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基益生菌,改善食物不耐受,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症状,效果好,三甲医院专家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攀基生物“

肠胃不好其实都是你的这些换习惯造成的

过敏菌阅读(1038)

肠胃不仅是人体最重要的消化器官,也是最大的免疫系统,它不能要负责吸收食物的营养提供给全身所用,还是抵御细菌和有害物质的第一道天然防线,所以肠胃的健康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其实就是等于人体的健康。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不看重肠胃的健康,相信很多人都是只会在拉肚子,消化不良,便秘等身体不适的时候才会想起它,还有很大一部分的人在生活中存在一些坏习惯,而这些也是无时无刻折磨着肠胃,那么都有那些坏习惯折磨着我们的肠胃呢?

1、不吃早餐

我们人体经过一夜的休息,早上起来胃部会空空的,此时的胃部的胃酸浓度会比较高,如果不吃早餐的话,胃酸就会因为没有食物可消化,损伤到肠胃黏膜。时间一长就很容易诱发胃溃疡。

其实早上吃早餐不但可以稀释胃部的胃酸,还有可能增加肠胃的蠕动、促进排便。因此,改掉不吃早餐习惯吧,别再折磨你的肠胃了。



2、晚餐吃太饱

很多人习惯晚餐吃很饱,睡觉前还要去吃一顿宵夜,如果长时间如此,健康的肠胃都会在这样的习惯中破坏掉,而且晚餐如果吃太饱不但会影响睡眠质量,还会是肠胃一直处于一个紧张工作的状态中,剥夺了肠胃休息的时间,就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胃胀等症状出现。

因此,我们应该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要遵循:“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吃7-8分饱即可”。平时还要注意饮食的清淡,重口味的食物该少吃还是少吃吧。



3、吃饱就睡觉

其实人在吃完饭之后,一般是需要给肠胃1~2小时消化吸收的,而食物会在4~5个小时后才会将食物排空。所以刚吃饱饭是肠胃功能的旺盛时期。但人体在睡觉时候,身体多数器官都处于一个“休息”状态,而睡觉时如果处于抱腹状态的话,会迫使肠胃加快工作的速度,打破了机体状态平衡,时间一长就很容易出现消化不良和吸收不好的情况出现。

所以晚上在我们吃完饭之后最好不要急着躺下去,可以站一会或者是出去散散步。



那么肠胃不好要怎么调理呢?

唾液乳杆菌、嗜酸乳杆菌植物乳杆菌三联活菌制剂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效果好,不良反应少。 《中国医学创新》第14卷第10期

近年研究发现,益生菌具有广谱的抗菌活性,不仅能提高消化道内其他有益菌的数量和活性,而且也可抑制Hp在胃黏膜上皮的定植和生长,抑制Hp感染后的炎症及免疫反应,稳定胃黏膜屏障,起到保护胃黏膜的作用(引用:国外医学,老年医学分册2007年1月第28卷第1期)。

益生菌能长期吃吗?千万不要产生心理依赖

过敏菌阅读(827)

经常听到有人说:“长期服用人工培养的益生菌,会让人体肠道失去自产有益菌的能力,还会对这种人工培养的益生菌产生依赖,之后就只能靠这种人工培养的益生菌制剂”。听到这里小益只能微微一笑,其实益生菌本身是人体“原住民”,是和人体共生的有益微生物。科学的服用益生菌制剂,其实是在壮大我们人体的健康盟友——人体原有的益生菌群。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益生菌是怎么来的?
其实在生命降临人世间之前,体内是没有微生物的,但是从生命降生那一刻起,婴儿的全身上下就会开始与微生物共存,我们从出生时,就会从母亲的产道,母乳来获取益生菌。而对于新生儿来说,附着在其体表的微生物对体内的免疫系统发育至关重要。

关于我们肠道的微生态世界,其实还有一个占位理论,我们假设我们人体肠道内一共有100个位置,分别一半是有益菌,另一半是有害菌,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肠道菌群会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但如果我们通过摄入益生菌来抢夺有害菌的位置,有益菌的占比就会越大,有害菌疾病的可能就会大大降低。

其实我们人体菌群平衡时动态的,会不断发生变化,会根据每个人的饮食,生活环境,日常作息,等等发生变化。如果经常熬夜,使用抗生素和不健康的饮食都会让菌群失去平衡,而菌群失去平衡之后,有害菌就会借此机会大量的繁殖,这时人体就很容易出现肠道问题。

夏天宝宝怎么护理,亲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过敏菌阅读(785)

在夏季如何给宝宝护理应该是很多新手爸爸妈妈最为头痛的事情,既不能让风扇空调对着吹,又不能让宝宝热着,还要注意不能让宝宝着凉,真的是让新手爸爸妈妈头痛不已,今天小益就为各位新手妈妈献上一份夏季宝宝护理秘籍。

1、夏季怎么给宝宝穿衣服?

