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基益生菌,改善食物不耐受,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症状,效果好,三甲医院专家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攀基生物“

减肥减不掉其实与肠道菌群有着很大的关系

过敏菌阅读(510)

美国华盛顿大学曾经做过一个研究:华盛顿州有一对同卵双胞胎姐妹,她们长的非常相像,但她们的体型差异却非常大,就像图片当中的这位胖女士,她是这对双胞胎中的姐姐,姐姐非常胖,妹妹却非常苗条。

肥胖与否是肠道菌群决定的

科学家将她们肠道内的细菌转移到了同种环境之下喂养的无菌小鼠的体内,科学家用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喂养小鼠,一段时间之后,这两个小鼠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转移了胖姐姐肠道内细菌的小鼠悲惨的变成了一只超胖的老鼠,而转移了瘦妹妹肠道内细菌的小鼠,仍旧是一只瘦老鼠。

由此可以发现,肥胖跟我们肠道内的细菌非常相关。如果我们肚子里有这样一些胖菌群,那么即使我们少吃一些,多运动一些,也很难减肥成功。这也就导致了不是我们主观上不去努力,其实都是我们肚子里这些胖菌群害了你。

那讲了这么多,我们肠道里的这些细菌,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我们把生活在我们肠道内的这些细菌统称为肠道菌群,肠道菌群在我们人体内的总重,能够达到两到三斤,包含的细菌的细胞总数是十的十四次方,是我们人体细胞总数的十倍,而细菌的种类,能够达到1000多种,我们每天排出的粪便当中,干重量的50%以上都是由这些细菌以及它们的尸体构成的,而这些小细菌和我们人体是共生关系。它们长期定植在肠道中,维护我们的健康,所以,我们也把肠道菌群称为我们人体的第二器官。

那这些肠道菌群它是生来就有的吗?

其实不是的,当我们还是一个胎儿,生活在母体的子宫当中时,我们几乎处在一个无菌的环境,而随着胎儿的分娩、婴儿的母乳喂养,以及辅食的添加,肠道菌群慢慢进入肠道内,在肠道内进行定植,就形成了一个比较成熟的肠道菌群结构。我们可以用一个很形象的比喻去形容肠道菌群和我们人类的关系:无论贫穷或者是富有,无论疾病或者健康,我们肠道内的这些微生物都将伴随我们一生。

肠道内的细菌它是个非常复杂的群体,这些群体它是不是就这样杂乱无章的在我们体内进行驻扎呢?其实不是的,我们把肠道内的这些细菌的功能分成了三种类型,分别是益生菌、中性菌以及有害菌。

简单地说,益生菌是我们体内的栋梁之才,它能够促进食物消化,促进各种维生素的吸收;有害菌是我们体内的害群之马,它会导致我们身体各种各样的疾病;中性菌是我们体内的墙头草,当肠道内益生菌占绝大多数的时候,中性菌不会对我们的人体产生危害,而一旦我们的肠道菌群失去了平衡,中性菌就会加入到致病菌的行列当中,危害人体健康。

胖瘦不一的双胞胎姐妹,她们肠道内的细菌,能够改变小鼠是胖还是瘦的这个命运,也就是说,肠道菌群和肥胖有着非常必然的联系,接下来的研究也进一步证实了肥胖者肠道菌群的多样性相对于瘦弱的人而言是不一样的,胖子体内的肠道菌群种类和含量相比于瘦子而言,都是比较低的。

研究中还发现了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就是在胖子的肠道内存在一种比例非常多的菌,叫做厚壁菌门,我们也把它称为“胖菌”。而相对应的,在瘦子的体内,也有一类比较多的菌,叫做拟杆菌门,我们也可以称他为瘦菌。所以说,你的便便出卖了你能够有多胖。

肠道菌群失衡导致多种疾病发生

如果我们的肠道菌群出现了紊乱,我们该如何的进行调节?

其实在古时候,我国就发现了肠道菌群跟健康的关系,比如东晋时期的葛洪用黄牛汤来治疗急性腹泻以及腹痛等等一些疾病,明代的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了用口服酸水的方式去治疗严重的腹泻、发热、呕吐以及便秘等等的一些的疾病。到了现代,我们有更安全、更有效、更科学的一种调理方案,就是服用微生态制剂,这个微生态制剂主要是包括三种类型,分别是益生菌、益生元以及纤维膳食。益生菌含有一定数量的活菌制剂;益生元,能够促进肠道益生菌生长;
纤维膳食 ,是促进益生菌的生长,改善益生菌生长环境。

益生菌:用够时间用够量,就给你变样!

过敏菌阅读(588)

截止2015年,全世界权威期刊上已经发表过超过2万份的益生菌临床试验文献(约包含测试对象50-200万人次),这些文献表明: 80% 以上的人在服用益生菌时,基本不会有什么副反应的感觉,最多是肚子有些咕噜咕噜,产气比平常稍多一点而已。

然而,对于很多肠道菌群已经失调的人,在服用益生菌的过程中,特别在刚开始补充益生菌的前1-4周,会出现病症加重的现象(如腹痛、多气、拉稀加重,皮肤出痘痘比之前更厉害等),这是为什么呢? 这种现象叫做赫氏消亡反应(Jarisch-Herxheimer die-off reaction)。
赫氏消亡反应(Jarisch-Herxheimerdie-off reaction), 治愈疾病过程中黎明前的黑暗


在一个多世纪之前,两位欧洲皮肤病学家阿道夫•雅里希 (Adolf Jarisch) 和卡尔•赫克斯海默 (Karl Herxheimer) 各自独自观察到一种奇怪的现象:皮肤病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他们的症状在最初往往会有所加重,甚至出现发热和恶心等不良反应。然而这些不良反应持续几天到一周后,病情开始慢慢好转直至康复。继续研究发现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其实是由于有害细菌死亡的过程中会释放一些毒素,从而导致症状加重。    

他们将其适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以解释病人在接受治疗或者服用补充剂后出现不适症状。例如补充益生菌可能出现消化道不适,如肠胃胀气、排气较多、大便不成形等症状。有些人还会出现腹泻、发热、寒战、头痛、皮肤出痘痘等多种不适的症状。

这个时候,其实在人体的消化系统中,益生菌大军和有害菌正在展开剧烈的斗争。这场惨烈的战争,细菌们或者转移阵地或者备战死。有害菌为了存活会释放比平时量更多毒素,或者改变代谢途径生成新型毒素来对抗益生菌。而这些毒素在对抗益生菌的同时,也对人体产生了“副作用”的症状。所以有这些副反应症状的原因不是因为服用的益生菌,而是因为已经占据体内肠道的那些有害菌。有时这些副反应反倒是一个好信号,因为说明益生菌起作用了,有害菌正在死亡。随着坚持服用益生菌,病情就会逐渐好转,逐渐战胜有害菌,直至身体完全康复。

首先,要了解80%以上的健康人服用益生菌时不会出现赫氏消亡反应。赫氏消亡反应多发生于肠道菌群已经失调的患者。服用益生菌产生的赫氏消亡反应通常时间不长,大多数人几天至2周(及个别严重者会最长持续到4周)就会消失,从而转向身体康复阶段。少数人由于健康肠道菌群已经被破坏得很厉害,赫氏消亡反应就可能就会很厉害。如果赫氏反应太厉害(如念珠球酵母菌和艰难梭菌感染者),身体可能难以承受,可以采取的方法是将益生菌的摄入量减半,服用1周,停3-4天。这样经过几个循环,逐渐增减益生菌的摄入量。国外专家已经用这种方法通过益生菌治疗好了一部分念珠球酵母菌或艰难梭菌的感染者。

另外,请注意在服用益生菌的时候是否一下子摄入了过多的膳食纤维。如果您一下子就食用过多的膳食纤维,如全谷食物、蔬菜皮等,会促进肠道益生菌突然间大量繁殖,有害菌大量死亡释放毒素,肠道难以一下子适应这种情况。此时,可以减缓改变饮食的速度。

服用益生菌产生的赫氏反应通常并不严重,一般不需要接受治疗。但有时赫氏反应较容易和过敏反应弄混。一般服用益生菌产生的赫氏反应集中在肠胃胀气、排气较多、大便不成形等症状。个别人会出现发热、寒战、头痛、皮肤出痘痘等不适症状。而过敏反应的主要症状是皮肤出疹子、哮喘,严重者有便血,脱水等症状,此时,应该立即停止摄入过敏原,尽快去医院就诊。

服用益生菌的改善是一个渐变过程

通过跟踪检测益生菌服用者体内肠道菌群的变化,临床试验研究表明,如果坚持12周服用定量的益生菌,则这些益生菌在人体肠道内有如下的生长变化过程:

服用益生菌1-4周


在开始服用益生菌的1-4周内,益生菌会和肠道内已经存在的有害菌及中性菌展开竞争,包括竞争营养、竞争生存空间、竞争能在肠道壁上附着的位置。这也是细菌们在肠道里战争的惨烈阶段,赫氏消亡反应也会发生在这一阶段。有害菌死亡时会释放大量毒素和其它代谢产物,抑制益生菌生长及对人体造成不适,益生菌也会释放大量细菌素(bacteriocin)和各种有机酸来消灭有害菌。双方的死亡量都较大。


由于坚持服用益生菌,这相当于在战争中不断补充援军,在4-8周这个阶段,益生菌会逐渐占领上风,这时肠道内的有害菌数量已经低于益生菌,有害菌释放毒素和其它代谢产物的量也被大大减低,同时外来的益生菌也会帮助体内原有的有益菌生长起来,和体内原有的有益菌进行协同作用,维护肠道健康。所以这个时候人体会开始感受到病症的改善。


坚持服用益生菌,益生菌和体内原有有益菌一起协同作用,在肠道内的比例越来越高,有害菌的比例越来越低。人体对病症的改善的感觉也可能越来越明显,但这时决不能掉以轻心,因为有害菌的生存力也是极其顽强的。研究显示,大部分肠道有害菌都有较强的耐酸碱性,耐胆汁和酶解的特性。


当益生菌在体内占有足够优势后,各种益生菌带来的正面效果才会逐渐体现出来。为了巩固这一效果,防止体内的有害菌(有害菌很难被完全杀死,多数处于休眠状态)卷土重来,健康专家建议在服用过12周的益生菌之后,可以将益生菌摄入量减到一半(其实不减半对身体不可能有坏处,只是要花更多的钱了),用来巩固益生菌的效果,一直坚持到半年,然后可停用。对大多数人来讲,停用后,这一最优化的效果可以维持一段时间,大约半年到一年。但由于生活、饮食习惯等各种原因,现代城市人的生活方式较容易使肠道菌群不能到达最佳状态,就需要阶段性的补充益生菌。


所以,服用益生菌的大宝宝和小宝宝们,为了达到好的效果,至少需要坚持三个月以上哦!

