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基益生菌,改善食物不耐受,肠道菌群紊乱引起的症状,效果好,三甲医院专家推荐。 关注微信公众号:”攀基生物“

益生菌什么时候吃最好?协和益生菌每天临睡前一袋

过敏菌阅读(1233)

一直以来,对于益生菌什么时候吃,有很多观点,有的说要饭前半小时吃,也有多说要饭后一小时吃。有的说空腹吃,有多说空腹吃不好。那究竟该怎么吃,我们来研究一下这个问题。

众所周知,补充益生菌的目的,就是希望定植与肠道。通过胃部的益生菌越多越好。但胃酸很强。益生菌通过胃部时,总会有一定的损失。我们在考虑什么时候吃益生菌时,就是要把这个损失降到最低。

协和益生菌ALLER-5,一天一袋,睡觉前服用

1.吃饭中的情况。此时,胃部蠕动大,如果此时服用益生菌。益生菌在胃部待的时间长,并且,胃部此时加速分泌胃酸。胃酸强度也高。这个时候是不适合吃益生菌的。所以,其实争论的各方没有人认为此时该吃益生菌。

2.吃饭前半小时。此时胃酸浓度也挺高的。但蠕动少。此时吃是可以的。益生菌就水喝下去,运气好,很快就可以到肠道。这其实是个不错的时机了。胃酸的酸性稍高一点,但也是不错的选择了。

3.吃饭后1小时。此时由于食物的原因,胃酸的酸性会被消耗。经过了近一个小时的消耗,胃酸的浓度不会太高。但胃部的蠕动肯定比饭前要强,补充的益生菌会在胃部待的时间久一些。当然也是可以接受的。

综上,从2,3中,个人认为2的吃饭要优于3一些。饭前吃比饭后吃好一些。

其实,协和益生菌ALLER-5冻干粉的吃法最好的办法是睡觉前吃。此时胃酸不是那么高,也不蠕动,不会在胃部呆太久。晚上睡觉前,身体机能都将要进入休息状态。此时益生菌进入肠道最容易。这也是为什么我推荐朋友们,温水冲服。基本上顺着喝的水直接就到了肠道,效果最佳。

肠道菌群与儿童免疫系统关系密切,关注儿童食品安全, 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过敏菌阅读(1305)

    华南农业大学生物工程系教授方祥

  Q:人类肠道当中有多少细菌?

  2006年的时候,在美国的《自然》杂志发表了一篇文章,在美国华盛顿大学有一个实验室做了一个非常经典的实验,美国的胖子非常多,把胖子的肠道菌群接到无菌老鼠的结肠当中,发现过了几个月,这个鼠长胖了,他们同时把很瘦的人的肠道里的菌群接入到无菌老鼠的结肠当中,最后发现这些变成了瘦老鼠,他们又把正常体重的接到无菌老鼠的结肠当中,是正常情况。这个实验在美国引起了很大的轰动,但是后来很快美国国立卫生院(NIH)就资助3.15亿美金,相当于20亿人民币,用于研究在人的结肠当中,肠道当中究竟有多少细菌?种类如何?跟我们的健康关系怎么样?当然还有很多的科学问题都希望搞明白。

  肠道当中细菌非常之多,我们人体细胞只有10万亿,但是我们肠道当中细菌的数量是100万亿,是我们体细胞的10倍。从基因的角度来看,它的基因是我们人体自身基因的100倍。我们之前都很骄傲,认为我们是高等动物,但是这个研究一出来,我们要重新进行自我认知——大家在座的90%都是细菌。现在有这样两个观点,第一是我们的肠道菌群是我们以往的器官。第二是我们人类其实是人和细菌的嵌合体。

  Q:这么多的微生物,跟我们的食品有怎样的关系?