其实为宝宝挑选衣服,好不好看并不重要的,重要的是要让宝宝穿的舒适,所以在炎热的夏天,宝宝的衣服一定要选择柔软,清凉透气的面料,如:纯棉和丝绸的衣服都比较适合宝宝穿。除此之外,如果想要宝宝在夏天清凉和舒适,蓝色系的衣服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因为蓝色总会让人很自然的联想到天空和大海,而从视觉上会给人清凉舒适的感觉。

另外,宝宝穿的件数也是有讲究的,如一岁以下的宝宝,由于此时的宝宝运动量会比较少,所以穿的件数和爸爸妈妈差不多就就可以了,而一岁以上的宝宝活泼好动、比较容易出汗,所以宝宝的衣服可以适量减少,如:女宝宝可以穿无袖连衣裙,男宝宝穿短袖加短裤,只要切记一点就即可,就是只要鼻尖和四肢马上去不凉说明就合适了。

2、夏季宝宝如何喝水?

相信这个问题难倒了一部分新手妈妈。夏天即使宝宝活动,宝宝身体所蒸发的水分也不少,所以在夏季尤其要注意给宝宝补充水分。其实宝宝夏季补充水分,开水的是上上之选,宝妈尽量不要给宝宝喝碳酸饮料。在这个要特别提醒的是,在夏季千万不要等到宝宝口渴才让他喝水,宝妈们可以遵循少量多次的原则给宝宝喝水。

3、夏季宝宝胃口不好怎么办?

相信这个问题是最多新手妈妈遇到的,也是最为关心的,但其实宝宝在夏季食欲不振是正常的生理现象,这是因为人为了更好的去调节体温,让比较多的血液流向体表,而对内脏器官的供应减少,影响了胃酸的分泌量,导致宝宝的消化功能下降,胃口也变差。那么在夏季妈妈要怎么样做才可以让宝宝恢复正常的好胃口呢?

首先妈妈们要在宝宝的食物上花点功夫,可以做一些酸酸甜甜比较开胃的食物,让宝宝重新对食物有食欲,另外还要注意食物的质量,不仅要保证有营养,还要注重食物的不同花样。这样对促进宝宝食欲有很大帮助。最后,爸爸妈妈还可以考虑帮助孩子恢复菌群平衡。

我们都知道通常不爱吃饭和宝宝本身的肠胃菌群失调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对于断奶时期的宝宝,体内的有益菌数量会减少,有害菌会趁此机会大量的繁殖生长,在这个时候的宝宝就会很容易出现肠胃问题,如果及时的给宝宝帮助宝宝恢复肠道的菌群平衡,自然胃口就好。

肠道年轻了、身体健康了!

过敏菌阅读(789)

 栖息在人体的数以亿计的细菌,形成了一个微小的生态系统,对于维持人体正常生长十分重要。肠道、口腔、皮肤、阴道是人体四大菌库,所包含的细菌种类繁多,数量巨大,肠道中这些细菌形成了肠内微生态菌群。

  益生菌,是对身体健康有益的友善细菌,它们可以增强和保持肠道的自然平衡,也是对全身健康和免疫系统十分重要的平衡,尤其是食物会通过肠道菌群来影响健康,所以“伺候”好肠道,肠道功能强大了,我们才会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反之肠道提前衰老、损伤会引发营养吸收不足会导致身体也提前衰老。

  即肠道年轻了、身体健康了!

  肠道休息

  定期以蔬菜水果为主吃七八成饱,这样能让肠道得到休息,也有利于清空肠道内的食物残渣,如果血糖不稳定,则不要使用此方法。每天喝一灌100毫升的酸奶,有助于补充益生菌。

  定点吃饭

  让自己三餐规律,无论手头工作多么忙,都要按时吃饭。另外饭后不要立刻开始工作,适当活动,不仅对肠道健康有好处,还能提高工作效率。

  睡前少吃

  吃个水果或者可以喝一杯温热的牛奶是比较好的。这样做不会给肠道制造太多额外负担,中段发胖、肚子胀气的问题也一起解决了。

  不偏食

  可以多尝试不同方位的食物,可以在早、中、晚三餐时换换口味。鱼、肉、蛋、蔬菜、水果齐全,全部进肚,一整天都可以吸收均衡营养,肠道才会更高兴,不闹腾。

  不熬夜

  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合理安排好工作和生活时间,让肠道充分休息保持通畅。

益生菌可降低身体突变有害物质的产生

过敏菌阅读(844)