温馨提醒:益生菌不是抗生素,也不是特效药,给它一些时间,会有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健康


对于大多数健康人群,每年春季(温度升高,万物复苏,很多病菌也在这时复活起来)和初冬(流感易爆发的前期)应尽量补充益生菌8-12周,可以增强全身抵抗力,降低各种疾病的发生率。在服用过抗生素后一定要补充合适益生菌12周,在生活习惯和饮食突然改变的状态下(如旅游出差)也应补充相应的益生菌。

另外,如果是肠道菌群比较正常的健康人,本身肠道内的有益菌就占上风,那么大部分情况下,第一阶段的竞争期会略过,直接进入第二阶段的优势期。服用的这些益生菌会和肠道内已有的有益菌协同作用,随着坚持服用益生菌至少一个疗程(8-12周),那么这些益生菌会和体内已有的有益菌一起形成一个肠道健康的坚实堡垒,一旦这个坚实堡垒形成,会对服用者有这样的好处:

  1. 抵抗力增强了(减少感冒感染的几率,减少肠胃道感染的几率);
  2. 食物利用率提高,精力充沛;
  3. 及时排除体内毒素减缓机体衰老;
  4. 配合合理锻炼和饮食更容易减肥
  5. 预防各种慢性病(癌症、糖尿病、冠心病、亚健康、便秘、过敏、慢性炎症及各种慢性疾病)。

补充优质益生菌后的好转表现:

  1. 肠鸣(与毒素和有害菌作斗争)
  2. 排废气(放屁)
  3. 排便量增加
  4. 排便次数增加
  5. 排便力度增加
  6. 便便颜色变化
  7. 精神状态转好
  8. 改善睡眠
  9. 改善食欲(欲饿)
  10. 免疫力全面提升,疾病率下降
  11. 服用1-2个月,皮肤得到改善!袪口臭!!
  12. 服用3–6个月,排掉宿便,削减腰围

………..

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等因素会直接干扰肠道本身菌群平衡,补充益生菌调节到正常后,如果不改变本身的不良生活习惯而不定期补充益生菌,刚刚恢复的肠道菌群的平衡便会再次被打破,逐步回到原先的不良状态,定期坚持服用特效的益生菌,是维护肠道生态系统健康、预防和对抗各类慢性病和癌症,最行之有效的简便方法!

最后,健康专家着重强调,生活习惯和饮食结构等因素会直接干扰肠道本身菌群平衡,补充益生菌调节到正常后,如果不改变本身的不良生活习惯,肠道的菌群平衡便会再次被打破,回到原先的不良状态。世界上没有万能药,益生菌也不是万能药,健康的生活方式才是最好的保健品。


世界上最好的“医生”是免疫力

过敏菌阅读(657)

免疫力的报警信号

第一级:精神比较差、疲劳、感觉不舒服。

第二级:感冒次数增多、伤口愈合速度变慢。免疫力的误区

免疫力并非越强越好,太高也是病,会引起类似红斑狼疮、类风湿等自身免疫性疾病。

每个人的免疫系统都处于一种平衡状态,健康人不用过分担心自己的免疫力,亚健康人群需要注意。1充足睡眠

长期通宵熬夜会严重破坏人体免疫系统,让人容易染上疾病。在传染病高发或季节交替时,易出现因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足而导致的荨麻疹、带状疱疹等与免疫力下降相关的疾病。

大枣补气血

建议:成人每天睡眠时间应为7小时左右,30岁以下的青年人8小时,老人不能低于6小时,12岁以下儿童要保证睡10小时。同时,要保证睡眠环境温度适宜、黑暗、安静。2常补充益生菌

美国健康协会研究发现,益生菌可以使“坏”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降低,并将尿路感染的风险降低47%。每天补充益生菌,能增加肠道内“好”细菌的数量,提高机体免疫力和抗病能力,降低感冒和流感概率。 

建议:选择有菌株号且有临床验证的活性益生菌,坚持服用。3多吃大蒜

美国马里兰大学医疗中心研究发现,常吃大蒜不仅有助于提高免疫力,还能帮助防止心脏类疾病。大蒜中的大蒜素能抑制人体内炎症反应,减少自由基对人体细胞的损伤。

建议:大蒜素遇热易挥发,建议将其捣碎后放置10~15分钟再吃,让蒜氨酸和蒜酶等物质互相作用,提高营养价值。4蔬菜鸡汤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大学医学中心研究显示,蔬菜搭配鸡汤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有部分消除因感冒引起的炎症的食疗作用。

建议:搭配鸡汤的蔬菜包括洋葱、红薯、萝卜、胡萝卜、芹菜、香菜等,它们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对保持体重,维持营养均衡非常重要。感冒后服用蔬菜鸡汤、鸡蛋羹、面片汤等流食半流食,能补充能量,提高营养,有助免疫力恢复。5常喝蜂蜜水、姜水、柠檬水

蜂蜜中的抗氧化剂有助提高免疫力;生姜是天然的镇痛剂和解毒剂,有一定对抗感染、消灭流感病毒的作用;柠檬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有抗氧化性。

建议:多摄入这些富含抗氧化剂、维生素C的食物,保护身体免受自由基的侵蚀和有害分子的损害,促进免疫系统健康。而且,喝点热水能让毛孔打开、发汗,维生素C能缓解发烧时的肌肉酸痛症状;如果感冒,多喝蜂蜜水、柠檬水有助于缓解感冒。6多晒太阳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院研究发现,常晒太阳有助于降低流感病毒及其他常见呼吸道疾病的危害。保持体内高水平维生素D,可以更好地预防嗓子痛、普通感冒和鼻塞等问题。充足的维生素D还能帮助新陈代谢,减少肥胖风险。

建议:上午十点、下午四点阳光中紫外线偏低,既能促进新陈代谢,又可避免伤害皮肤。每次晒太阳时间不超过半小时,晒完后可以搓热双手,按摩脸部,清心安神、舒缓疲劳。7每周坚持锻炼

运动提高免疫力


《英国运动医药学期刊》指出,每周运动5次以上的人,感冒持续的天数能缩短一半。英国拉夫伯勒大学免疫学家麦克·格里森表示,运动能提高心脏泵血功能,使得血管壁上的免疫细胞通过循环在全身发挥作用。

建议:身体正常的人群,要保证每周五天,每次30分钟~60分钟的运动量。步行6000步以上、骑车、打羽毛球、游泳、瑜伽等都是不错的选择。老人运动能力和身体耐受性差,要避免爬山、自行车等容易伤害骨关节的运动。8释放心中压力

9疫苗是个好帮手

10太极拳是提高免疫力的好运动

最后,70%的免疫力在肠道

肠道除了吸收养分,全身七成免疫细胞也都在肠道里,其中包括特殊的‘抗癌细胞’。但是,每个年龄层的‘健康肠道’养护重点也不一样:

30~40岁

‘压力’会拖垮肠道运作,增加肠内有益菌,就能纾缓精神压力

人体动力来自‘糖解引擎’,因此一定要吃米饭、面包、薯类等碳水化合物。若是节食不吃糖类,就算摄取再多其他营养素,也依旧提不起劲。定时吃饭,摄取碳水化合物和好菌食物才是健康之本。

40~50岁

基础代谢大不如前

摄取过多的热量不仅会造成肥胖,也容易造成肠内环境恶化。人体内饱和脂肪酸一旦增多,就容易凝固在血管内,造成血流不顺。

50~60岁

多吃含氧蔬菜,启动长寿基因

进入50岁后,动力来自以氧气为燃料的‘粒线体引擎’,如果持续摄取碳水化合物,体内将产生过多活性氧,引发慢性病、大脑退化。此时主食可选择薯类或是糙米等富含纤维的食材,并多吃含氧蔬菜。

60岁后

多吃发酵食物,能预防癌症发生,让你更长寿!

