体的定植,降低疾病的易感性,从而改善人体健康。但是其背后的机制仍然知之甚少。

    近日,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的科学家们与泰国同行们进行的一项新研究表明,益生菌消化补充剂中常见的一种“好”细菌有助于消灭金黄色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会导致严重的抗生素耐药性感染。NIH国家过敏和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科学家意外发现,芽孢杆菌能够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在健康个体的肠道和鼻腔中生长。他们在之后的小鼠研究中准确地确认了这一机制。研究已发表在近日的《Nature》上。泰国玛希隆大学和拉加曼加拉科技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参与了这项研究。

    NIAID的负责人Anthony S. Fauci博士说:“益生菌通常被推荐作为改善肠道的膳食补充剂。这是第一项精确描述益生菌改善健康作用机制的研究。口服芽孢杆菌可能在某些情况下是抗生素治疗的有效替代品。这种可能性让科学家们非常着迷,因此这一结果值得进一步的探索。”

    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每年导致全世界数万人死亡。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是我们熟知的“超级细菌”,会导致严重疾病。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通常可以生存在鼻腔或肠道中,且不会造成任何危害。但如果皮肤屏障被破坏,或者免疫系统受损,这些定植细菌就会引发严重的感染。

    预防葡萄球菌感染的策略之一就是消除金黄色葡萄球菌。然而,一些相关策略备受争论,因为它们需要使用大量的局部抗生素,且效果有限。部分原因在于它们只针对鼻腔,然而细菌会很快重新占领肠道。

    在这项研究中,科学家们在泰国农村地区招募了200名志愿者。他们推测,这些人不会像高度发达地区的人群那样受到食品消毒或抗生素的影响。科学家们首先分析了每个参与者的粪便样本,以确定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缺失相关的细菌。在这些样本中,他们发现有101份的芽孢杆菌呈阳性,主要是枯草芽孢杆菌,这种细菌与许多益生菌产品中的其他细菌混合。

    芽孢杆菌形成的孢子能够在恶劣的环境中存活,通常会与蔬菜一起摄入,使它们能在肠道中暂时生长。随后,科学家们又对这200名参与者进行样本采集,以检测他们肠道(25例阳性)和鼻腔(26例阳性)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令人惊讶的是,他们在任何存在芽孢杆菌的样本中都没有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

    泰国市场上售卖的蔬菜零食,这可能是益生芽孢杆菌的一种来源。图片来源: NIAID

    随后在对小鼠的研究中,科学家们发现了金黄色葡萄球菌传感系统,该系统一定对细菌在肠道中的生长有作用。有趣的是,他们从人类粪便中回收的100多株芽孢杆菌都有效地抑制了这一系统。

    通过色谱和质谱技术,科学家们确定一种抗菌肽fengycins,为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传感系统的特殊芽孢杆菌物质。另外的测试表明,fengycins对几种不同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都具有相同效果,包括高风险USA 300 MRSA,它导致美国大多数社区相关的MRSA感染,并且是越来越常见健康护理相关MRSA感染的原因。

    为了进一步验证这些发现,科学家们在小鼠肠道中植入了金黄色葡萄球菌,并用枯草芽孢杆菌来模拟益生菌的摄入。小鼠每两天服用一次益生芽孢杆菌就能消灭肠道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相同试验用于分离了fengycin的芽孢杆菌则没有效果,金黄色葡萄球菌如预期那样生长。

    NIAID和泰国的科学家们接下来计划测试仅含有枯草芽孢杆菌的益生菌产品是否能消灭人体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他们计划为这个项目招募更多的泰国志愿者。NIAID的主要研究人员Michael Otto博士说:“最终,我们希望能确定一种简单的益生菌养生法用于降低医院的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率。”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膳食补充剂不能预防中风

过敏菌阅读(812)

    德国神经病学学会和德国脑卒中学会近日公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长期服用维生素片等膳食补充剂,对预防中风或心脏病没有任何好处,健康饮食和适当体育锻炼才是更有效方法。