 人体微生态主要由皮肤、口腔、泌尿生殖系统、胃肠道构成,其中胃肠道占了80%的作用。而破坏肠道菌群的常见因素主要有:抗生素应用、感染、饮食不当、气候变化、水土不服等5个因素。

  对人体来说,补充益生菌是非常重要的。益生菌可以保护肠道菌群平衡,纠正肠道的功能紊乱。其作用较大,如有利于缓解胃肠道不适,治疗腹泻,肠炎等;改善乳糖不耐症;调节免疫;防治阴道炎;降低过敏反应;抗突变等。

  恢复胃肠道微生态环境的平衡,改善肠道功能紊乱的作用机理:与有害菌竞争营养物质和粘附位点;促进肠蠕动、降低肠道pH值;刺激宿主的防御机制,在肠道上皮细胞;形成一层保护膜,阻止有害菌的入侵…

  活菌和死菌均能粘附在肠道上,刺激产生作用,但是活菌的效果更强。其中,活菌和辐射灭活菌效果比较明确,而热灭活菌无法产生作用机制,缓解症状。一般我们现在的饮食,都是热灭活。

  活菌比死菌更容易刺激身体的免疫功能,增强乳酸消化吸收,增加肠道细胞的通透性,加快过敏后的机体恢复作用。

  活性益生菌可降低身体突变有害物质的产生,研究表明,灭活的乳酸杆菌和活菌具有相同的抗过敏效果,增强肠道屏障功能,减少过敏现象的发生,增强免疫细胞增殖,加速过敏后机体恢复。

  益生菌一般运用于药物、食物(酸奶)上,酸奶中的活性菌一般情况下,都需要低温保存,灭活性的则一般是低温保存。

肠道好 不易老

过敏菌阅读(1375)

 肠道健康,人不老。肠道在人体里面,负责消化、吸收及排泄,每天必须辛勤工作,将吃进去身体里面的食物消化成各个器官与细胞可以吸收的养分,再透过血液输送给全身使用,并排出不必要的残渣废物。想要肠道健康,别忘了每天吃对食物!

  肠道是身体中最先衰老的器官。肠道衰老,蠕动减慢带来的最大问题就是便秘。大量的宿便堵塞在肠道里,会被肠道当作“营养”重新吸收,出现肤色晦暗、长斑等问题。

  那么该怎样为肠道减负呢?

  1.每天早上起床后喝250㏄温水

  唤醒肠道+清肠

  喝水能够促进肠道蠕动,如果水分不足会造成便秘,早上未进食之前喝水,肠胃运作功能会比平常快速,当水分输送到大肠后,会增加粪便含水量,协助排便,有消除便秘的效果。

  温水有热度,与人体体温相近,不会刺激胃壁,喝温水比凉水来得好。专家建议早上空腹喝1到2杯水,1杯约250㏄。

  2.每天饮用至少2000㏄水

  代谢顺畅远离便秘

  身体是水做的,然而,喝水不足是现代人的通病,有人不喝水的原因是不喜欢经常跑洗手间,甚至会用憋尿方式降低上厕所的次数,但水分不足时,易有便秘问题,若有憋尿习惯,还会引发肾脏炎及肾结石的机率,得不偿失。

  专家建议:每天一定要喝足1500~2000㏄的水,才能促进肠道健康。医师也叮咛,病患要多喝水,且要喝好水,才有滋养细胞作用。至于消瘦、体质寒凉的人,不适合饮用低于体温的冷水,宜喝温开水。

  3.少喝冰水、含糖冰饮

  降低腹泻机率

  现代人喝冰水已司空见惯,尤其是炎炎夏日,常是猛喝冰水、含糖饮料,以为可以散热,殊不知,这是慢性健康杀手。一旦冰水下肚,体温会迅速降低,大脑误以为是体内热量散发出去,于是下达停止排热的命令,

  这时,原本正在排汗的毛孔便会排泄不畅、散热困难,对健康不利。此外,冰水、冷饮也容易刺激咽喉、肠胃,易引起喉痛、腹泻、腹痛、胃痉挛。至于含糖饮料,其糖分高,所含果糖会促使肠道坏菌滋生,易引起肠道发炎。