补充益生菌能够改善肠内菌群平衡,进而提升人体免疫机能。



关于益生菌的科学真相

过敏菌阅读(533)

近日,两个重磅的顶级期刊刊发有关益生菌与健康的相关文章。两篇文章研究的结果包括:其一,益生菌在不同人肠道中的定殖能力有差别,应该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及特殊需求量身定制;其二,接受抗生素治疗时,服用特定的益生菌补充剂反而会阻碍原有正常菌群水平的恢复。该报道引起广泛关注和争论。

1 专家观点对益生菌功效的探索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过程

     益生菌是指对宿主有益的“活的微生物”,存在于胃肠道和生殖系统。在食品制造方面,人们熟悉的被认为是益生菌的大部分种类早在几千年前就进入人类的饮食产品(酸奶、泡菜、发酵肉制品等),长期的食用历史已经充分证明了其安全性。

     已有大量科学研究表明,益生菌通过调节肠道内菌群及其代谢,或者直接与宿主细胞相互作用,发挥其有益作用。目前有上万篇公开发表的研究论文证实了益生菌的各种功能。对人体来说,益生菌已被证明的核心功能是改善胃肠道健康,包括平衡肠道菌群、缓解肠道炎症、缓解肠易激综合征等症状。近年来的研究也发现益生菌具有缓解代谢综合征、调节神经系统等功能。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益生菌对人体的有益功能逐步被发掘,其中的机制也逐步被阐明。因此,人类对益生菌功效的探索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过程。益生菌的功能及安全性得到权威机构认可及科研成果证实

     益生菌的功能及安全性得到大量权威研究报道的支持。目前其已被欧洲食品安全局(EFSA)、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中国卫生健康委等权威机构认可为“公认为安全”及可应用于食品的菌种。世界胃肠病学组织(WGO)早在2011年就指出益生菌在缓解腹泻便秘等方面的功能有着“强有力的证据支持”;2017年WGO基于大量医学证据,再次指出益生菌可以有效防治消化道疾病。

     此外,一些顶尖的期刊报道也证明了益生菌的其它健康功效。如医学领域顶级期刊JAMA综合分析了39项临床试验(近1万名患者),发现使用益生菌可降低使用抗生素病人的艰难梭菌感染;自然科学顶级杂志Nature一项针对4500多名新生儿的研究证明益生菌及益生元可以预防败血症发生风险等。益生菌功效的发挥具有菌株和人群特异性

     目前常用的益生菌菌株主要是乳杆菌、双歧杆菌、芽孢杆菌、酵母菌等。研究表明,不同种属的菌株,其生理、代谢存在一定差异,对人体的作用也不尽相同。大量研究亦表明,同种属的不同菌株其益生功能也存在着巨大差异。其次,益生菌在不同宿主中发挥的功能也有一定的差异性。宿主的基因型、生活环境、饮食等因素,均可以影响益生菌与肠道微生物系统、宿主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影响其功能的发挥。9月6日在《Cell》杂志刊登的两篇关于益生菌的研究,其中一篇也提出益生菌的使用要注重其个性化。

     同时,益生菌的基因组差别较大,即使是同种益生菌的不同菌株之间也存在差异性,这是由于益生菌的生活环境通常比较复杂,处于一个动态的进化过程中,会发生基因丢失、重复或者获得新的基因,因此形成了不同的益生菌菌株。同种益生菌的不同菌株含有或表达不同的功能基因可发挥不同的益生功效。因此,益生菌需要在株的水平上进行益生功能的验证,明确菌株的功效,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个性化使用及治疗。一种益生菌制剂对肠道无益不等于所有益生菌制剂均对肠道无益

    《Cell》杂志报道的第二项研究是针对46名接受过抗生素治疗志愿者的临床试验,发现与自发恢复相比,吃一种益生菌配方会推迟宿主的肠道菌群的重建。作者因此认为益生菌在抗生素处理后的“潜在(potential)”功能“可能(may)”会因为影响菌群重建而受到“阻碍(offset)”。然而,纳入本研究的11个菌株的研究背景不清楚,没有提到菌株类型,使用时菌株的各自剂量和活菌数,也没有任何与之相关的临床研究,不足以代表所有益生菌,尤其是此研究受试者人数过少。因此,无法证明益生菌对重建微生物菌群无益,也无法证明所有的益生菌都无效。部分媒体存在着片面解读和不实报道

     部分媒体引用了上述两篇研究的部分内容进行报道,提出“益生菌不仅无益,还有害健康”、“益生菌,一个养生骗局”等标题,都是对上述研究的片面和不实的解读。

     从科学的角度来看,第一项研究的主要结果有三个。首先,益生菌的定植高度个性化,不同个体对不同益生菌定植的敏感性不同;第二,宿主微生物组通过竞争排斥相同物种以及特定的免疫机制来影响益生菌定植;第三,益生菌的摄入并未显著影响共生菌群的组成,而是激发了宿主免疫系统的应答。这也是目前学术界比较关注的一个方面,由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越来越多的学者建议从肠道菌群和宿主生理的特异性角度出发开发个性化的益生菌制剂。文中并未提及益生菌无效理论,部分媒体存在对该研究报道的过片面甚至错误解读。对于研究人员认为与移植自身粪菌相比,益生菌的摄入未能使肠道菌群还原为抗生素处理前的结构特征,并不意味着益生菌扰乱了肠道菌群结构,从具体菌属的丰度分布来看,也并没有因为益生菌的摄入导致有害菌的增殖。因此,不可曲解为益生菌无益或有害。

     在第二项研究中,作者虽然发现服用益生菌延缓了菌群恢复,但这只是针对一种特定益生菌产品(Bio-25)和特定生理状况(抗生素处理后的菌群异常)的研究;同时,受试人群样本量也较小(每组6-8人);因此并不能代表益生菌功能和安全性的普遍情况。

     对此,国际益生菌协会(IPA)欧洲分会也在9月10日发文,认为两篇《Cell》文章“观察到的效果可能与采用的益生菌混合物有关。从科学的观点来看,仅以8名受试者为基础的定量和定性比较并不被认为特别可靠,而且肯定不能被允许用来对总体益生菌做出全面的结论。”

     任何科研的实验设计与方法都不是绝对完美的,研究者应在其特定条件下解释实验结果,他人过度解读实验结果是不科学的。

2 专家建议科技界与产业界应加强关注益生菌的个体差异性

    益生菌研究已经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有许多科学问题需要探索。科技工作者应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加大科技投入,系统研究益生菌的功能机制,重视临床验证工作。

     相关学术界和产业界在选育益生菌的过程中,应注重菌株的个体差异,保证为消费者提供具有特定功能的“菌株”。此外,还应分析不同消费者肠道微生态的个体化差异特点,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益生菌干预策略。消费者应正视益生菌的功能

     目前一些商家过度宣传、“神话”益生菌的功能,导致消费者陷入“益生菌包治百病”的误区;也有不实报道宣扬“益生菌无用”的观点,严重夸大益生菌的危害,这些都是对益生菌功能的不科学认识。

     事实上,大量的临床实验数据证明,针对特定的疾病(主要是肠道疾病),益生菌可以作为有效的药物进行治疗;但在更多情况下,益生菌应被认为是一种食品,可以提供一定的预防和干预的健康作用,但不能取代药物治疗。加快整顿益生菌市场鱼龙混杂乱象,尽快完善益生菌相关标准

     目前市场上的益生菌产品鱼龙混杂,质量参差不齐,菌株来源不明,且缺乏科学的研究验证,大多认为乳酸菌和双歧杆菌是益生菌的代名词,没有菌株意识,急需完善益生菌相关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来规范益生菌行业。

     建议相关管理机构应加强相关标准的制定,科学监管与宣传教育,促进益生菌产业健康发展。

肠道菌群失调,麻烦少不了

过敏菌阅读(610)

我们的身体携带有大量的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它们的数量大约是我们身体自身细胞数量的1.3倍,它们所编码的基因数量甚至比人体自身的基因多150倍。这些微生物及其所编码的基因是我们身体的重要部分,没有它们我们就不会感觉如此的好,事实上,没有它们我们可能都无法生存。

直到最近,我们一直在像对待敌人一样对待与我们互惠共生的大量细菌,却没有意识到这样做会伤害我们自己的身体。

我们的身体就像我们生活的地球一样是一个多样化的生态系统,每个身体部位都拥有一个特定的生态群落。对任何一个生态群落的扰动,被称为生态失调,都可能会使我们感到不适;然而,我们才刚刚开始发现这是多么具有破坏性。

抗生素的作用就像原子弹

在过去的70年里,抗生素拯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今天,在诸如败血症或严重的肺部感染等危及生命的情况下,使用抗生素是十分必须的。但是,我们应该意识到,抗生素使用的代价也是十分巨大的,因此抗生素不应该被视为一种日常用药。

抗生素是我们微生物群落的最大威胁。它们不是精准的武器,它们会杀死坏细菌,也会杀死好细菌,是没有选择性的;它们的功能更像是一颗可以摧毁整个生态系统的原子弹。自从抗生素被广泛使用以来的几十年里,它们确实留下了一条明显的毁灭之路。I型糖尿病和哮喘患者的增加似乎也与过度使用抗生素有关。

菌群失调影响全身

由于抗生素的使用使有益细菌减少,我们更容易受到致病菌的攻击。当致病菌进入一个被摧毁的生态系统,就会在那里定殖,从而让我们生病。然而,健康人的菌群最终会在一年内恢复,但是免疫缺陷的人很难恢复他们的健康菌群,这可能导致了需要使用更多的抗生素,进入一个恶性循环……

除了对病原体的易感性,还有各种各样疾病与我们的菌群失衡、有益细菌的减少有关。

我们体内菌群失衡的一个非常著名的例子就是抗生素相关的腹泻。首先,肠道生态系统被非特异性的抗生素破坏,因此肠道失去了许多健康消化所需的细菌以及对抗致病细菌的必要武器。肠壁上暴露的区域现在成为了致病细菌滋生的理想场所,其中最丰富和最危险的一种致病菌叫做艰难梭菌。艰难梭菌通过释放强有力的毒素损伤肠道黏膜,引发结肠炎症。

  • 肥胖

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会影响我们的食欲和脂肪存储的能力。

在我们的胃里定殖着一种细菌,叫做幽门螺旋杆菌,它会告诉我们“饿了”或“饱了”。除了调节胃酸外,幽门螺旋杆菌还会导致胃饥饿素的减少,参与食欲的调节。如果胃里没有这种细菌会导致胃饥饿素分泌增加,导致更大的食欲。不幸的是,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幽门螺旋杆菌的名声不太好,它可能导致易感人群的胃溃疡甚至胃癌;因此,大多数选择使用抗生素将其从我们的胃中根除。例如,在美国,两到三代之前80%的人都携带有幽门螺旋杆菌,现在只有不到6%的美国儿童有这种菌,这可能是导致美国儿童肥胖增加的一个原因。与此同时,以前非常罕见的食道癌增加了10倍。