  A:我们吃的食物有哪些?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维生素等等。对于微生物来讲,其实它就是培养基在我们肠道当中。

  细菌要进入到我们的肠道需要经过三关,第一关是我们口腔,口腔当中有大量的唾液、酶,其中有一种是溶聚酶会杀死一些细菌;第二关要经过我们的胃,胃会产生胃酸,胃酸是一种无机酸、盐酸,我们的胃壁细胞所产生的盐酸是高浓度的盐酸,PH值2.0-3.0,酸性非常强,进入到胃当中的细菌会被大量杀死;第三关是胆囊,通过胃排空的时候进入十二指肠的时候,胆汁在刺激下会挤压,与食物混合,混合以后,这个时候胆囊里面的胆盐对细菌群有杀菌的作用。所以只有通过这三关的这些细菌最后才能存活进入到我们的肠道。

  正因为如此,我们胃当中细菌的浓度是比较低的,是10的3次方。进入到小肠后,这个数量就大大增加,10的8次方,进入到大肠,浓度是最高的,是10的11次方,大肠当中的生物密度在全世界是最高的。我们人类每天都是一个发酵罐,跑来跑去。

  Q:从儿童的角度,这些微生物是怎么变化的?

  A:有一个演变的过程。母体子宫里是相对无菌的环境,婴儿刚刚出生的时候,他的肠道是无菌的,但是很快,在两个小时之内,外界的细菌就进去了,母乳进到我们的肠道,最开始的时候其实是一些需氧菌,肠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在第一天的时候,他的肠道里首先是肠杆菌,其次是肠球菌、葡萄球菌和类杆菌。第一周的时候就是双歧杆菌数量增多成为优势菌。在1-1.5岁的时候,肠道菌群就固定下来了,变成以双歧杆菌为主,还有肠杆菌、乳杆菌、肠球菌这些微生物。在很长一段时间,到中老年的时候人的肠道菌群都是非常稳定的,但是在进入老年阶段,肠道的菌群发生变化,双歧杆菌减少。

  肠道菌群数量多、种类多,有1000种左右的细菌,这些细菌可以分成有益菌和有害菌。

  有益菌像双歧杆菌、乳杆菌,这是对我们身体有益的,能够合成维生素,产生脂肪酸、乳酸,我们正常的健康人的体内是有益菌为主,所以我们排便通畅,精神也很好。如果是在肠道菌群失调的时候,这时候有害菌多了,有害菌有一些会分解我们体内的蛋白质,产生有毒的胺、硫化氢等,引起便秘、拉肚子、皮肤不好、脸色发暗、长痘、长斑等。

  Q:肠道菌群与儿童的免疫系统有什么关系?

  A:肠道菌群与儿童的免疫系统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第一,免疫激活功能,比如双歧杆菌;第二,屏障作用,这是非特异性免疫人体的。在我们肠道菌群当中有两种,一种是膜菌群的占位效应,就是它已经占住这个位置,其他的致病菌没有位置,这就是屏障;第三,协同拮抗病原菌,刺激产生抗体,本身可以产生细菌类物质,使病菌没有立足之地。

  如果我们肠道菌群失调,可能会带来很多疾病。首先是肥胖,在美国20年代到现在,肥胖非常严重,我们国内也是,肥胖的学龄儿童全世界有1.55亿,中国占1/3。大家在网络上可能看过“胖妞减肥记”,这是上海交通大学赵立平老师做的实验,一个2岁半的孩子体重达到93斤,胖得不行,奶奶背着她实在背不动,必须要减肥。胖了以后想吃东西,不给她吃不行,越胖的人越想吃,越瘦的人越不想吃。后来研究人员看到她肠道里有一种细菌是阴沟肠杆菌,实验发现,胖子的菌群当中有一个普遍性的变化,厚壁菌门细菌增加,拟杆菌门细菌减少。

  第二,感染性疾病。包括上、下呼吸道感染、急性腹泻、泌尿、生殖系统感染、皮肤感染、耳炎等等。

  第三,厌食症。像慢性病如消化性溃疡、慢性肝炎、消化不良及长期便秘等。跟生活习惯有关,如吃油腻的食物过多,吃零食过多。

  第四,湿疹。如果是喂养不当,食物过敏,肠道内感染导致消化道感染等,这是非常常见的。在研究肠道菌群的时候,发现发生湿疹的小孩,在肠道当中有硫化氢的产生,是一种有毒的气体,能够产生过敏。

  第五,食物过敏。会起红斑、寻麻疹等,母乳喂养可以维持肠道的双歧杆菌,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研究,包括一些小儿的自闭症等等,现在都有人在做肠道菌群的研究。

  Q:哪些因素可能会导致小孩的肠道菌群失调?