  4.多吃蔬果促进肠道蠕动

  若又爱喝冰水、含糖冷饮,使得身体寒气过重,一旦气虚,解大便的力量变弱,就会出现解不干净的感受,建议要多补充水分,吃高纤维或温热食物,像全谷杂粮、坚果类,提升体内热气,有助排便。

今日Nature:氨基酸不足,菌群助"肠脑轴"精准调控食欲

过敏菌阅读(810)

 05 月 06 日的《热心肠日报》,我们解读了 9 篇文献,关注:菌群-肠-脑轴,TMAO,牦牛,女性益生菌,肠道真菌,输卵管癌,大肠癌,肥胖,便秘

  Nature:氨基酸摄入不足时,菌群-肠-脑轴如何“精准”调节食欲?

  Nature[42.778]
  ① 氨基酸摄入不足时,果蝇肠细胞中的神经肽CNMamide(CNMa)表达升高,通过作用于神经元上的CNMa受体,产生对必需氨基酸(EAA)的代偿性食欲;② 这种代偿性食欲受共生菌群调节:定植产EAA的菌群可降低果蝇对EAA的食欲,而定植不产亮氨酸或其他EAA的突变菌群,会增加果蝇的CNMa表达和对EAA的食欲;③ 因此,肠细胞能感知饮食和菌群来源的EAA水平,通过上调CNMa的表达水平将EAA缺失的信息传递至大脑,进而调控果蝇对EAA的代偿性食欲。

  【主编评语】

  蛋白质是重要的宏量营养素,摄入不足时可导致营养不良等多种疾病。此前研究表明,在缺乏膳食蛋白质摄入时,动物会增加对富含蛋白质或必需氨基酸(EAA)的食物的食欲,但该现象背后的调控机制尚不清晰。Nature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以果蝇为模型,发现缺乏膳食氨基酸会触发肠细胞中神经肽CNMamide的表达,通过肠-脑轴增加果蝇对EAA的食欲,且这一过程受到肠道菌群的调节。(@mildbreeze)

  【原文信息】

  Response of the microbiome–gut–brain axis in Drosophila to amino acid deficit

  2021-05-05, doi: 10.1038/s41586-021-03522-2

  饮食、肠道菌群与氧化三甲胺之间的关联

  Gut[19.819]
  ① 纳入307名美国健康男性,在6个月期间收集925份粪便样本及473份血液样本,并通过食物频率问卷评估饮食情况;② TMAO浓度与总体肠道菌群组成相关,鉴定出10个细菌物种的丰度与血浆TMAO浓度相关;③ 基于4个细菌物种预测受试者的菌群TMAO产生能力,仅在TMAO产生者中,更高的红肉及胆碱摄入与更高的TMAO浓度相关;④ Alistipes shahii强化了红肉摄入与糖化血红蛋白之间的正相关性;⑤ 胆碱三甲胺裂解酶激活酶等菌群功能与TMAO浓度相关。

  【主编评语】

  肠道菌群代谢产生的氧化三甲胺(TMAO)被认为介导了红肉摄入与较差的心血管代谢健康之间的关联。来自Gut上发表的一项纵向队列研究结果,在307名美国健康男性中,鉴定出了10种与TMAO浓度相关的细菌物种,并发现红肉摄入与TMAO浓度及心血管代谢风险标志物之间的关联受到TMAO相关细菌物种的影响。(@沈志勋)

  【原文信息】

  Interplay between diet and gut microbiome, and circulating concentrations of trimethylamine N-oxide: findings from a longitudinal cohort of US men

  2021-04-29, doi: 10.1136/gutjnl-2020-322473

  龙瑞军+张志刚等:牦牛肠道菌群揭秘如何适应青藏高原季节变迁

  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s[7.067]
  ① 研究季节性转场放牧和连续开放式放牧中,青藏高原季节变迁对牦牛膳食与肠道菌群互作的影响;② 牦牛饲粮全年以禾本科和蔷薇科植物为主,冬、夏成分差异大,冬季更多样;③ 菌群在两种放牧方式中均呈现显著季节动态,且季节性饲粮的周转和菌群组成变化一致;④ 季节间饲粮和菌群差异高于季节内,季节内饲粮差异大于菌群,菌群的丰度与膳食不相关;⑤ 牦牛肠型根据冷暖季节的膳食变化改变,冬季呈现AKK菌-WCHB1-41主导肠型,高效利用氮和能量。