肠道微生物的组成也决定了我们可以从食物中摄入的卡路里的数量。在过去食物稀缺的时候,拥有能够从食物中储存更多脂肪的肠道菌群的人生存的机会更大;现在食物充足,随时可得,这些微生物则会导致肥胖。两个人吃同样数量的食物,要么变得肥胖,要么保持苗条,这取决于他们肠道中的微生物。

另一方面,我们所吃的食物种类也会影响肠道菌群。那些消耗更多的植物来源的碳水化合物的人的肠道中拥有更多能够分解植物来源碳水化合物的细菌。此外,大量摄入高脂肪的产品会降低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并诱导肠道中促进脂肪快速存储的细菌的生长。

  • 消化道肿瘤

肠道菌群也可能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有关。不是我们的微生物群导致了癌症,而是我们所吃的食物导致了肠道中出现了错误细菌的定殖。尤其是西式饮食(大量的肉类和脂肪以及少量的蔬菜的摄入)会促进产生特定酶和胆汁酸的细菌的产生。这些特殊的酶可以把无害的化合物转变成致癌物,比如杂环胺(烤肉中常见)。当将它们转化成亲电子衍生物后,它们会损害DNA,从而导致癌症。

  •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是一种表明细菌物种相互依赖程度的疾病。炎症性肠病是一种慢性的、反复发作的胃肠道炎症,导致粘膜损伤。正常情况下,健康人的胃肠道主要由厚壁菌门和拟杆菌门的细菌组成。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这些细菌不再占据优势地位。厚壁菌门细菌数量的减少会导致梭状芽胞杆菌的丰度降低,而梭状芽孢杆菌正常情况下会通过释放丁酸来降低促炎细胞因子的水平。此外,脆弱拟杆菌也在炎症性肠病患者中也明显减少,而脆弱拟杆菌可以增强调节性T细胞,从而阻止促炎的T细胞过度激活。总而言之,那些通常参与调控免疫系统的细菌减少甚至消失了,使得免疫系统处于过度活跃状态,从而对自身的细胞产生反应。

特英性皮炎
  • 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又称为神经性皮炎,主要影响儿童,是一种非常令人不快的慢性皮肤感染,严重的菌情失调在其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问题是,最先出现的是什么:皮肤的炎症还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受影响的和没受影响的皮肤上均表现出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大量富集(90%),这可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首先出现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在健康人群中,金黄色葡萄球菌很少出现在皮肤上。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占主导地位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几乎垄断了所有其它友好的共生菌的空间和营养,本来这些好细菌可以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生长。有趣的是,在特应性皮炎患者中发现的表皮葡萄球菌也比在健康人中发现的更多,这表明表皮葡萄球菌可能在招募细菌以对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感染,但这仍然只是一个假设。

  • 痤疮

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痤疮这种皮肤病是从青春期开始的,85%的青少年都受到痤疮的影响。在我们十几岁的时候折磨我们、让我们备受痤疮困扰的这种细菌是痤疮丙酸杆菌,它曾经也与我们和平共处、和谐共生。随着青春期的开始,由于激素水平的变化,皮肤的化学组成,主要是面部发生了改变。这些变化会导致免疫系统和痤疮丙酸杆菌之间的斗争,造成皮脂腺感染,从而导致痤疮。

免疫系统

微生物在我们体内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训练我们的免疫系统。许多自身免疫性疾病是适应性免疫系统功能紊乱的结果。随着I型糖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或哮喘等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一些人推测身体环境的变化可能是罪魁祸首。饮食不平衡、抗生素的广泛使用等环境因素以及诸如剖腹产、无所不在的消毒剂和较少的兄弟姐妹等其它社会因素都减少了我们身体内微生物群落的多样性,因此,我们的免疫系统训练者失去控制。我们的免疫系统并不知道如何从坏细胞中区分好细胞,开始攻击自己的身体,通过自身免疫性疾病或过敏等表现出来。

你会跟着直觉走吗?事实上,“跟着直觉走”所蕴含的真理比你想象的要多得多。通过肠脑轴,我们的肠道影响着我们的感觉,我们的大脑也控制着我们的肠道。肠道与大脑之间的这种沟通交流很大一部分涉及到我们的微生物群落。肠道和大脑之间最重要的连接是迷走神经。它控制唾液分泌、心跳和消化。反之亦然,肠道也会告诉大脑“我饱了”或“我感觉很好”,或者平静的心跳信号表明我们放松了……迷走神经所接收到的信息来自于肠道微生物的代谢物和肠道免疫与内分泌细胞的信号物质。来自肠道免疫与内分泌细胞的信号物质也依赖于我们的肠道微生物。另一条通往大脑的途径是通过血液,成千上万的细菌代谢物通过血液进入我们的身体。

实验小鼠的研究已经证明了肠道微生物和大脑之间的联系。研究人员将敢于冒险的小鼠的肠道细菌移植到胆小焦虑的小鼠身上,可以使胆小焦虑的小鼠变得敢于冒险;相反,将胆小焦虑的小鼠的肠道细菌移植到活跃的敢于冒险的小鼠身上,原本活跃的小鼠会变成不那么活跃的“胆小鬼”。目前,人体试验也就按部就班的进行。补充酸奶和益生菌对人的情绪具有积极的影响。可以想象,在未来,精神科医生或许可以首先尝试通过健康的饮食或特定的微生物以帮助患有精神疾病的患者补充缺失或减少的微生物,或者通过特定抗生素清除有害细菌,来达到治疗精神疾病的目的。




肠道细菌能帮助增强肌肉吗?

过敏菌阅读(511)

在我们的肠道中生活着数以万亿计的微生物,科学家们正忙于研究这些对肠道有益的微生物对健康的影响。它们似乎在消化和免疫健康方面发挥着作用;但越来越多的证据也表明,肠道微生物也可能影响宿主的代谢健康甚至影响我们的体重。

但是在健身和运动领域如何呢?如果有一天研究人员开始向运动员推荐益生菌食品和补充剂,不要感到惊讶,因为一些研究表明益生菌可能有助于运动表现。一项研究也指出,肠道细菌也可能对肌肉力量产生影响。

益生菌对肌肉塑造的影响?

2016年,在国立台湾体育大学进行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给小鼠补充益生菌植物乳杆菌6周。实验结束时,这些小鼠在经历肌肉重量增加的同时体重也减轻了。这样的结果哪个健美运动员不喜欢呢?补充益生菌后的小鼠握力增强,耐力增强,肌肉损伤标志物减少。这对锻炼后的肌肉恢复是个好兆头。

听起来像是“兴奋剂”一样,是不是?这一结果确实令人鼓舞,但由于小鼠和人类之间的固有差异,难以应用于人类的表现。小鼠在实验室里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而人类则接触到各种各样的环境变量,这些变量可能会使人类的实验结果与小鼠不同。尽管如此,某些益生菌可能增加肌肉重量和提高运动成绩的观点仍然是一个值得更多研究的有趣观点。益生菌有潜力成为一种有氧运动的补充剂。

益生菌锻炼肌肉

肠道细菌与身体构成

根据这项研究和其它一些研究,生活在肠道中的细菌从理论上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影响我们的身体构成。如果我们进行抗阻训练,合适的肠道细菌组成可以让我们在锻炼肌肉和力量方面处于优势地位。此外,肠道细菌还会改变营养吸收,影响食欲激素,甚至还会影响脂肪储存的容易程度。

根据初步研究,肠道细菌还可以通过提供足够的免疫活性来抵御病原体但又不至于导致炎症,从而改变免疫反应,帮助维持健康平衡。这很重要,因为炎症在新陈代谢健康和胰岛素抵抗中发挥重要作用。

当我们的肠道细菌组成不健康时,就会创造可能损害新陈代谢健康和增加患2型糖尿病的可能性的肠道环境。在动物身上,肠道细菌的错误组合会导致肥胖,当把肥胖小鼠体内的细菌转移到健康的瘦鼠体内时,它们也会变得肥胖。当健康的肠道细菌被“坏”细菌所取代时,这就是肠道菌群失调。

肠道细菌从何而来?

那么,肠道细菌从何而来呢?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独特的肠道细菌组成,最初是我们在分娩时通过母亲的产道获得的,然后是在母乳喂养期间。剖腹产或非母乳喂养的婴儿的肠道细菌与自然分娩和母乳喂养的婴儿存在显著差异。最初与细菌的这些接触为健康奠定了基础。

虽然在我们出生的时候细菌就开始在肠道定殖,但是我们的肠道菌群在我们的整个生命过程中都会受到生活方式因素,特别是饮食改变的影响。其它可能使我们的肠道菌群恶化的因素包括暴露于环境中的毒素和药物,尤其是抗生素。饮用含氯的自来水也能杀死健康的肠道细菌。

令人不安的是,一旦肠道细菌被抗生素破坏,恢复健康平衡可能需要数月甚至一年的时间。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或其它病毒感染,服用抗生素并不能治愈感染,因为这些病毒对抗生素没有反应,而且会破坏肠道中的有益微生物,从而造成伤害。

改善肠道健康

虽然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确定肠道细菌在肌肉力量和运动表现中的作用,但毫无疑问,这些细菌小伙伴对我们的健康很重要。很可能某些细菌菌株对特定的条件有好处,但是没有一种益生菌会适用于所有条件。我们可以适当地补充一些发酵食物,那样我们的身体可以获得多种不同的益生菌。

除了补充发酵食物,以确保提供健康的细菌,我们还需要补充它们生存所需的“食物”。益生元就是它们的食物。益生元是一类纤维,意味着我们的身体不能分解并吸收它们,但是肠道细菌可以。肠道内的细菌会发酵益生元纤维并产生短链脂肪酸,从而促进肠道健康。所以,要确保我们的饮食中有足够的纤维来保持健康的肠道菌群。

通过肠道菌群来提高运动表现和肌肉重量的想法确实令人兴奋,但我们还需要人类研究来证实这一点。适当补充发酵食品和益生元,来促进肠道细菌的健康成长吧!


