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基益生菌,改善食物不耐受,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症状,效果好,三甲医院专家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攀基生物“

益生菌究竟是不是“药”?

过敏菌阅读(718)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益生菌究竟是不是“药”?

免费分享益生菌知识,以菌治菌,取代以药治菌,人类康复肠胃病的新途径,让你快速成为益生菌健康达人。

很多人都知道益生菌,都知道益生菌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着很多的好处,但是不少人还是会担心,益生菌可以多吃吗?益生菌究竟是不是药?

简单来说,益生菌是一种可以保持消化道有益菌和有害菌平衡的一种活性微生物。关于肠道微生物,有一个占位理论。也就是说假设肠道里面有100个位置,其中50个是益生菌,其中50个是有害菌。我们摄入益生菌是去抢有害菌的位的抢的越多,益生菌的占比越大。有害菌致病的可能性越小。

益生菌和传统药物有着本质的区别,传统中西药的功效成分都是化学物质,没有生命。而益生菌是微物,是有生命的东西,属于生物制品的范畴,从安全性来讲,益生菌的安全性非常高。益生菌产品分为食品、保健品、药品,三类的主要差别在于菌种、功效是否需验证和审批流程上,其中益生菌食品不需要做功能验证、保健品和药品需要,且益生菌药品的审批和功效验证要求更加严格,所以从治病角度来讲,益生菌药品相对更靠谱。


那么,服用益生菌会产生依赖性吗?

经常有人担心益生菌吃了会不会让身体上瘾,产生依赖性。其实,并不会

我们作为胎儿的时候, 体内是没有益生菌的。从出生起,开始从产道,空气,母乳,食品等来源中不断获得益生菌。所以我们体内所有的益生菌都是后天获得的,对人体是安全的。体内益生菌越多,身体越健康。不管从哪个途径获取的益生菌,本质都是一样的,它们也都是靠食物和营养才能培养出来。

为什么补充了益生菌,却没有什么效果?

益生菌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的,而调节的过程,也需要时间,所以,效果并不是部分人想象的立竿见影。一般都要坚持服用三个月左右,体内的有益菌开始占优势。益生菌服用三个月以后,可以将摄入量减到一半来巩固效果,坚持到半年,然后停用,这样效果最佳。

还需要注意的是,益生菌需要低于37度的温水冲服,与抗生素间隔两小时以后再服用。另外,益生菌并不是万能的,切不能盲目的只依靠于益生菌。

▶注:普及益生菌知识,不作医疗指导作用

闭着嘴巴还有“口臭”?可能是胃里装满了这“货”!

央视曝光:滥用抗生素将无药可治!益生菌和乳铁蛋白才是宝宝提升免疫力的最佳选择!

过敏菌阅读(632)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央视曝光:滥用抗生素将无药可治!益生菌和乳铁蛋白才是宝宝提升免疫力的最佳选择!

点击上面益生菌微频道免费订阅!免费分享益生菌知识,以菌治菌,取代以药治菌,专业分享权威、靠谱、实用的益生菌知识,欢迎您的关注。

你可能还想看:

预计2050年,上千万人会死于感冒无法治愈……不要再给孩子滥用抗生素了,孩子的免疫系统都是被大人的错误保护破坏的。孩子一生病就给她吃药,你觉得是爱孩子,其实是害孩子。增强体质、免疫调节才是根本,不要让自己无知的爱害了孩子!!!赶紧补充益生菌和乳铁蛋白,增强宝宝免疫力!!!


这几年,益生菌和乳铁蛋白在营养届迅速窜红,他们凭借自身的个人魅力,在营养与健康的大舞台上赢得粉丝无数,他们共同为健康保驾护航,相辅相成,可谓是一对“黄金搭档”。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来看看他们是怎么共同发挥健康作用的。


益生菌



1、维持肠道健康

足量的益生菌可以抑制有害菌的繁殖,维持肠道微生态的平衡。一旦益生菌数量减少,有害菌就会占优势,容易发生消化不良、急慢性肠炎、便秘等各种消化道疾病。免疫功能不完善的婴幼儿,更易受到有害菌的威胁,需要注重益生菌的缺乏与否。


美国儿科协会表明,宝宝腹泻期间服用益生菌可以至少缩短病程一周。在急慢性腹泻、阴道炎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医生也常常用到益生菌作为辅助治疗手段。