  【主编评语】

  兰州大学龙瑞军和云南大学张志刚与团队在NPJ Biofilms and Microbiome上发表文章,用牦牛肠道菌群如何适应青藏高原环境、季节变迁,来解释极端环境条件下,食物的选择和利用如何影响哺乳动物的生存与健康。同时在实际生产当中也为高原放牧牦牛提供了理论指导。(@好雨)

  【原文信息】

  Seasonal dynamics of diet–gut microbiota interaction in adaptation of yaks to life at high altitude

  2021-04-20, doi: 10.1038/s41522-021-00207-6

  女性益生菌鼠李糖乳杆菌GR-1的前世今生 (综述)

  Trends in Microbiology[13.546]
  ① 健康女性阴道中分离的LGR-1被广泛研究认为对女性健康有益;② 与LGG相比,LGR-1基因组特性表明其更适合阴道环境;③ LGR-1Llp1、Msp1和2、LTA等表面结构使LGR-1具有组织向性粘附、抑制病原菌生物膜形成和粘附以及免疫诱导的特性;④ LGR-1能够用于治疗和预防阴道炎、尿路感染和阴道真菌感染等疾病,维持阴道微生态平衡,并且具有其他益生潜力;⑤ LGR-1的研究说明了解益生菌菌株特性和限制,获取更多证据对益生菌应用的必要性。

  【主编评语】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R-1已经更名为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 GR-1 (LGR-1),是被研究最多的女性益生菌。LGR-1可能具有干预过敏、肠道相关感染、心血管健康、解毒以及益于蜜蜂健康等潜力。但是,文章提醒厂家在声称LGR-1的相关活性时一定要有相关机制和临床证据支撑。同种的其他株系是否具有相似功能尚不能推断。(@Bingbing)

  【原文信息】

  Lacticaseibacillus rhamnosus GR-1, a.k.a. Lactobacillus rhamnosus GR-1: Past and Future Perspectives

  2021-04-14, doi: 10.1016/j.tim.2021.03.010

  厌氧肠道真菌——待挖掘的天然产物藏宝库

  PNAS[9.412]
  ① 对4个代表性的厌氧肠道真菌物种进行多组学分析(基因组、转录组、蛋白组、代谢组、甲基化组);② 鉴定出146种编码生物合成酶(包括非核糖体多肽合成酶及聚酮合成酶)的基因,其中2种真菌的基因组编码了7种细菌素;③ 在植物生物质或可溶性底物的生长条件下,26%的核心生物合成基因被转录;④ 对某一种真菌的培养上清进行LC-MS/MS分析,鉴定出72种天然产物;⑤ 厌氧肠道真菌可产生聚酮化合物——baumin及其它3组独特的天然产物。

  【主编评语】

  厌氧真菌(Neocallimastigomycetes纲)是食草动物消化道中丰度较低的成员。来自PNAS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对4种厌氧肠道真菌物种进行多组学分析,鉴定出了多种编码生物合成酶的基因,并确定了其中具有转录活性的基因,同时验证了酶产物的存在。该研究结果揭示,厌氧肠道真菌中可能含有多种生物活性化合物。(@沈志勋)

  【原文信息】

  Anaerobic gut fungi are an untapped reservoir of natural products

  2021-04-27, doi: 10.1073/pnas.2019855118

  改变微生物组或可抑制输卵管癌发生

  Cancer Research[9.727]
  ① 构建输卵管高级别浆液性癌症的小鼠模型(HGSC),观察肿瘤生长共12个月,前5个月使用抗生素(Abx)处理;② Abx明显减少小鼠的HGSC肿瘤,且进展更缓慢,免疫细胞浸润减少;③ Abx引起肠道菌群长期改变,α多样性显著降低但停药后恢复,阴道菌群组成发生改变;④ Abx诱导的菌群变化并不能完全阻止癌症发展,但可能延缓肿瘤的发生和/或进展,抗生素治疗的效果与特定的菌群有关;⑤ Abx干预后与癌症负相关的拟杆菌目增加,正相关的普氏菌属减少。

  【主编评语】

  研究表明,细菌会影响结肠癌等微生物群落丰富部位的癌症发生和发展。然而,微生物群在相对无菌部位(包括女性上生殖道)对肿瘤发生的影响则知之甚少。近期的研究显示,肠道、阴道或其他地方的微生物群可能参与卵巢癌的发病机制。Cancer Research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在输卵管高级别浆液性癌症的小鼠模型(HGSC)中,微生物组影响肿瘤的进展,且研究使用模型能很好地再现人类疾病的特征,可用于进一步研究改变微生物组是否能改善HGSC对免疫治疗反应较差的问题。(@爱的抉择)