食物如何影响我们的肠道菌群和整体健康

过敏菌阅读(844)

怎样才能保持身体健康?相信这是每一个人都很关心的问题。大部分人可能会说适当的体育运动、健康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是获得良好健康的关键。其实这一切的核心还在于养好我们的肠道微生物,益生菌和益生元近些年来一直备受关注。

肠道菌群


益生菌

益生菌是我们可以通过食物或作为膳食补充剂摄取的活性细菌。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世界卫生组织对益生菌的定义为:当摄取足够数量时,能够对宿主提供健康益处的活性微生物。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指出益生菌产品中的细菌组成和细菌数量必须明确定义并使用安全。死菌、细菌产物或细菌组分以及未明确细菌种类的微生物混合物不属于益生菌范畴,因此,不明确细菌种类的发酵食品不是益生菌。

然而,在欧洲,情况略有不同:直到今天,欧洲食品安全局仅接受一种产品作为益生菌,就是由费氏丙酸杆菌W200(Propionibacterium freudenreichii),它含有足量的维生素B12和欧洲食品安全局验证的健康益处。欧洲食品安全局在2011年指出,在产品上使用“益生菌”一词必须经过科学验证。令人惊讶的是,虽然益生菌市场巨大,但是由于缺乏临床证据,除上述一种产品外都不允许带有“益生菌”这一名称。

双歧杆菌和乳杆菌是最常见的益生菌

 “益生菌”产品中最常见的细菌菌株属于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或双歧杆菌属(Bifidobacterium)。双歧杆菌属包含产生短链脂肪酸的细菌物种,特别是乳酸和乙酸。一项研究显示,补充益生菌双歧杆菌可以在不同的受试者中增加粪便中的短链脂肪酸的水平。这些短链脂肪酸要么直接作用于胃肠道,要么通过其它肠道细菌将其转化为其它短链脂肪酸(比如丁酸)对人体胃肠道健康发挥积极作用。短链脂肪酸通过短链脂肪酸受体对肠道的运动和收缩功能具有积极作用,并通过刺激抗炎细胞因子IL-10发挥抗炎症作用。

乳杆菌和双歧杆菌具有“小爪子”,可使它们粘附在肠道上

革兰氏阳性细菌(如乳杆菌或双歧杆菌)的细胞表面具有特殊属性,这使得宿主和细菌之间能够直接相互作用。这一特性对于益生菌在肠道中的定殖至关重要。一种特殊的细胞表面结构,称为菌毛,看起来像头发,能够使细菌粘附在肠道上皮上。这一功能影响肠道病原体的竞争性排斥、免疫调节和肠粘膜结构的完整性。双歧杆菌和乳杆菌中都发现有这种菌毛。研究表明,益生菌特别是鼠李糖乳杆菌GG菌株对病原性肠球菌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包括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

鼠李糖乳杆菌对耐万古霉素的肠球菌具有竞争优势

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表面的另一个特征是细胞壁结构本身的免疫调节作用,例如肽聚糖和脂磷壁酸。这些特定的细胞壁结构在乳杆菌和双歧杆菌中保存良好,可对肠道屏障功能产生积极影响,这也是益生菌一种主要的益生机制。

鼠李糖乳杆菌是最具代表性的益生菌菌株

那么,益生菌炒作的背后是什么?从最常用的益生菌作用机制来看,益生菌的健康益处似乎是显而易见的。最具代表性的益生菌菌株是鼠李糖乳杆菌GG(GG代表Sherwood Gorbach和Barry Goldin,他们1985年在人类肠道菌群中发现了该菌株),已经在300多项临床试验中进行了研究。大量研究是在儿科方面进行的:它已被证明对治疗儿童急性胃肠炎和预防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十分有效。此外,LGG被证明可有效预防医院内腹泻和呼吸道感染。

益生菌主要通过竞争不利细菌来提供健康益处

纵观所有关于益生菌的科学研究,益生菌可能是治疗肠道菌群失调和/或免疫系统功能减弱的一种很好的方法。研究表明,益生菌对儿童、极限运动运动员以及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等都会产生有益的结果。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在与机会性细菌感染中具有竞争优势。在健康的成年人中,在使用益生菌后观察到微生物组的变化,但是没有检测到健康益处。此外,益生菌也被推荐作为旅行前的预防性使用,甚至对健康人也是如此,目的是防止可能导致腹泻的有害细菌的增殖。

在补充益生菌时,了解产品中的特定菌株种类和细菌数量至关重要。益生菌菌株需要能够在高胃酸条件下存活,并且应该能够在肠道中定植。此外,益生菌菌株必须具有良好的特性,包括可能的副作用。益生菌很可能不会显著改变整个肠道菌群的组成,特别是在健康人群的肠道中,但是益生菌可能会在阻止有害细菌的定植,例如抗生素使用后或者在易受致病性细菌入侵的不平衡的生态系统中。


益生菌主要通过竞争不利细菌来提供健康益处


益生元

我们每个人都听说过益生元,或许大家都希望能够将它们纳入我们的日常营养。但别着急,没那么简单。说实话,我们还应该深入了解它们对我们的肠道菌群和我们的身体有什么好处,以及它们能为我们做什么。

什么是益生元?

当前对益生元的定义是国际益生菌和益生元科学协会提出的,指的是一种通过选择性的刺激一种或少数种菌落中的细菌的生长与活性而对宿主产生有益影响从而改善宿主健康的物质。虽然益生元的定义并不局限于碳水化合物,但大多数关于益生元的研究都是针对不同种类的低聚糖进行的:已经鉴定出超过200种人乳低聚糖,它们能够刺激特定细菌群的生长,比如双歧杆菌,是非常优秀的益生元。

膳食纤维和抗性淀粉可被细菌分解成短链脂肪酸

膳食纤维和抗性淀粉:肠道细菌可发酵膳食纤维和抗性淀粉产生短链脂肪酸。最丰富的短链脂肪酸是丁酸、乙酸和丙酸,它们都是厌氧发酵的终产物。

——抗性淀粉是能够通过小肠不被消化而到达大肠被细菌发酵的淀粉。大肠中细菌发酵抗性淀粉产生短链脂肪酸(特别是丁酸)和增加肠道中的细菌多样性。

——膳食纤维是不易消化的化合物,主要是碳水化合物,大多数情况下来自谷物、豆类、水果或蔬菜等植物。由于长时间咀嚼和缓慢消化而产生饱腹感,从而降低小肠中葡萄糖吸收的速率。

        ——不易消化的低聚糖是单糖和多糖之间的中间体,可改善肠道微生物生态系统,包括多样性、生化过程和生理功能。

       ——除不易消化的低聚糖以外,菊粉和低聚果糖等也是研究最多的益生元。

尽管有许多迹象表明益生元对我们和我们的肠道微生物有益,但这背后的科学研究还相当薄弱。大多数研究都集中在膳食纤维的研究上,比如低聚果糖。总体而言,抗性淀粉和益生元的摄入确实会改变那些专门代谢特定益生元和碳水化合物的特定细菌的水平,这些细菌包括双歧杆菌和乳杆菌。在人体研究中,纤维的摄入与双歧杆菌和短链脂肪酸的增加有关,特别是丁酸,这也降低了肠道pH值。

低聚果糖

其它膳食成分以及它们对我们的影响

摄入乳化剂的小鼠出现慢性肠道炎症和代谢综合征

乳化剂可以改善食品质地,延长加工食品的保质期。研究人员建立了一个小鼠模型,他们使用两种常用的乳化剂,Mary K. Holder和她的研究团队建立了一个鼠标模型。他们使用两种常用的乳化剂,聚山梨醇80和羧甲基纤维素,试图模拟加工食品的广泛摄入。研究发现,乳化剂的摄入使得小鼠肠道中具有促炎症潜力的细菌水平增加。其中,最主要的炎症分子是脂多糖(一种源于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成分)和鞭毛蛋白(一种源自细菌鞭毛的蛋白质,鞭毛是一种帮助细菌运动的结构)。

众所周知,脂多糖和鞭毛蛋白这两种分子可激活先天免疫系统。因此,小鼠出现慢性肠道炎症(可促进慢性结肠炎)和代谢综合征(指腹部肥胖、高血压、高血糖,高血甘油三酯和较低的高密度脂蛋白水平五种医疗条件中至少出现三种),这与心血管疾病和2型糖尿病的风险增加有关。改变的肠道菌群还能够侵入肠道粘液层。其它研究表明,乳化剂甚至可能促进结直肠癌的发生。

摄入乳化剂的小鼠焦虑增加

众所周知,扰乱肠道菌群也可以通过肠脑轴影响我们的神经系统,因此,研究人员也研究了给予乳化剂后小鼠的行为变化。研究发现,喂食乳化剂的小鼠焦虑水平增加。此外,研究也发现乳化剂影响了影响食欲的肽类和激素的水平,包括刺豚鼠相关肽AgRP和α-黑素细胞刺激素αMSH,因此,乳化剂可能会增加食物的摄入。



益生菌不能定殖就无用?它们通过肠道时产生的代谢物也好处多多

过敏菌阅读(650)

过去的十多年中,关于益生菌和益生元的健康益处的研究得到了爆炸性的增长。益生菌是能够促进宿主健康的友好细菌;益生元从本质上说是益生菌的食物,帮助它们生存与繁殖。近日,顶级期刊《Cell》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益生菌能否在人体内定殖会因人而异,然而许多知名媒体却偏激的解读为“益生菌无用”,一时间将益生菌推向了风口浪尖。

益生菌


益生菌不能定殖就无用了吗?益生菌能否在肠道定殖并不是决定益生菌是否具有健康益处的唯一标准,益生菌在通过肠道的过程中所留下的代谢“废物”也具有许多健康益处。益生菌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副产物,包括有机酸、细菌素和酶等,研究人员将其称之为“postbiotics”,我们暂且将其翻译为“后生元”。

益生菌能够为宿主的健康带来好处,其中一些有益作用是由它们所分泌的益生菌衍生的可溶性因子所决定的,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后生元”。

研究人员现在认为,对于某些患有炎症性疾病的人来说,使用益生菌代谢物可能比使用细菌活菌更明智,特别是对那些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的人群。因为它们能够减轻炎症并帮助维持肠道内稳态,益生菌代谢物可能成为下一波用于促进肠道健康的补充剂。

益生元

什么是后生元?