  A:一是胃肠道的免疫功能障碍。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未成熟,菌群失调发生的比率比较高;二是膳食结构,比如吃高糖、高脂、油炸食品等等;三是暴饮暴食,经常吃零食;四是天气的变化,水土不服,秋季温差比较大等等;五是药物抗生素滥用。前一段时间关注到的报道,有一些地方,小孩一病了动不动就去输液,抗生素用多了肯定会导致小孩的肠道菌群发生变化,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六是生活习惯,饮食规不规律等等。

Q:肠道菌群失调以后会产生多种疾病,怎么来调控我们的肠道菌群?

  A:最主要的还是我们的食品,也就是怎么吃的问题。在食品当中含有大量的多酚、多糖、抗性淀粉、膳食纤维等对肠道菌群具有调控作用的成分。在母乳、新鲜果汁、胡罗卜汁、甜玉米汁、玉米糊、香蕉泥、肉汤、混合蔬菜汁里面都有,多吃香蕉也是有好处的。

  除了食品以外,还可以补充一些益生菌。益生菌是活的微生物,当我们摄入足够数量的时候会对我们的健康起到有益的效果。现在婴幼儿食品当中的益生菌包括噬酸乳杆菌、动物双歧杆菌等。市场上有很多,包括配方奶粉、牛奶、酸奶、乳酸菌饮料,还有酸奶发酵剂可以自己拿回家发酵来做。

  如果症状稍微重一点需要调整的话,可以用一些中草药的制剂,中草药可以培根固本,改善调节肠道的屏障功能。最极端的调控方式就是抗生素,这是医药方面,而不是食品。什么时候要使用呢?应该在疾病比较重时,不得不用的时候才采用抗生素。很多孩子得病之后,家长跟医生说给我开好一点的药,尽快让孩子好起来,但这不一定好。

  在抗生素方面要做到“三不”,不自行购买,不主动要求,不随便停药。还有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固定作息,规律饮食,少吃零食,不要暴饮暴食,才能保持我们肠道的菌群正常和健康。 

孩子动不动就感冒发烧?你需要给他(她)补充益生菌!

过敏菌阅读(983)

益生菌的好处有很多,腹泻便秘了吃点益生菌;消化不良了,吃点益生菌;湿疹过敏了,也可以吃点益生菌……但是很多人都忽略了,孩子动不动就感冒发烧,也是一种免疫力不足的表现,这个时候,更应该吃点益生菌。

孩子感冒发烧老不好,补充益生菌

一、益生菌可促进合成维生素

益生菌可以帮助肠道吸收食物中的营养,在肠道内益生菌可以自然合成维生素B1、B2、B6、B12、烟酸、叶酸以及维生素K,帮助合成维生素后可以为人体健康服务。

二、益生菌可提高免疫力

适当的补充一些益生菌有利于人体免疫力的恢复,它会激活你的免疫系统,提高免疫系统的工作能力。研究发现,益生菌能通过激活巨噬细胞、增强killer细胞活性和增加免疫球蛋白A的水平等来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应答。对于那些动不动就感冒发烧的孩子们尤其可以补充一些益生菌。

三、益生菌可促进营养吸收

很多孩子都存在厌食、偏食、消化不良等状况,益生菌可以平衡肠道菌群,营养肠黏膜细胞。同时还可以分泌多种消化酶,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和吸收。对缓解孩子便秘、消化不良等症状有着很好的效果。

四、益生菌具有抗炎作用

益生菌对于炎症有很好的抗击作用,益生菌虽不是杀菌药,但是益生菌可以起到以菌治菌的效果,而且是无毒副作用的,所以孩子越是容易生病,越是需要补充一些益生菌。

益生菌是完全安全无任何毒副作用的,当然,正常的宝宝消化能力好,大便通畅,胃口也好,那么肠道的菌群一定是处于平衡的状态,这个时候是不需要额外补充益生菌的。

协和益生菌ALLER-5为什么要做成粉剂?原来是这个原因

过敏菌阅读(1409)