  【原文信息】

  Altering the microbiome inhibits tumorigenesis in a mouse model of oviductal high-grade serous carcinoma

  2021-04-16, doi: 10.1158/0008-5472.CAN-21-0106

  上交医学院:MondoA-TXNIP轴调控大肠癌Treg特性和功能

  Gastroenterology[17.373]
  ① 结直肠癌(CRC)病人的scRNA-seq数据显示,肿瘤内Treg细胞的MondoA-TXNIP轴活性较低,葡萄糖摄取增加;② MondoA缺失的Treg其免疫抑制性较低,选择性促进Th1反应,同时导致小鼠对AOM-DSS诱导的CRC更易感;③ 抑制MondoA-TXNIP轴促进葡萄糖的摄取和糖酵解,诱导高糖酵解的Th17样Treg细胞,促进Th17的炎症,促进IL-17A诱导的CD8+ T细胞耗竭,驱动结直肠癌变;④ 阻断IL-17A抑制肿瘤进展,减少MondoA缺失小鼠对结直肠癌变的易感性。

  【主编评语】

  结直肠癌肿瘤内Tregs的代谢特征和功能尚不明确。肿瘤浸润性Treg被重编程适应低葡萄糖的微环境。葡萄糖反应转录因子MondoA在Tregs中高表达。来自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童雪梅、李斌和Chen Hanbei在Gastroenterology上发表文章,发现肿瘤内Treg细胞的MondoA-TXNIP轴活性较低,葡萄糖摄取增加。Treg细胞中缺失MondoA-TXNIP轴则通过产生高糖酵解的Th17样Treg,促进IL-17A产生,促进CD8+ T细胞的耗竭,从而促进结直肠癌变的发生。即MondoA-TXNIP轴是结直肠癌微环境中调节Treg特性和功能的重要代谢调节因子,是一个很有前途的肿瘤治疗靶点。(@爱的抉择)

  【原文信息】

  MondoA-TXNIP axis maintains regulatory T cell identity and function in colorectal cancer microenvironment

  2021-04-23, doi: 10.1053/j.gastro.2021.04.041

  Cell子刊:下丘脑胆汁酸-TGR5信号可防止肥胖

  Cell Metabolism[21.567]
  ① 食源性肥胖小鼠的下丘脑胆汁酸含量降低,对这些动物中枢给予胆汁酸或特定的TGR5激动剂可通过激活交感神经系统来减重和减脂,从而促进负能量平衡;② 相反,下丘脑内侧基底部TGR5表达的基因下调有利于肥胖的发展,并通过钝化交感神经活动而恶化已建立的肥胖;③ 膳食胆汁酸补充发挥的抗肥胖作用依赖于下丘脑TGR5信号传导;④ 因此,下丘脑TGR5信号传导是一种可以对抗食源性肥胖的自上而下的相关途径,但驱动此作用的具体神经元群还有待确定。

  【主编评语】

  胆汁酸(BAs)通过激活外周组织中的TGR5来改善代谢和发挥减肥作用。TGR5也存在于大脑下丘脑,但下丘脑BA信号是否与体重控制和肥胖病理生理有关尚不清楚。Cell Metabolism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中枢TGR5信号的激活能够对抗食源性肥胖,遗传敲低下丘脑TGR5则促进食源性肥胖。这种调节包括通过交感神经系统调节食物摄入和能量消耗,揭示出肥胖患者体重调节所涉及的胆汁酸依赖性下丘脑机制。(@爱的抉择)

  【原文信息】

  Hypothalamic bile acid-TGR5 signaling protects from obesity

  2021-04-21, doi: 10.1016/j.cmet.2021.04.009

  HTR2B激动剂或可改善糖尿病小鼠的便秘

  Gastroenterology[17.373]
  ① 尽管结肠Tph1 +细胞密度和5-羟色胺(5-HT)水平升高,但男性糖尿病患者的结肠转运延迟;② 糖尿病小鼠的结肠转运不会因肠嗜铬细胞(EC)细胞耗尽而进一步减少;③ HTR2B蛋白主要由结肠Cajal表达,在男性和去卵巢的女性糖尿病患者的结肠肌肉中显著减少;④ 男性糖尿病患者结肠Cajal内Ca2+活性降低;⑤ HTR2B拮抗剂治疗会损害健康男性的结肠迁移运动复合物和结肠动力,而HTR2B激动剂治疗则改善男性和去卵巢的女性糖尿病患者的结肠动力。