后生元是益生菌发酵产生的副产物。当益生菌以某种纤维分子为食而茁壮成长时,它们会留下一些所谓的“代谢废物”,这就是“后生元”。肠道微生物会自然释放后生元,后生元反过来又有助于调节肠道菌群的组成。

作为益生菌的一种代谢废物,听起来可能不那么令人印象深刻,但是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益生菌代谢物也可能在肠道健康中扮演重要角色。大多数细菌的免疫调节活性都与它们的代谢产物有关。益生菌代谢产物的健康益处包括帮助治疗:

  • 炎症性疾病,包括肠易激综合征
  • 肥胖引起的副作用
  • 过敏反应,比如皮炎或结膜炎
  • 肠道相关的问题,比如肠漏综合征、肠道菌群失调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
  • 炎症引起的关节疼痛
  • 糖尿病和前驱糖尿病
  • 眼部问题,包括过敏性结膜炎
  • 接触环境刺激物引起的副作用
  • 皮肤问题,包括痤疮或湿疹
  • ……

虽然还需要进一步了解益生菌代谢物是如何促进体内平衡的,但它们似乎可以通过抗病原菌活性和促进有益细菌的生长来帮助调节微生物群落。它们似乎也可以通过其调节作用帮助免疫系统适应肠道细菌的变化。

后生元

后生元包括:

  • 短链脂肪酸,比如乙酸、丙酸和丁酸。它们是由不可消化的碳水化合物经细菌发酵产生的。这些脂肪酸为结肠提供主要的能量来源,并在肠道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中发挥作用。它们可以影响许多代谢过程
  • 细菌素
  • 胞外多糖,是细菌在生长代谢过程中分泌到细胞壁外的一种水溶性多糖
  • 胞壁酰二肽
  • 磷壁酸
  • Lactocepin(细胞外膜的丝氨酸蛋白酶)
  • ……


益生菌、益生元和后生元

人体是数以万亿计的细菌的家园,它们合在一起被称为微生物群落。益生菌、益生元和后生元可以共同帮助保持微生物群落的平衡。

肠道细菌能够向大脑和身体其它部位发送炎症信号,改变食物的消化方式、激素的产生方式、胰岛素降血糖的能力以及许多其它功能。当肠道微生物群落中病原体占主导时,就会发生菌群失调,这与腹泻、过敏、肠易激综合征或炎症性肠病等疾病有关。这些疾病通常是通过药物治疗,包括抗炎药或免疫调节药物;然而,它们通常会引起副作用。

  • 益生元通常是一些可溶性的纤维,它们的主要作用是通过给益生菌提供能量来促进它们的生长。它们是人类无法消化的,也就是说,它们不会被分解或吸收,而是通过人类的消化系统直到到达大肠的下部,在这里被细菌所发酵利用。
  • 常见的益生元类型包括低聚糖、阿拉伯半乳聚糖、低聚果糖和菊粉。最好的益生元食物来源是植物类食物,比如根茎类蔬菜、某些未成熟的水果、谷物和豆类等。在饮食中加入更多的富含膳食纤维食物,可以增加益生元的摄入。
  • 益生菌是能够促进宿主健康的活性微生物补充剂,例如:双歧杆菌和乳酸菌。益生菌可以促进肠道屏障功能、调节炎症、产生活性氧、调节细胞凋亡、帮助激素和神经递质的产生。
  • 活性益生菌可以以补充剂的形式摄入。此外,某些发酵食品也含有益生菌,包括酸奶、酸菜和泡菜等等。
  • 当益生菌与益生元结合时,通常被称为合生元。因为益生元可以促进益生菌的生长,因此它们可能提供更大的益处。

后生元的五个健康益处

1、帮助促进有益细菌的生长

益生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代谢产物除了帮助益生菌生长外,还能够以某种方式模拟益生菌的活性。代谢产物所促进的乳酸菌的生长具有很多健康益处,包括帮助清除体内的重金属和降低病毒和毒素的水平。使用益生菌代谢物最有前景的一点是益生菌代谢物可以模拟益生菌的健康益处和治疗效果,同时可以避免服用活性微生物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对那些肠道屏障功能不成熟或免疫防御受损的人群。

此外,有证据表明,由于受热而死亡的益生菌在胃肠道中也可能具有“后生元”的功能。这些被杀死的微生物可以保持它们的结构并继续对宿主发挥有益作用,例如加速肠道屏障的成熟和愈合。

2、降低有害病原菌的水平

我们的身体是有益菌和有害菌共同的家园。一些天然物质,包括某些草药和植物,具有天然的抗菌特性,可以减少有害细菌,从而有助于预防感染和疾病。益生菌代谢物也可能具有类似的抗菌能力,因此,可能成为支持免疫系统抵御病原体的下一个前沿。一些可以被益生菌代谢物减少的病原体包括单核增生李斯特菌,产气荚膜梭菌,肠道沙门氏菌和大肠杆菌。

3、帮助降低炎症性疾病和氧化应激

研究发现,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可以共同帮助调节炎症/免疫反应。益生菌代谢产生的短链脂肪酸,例如,乙酸、丙酸和丁酸,与炎症抑制、活性氧产生减少和细胞凋亡调节有关。

由于它们能够减轻炎症,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可以共同帮助治疗肠易激综合征和炎症性肠病的症状以及许多其它炎症性疾病。益生菌结合在一起可以帮助治疗IBS和IBD的症状,以及许多其他炎症条件。一些研究甚至表明,在某些情况下,当益生菌对发炎的胃肠道组织没有帮助或者不一定安全时,益生菌代谢物可能治疗急性炎症期的炎症性肠病患者的一种安全的选择。

4、帮助降低血糖和预防糖尿病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一项研究发现,在患有前驱糖尿病的肥胖人群中,使用益生菌代谢物可以降低血糖水平。益生菌代谢物具有抗糖尿病的作用,是因为它们可以改善人体对胰岛素的利用。研究表明,益生菌代谢物的作用机制包括减少脂肪炎症和降低肝脏胰岛素抵抗。

给小鼠注射了一种叫做胞壁酰二肽的后生元,即使在没有减掉任何体重的情况下,也能减少脂肪炎症和葡萄糖耐受不良。某些后生元被认为是对肥胖或糖尿病患者具有多种保护作用的“胰岛素增敏剂”。

5、对于那些免疫系统功能受损的人群也具有很好的耐受性

研究发现,益生菌对减少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有效,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是导致早产儿并发症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特点是肠道损伤和炎症。大约每10名早产儿中就有1人患有该病。

虽然益生菌目前被认为是治疗这种毁灭性疾病最有希望的治疗方法,但研究人员也正在使用益生元和益生菌代谢物作为益生菌的潜在替代品或辅助疗法。益生菌及其代谢产物对于婴儿的消化、吸收、营养储存、发育和免疫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些婴儿对于补充活性微生物制剂不能耐受,但可能对益生元和后生元反应良好。

婴儿为细菌提供了一个好客、温度稳定、营养丰富的环境,同时也从共生细菌中获益。后生元可以保护婴儿肠道不受引起炎症的病原菌的侵害,促进有益菌的生长,控制上皮细胞免疫反应,维持肠道内稳态。

注意事项

使用益生菌、益生元和后生元在改善消化健康和其它症状方面在不同人群中肯定会有很大的不同,仅仅以补充剂的形式补充它们可能还不足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后生元是细菌发酵的副产物。微生物群可以自然释放后生元,反过来又有助于调节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后生元的健康益处包括减少炎症,模仿益生菌的作用,杀死病原体,调节激素和胰岛素水平,提高免疫力。改善体内后生元浓度的方法包括补充富含益生元和益生菌的食物以及服用某些补充剂。当它们与生活方式的改变相结合时效果更好,特别是健康饮食、减少毒素或不必要的药物的摄入以及控制压力。



益生菌与呼吸道感染

过敏菌阅读(1322)

呼吸道感染是致病性微生物侵入呼吸道并进行繁殖导致的疾病。根据其部位分为上呼吸道感染和下呼吸道感染。呼吸道感染也可分为病毒性感染和细菌性感染,无论是上呼吸道感染还是下呼吸道感染,绝大部分是由病毒引起的。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表现为普通感冒、急性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病毒性下呼吸道感染表现为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等。

呼吸道感染是很常见的公共卫生问题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现在关于呼吸道感染的治疗、诊断、预防和重症监护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呼吸道感染仍然是全世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仍然是导致免疫正常人群呼吸道细菌感染的主要原因。儿童社会获得性肺炎是发展中国家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之一。在没有接受过抗生素治疗的儿童中,临床肺炎的主要细菌性病因是肺炎链球菌和B型流感嗜血杆菌,而主要病毒性病因是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流感病毒等。