2、为人体提供营养素

益生菌从我们摄入的食物中获取营养,在生命活动的过程中可分泌出人体所需的部分营养素。如核黄素、维生素A、维生素K、维生素B12、硫胺素等人体无法合成的营养素。



3、降低抗生素的副作用

抗生素就像地毯式轰炸机,在击杀有害菌的同时,也杀死有益菌,还损伤肠黏膜。益生菌的代谢产物可为肠道的修复提供营养,服用抗生素后补充益生菌,可以预防抗生素关联的二次腹泻,帮助肠道恢复微生态环境的平衡。


4、益生菌可调节机体免疫力

益生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和活菌的产物都具有免疫活性,活菌能够激活免疫细胞中的T细胞和NK细胞,发挥免疫作用,避免有害细菌侵入正常细胞。有研究表明益生菌还可以促进脾细胞增殖,增强脾脏的免疫功能。益生菌还可以产生白细胞介素-1和干扰素,实现造血和免疫调节功能。由此看来,给易过敏体质的宝宝适当补充益生菌可以起到缓解和改善作用的。


5、促进营养吸收

肠道中的益生菌可以产生消化酶,这些酶可以将进入肠道中的食物分解长可被肠道吸收的小分子结构。有的益生菌可直接产生乳糖酶,帮助乳糖的消化吸收,可预防和缓解乳糖不耐受症。




虽然从新生儿是就可以从母亲的产道、空气和以后的食物中获得益生菌,但是遇到这些情况,可额外补充:


①出现消化道疾病

急慢性腹泻、便秘、口腔炎(宝宝鹅口疮、病菌性口腔溃疡)


②易过敏

湿疹、过敏性肠炎、过敏性咳嗽、物理刺激性过敏等,因易过敏也是免疫调节能力差的表现。


③营养吸吸收障碍

经常出现非感染性腹泻、营养不良、偏食、积食、腹胀。


④服用抗生素

在治疗感染性腹泻、生殖器发炎若用到抗生素,最好配合使用益生菌,恢复菌群的平衡。


⑤新生儿黄疸

益生菌可以促进肠蠕动,加快胆红素的排出。


乳铁蛋白



1、增强和调节免疫力

吃母乳的宝宝不容易患各种传染病,就是因为母乳中含有乳铁蛋白、免疫球蛋白、溶菌酶等免疫物质,可以保护机体免受有害微生物的感染。乳铁蛋白利于器官组织表面的黏膜免疫系统的发育,这也是人体的第一道免疫屏障,乳铁蛋白被称作健康的第一道免疫防线是当之无愧的。


乳铁蛋白可调节噬细胞活性和刺激淋巴细胞的合成,调节免疫球蛋白、抗体产生和分泌,可促进免疫细胞中的T细胞成熟。


目前研究进展表明,乳铁蛋白在治疗宝宝反复呼吸道感染、预防轮状病毒性胃肠炎、治疗低体重及早产儿败血症方面有良好效果。


2、促进铁吸收

乳铁蛋白能结合二价铁离子和三价铁离子,帮助肠道对铁的吸收,预防缺铁性贫血,在补充铁剂时,如果有乳铁蛋白的参与能减少铁对肠道的刺激和减少无机铁离子的摄入量。


3、抑制病毒和细菌繁殖,具广谱抗菌性

抗病毒:病毒一般可以结合在靶细胞膜上,然后侵入细胞引起感染,乳铁蛋白可以阻碍这样的结合从而达到抗病毒的作用。


抗细菌:由于乳铁蛋白可以结合铁离子,争夺了细菌繁殖所需的铁,实现抑制细菌繁殖的效果。


抗真菌:有实验证明,乳铁蛋白可以杀死真菌(须癣毛癣菌、白色念珠菌),但是作用机理待研究。


4、促进肠道的生长和双歧杆菌的繁殖

出生就吃母乳的宝宝在几天内肠道会突然长长,吃普通奶粉的宝宝肠道生长的速度相对较慢,但配方奶粉中添加乳铁蛋白后可以提高生长速度。乳铁蛋白还可以促进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的增值,主要源于其争夺了有害病菌及病毒所需的铁元素,抑制了病菌的繁殖。


5、其他

除了以上作用,乳铁蛋白还具有抗氧化、抗肿瘤、阻碍癌细胞生长、促进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作用。



有这些情况的可以注重乳铁蛋白的摄入:


①没有母乳吃的婴幼儿

可选择富含乳铁蛋白的配方奶粉,1岁以后可适当补充其他含有乳铁蛋白的营养品。


②免疫力低下的人群

经常出现感染性胃肠炎、感冒、皮炎等疾病的


③手术病人或大病初愈后

可以增强免疫力,帮助疾病恢复


④患有慢性疾病的


益生菌&乳铁蛋白调节免疫和对象不同:

益生菌:肠道健康,经常腹泻、便秘、湿疹、乳糖不耐受、黄疸、过敏体质等。


乳铁蛋白:防止细菌性、病毒性感染,妈妈孕中、产后、宝宝经常感冒、流鼻涕、体质差、缺铁性贫血、腹泻(轮状病毒引起)等。


这么看来两者真是不分伯仲呢,根据宝宝体质情况选择就好,益生菌和乳铁蛋白调节免疫力的机制不同,两者还相辅相成,同时补充也是非常不错的。爸爸妈妈们,再也不要纠结谁好谁不好了哦。

你可能还想看:

阅读原文了解更多益生菌健康知识

益生菌让“富贵病”不再肆无忌惮

过敏菌阅读(590)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益生菌让“富贵病”不再肆无忌惮

在奔向小康的道路上,我们吃的越来越“好”、越来越精细,营养过剩,同时体力劳动越来越少,从而产生的一系列“富贵病”。如便秘、肥胖、肠道癌、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脑中风等。

据调查,中国中老年人15—20%便秘,22%的人超重,6000多万人因肥胖而就医,高血压2亿多人,糖尿病5000多万人,高血脂1.6亿人。全国每天由于“富贵病”导致死亡人数超过1.5万,占死亡总人数的70%以上。目前,“富贵病”的发病率正日益走高,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病种。

近年来,益生菌研究越来越火,其诸多有益健康的作用也逐渐被发掘。今天,主要跟大家分享一下益生菌是如何对付各种富贵病的。

益生菌与便秘

肠道菌群失调,造成功能性便秘。肠道中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增加,产生大量毒素,使肠道中毒,引起肠麻痹,肠道没有办法通过有效蠕动正常排便。同时,肠道中保水性的益生菌数量减少,导致大便干结,排便更加费力。补充益生菌,能够调节肠道菌群平衡,减少肠道中有害菌数量,减少毒素,解除肠麻痹,促进肠蠕动,使排便时间恢复正常。同时,像凝结芽孢杆菌这样的益生菌,本身细胞膜上有保水蛋白,能锁住粪便中的水分,使大便不再干结,从而达到保水润肠的效果,解决便秘问题。

益生菌与肥胖

经常有人会说自己是“易胖体质”,或者“喝凉水都长肉”,这类人一般长期减肥无效或者极易反弹。其根本原因在于肠道菌群失衡,导致肠道细菌参与的人体代谢处在一种失衡的状态,从而引发肥胖。大量研究结果证明,补充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是克服肥胖的有效手段。例如,上海交大宁光院士团队发现补充特定的益生菌可增加脂肪燃烧速度,降低脂肪堆积,从而达到减重效果。

 

益生菌与肠癌

大量肠癌患者菌群研究结果证实,肠癌患者肠道中产酪酸的益生菌数量显著减少甚至缺失,肠内酪酸量降低是导致肠癌发生的重要因素。2015年美国St.Jude儿童医院的研究人员在cell杂志上发表的研究结果证明,增加肠道中的益生菌对于预防结肠癌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鉴于肠癌的发生与产酪酸菌减少密切相关,因此补充产酪酸的有益菌就显得尤为重要。酪酸梭菌是目前唯一能够分泌酪酸的药用益生菌菌株,它分泌的酪酸是天然抗癌剂,能够促进肠癌细胞凋亡,在肠癌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益生菌与高血脂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高安全性的益生菌可以降低血脂。首先,益生菌能够产生短链脂肪酸,抑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的活性,从而抑制胆固醇和脂肪酸的合成。其次,益生菌还能与胆固醇结合,从而阻止胆固醇被人体吸收。另外,益生菌还能促进胆固醇的分解。

总之,益生菌可通过抑制脂类的合成、吸收,促进胆固醇排出三条途径,全方位降低血脂。

 

益生菌与高血压

高血压是最为重要的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据估计, 2000 年全世界成人高血压患者数量约为 10 亿, 预计到2025 年成人高血压患者数量将达到 15. 8 亿。