  【主编评语】

  便秘通常与糖尿病有关。5-羟色胺(5-HT)主要由肠嗜铬(EC)细胞通过色氨酸羟化酶1(TPH1)产生,是胃肠运动的关键调节因子。然而,5-羟色胺能信号在糖尿病相关便秘中的作用尚不清楚。Gastroenterology近期发表的文章,发现糖尿病小鼠的结肠运动被损伤,而增强HTR2B信号通路可改善病症,提示HTR2B激动剂或可为糖尿病相关便秘提供治疗益处。(@爱的抉择)

  【原文信息】

  Colonic Motility is Improved by the Activation of 5-HT2B Receptors on 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 in Diabetic Mice

  2021-04-23, doi: 10.1053/j.gastro.2021.04.040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mildbreeze,沈志勋,Echo Quasimodo,少博,爱的抉择,陈彬林,orchid

有好的胃口才能有好的身体

过敏菌阅读(885)

 改善健康所需要做的必须从肠道开始。改善我们的肠道健康会使大多数问题消失,虽然不能保证解决所有问题,但至少这是最好的开始。肠道问题几乎可以表现到身体的每一个部位。修复肠道问题有可能治愈许多身体症状,如果我们先修复肠道,所有其它治疗可能都将变得没有必要。因此,现在人们开始对肠道健康越来越感兴趣。那么日常生活中最方便最直接的改善肠道健康的方法就是饮食了。

  人体的健康,离不开七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水和膳食纤维。

  人们对前六项营养素了解较多,对膳食纤维可能了解少一些。过去生活条件差一些,膳食纤维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没有引起重视。而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善,饮食中摄入肉、蛋、奶等营养的增多,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肥胖等疾患成为健康的主要杀手,膳食纤维在人体健康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健康保健专家的重视。   现代医学研究已经证实,膳食纤维有刺激肠道蠕动、增加肠内容物的体积、减少粪便在肠道中停留的时间等作用。

  增加膳食纤维摄入量,能有效防治便秘、痔疮,预防结肠癌、直肠癌。膳食纤维还能减少脂肪、胆固醇在肠道内的吸收,并促进胆固醇和胆酸从粪便排出,因而有降血脂、降胆固醇的作用。

  此外,膳食纤维中的果胶能延长食物在胃内停留的时间,延缓葡萄糖的吸收速度,而降低过高的血糖,改善糖尿病症状。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还具有减轻肥胖、预防乳腺癌和改善口腔牙齿功能等作用。

  有好的胃口才能有好的身体!

肠道微生态平衡的重要性

过敏菌阅读(987)

 人类的肠道存在大量的微生物,然而,这些微生物对人类胃肠道的完整性和功能性不仅会产生有益的影响,还会产生有害的影响。因为不少常见肠胃疾病往往伴随着情绪焦虑和抑郁,多种疾病也与肠道内菌群异常息息相关。

  从食管到肛门长达9米的消化道中,大约有上亿个神经细胞,远多于脊髓神经系统或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元的数量。拥有这些神经元,肠道神经系统可以感觉来自内脏的信息,并独立于大脑而自主地控制肠道的行为。

  细菌在肠道内以一个平衡的比例分布,它们相互依赖和制约,与人体形成牢固的共生关系。其中半数以上为中性菌群,如肠杆菌、酵母菌以及肠球菌等;另外10%为恶性菌群,如葡萄球菌、幽门螺杆菌等;剩下大约30%的则是良性菌群,如乳酸菌、双歧杆菌等。中性菌帮助消化和分解残渣,良性菌可以合成人体需要的维生素并降低摄入的病原微生物感染能力,而恶性菌降解食物后生成大量硫化氢、氨、吲哚类等神经性毒害气体及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不仅会导致胃肠道等多种疾病,还会造成人体精神异常压抑或者亢奋,根据个体的能力强弱甚至还会表现出自严重的焦虑问题。毫不夸张地说:人体90%的健康奥秘都在于肠道的菌群分布。

  而要解决肠道菌群导致的身体疾病,抑制恶性菌,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并不一定是杀菌,而是增加良性菌,也就是益生菌的数量。

  正常情况下,益生菌不仅能阻止恶性菌群和肠胃表面的直接接触,而且还能让恶性菌的活动受到严格限制。

  对于肠道健康的调理, 益生菌自身属于正常肠道菌群,当其稳定黏附于肠道中后即开始繁殖,其可利用本身所特有的某些酶类补充宿主在消化酶上的不足。在营养物质有限的情况下,益生菌可通过其优势生长竞争性地消耗潜在致病菌的营养素。