全世界都在努力研制和改进通用疫苗,并降低全球呼吸道感染的死亡率。预防感染性疾病最重要的两种策略是健康营养和使用有效的疫苗。从历史上看,通过营养改善,感染导致的死亡确实减少了。大量研究也表明,营养、免疫功能和感染性疾病之间存在强有力的联系。疫苗的发展和大量使用也使世界各地消灭了许多感染性疾病。益生菌则可以完美用于这两种策略,它们已被用于开发各种具有免疫刺激能力的益生菌食品,这将增强宿主对感染的抵抗力。 


益生菌可以有效地刺激共同黏膜免疫系统

一些研究表明某些益生菌菌株可以通过它们的免疫调节活性对宿主产生有益作用。关于乳酸菌调节的免疫保护增强的研究大多集中在胃肠道病原体。然而,一个黏膜部位受刺激的免疫细胞会扩散并迁移到其它黏膜部位,称为共同黏膜免疫系统。许多研究也开始关注益生菌是否可以有效地刺激共同黏膜免疫系统,也为其它黏膜部位提供保护。确实如此,益生菌表现出预防呼吸道感染的潜力。

益生菌与细菌性呼吸道感染

研究人员利用肺炎链球菌感染免疫功能正常的成年小鼠,研究了益生菌对改善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免疫应答的潜在作用。小鼠经鼻感染肺炎链球菌显著增加肺泡毛细血管屏障通透性和引起肺细胞损伤。肺组织病理学检查显示炎症反应逐渐加重。口服益生菌可以增加小鼠对细菌性呼吸道病原体肺炎链球菌的抵抗力;口服益生菌也能够增加肺部和血液中的肺炎链球菌的清除率,提高受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和减少肺损伤。益生菌的这些作用与呼吸道先天性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上调有关,不同益生菌菌株、不同剂量和不同使用周期表现出不同的效果。 

鼻腔给药诱导的呼吸系统免疫反应通常优于口腔给药,研究人员关注了益生菌鼻腔刺激提高呼吸系统免疫反应的能力,看看益生菌鼻腔刺激是否可以增加对肺炎链球菌感染的抵抗力。确实,经鼻补充益生菌能够减少肺炎链球菌在鼻腔和咽部的定殖,减少肺内病原体的数量。

益生菌对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机制

1)口服益生菌可以显著增加远离胃肠道部位的巨噬细胞的活性,特别是肺泡巨噬细胞和腹膜巨噬细胞的噬菌作用和杀菌活性以及产生细胞因子的能力。IFN-γ是主要的巨噬细胞活化细胞因子,在先天免疫中发挥关键作用,特定益生菌菌株可以诱导血清IFN-γ的浓度显著增加。益生菌诱导的IFN-γ产生的增加可以调节腹膜巨噬细胞和肺泡巨噬细胞的刺激作用。口服益生菌对肺泡巨噬细胞功能的改善可以部分解释益生菌增加对细菌性呼吸道感染的抵抗力。 

2)细菌感染后,口服益生菌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TNF-α水平显著升高。支气管肺泡灌洗液TNF-α水平增加使得更多的中性粒细胞从肺部血管进入肺泡腔,使得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巨噬细胞的激活增加。此外,益生菌还能诱导全身先天免疫反应的激活,表现为血液中性粒细胞的数目增加和杀菌功能增强。

3)虽然中性粒细胞是宿主防御入侵病原体的关键组成部分,但它们也被认为是各种炎症性疾病中组织损伤的调节因子。因此,通过抗炎细胞因子调节炎症反应可以防止对宿主的损伤。益生菌可以参与组织保护,对抗炎症过程中的有害影响。细菌性呼吸道感染之前补充益生菌可导致肺和血清中抗炎症的IL-10水平的显著升高。IL-10在减轻肺部肺炎链球菌感染导致的炎症损伤和病理生理改变方面具有重要价值。益生菌可以有益调节促炎的TNF-α和抗炎IL-10之间的平衡,刺激更有效的炎症反应以对抗感染。 

4)共生菌诱导的肠道免疫反应中,来自肠道菌群的抗原呈递导致大量IgA的产生。IgA产生细胞数量的增加是益生菌诱导的最明显的特性。口服益生菌可以增加小肠固有层IgA产生细胞的数量。黏膜免疫系统是一种常见的免疫系统,受刺激的黏膜组织中的免疫细胞在黏膜组织中扩散并迁移到不同的黏膜部位。这意味着口服免疫刺激可以诱导肠道远端黏膜部位的免疫。口服特定益生菌菌株也能够诱导IgA循环,增加呼吸道中IgA产生细胞的数量。

5)病原菌感染后,益生菌还能提高呼吸道病原体特异性IgA的产生。感染过程中呼吸道特异性IgA的产生非常重要,因为它可以防止病原体在黏膜组织中的定植和随后向全身的扩散。此外,特定的IgA抗体可以结合抗原,使抗原的进入减到最小,从而减少炎症反应,防止对组织的潜在有害影响。

细菌致病机制

6)口服特定益生菌可以提高肺部树突状细胞调节的抗原呈递。抗原呈递细胞通过摄取、加工处理抗原,并将处理过的抗原呈递给T和B淋巴细胞的过程。树突状细胞是目前所知的功能最强的抗原呈递细胞,在产生有效的免疫反应的过程中,树突状细胞必须克服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树突状细胞产生的IL-6可以使其从自然发生的调节性T细胞的抑制中释放出来。其它细胞因子也能够触发树突状细胞的激活和成熟,其中包括促炎症细胞因子,比如TNF-α。益生菌的预防性治疗能够在病原性细菌感染后增加呼吸道IL-6和TNF-α的水平,以触发树突状细胞激活。 

7) 益生菌鼻腔刺激能够通过诱导局部和全身先天和特异性免疫反应来提高病原菌的清除率。鼻相关淋巴组织中含有所有诱导和调节黏膜免疫反应所需的免疫细胞。此外,鼻相关淋巴组织可以通过将病原体负担降低到仅仅能够在肺下部引起最小炎症的水平来发挥重要作用。在病原菌感染之前经鼻内使用特定益生菌启动鼻相关淋巴组织能够减少鼻腔中的病原体的数量和到达肺部的病原菌数量。鼻内接种益生菌的作用也可以理解为降低病原菌对呼吸道上皮的粘附,因为鼻内使用益生菌可以竞争性地排除病原菌。此外,鼻内益生菌处理也可以增加肺泡巨噬细胞的激活和增强中性粒细胞的杀菌功能。

8)益生菌还可以通过产生抗菌物质,对病原体具有直接的抗菌活性。


益生菌还可以通过产生抗菌物质

益生菌和病毒性呼吸道感染

病毒性病原体是急性呼吸道疾病最常见的病因,尽管经过多年的研究,目前对抗感染的预防和治疗策略仍显不足。流感病毒是人类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原因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因为它们可能造成高发病率和死亡率。另一个重要的病毒性病原体是呼吸道合胞体病毒,它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的主要病原体,也是老年人呼吸道感染的新兴病原体。有证据表明,益生菌能够增强机体对呼吸道病毒感染的抵抗力。

首次证明益生菌对流感病毒感染的有益作用使用的是短双歧杆菌(Bifidobacterium breve YIT4064)。体外研究表明,该菌株可以增加抗流感病毒、抗轮状病毒和抗脊髓灰质炎病毒抗体的产生,以应对各自病毒的感染。口服短双歧杆菌YIT4064可以保护小鼠免受流感病毒的感染,降低流感病毒感染的症状发生率,提高生存率。

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是一种RNA病毒,研究人员利用鼻腔注射poly(I:C)模拟肺部RNA病毒感染后的促炎症和病理结果,这可以诱导明显的肺功能受损,促炎症细胞因子产生和炎症细胞进入呼吸道。poly(I:C)还可以诱导呼吸道上皮细胞死亡和上皮屏障功能受损;此外,还可以导致中性粒细胞和单核细胞流入肺。这些病理结果与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类似。感染前补充鼠李糖乳杆菌可以显著减轻感染后的炎症损伤和病理改变。

病毒性感染


益生菌对抗病毒性呼吸道感染的可能机制

1)病毒需要通过结合细胞表面受体分子才能实现对宿主细胞的感染。鼻内使用益生菌可以直接与病毒结合,抑制病毒对宿主细胞受体的附着;益生菌在呼吸道上皮表面的粘附可能通过非特异性阻断受体位点或通过竞争特定受体阻断病毒与受体的结合。

2)益生菌可通过巨噬细胞和树突状细胞调节和激活免疫反应。免疫反应一旦激活,CD8+ T淋巴细胞会分化为细胞毒性的T淋巴细胞,破坏病毒感染的细胞;而CD4+ T淋巴细胞会分化为Th1和Th2细胞。Th1细胞可激活吞噬细胞,促进病毒消灭;Th2细胞诱导B细胞增生,转移到黏膜相关淋巴组织中的二级淋巴器官,并分化成产免疫球蛋白的浆细胞,最终迁移回到感染部位。

3)益生菌可通过增强体液免疫反应来预防呼吸道病毒感染。口服特定益生菌能够提高呼吸道黏膜和肺部IgA和IgG抗流感病毒抗体的水平,增强宿主对流感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因此,益生菌不仅能对抗细菌性呼吸道感染,还能调节机体和黏膜对抗呼吸道病毒抗体的产生。

4)鼻内使用益生菌可以刺激呼吸道细胞免疫,显著增强宿主对流感病毒感染的抵抗力。流感病毒感染后,鼻内使用特定益生菌可以提高纵隔淋巴结细胞IFN-γ和TNF-α的水平。同时,口服特定益生菌也可以增强脾和肺部自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增加鼻淋巴细胞IFN-γ和TNF-α的产生。所以,益生菌可能刺激Th1细胞和自然杀伤细胞迁移到纵隔淋巴结,然后经过胸导管和血流迁移到脾脏、肺和鼻相关淋巴组织。 