研究证实,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在血压调节和钠代谢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乳酸杆菌、双歧杆菌、凝结芽孢杆菌等含有某些特定成分的益生菌可通过产生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肽、短链脂肪酸、共轭亚油酸和 γ-氨基丁酸等而调控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具有降压作用

益生菌与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发病率极高的“富贵病”,益生菌作为一种新型的、安全性极高的治疗方法,具有很多优越性。

首先,益生菌能够利用葡萄糖,减少人体对葡萄糖的吸收,益生菌数量越多时,这种效果就越明显。同时,研究发现酪酸梭菌还能降低肥胖者的胰岛素抗性,这对II型糖尿病家族史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令人振奋的好消息。

其次,益生菌可以减少细菌内毒素的产生,能防止细菌内毒素引起的慢性炎症导致胰岛B细胞死亡。因此,益生菌能保护胰岛B细胞的活性和功能,从而避免糖尿病发生。

另外,Ⅰ型糖尿病是由于自身免疫机能发生异常而导致的,而益生菌能够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从而有效避免免疫亢对胰岛细胞的损坏,达到防止I型糖尿病的效果。

最后,研究发现,益生菌可以预防和减轻糖尿病的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等各种并发症。

有问题的话直接给留言,会尽快给您解答。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精彩

为什么家里老人更应常吃益生菌?!

过敏菌阅读(806)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为什么家里老人更应常吃益生菌?!

免费分享益生菌知识,以菌治菌,取代以药治菌,人类康复肠胃病的新途径,让你快速成为益生菌健康达人。

对于每一个人的健康而言,都应该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式,作为健康产品领导者的益生菌,也顺势火了一把。

因为不论男女老少,每日补充有益菌,都能调节体内菌群平衡,促进肠胃蠕动,改善便秘腹泻等肠道问题。同时,它还能提高免疫力,增强抵抗力,改善身体素质,真正做到“预防为主”。

为什么中老年人更应常吃益生菌?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人的体内菌群开始出现失调,有益菌的数量在衰减,而中间菌和致病菌的数量会逐渐增加,各种疾病开始高发,此时如能经常补充益生菌,有助于“年轻”肠道,有助于中老人的健康生活。

老年期的生理与肠道特征

进入老年后,人体代谢功能降低,其中消化系统的变化尤其显著。如:牙齿脱落,影响了咀嚼功能;舌头表面的味蕾发生萎缩,味觉细胞减少,咸味阈值升高;唾液、消化液、消化酶等分泌减少,影响食物的吸收和利用。此外,老年人食道蠕动和胃肠道排空速率减低,大便通过肠道时间延长,使得大便变硬,经常发生便秘。

值得强调的是,因肠道内居住着几百种不同的细菌菌群,平日的饮食、抗生素治疗、环境暴露等因素都会改变肠道内的细菌。在新生儿时期,肠道细菌中有90%都是益生菌,而成年人肠道细菌中益生菌所占比例只有10~15%,60岁以后比例则更低。到了老年,体内益生菌数量大幅减少,加上抵抗力下降,更容易发生肠道感染,因此,老年人更需要补充益生菌。

以菌养肠  以菌治菌

益生菌系具有维持人类肠道菌群平衡及对人体具有潜在健康促进作用的活的微生物。益生菌中的微生态调节剂不仅可以预防疾病,调整人体微生态失调,保持肠道微生态平衡,提高人体健康水平,增进健康,还可以利用生物拮抗原理,达到以菌治菌的治疗目的。

尤其是益生菌见效快、作用持久,具有药物不可代替的治疗保健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类使用抗生素的方法和标准。随着微生态理论的崛起,医学从抑菌时代开始走向促菌时代,“以菌治菌”就是让有益菌在肠道定植,抑制有害菌的繁殖、增生,使人体达到健康状态。大量研究和医疗实践发现,应用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粪链球菌等益生菌制成的微生态制剂,能有效补充人体肠道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粪链球菌,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发挥保健功能,令肠道’更年轻’。

益生菌对老年人的健康作用?