随着益生菌市场近几年大面积的普及,人们对益生菌产品的功效也越来越关注,益生菌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目前市面上的益生菌产品的种类也是越来越多,其中大多数产品都是胶囊、片剂、粉剂、滴剂 ,那么为什么协和益生菌要做成粉剂呢?对小朋友而言,胶囊方便,就着水,直接下咽。

粉剂益生菌是目前市面上最成熟的益生菌产品。协和益生菌粉剂是通过美国专利技术低温冷冻干燥技术加工而成,这是保护益生菌活性的一大重要因素。益生菌是最怕热的,温度一旦达到60度就会大量死亡,再先进的技术也很难有起死回生之术,所以,益生菌的整个生产过程,都要保证一个较低的温度。这样生产出来的益生菌可以在常温下即可保存较常时间的活性。不用担心随着温度上升而活性快速降低。这也解决了很多朋友购买的时候担心冷链运输是否靠谱等问题。

协和益生菌粉剂

我们再看看 片剂益生菌

益生菌片剂产品的形式基本都是压片糖的形态。优点是便携和食用方便,但是由于压片糖的加工过程需要高温,保存不当又容易受潮,益生菌恰恰又非常怕高温和水,所以片剂益生菌的活菌数也相对比较少。

胶囊益生菌和片剂益生菌类似,相对活菌数要啥很多。

滴剂益生菌则更弱了。
而菌株在液态的环境下由于密封性差的因素很容易衰亡,没有碳氮存在,益生菌也会不断的衰亡。 所以, 滴剂益生菌 保存困难,不适合产品化。

另外,协和益生菌ALLER-5冻干粉,含有5种杜邦公司的专利菌种外,还加入了2种益生元。保证了益生菌能更久的存活。

补充益生菌,平时最常见的发酵食物

过敏菌阅读(1883)

1. 最流行的发酵食物——酸奶 酸奶可能是人们目前最喜欢也是较早商品化的发酵食物,吃酸奶甚至成为一种流行时尚,美味可口色泽诱人的酸奶受到各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欢迎。有些人甚至会给自己或者孩子每天大量吃香甜可口的酸奶,认为酸奶含有能促进健康的益生菌,吃的越多越好,但结果却往往事与愿违。 大量研究发现,酸奶中的活性益生菌可促进人体健康,长期食用能改善肠道屏障,提高免疫力。但需要强调的是:含有活性益生菌的发酵酸奶才有这样的效果,而已经灭活的益生菌或者被各种食品添加剂摧残过的益生菌已经难以发挥其保健效果,而这些伤害益生菌的物质(各种食品添加剂)入口后还会损害肚子里原本存在的有益微生物。而那些不含活菌,勾兑而成的乳酸菌饮料更是有害无益。

因此,选购酸奶时,最健康和安全的顺序应该是:无添加活菌发酵酸奶(比如无糖原味酸奶)>少添加活菌发酵酸奶(比如国内的原味酸奶)>大添加活菌酸奶(各种色香味俱全的酸奶)。要特别警惕口感特别好的酸奶,因为自然发酵的酸奶不会具有这样的口感。
同时,低温酸奶优于常温酸奶,需要低温冷藏的酸奶一般都含有活菌,而常温酸奶基本不含活菌,因为有活菌的酸奶常温下乳酸菌会继续生长产酸,导致口感变差,只能低温保存,而没有活菌的酸奶口感常温下也会很稳定。

酸奶

2.  最昂贵的发酵食物——奶酪 奶酪,又名芝士,主要由乳酸菌和白霉或青霉菌发酵形成,在欧洲地区和西亚地区非常受欢迎,在全世界极负盛名。虽然奶酪热量很高,但其富含的益生菌及菌的活性代谢产物却对人体有益。科学家认为,虽然饮食中含有大量饱和脂肪酸,但每天都吃发酵奶酪的习惯是他们心脑血管疾病低于其他国家的主要原因之一。

奶酪

3。最常引起口味争议的发酵食物——腐乳 腐乳又称酱豆腐,是中国流传千年的特色传统民间美食,通常分为青方、红方、白方三大类。其中,臭豆腐属“青方”;“大块”、“红辣”、“玫瑰”、“茶油腐乳”等属“红方”;“甜辣”、“桂花”、“五香”等属“白方”;还有添加糟米的称为糟方,添加黄酒的称为醉方,以及添加芝麻、玫瑰、虾籽、香油等的花色腐乳。