5) I型干扰素具有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包括IFN-α和IFN-β。口服特定益生菌可以通过刺激1型干扰素的产生增强对流感病毒感染的保护作用,表明口服益生菌可以刺激呼吸道先天抗病毒反应。小鼠研究表明,流感病毒感染早期,很难在小鼠血清中检测到IFN-β,但是补充特定益生菌的感染小鼠血清中却可以检测到。这表明,益生菌诱导IFN-β产生增加,有助于增加对流感病毒感染的抵抗力。

益生菌调节促炎因子与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

6)在急性病毒性肺部感染期间,必须严格调控宿主的炎症反应,使病原体得以清除,但同时又要限制炎症对气体交换的有害影响。抗炎和促炎调节因子的适当平衡对安全有效的抗病毒免疫反应至关重要。过度的TNF-α/IL-8/MCP-1反应可导致免疫病理反应增加。TNF-α有助于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早期病毒的清除,但呼吸道合胞体病毒感染晚期持续的产生TNF-α则会加重疾病和组织损伤。补充益生菌可减少病毒感染后呼吸道TNF-α、IL-6、IL-8和MCP-1的产生,这些促炎因子的减少可以部分解释肺损伤的降低。病毒感染前补充特定益生菌可诱导肺部和血清抗炎因子IL-10显著增加,对于减轻病毒感染后的炎症损伤和病理改变至关重要。因此,益生菌可能可以有效调节促炎因子和抗炎因子之间的平衡,允许有效的炎症反应以对抗感染和避免组织损伤。

益生菌增强体液免疫预防病毒性感染

益生菌在呼吸道感染临床试验中的作用

一些临床试验评估了益生菌在预防人类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在评价益生菌对呼吸道感染发生率的影响时发现了不同的结果。大多数研究表明,益生菌可以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也可以显著降低呼吸道感染后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

有研究调查了健康成年志愿者在流感疫苗接种后益生菌对疫苗特异性抗体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补充特定益生菌菌株可以增加对疫苗接种的适应性免疫反应,包括黏膜和全身抗体反应。此外,补充益生菌后IgG1和IgG3均显著增加,表明Th1和Th2淋巴细胞活性均得到促进。

减少发展中国家学龄前儿童可预防性儿童疾病是一项重要的公共卫生目标,这不仅会影响死亡率,也会影响儿童的更好发育。据估计,每年有超过52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于肺炎和腹泻等可预防性感染性疾病。全球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有21%可归因于营养不良及其与可预防感染性疾病的协同作用。益生菌可能可以提供一种潜在的干预措施,以减少常见的儿童疾病发生。研究人员评估了补充益生菌酸奶对儿童肠道和非肠道相关疾病的影响。特定益生菌菌株可以提高黏膜免疫,降低儿童肠道和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是上呼吸道感染,随后是咽喉炎、下呼吸道感染和腹泻。补充益生菌酸奶的儿童中34%发生某种类型的感染时间,而在不补充益生菌的儿童中这一数值高达66%,表明益生菌可显著降低儿童感染性事件的发生。同时,研究人员以感染期间是否发烧以及是否需要抗生素治疗作为评价感染严重程度的指标。结果发现补充益生菌的儿童中,出现发烧的情况明显减少,对抗生素治疗的需求也轻微减少,表明感染严重程度的降低。

益生菌临床减低儿童的易感性

多项研究表明益生菌能够提高儿童的肠道免疫力,降低儿童对肠道致病菌的易感性。相反,很少有研究评估益生菌是否能够预防儿童呼吸道感染并降低其严重程度。一些研究调查了益生菌在预防日托中心儿童呼吸道感染中的作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表明,特定益生菌菌株可以降低日托中心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数量;此外,还可以显著降低在儿科病房住院的儿童发生医院呼吸道感染的风险。并非所有能够刺激肠道防御的益生菌菌株都能够提高呼吸道免疫。因此,特定益生菌菌株可能具有特定功能特性。然而,其中一些菌株比其它菌株更能发挥功能作用,因此根据它们的治疗用途对特定菌株进行深入研究是很重要的。 

总结

微生物群与全身粘膜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参与调节局部和全身免疫。微生物群在人类免疫中发挥重要作用,包括抵抗感染、自身免疫紊乱、某些过敏和癌症等。

由于呼吸道感染非常常见,特别是对儿童和老人的发病和死亡有重大影响,因此预防呼吸道感染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公共卫生挑战。在许多国家,儿童每年都会经历3-6次上呼吸道感染,其中40%的儿童至少会经历一次急性中耳炎发作,这也是儿童抗生素治疗的主要原因。因此,减少5-10%的发病率将对临床、公共卫生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当前最重要的全球卫生问题之一是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治疗中抗生素使用不当导致的抗生素耐药性增加。

抗生素滥用往往会进一步加剧人体微生物群的失调。人类微生物群的这些变化,特别是在生命早期,不幸地导致了新的儿童期流行病的出现,比如过敏、某些自体免疫性疾病、肥胖甚至癌症。预防感冒的方法应该简单、成本低、无不良反应,以便在临床上有用,从而为公众所接受。

益生菌替代抗生素称为新话题

预防和减少呼吸道和胃肠道疾病的症状是膳食补充益生菌在健康人群中越来越受欢迎的主要原因。特定益生菌可通过各种方法促进局部和系统免疫,包括定殖抗力、增加自然杀伤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某些细胞因子与细菌素的释放、增强抗体反应、增强疫苗反应、刺激非特异性免疫、增强体液和细胞免疫。不同的益生菌对人体先天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具有不同的刺激作用,并协同调节代谢和免疫稳态。益生菌菌株特异性和宿主遗传背景可能是免疫反应差异调节的原因。

益生菌在预防呼吸道感染和降低感染症状的严重程度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而且似乎比其它干预措施更有潜力。大多数研究发现预防性使用益生菌对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抗生素处方以及单次发作的严重程度方面至少有一个有益的影响。值得注意的是,儿童期呼吸道感染的数量即使是最低限度的减少,在发病率和节省费用方面也会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可以建议预防性地使用某些特定的益生菌菌株来预防呼吸道感染,特别是那些经常发生呼吸道感染和使用抗生素的人群。

长期补充益生菌有良好的安全性


最后,长期补充益生菌也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关于益生菌菌株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很少。一种安全、相对廉价和有效的干预措施来预防呼吸道感染将对公共卫生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减少抗生素耐药性将是一项重大成就。





冬季感冒频发,两大方法教你怎样提高免疫力

过敏菌阅读(661)

天儿是忽冷忽热,但是办公室里就是有的人总是一件薄外套却很少感冒;可也有的人恨不得里里外外都包裹得严严实实,却动不动就头疼脑热打喷嚏。这不得不说个体的免疫力有很大的差异性。那么天生免疫力低的人怎么办,难道就等着被病菌俘获吗?

忽冷忽热,感冒频发


人体免疫系统可分为三个部分。一部分为免疫器官,如骨髓、脾脏、淋巴结、扁桃体等;一部分为免疫细胞,如白细胞、血小板等;还有一部分为免疫活性物质,如抗体、溶菌酶、补体、免疫球蛋白等。

免疫器官的功能强弱跟遗传因素有很大关系,而我们常说的提高免疫力主要是通过调节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提高自身免疫能力。宝典君总结了两种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可以作为参考。

1. 运动法

一说运动,可能很多人有点失望。大部分人都尝试过运动,但是并没见到明显效果。宝典君只能说如果不懂得运动提升免疫力的原理和方法,常常是费力不讨好。


毋庸置疑,运动可以使体温升高,而体温升高说明身体中的免疫细胞活性强,而且正在抵抗和消灭病毒和致病菌,这和发烧的原理有些相似。

另外,长期而有规律的运动会让身体内的白细胞有所上升,久而久之,免疫系统就会强大起来。

运动提高免疫力

但是很多人偶尔心血来潮,一运动就是好几个小时,这样并不能起到什么效果。科学的运动做法是每周锻炼3-5次,每次运动时间控制在40-60分钟,运动强度不宜过大。而且要持续运动12周可能才会达到提高免疫力的目的。

2. 食补法

益生菌提高免疫力的方法对很多人来说都不陌生,尤其利用益生菌,维护肠道菌群平衡,可以提高机体对病菌的抵抗能力,宝典君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今天,宝典君要为大家科普另外一种营养物质——酵母β-葡聚糖。

如果你留心观察一些保健品成分表可能会发现酵母β-葡聚糖,那它到底是什么呢?

酵母β-葡聚糖其实是一种多糖,会在某些微生物生长过程中自然分泌,比如灵芝和松茸等菌类中,酵母β-葡聚糖含量很高。

食补,灵芝提高免疫力

骨髓作为人体的重要免疫器官,可以生成淋巴细胞、血小板以及白细胞等大量的免疫细胞。酵母β-葡聚糖不仅能够帮助提高骨髓分泌单核细胞、中性粒白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效率,而且酵母β-葡聚糖还能刺激免疫细胞的活性,提高免疫细胞抵抗病菌、病毒的能力。

燕麦提高免疫力

除此之外,酵母β-葡聚糖已经被科学认证能够释放白介素。

白介素是一种淋巴因子,它在人体免疫细胞中间相互作用,促进免疫T细胞和免疫B细胞增殖,而人体免疫T细胞数量下降是感染流行性感冒的主要原因之一。

说了这么多,怎么才能通过食补丰富体内的酵母β-葡聚糖呢,难不成天天松茸、灵芝这么补着吗?

其实,像蟹味菇等很多菌类植物都含有丰富的酵母β-葡聚糖,此外酵母、燕麦、大麦中也含有酵母β-葡聚糖成分。如果觉得自身免疫力低下,已经对生活和工作造成困扰了,也可以选择补充一些富含酵母β-葡聚糖的保健食品,见效更快。

我们是攀基生物,我们提供攀基益生菌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