  研究报告称,德国约25%的消费者长期服用膳食补充剂,根据德国消费者协会的数据,2015年德国维生素A、C、D和E,以及含钙、镁或铁的膳食补充剂销量约为11亿欧元。报告引用美国心脏病专家的一项综合研究称,研究人员对200万人18项指标的评估结果显示,无论被调查的消费者年龄大小、是男是女、吸烟或不吸烟,以及是否经常运动,膳食补充剂对这些人群都没有任何好处。

  德国神经病学学会秘书长贝利特表示,研究结果清楚表明,膳食补充剂对降低中风或心脏病发作的风险不起作用,因此,建议消费者与其花冤枉钱长期服用膳食补充剂,还不如更多地关注健康饮食或适当参加体育锻炼。

  德国脑卒中学会主席格劳也表示,显然获益的是膳食补充剂的生产商和销售商。对消费者来说,多吃水果和蔬菜就可以降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另外,不抽烟、少喝酒和定期运动是最廉价、有效的方法。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Nature子刊:给肠道菌“下药” 可改善心脏健康

过敏菌阅读(792)

    肠道细菌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其中一个重要的影响方式是它们会产生并释放化学物质,有些代谢物会渗入我们的血液,循环至其他部位。近期,科学家们找到一种“改变肠道菌”的新方法,可以在不伤害它们的前提下降低血栓风险、改善心脏健康。

    8月6日,《Nature Medicine》期刊发表了这一篇题为“Development of a gut microbe–targeted nonlethal therapeutic to inhibit thrombosis potential”的文章,揭示了一种通过阻止肠道细菌分泌特定代谢物从而显著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的新方法。

    肠道菌的代谢产物

    来自Cleveland诊所的Stanley Hazen博士及其研究团队“看中”了一种由肠道细菌分泌产生的特殊代谢物——三甲胺N-氧化物(trimethylamine N-oxide,TMAO),会增加血小板活性,或者导致血小板粘稠、血栓形成。

    Stanley Hazen团队先前的研究表明,TMAO水平是心血管疾病风险(包括中风和心脏病)的强大预测因子。

    当肠道细菌分解胆碱(choline)、卵磷脂(lechithin)、肉碱(carnitine)时,会产生三甲胺N-氧化物。这些物质在高脂肪食物中(蛋黄、红肉等)含量丰富。

    给细菌“下药”

    那么,我们是否能够通过干扰肠道细菌来预防或者减少小鼠体内的TMAO水平?为了验证这一可行性,研究团队选用了一种胆碱类似物——结构类似于胆碱的化合物。因为细菌将胆碱作为能量来源,所以它们很容易吸收类似物。

    在动物模型中,胆碱类似物一旦进入细菌,就会通过抑制胆碱利用蛋白C阻止TMAO的产生。事实上,一个口服剂量的抑制剂可以降低3天的TMAO水平。同时,抑制剂还会降低血小板活性、阻止动脉损伤后过度的血栓形成。

    通常,减少血栓形成的药物会增加过度出血的风险。有了这种抑制剂,情况就不一样了。

    一个新颖的方法

    重要的是,这一在研方法不会杀死肠道细菌,只是剥夺了它们生产TMAO的能力。相比于抗生素“不分青红皂白”地破坏有益肠道菌的行为,这一新技术有望改变“游戏规则”。

    “据我们所知,这是迄今为止为改变疾病过程而给微生物‘下药’的最有效方法。此外,肠道细菌不会被这类药物杀死,不会出现明显的毒副作用。” Stanley Hazen解释道。

    这是一种与微生物群落相互作用的全新方式。研究团队计划将沿着这一思路继续探索,希望它能靶向其他肠道微生物通路,最终造福于人类。

    参考资料:1)Targeting gut bacteria to reduce heart disease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瑞士研究标准化菌群治疗顽固性肠道疾病