  需要注意的是,要使补充到人体的活的益生菌需达到一定的量,经科学研究证明,活菌数越大,对人体的健康作用也越大。可全面使肠道的微生态环境保持平衡,提高免疫力,保持人体健康。

Nature揭示:身体如何与肠道有益菌建立健康关系

过敏菌阅读(824)

 我们和我们的肠道微生物组(菌群)共同进化出一种互惠互利的关系,这是一种非常复杂的关系。虽然人类宿主为细菌提供了友好的环境,细菌为宿主提供包括营养供给和防止病原体感染等许多有益功能,然而,维持这种关系却需要谨慎的免疫平衡:既要将共生微生物控制在局部,还要同时限制炎症反应。因为,一旦某些细菌进入它们不应该出现的组织或器官,即使是好细菌也会产生坏影响。

  北京时间5月13日,发表在国际顶级学术期刊《Nature》上的一项最新研究中,来自美国纽约纪念斯隆凯特琳癌症中心领导的研究团队揭示了机体是如何保持这种平衡关系的。该研究表明,生命早期是免疫系统学会识别肠道细菌并建立监控机制的一个关键时期。当这些机制存在缺陷时,免疫系统就会在错误的地方攻击有益细菌,引发慢性炎症,这也是导致炎症性肠病的原因。

  此前,关于免疫T细胞对肠道细菌的抗原特异性识别已有报道。尽管局部环境决定了效应细胞的分化,但尚不清楚胸腺中微生物群特异性T细胞是如何培养的。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试图了解机体如何与细菌保持健康关系,并从中发现了肠道菌群如何塑造发育中的免疫系统。生命早期定植在肠道中的树突状细胞会长途跋涉,将捕获的微生物抗原从肠道运送到胸腺。

  胸腺位于胸骨柄后方的前纵隔上部,是一个负责 “教育 “免疫T细胞的腺体。运送来的微生物抗原诱导胸腺产生针对微生物组的T细胞。

  然后,T细胞离开胸腺,进入淋巴结、肠道和其他部位,以保持对细菌的控制。这样一来,发育中的微生物组形成并扩展了胸腺和外周T细胞库,从而增强了对肠道微生物和病原体的识别。

  在人类生命的前三年,肠道菌群的组成逐渐稳定,几乎与成人的相似。这相当于T细胞库的一个扩展期。

  研究人员通过在小鼠肠道中植入某种细菌来确定这一过程。他们发现,胸腺产生了特异性识别这些细菌的T细胞。然而,这是如何发生的还不得而知。

  从胸腺和淋巴结的细菌中找到DNA是细菌迁移到这些部位的第一个线索。为了追踪它们的轨迹,研究人员使用了经过特殊设计的小鼠,这些小鼠的细胞在暴露于激光后会发出红色的荧光。在光激活后的两天里,红色的肠细胞最终到达胸腺、淋巴结和脾脏。而且研究人员发现,这些过程在小鼠出生后的前几周内是强劲的,但在其成年后明显减弱。

  研究共同通讯作者、犹他大学医学院病理学系副教授Matthew Bettini说:“我们的研究挑战了之前的假设,即潜在病原体对胸腺中发育的免疫细胞没有影响。相反,我们看到胸腺有机会从这些细菌中学习。尽管这些决定T细胞类型的事件发生在生命早期,但它们在生命后期会产生更大的影响。”

  这一观点很明显,因为研究人员发现,靶向有益细菌的T细胞同时也可以防御与之密切相关的有害细菌。幼年时携带大肠杆菌的小鼠在生命后期感染致死剂量沙门氏菌后存活的几率是其他小鼠的六倍多。研究结果表明,建立对微生物组的免疫力也可以增强机体对尚未遇到的有害细菌的保护。

  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免疫系统就建立起来了,在这一过程中,它会尽可能多地学习识别有益菌和有害菌。这项研究表明,肠道菌群有一个进入免疫“教育”过程的窗口期。这为设计能在早期影响免疫系统轨迹的疗法开辟了可能性。

  研究人员说,深入研究机体与微生物组之间的这些早期交流,就会发现从一开始就启动免疫系统是多么重要。这种对免疫T细胞的早期教育对于迅速培养出广泛的免疫细胞库来保护身体是绝对必要的。

  Bettini说:“我们研究结果可能会扩展到某些领域,在这些领域中,某些细菌被发现对其他疾病具有保护性或致病性,比如1型和2型糖尿病。接下来,我们将要了解细菌暴露和T细胞发育的窗口期在引发这些疾病方面是否也很重要?”

我们是攀基生物,我们提供攀基益生菌等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