帮助合成人体必需的维生素;

益生菌产生丁酸、醋酸等抗菌物质;

双歧杆菌可阻止致癌物质—亚硝胺的合成;

加快肠道蠕动,防止大肠癌的发生;

可直接吸收胆固醇,降低冠心病的风险;

减轻因放射治疗引起的不良反应。

英国营养专家倡导,鼓励60岁以上的人每天应服食益生菌,以补充体内的“有益”菌类,让有益菌始终处于较高水平,从而抑制有害菌生长,减少肠道感染的发生率。“有益”菌类还可促进消化,减少毒素产生,减少肠胃功能紊乱,有助肠蠕动,有效改善老年性便秘。此外,益生菌还可预防肠道疾病,降低患结肠癌的风险。

有图有真相: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并食管气管瘘及右位心畸形一例

过敏菌阅读(742)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有图有真相: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并食管气管瘘及右位心畸形一例

先天性食管闭锁 (esophageal atresia,EA) 是胚胎发育 3~6 周在食管发育过程的空泡期发生障碍引起的严重消化道发育畸形, 并可因食管、气管间的分隔不全而形成食管气管瘘 (tracheo-esophageal  fistula,TEF), 并常伴其他器官畸形。

在我国发生率约 1/3000~1/4000, 占消化道畸形的第 3 位, 以Ⅲ型为多见,但同时伴有右位心脏畸形则较罕见,最近我科发现 1 例, 现报告如下。

病例分享

患儿,男,30 分钟,主因「生后气促 30 分钟」入院。

现病史:患儿为第 3 胎第 3 产,胎龄 36+6 周,剖宫产出生,其母妊娠合并上呼吸感染,无胎膜早破,羊水清,脐带假结 1 个,胎盘未见异常,Apgar 评分 7 分钟 (肤色、呼吸各扣 1 分)、5 分钟均评 9 分(肤色扣 1 分)。10 分钟评 9 分(肤色扣 1 分),出生体重 2.35㎏。

生后哭声弱,呼吸急促,有吐沫,伴有发绀,无吸气性三凹征,无尖叫、抽搐,我院拟「早产儿(适于胎龄儿)、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肺炎」收住入院。未开奶,未解大小便。

查体:T:36.0℃,R:62 次/分,P:135 次/分,Wt:2.35㎏,BP:65/40 mmHg,SpO2:93%,神清,肤色红,反应一般,前囟平软,颅缝无分离,口唇无发绀,无三凹征,心音有力,律齐,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痰鸣音,腹稍胀,肝肋下约 1㎝,质软,脾肋下未及,脐部包扎,无渗血,四肢肌张力正常,拥抱反射正常引出。

胎龄评估:27+乳头 2+皮肤 2+指甲 2+足底纹 3 = 36 周。        

      

入院后仍有呼吸急促,哭声弱,患儿口鼻涌现白色泡沫状唾液,肺部可闻及明显痰鸣音,气管插管清理呼吸道后气促较前缓解,洗胃过程中,胃管插入困难,胃管插入深度 12-13 cm 既有明显阻力。

腹胀进行加重,予开塞露通便后无胎便排出,直肠指检手套残留淡黄色粘液,无胎便排出。不除外消化道畸形。

辅助检查:血气分析及电解质:PH7.12 PCO2 77 mmHg  PO2 46 mmHg HCO3 25 mmol/L BE -6.4 mmol/L SO2 84.8% GLU 2.7 mmol/L Lac 2.5 mmol/L Hb 156 g/L,K 4.3 mmol/L Na 137 mmol/L iCa 1.41 mmol/L Tbil 18umol/L。

血常规:白细胞:11.814×10^9/L,中性细胞比率:37.04%,淋巴细胞比率:53.14%,血红蛋白:158 g/L,血小板:289×10^9/L,血型 (ABO):A 型,血型 (Rh): 阳性,C 反应蛋白:1 mg/L。

血气分析提示呼吸性酸中毒,二氧化碳潴留。

胸腹部 X 线提示:双肺纹理增粗,左下肺少许斑片影,心影增大、偏右,纵膈增宽右移,胃泡大,肠管未见梗阻征象。

初步诊断、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

初步诊断:

1. 早产儿(适于胎龄儿)

2. 低出生体重儿

3. 新生儿肺炎

4. 呼吸性酸中毒

5. 腹胀查因:食道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

6. 右位心

7. 低出生体重儿。

鉴别诊断:

1. 先天性食管狭窄:单发或多段狭窄,严重狭窄生后不久可有吞咽困难、呕吐、呛咳、置入胃管有阻力或者置入困难。完善食管碘油造影可显示狭窄段明确诊断。

2.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患儿为早产儿,生后有气促,不支持点:患儿胎龄较大,生后无鼻扇、吸气性三凹征,胸片结果不支持。结论:可能性不大,观察患儿病情变化。