过敏菌阅读(844)

    人体肠道系统内存在500多种细菌,形成一个精细平衡的微生物生态系统——肠道菌群,帮助人体完成消化功能,向血液中输送营养和能量物质。如果肠道菌群失去平衡,人体将出现各种病症,如艰难梭菌肠炎,患者出现腹泻、消瘦等症状,严重者引起肠道出血危及生命,使用抗生素一般仅能缓解症状,但病情反复出现难以根治。目前的治疗手段如肠道菌群移植有一定疗效,但移植到患者体内的菌群是从健康人体内提取,其中包含的有害细菌有在患者体内失控大量繁殖的风险。

    据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介绍,该校一个多学科的研发团队正在研究一种标准化的可控安全菌群,用来构成人体肠道菌群的基础“骨架”,形成肠道疾病新的治疗方法。该项成果的关键是研究人员使用新型无氧生化反应装置,在无氧环境下对人体肠道菌群的细菌进行分离和培养,研究其功能和生长条件,从中确定了十多种细菌,他们能够覆盖肠道菌群的基本功能,形成“最小化”的健康人体肠道菌群,并且找到了能够进行低成本大量生产的方法。在实验室中用这种“最小化”的健康肠道菌群在小白鼠体内进行的实验证实,对恢复肠道系统病变的小白鼠的肠道菌群的平衡确有效果。

    科研团队认为,这一方法可应用于多种与肠道菌群及内分泌失衡相关的病症,如艰难梭菌肠炎、克罗恩氏病、慢性结肠炎、肥胖症、脂肪肝和糖尿病等。科研团队已经将此成果申请专利,并建立初创企业Pharmabiome公司进行成果转化,后续将与医疗机构合作开展临床研究,确定其安全性和实际疗效,以便投入实际应用。
    
    该项研究获得了今年瑞士苏黎世理工大学科研成果转化奖“星火奖”(Spark Award 2018)。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啥?肚子上的小肥肉也和肠道微生物有关

过敏菌阅读(686)

    话说夏天到了,奇点糕每天早上上班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挤地铁了,因为,真!的!好!热!啊!尤其是挨到了一些挺着“将军肚”的男士的时候,内心瞬间开始疯狂弹幕(真的戏很足)。

    当然了,不是指责男性,现代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让大家都很容易屯出小肚子。如果只是单纯肉多也就罢了,但是说真的,绝大多数“将军肚”都意味着内脏脂肪过多。它与2型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密切关系不用多说,另外可能很多人不知道,它还会增加癌症风险呢(《自然》子刊:肚子上赘肉多要当心了,科学家或找到了腹部脂肪堆积导致癌症的分子机制 | 科学大发现)!

    其实吧,除了久坐不运动这种陋习,一项发表在《自然 遗传学》上的新研究[1]还发现,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也会影响脂肪的分布,和腹部肥胖有很大关系!

    这项研究由伦敦国王学院的研究人员完成,他们通过分析志愿者的粪便代谢组,找到了与腹部肥胖有关的一系列代谢物。另外,研究人员发现,粪便代谢组的组成虽然也会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但是比例很小,大部分还是归因于肠道微生物,受到饮食的调节。这就意味着,我们或许可以通过改变饮食来改变肠道微生物对脂肪的处理和“分配”,消灭“将军肚”。

    肠道微生物的代谢产物现在也很受研究人员的重视,它们能够调节宿主与肠道微生物的相互作用,像短链脂肪酸这一家子在各种研究中就出镜率很高,比较为人熟知,其中乙酸可以维护肠道屏障,丁酸则具有抗炎特性。

    这项新的研究是基于一个英国的,包含500对双胞胎的志愿者队列,研究人员对他们粪便样本中的1116种代谢物进行了分析。虽然说是双胞胎,但两个人的体型、胖瘦也是不完全一样的。除了基因之外,还有什么影响因素呢?