诊疗计划:

1. 完善相关检查:三大常规、胃液培养、胸片;

2. 头罩吸氧,吸痰、洗胃,预防出血;

3. 防止感染:患儿为早产儿,生后呼吸困难进行性加重,不排除宫内感染,暂予哌拉西林舒巴坦抗感染治疗。

4. 患儿病情危重,生命体征不稳定,暂禁食,液体支持等治疗。

5. 转外科进一步治疗,确诊为食道闭锁合并气管食管瘘。

食管气管瘘病理分型:现多采用 Gross 五型分类法

气管食管瘘

Ⅰ型食管近段及远段均为盲端,不通入气管,无食管气管瘘。此型约占 7.7%。

Ⅱ型食管近段通入气管后壁,形成食管气管瘘,远端为盲端。此型较少见,约占 0.8%。

Ⅲ型食管近段为盲端,远段通入气管后壁,形成食管气管瘘。其中依食管两段距离远近再分型,若距离超过 2 cm 为ⅢA 型;若不超过 2 cm 为ⅢB 型。ⅢA 型食管吻合相当困难,ⅢB 型食管吻合难度相对较小。此型较常见,约占 86.5%。

Ⅳ型食管近段及远段均分别通入气管后壁,形成两处气管食管瘘。此型较少见,约占 0.7%。

Ⅴ型食管腔通畅,无闭锁,但食管前壁与气管后壁相通,形成食管气管瘘,约占 4.2%。

先天性食管闭锁 (esophageal atresia,EA) 是需要紧急处理的外科疾病, 却常表现为发绀、气促、吐沫等新生儿肺炎症状收住 NICU,而吸入又容易并发新生儿重症肺炎,此时如果需要机械通气支持呼吸,CPAP、正压机械通气容易造成肺气漏、腹胀等并发症。随着高频通气的广泛应用,HFV 模式成为新的选择。

手术是治疗 EA 的最终措施,内科治疗应积极为手术治疗提供机会, 对本病提倡早期识别诊断,对出生后即流涎、发绀、气促、吐沫的新生儿,如下胃管不顺利,应考虑此病可能,条件允许及时行食管碘油造影明确诊断。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马美丽等总结了 35 例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 (EA) 的早期识别和术前内科护理,认为结合孕母羊水量、患儿临床表现和及早插胃管可早期识别该病; 术前内科采取有效的呼吸道护理、食管盲端引流、合理体位、严格禁食、静脉营养、保持安静和减轻腹胀等措施,可防止窒息,减少误吸,防止吸入性肺炎,使病情稳定,以便及早适时进行手术治疗, 提高先天性食管闭锁患儿的生存率。

编辑:兔子妍

题图来源:站酷海洛

投稿及合作:tuziwangyan1987@126.com

参考文献:

[1] 邵肖梅,叶鸿瑁,丘小汕. 实用新生儿学 [M].4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 485-488.

[2] 陈东平, 李晓瑜, 刘钧澄. 先天性食道闭锁 25 例分析 [J] .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00, 2( 1) : 30.

[3] 马美丽. 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的早期识别及护理 [J] . 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8): 711-712.

[4] 王有亮 王翠翠. 完全内脏反位合并新生儿先天性食管闭锁一例 [J] .
中国新生儿科杂志,2015, 30(6): 463.

[5] 王俊. 先天性食管闭锁诊治中的热点、难点与焦点 [J] .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2018, 39(4): 241-245.

益生菌没效果?你可能吃了“假”益生菌!

过敏菌阅读(710)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益生菌没效果?你可能吃了“假”益生菌!

免费分享益生菌知识,以菌治菌,取代以药治菌,人类康复肠胃病的新途径,让你快速成为益生菌健康达人。

随着益生菌的研究和宣传推广,越来越多的人开始认识、认可益生菌的诸多功效,如调节肠胃、增强抵抗力、调节代谢和身体机能等等,可以说益生菌已经成为育儿、养生人士的生活必备品,但是有些人却反映吃了没效。这些人当中可能不少人吃了“假”的益生菌。

1、看活菌数量

目前市面上很多品牌的益生菌为了诱导顾客下单,存在一定方向性误导,大力宣传自己的益生菌活性高达300亿、500亿。而益抗力仅有2.5亿的益生菌,其试用效果比500亿还好为什么?活性菌不是越多越好,关键是到达肠胃的活菌数有多少。2.5亿的益生菌经过耐酸、耐碱、耐氧等多代训化工艺,通过强酸环境的胃和强碱环境的胆汁才不会被轻易杀死。经过多层包被技术,更易于保证益生菌到达肠道的活性数量不受减少。而益生菌一旦定植肠道,20分钟以N次方繁殖一代,其速度惊人!所以不要盲目的选择哪些所谓的高活菌,其作用于肠道的有多少,需要去印证!即便真的有这么多活菌,体内若不需要也会被无情的排除体外!


2、看益生菌储存形式

2001年3月中国卫生部发布了卫法监发〔2001〕84号,益生菌类保健食品评审规定第十条明确指出:不提倡以液态形式生产益生菌类保健食品活菌产品。因益生菌已经过科学实验认证液态存活非常难,且益生菌怕水。所以通常以冻干粉形式保存。

3、看菌株耐胃酸性

服用的益生菌只有在顺利到达肠道并保持活性才能发挥作用。在此之前,益生菌需经得起胃液、胆汁和胰酶的消化,在经消化道到达肠道后仍维持活性才行,很多产品不合格都是因为败在了这一关上。所以,不管标注活菌数有多高,不耐胃酸一切都白搭。

4、看是否适合国人体质

中国人和西方人生存环境不同,肠道环境不同,所需益生菌种类、数量、分布区域不同,这跟历史文明进程不同有直接关系。西方历来以肉食和牛奶为主食,而中国绝大部分区域的人由农耕文明发展而来,早在6000多年前在长江流域就发现有水稻,我们是以米、面食为主民族,肠道环境不适合引进的国外菌株定植、扎根、发挥作用,更多的会随着代谢物一同排出体外。故中国人和国外人群的体质不同,而体内的菌群也不相同,并非国外益生菌就适合中国人。

▶注:仅为普及益生菌知识,不作医疗指导作用

我好像瘦了,你有过这样的幻觉吗?

过敏菌阅读(761)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我好像瘦了,你有过这样的幻觉吗?

瘦子的艺术

衣服越穿越紧,表示你吃得很好,但不表示你的心情也会好 

     

瘦子的艺术

有胸的胖子跟平胸的瘦子
我是更喜欢后面的最起码穿衣服好看 

     

瘦子的艺术

朋友们,瘦了圆脸是可爱,胖了圆脸就是肥是肿啊喂 

     

瘦子的艺术

减肥!为了夏天装进衣服! 

     

央台播出益生菌,用不用先看完再定!

过敏菌阅读(655)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央台播出益生菌,用不用先看完再定!

免费分享益生菌知识,以菌治菌,取代以药治菌,人类康复肠胃病的新途径,让你快速成为益生菌健康达人。

……………………………………………………………………….

益生菌是什么鬼,有什么用

益生菌,顾名思义,就是寄生在我萌肠道内对身体有益的细菌,它们就像军人一样,守卫着我萌肠道的健康。益生菌能抑制有害细菌的生长,帮我萌抵御感染。肠道健康吃嘛嘛香,身体自然活力无限。如果少了益生菌的加持,像是过敏、消化不良、便秘腹泻等症状就出来搞事情了,所以everybody都需要益生菌,而对于宝宝来说,这个需求就更加迫切。

……………………………………………………………………….

“益生菌有4大作用:抑制有害菌、增强肠道免疫力、促进营养吸收、减少过敏反应”

一般人的大脑重量约3磅,一个健康的人体将有超过3.5磅的益生菌和生物体(根据凯西亚当斯博士的事实,我们的心脏重量只有0.7磅,我们的肝脏重约4磅,益生菌成为我们身体最大的器官之一。

……………………………………………………………………….

益生菌是我们身体最大的器官之一

人体内益生菌的数量超过细胞20倍。

一个健康的人,有超过10-30兆益生菌和酵母,而只有1兆个细胞在我们的身体。据玛丽艾伦桑德斯,如果在我们的身体里的细菌被裁减首尾相连,他们将环绕地球的2.5倍。

……………………………………………………………………….