    在此之前,已经有很多研究指出,肥胖与非肥胖人群的肠道微生物组成是不同的,他们的细菌代谢产物水平也不同。而且研究人员在他们上一个研究中证明,内脏脂肪与肠道微生物之间有很强的相关性[2]。

    上一个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内脏脂肪与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成反比关系,也和颤螺菌属、毛螺菌属和瘤胃球菌属的细菌丰度成反比。

    当微生物的组成发生变化时,代谢产物的水平往往也会随之变化,而且,代谢产物的变化反映的是“肠道中一个动态的过程”,是肠道微生物的活性。有时候我们说一个人胖是因为“消化能力太强”,可不就是在说ta的肠道微生物活跃度高吗?

    这次的粪便代谢组分析果然发现,代谢产物与腹部肥胖有很强的关联!研究人员发现了77种相关代谢物的富集,其中氨基酸占的比例最大,有43种,其次是脂肪酸,还有少数核苷酸、糖类以及维生素。其实研究人员也计算了代谢组与BMI之间的关联,发现只有8种有相关性,这也说明,肠道微生物的活跃度对内脏脂肪的影响比BMI可大多了。

    研究人员对上次研究中涉及到的3个属的微生物丰度与这些代谢产物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发现它们与氨基酸的水平有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因此,这些微生物可能就是通过增加氨基酸的利用或是减少氨基酸的产生来抵抗脂肪囤积在腹部的。

    虽然说粪便中的代谢物应该大都是由食物分解产生的,也就是由肠道微生物调控。不过微生物的代谢过程也受到宿主基因的影响,好在研究人员发现,这种影响并不强烈,量化来看只有不到1/5(17.9%),而环境因素,也就是饮食,能够影响67.7%!这样看来,靠调整饮食结构改善肠道微生物组成和活性来减肥还是相当靠谱的。

    在大家都对肠道微生物本身抱有极大热情的时候,这群研究人员怎么突然想到要研究代谢产物的影响了呢?其实还是源于奇点糕前面所说的那个“动态过程”。

    我们利用测序的方法探究肠道中微生物的“身份”,可以绘制出一幅“微生物组成平面图”,但是身份鉴定出来之后,我们怎么知道这个细菌是死是活?如果是活细菌的话,活性如何?在消化食物、执行日常功能的时候是活跃还是怠惰?这些问题是测序不能解决的,但是它反映了肠道微生物的“功能性”,能让平面图立体起来。

    所以研究人员选择了粪便代谢组,他们认为,未来,粪便代谢谱分析会成为探索肠道菌群与一些疾病等“外在表现”之间的联系的新工具。

    消化食物产出代谢产物是细菌的一个主要功能,所以代谢产物的水平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细菌的活跃程度,加上细菌之间也是分工合作,不同的细菌消化的食物和产生的代谢产物不完全相同,一旦对应关系建立好,研究人员就可以精准地用代谢产物去研究相应细菌的活性了。

    而通过这次的研究,研究人员也建立了一个综合数据库,用数学模型展示了肠道微生物与不同的代谢物之间的关系,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便利。发展到“终极形态”的时候,我们的研究人员或许就可以先构建出一个“理想的”肠道微生物结构,然后找到对应的代谢产物的水平,再通过饮食去调整现有的结构,达到治疗等目的。(奇点糕想想还觉得挺向往的,科技发展真的很奇妙)

    研究的通讯作者之一,研究小组的负责人Tim D. Spector教授表示,这个研究令人欣喜的地方在于,一是他们明确知道了代谢物对健康具有重要意义,二是代谢物主要是受到我们所吃的食物而不是基因的调控,毕竟从基因层面入手进行药物研发更加困难,而饮食就好解决的多,无论是药物、益生菌还是配方饮食都是可以发展的方向。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益生菌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版权声明
   本网所有转载文章、链接及图片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我们是攀基生物,我们提供攀基益生菌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