益生菌负责我们70%的免疫反应

据亚当斯凯西博士,益生菌发挥我们在70-80%的免疫反应作用。益生菌刺激了从 T细胞巨噬细胞。益生菌还能激活细胞因子和吞噬细胞来协调免疫反应

益生菌是“绿色抗生素

其实,使用抗生素会造成抗药性的超级细菌,MRSA(多药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免疫于许多不同的抗生素… …,在某些情况下,它们是免疫所有人类已知的抗生素。

……………………………………………………………………….

然而,益生菌能自如地击败这些超级细菌。益生菌和致病菌一直争取数十亿年。而健康人有完善的益生菌环境可以击败致病细菌。事实上,人类已经存活抗生素发明之前,是证明益生菌有多么强大。

……………………………………………………………………….

瓦列里五斯米尔诺夫写道:“ 21世纪益生菌….特别是那些用于预防疾病的目的

这是因为益生菌的有效使用,将彻底改变我们的医学观点以前抗生素那样对疾病的方式。

益生菌可降低乳糖不耐症

在1996年的研究中发现,当乳糖不耐个人使用了含B.Longum的特殊奶粉,他们表现出显著减少乳糖不耐受的症状。有许多研究显示益生菌有助于减少乳糖不耐症。

测试一下,如果这6个部位的数据都达标,说明体型一级棒

过敏菌阅读(689)

过敏菌 >
菌群相关知识 > 测试一下,如果这6个部位的数据都达标,说明体型一级棒

作者:老王 来源:跑步指南

体型与健康有着密切的联系,而且不同部位的胖和瘦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是不同的,下面6个部位的数据可以反映你的身材是否标准,就让我们一起来看下吧!


1.颈围


达标值:男性<38厘米,女性<35厘米,一般脖围与小腿肚围相等


测量方法:把皮尺置于颈部最细的部位进行测量,即脖子后第七颈椎上缘(低头时摸到的最突起处),至前面的喉结下方。


研究发现,颈部变粗意味着血脂异常的可能性就越大,患心脏病的风险就越更,而双下巴、脖子短粗就很有可能是心脏不健康的信号。并且还有研究显示颈围还与睡眠呼吸暂停有一定的关系。


2.腰围

达标值:男性<85厘米,女性<80厘米


测量方法:身体直立,两臂自然下垂,不要收腹,呼吸保持平稳,皮尺沿肚脐上缘和肋骨以下的部位围绕腰部1圈,测量腰最细的部位。


研究发现,腰围过大的人患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糖尿病以及癌症等疾病的风险就越高。


3.腰臀比

达标值:男性<0.9,女性<0.8


测量方法:测出腰围后,再环绕臀部最宽一处测量出臀围,两者相除即得腰臀比(腰臀比例=腰围/臀围)。


研究发现,腰臀比过大的群体患冠心病、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及糖尿病的危险性就会大大增加。


4.体脂率

由于女性体脂是天生比男性高很多,所以也就更容易堆积脂肪。


达标值:男性15%~20%,女性25%~28%


测量方法:有需要的人可以去健身场馆或医院使用专业仪器进行测量。


研究显示,体脂率越高引发高血压、高脂血症、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的概率就越高!


5.大腿围

达标值:46厘米~60厘米


测量方法:用皮尺围绕在大腿的最上部位,臀折线下进行测量。


研究发现,与大腿围接近60厘米的受试者相比,大腿围小于46厘米的受试者死亡率增加3倍,患心脏病的概率增加2倍。但如果大腿桌太粗,那么肥胖的概率也就增加,也是不健康的。


6.小腿围(主要针对女性)

达标值:>33厘米


测量方法:用皮尺围绕小腿最丰满处进行测量。


研究发现,小腿围小于33厘米的女性,患有颈动脉斑块的风险相对更高,而这是中风的一个已知风险因素。

供大家参考自查。


作者:老王,跑步指南主编。美国《跑者世界》评选为年度最佳跑步自媒体、新浪微博垂直V影响力年度运动健身榜单第二。已出版同名图书《跑步指南》、《跑鞋指南》。跑步指南倡导科学健康的运动、生活方式,向热爱生活的人们传递正能量。微信公众号:跑步指南(running_guide)

训练营咨询报名方式:

1、阅读原文,咨询客服老师

2、官方免费电话:400 800 2668

3、加小编微信周一到周五9:00-18:00)等你来撩

↓↓↓ 了解更多,请点击“阅读原文

我们是攀基生物,我们提供攀基益生菌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