豆腐乳

腐乳主要是豆腐经根霉或毛霉菌发酵,不同品种添加红曲酶、酵母菌、米曲霉等发酵形成,不仅含有多种微生物,还含有大量微生物活性代谢产物,并由此具有独特的口感和香味。 传统发酵腐乳对人有益,但为了防止霉菌继续生长,厂家通常用高浓度盐渍,甚至添加防腐剂、乳化剂和调味剂等,因此不宜大量食用。

4。最常食用的发酵食物——味增、豆豉、豆瓣酱、黄酱、酱油、甜面酱等味增(miso,みそ),又称面豉酱,是以黄豆、米和麦等为主原料,加入盐,通过乳酸菌、酵母菌和曲霉菌发酵而成。味噌是日本最受欢迎的调味料,在全世界也久负盛名,它既可以做成汤品,又能与肉类烹煮成菜,还能做成火锅的汤底。

豆瓣酱

5.  腌渍菜(比如酸菜、泡菜和辣白菜等) 蔬菜是牛奶、豆制品外另一类最适合发酵的食物,全世界不同地方都有适合当地的特色腌渍菜,比如地中海地区的腌橄榄、德国的酸圆白菜(Sauerkraut)、东亚地区的辣白菜(kimchi)、以及酸黄瓜(pickle)、中国各地区的酸泡菜等。
目前的腌渍食品主要分为腌渍型和发酵型,腌渍型主要用醋、糖水、酱油等调味料制作,基本不含活菌,需要用防腐剂和调味料延长保存时间;而发酵型如kimchi和四川泡菜、东北酸菜则是以乳酸菌为主的细菌腌渍

发酵型食品

6.  伪发酵食物(如蘑菇和冬虫夏草)

大部分的真菌都属于微生物,比如上文中用来发酵的根霉菌、曲霉菌和酵母菌,我们经常食用蘑菇和木耳等则属于大型真菌,不是菌的发酵产物,对人体健康的价值主要由其中含有的营养成分决定。至于冬虫夏草,则是由冬虫夏草菌(Cordycepssinensis)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的尸体的复合体。

蘑菇

糖,让人又爱又恨,糖的发现丰富了人的口味,也给人带来了潜在的风险。

过敏菌阅读(1442)

相信很多人都喜欢吃甜食,糖是甜食的一种不可或缺的东西。但糖有这么多危害,你知道吗?

1. 扰乱肠道菌群,降低肠道免疫,升高炎症水平
大量糖是促炎饮食的最主要特征之一。虽然糖的口感诱人,让人不知不觉中就吃过量。过量糖摄入不仅会扰乱肠道菌群,削弱肠道屏障功能,还会降低肠道免疫能力,升高炎症水平,从而增加多种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易感性。
2. 诱发瘦素抵抗,导致超重和肥胖
糖是一种无营养卡路里(empty calorie),只有热量没有营养,在食物中添加糖只会增加热量而不会增加营养。
瘦素(leptin)是由脂肪细胞产生的一种重要代谢激素,可随循环进入大脑,作用于大脑特别是下丘脑饮食中枢。正常情况下,瘦素会随着身体脂肪多少增减,脂肪越多,释放的瘦素越多,告诉大脑,已经吃饱,脂肪储存已经充足,不需要再吃了并以正常速度消耗热量;脂肪越少,释放的瘦素也越少,告诉大脑,脂肪储存不足,需要进食并减少热量消耗。
过量糖摄入却能诱发瘦素抵抗。瘦素的分泌量与身体脂肪含量成正比,一般脂肪越多,瘦素水平也越高;但在瘦素抵抗时,虽然体内瘦素水平很高,但大脑却感受不到瘦素信号,误以为身体处于饥饿状态,需要吃更多食物,储存更多能量存并减少消耗,即越胖越饿,越胖越吃。这种大脑对瘦素水平的不正确感知被称为瘦素抵抗,这也是是很多人肥胖的主要原因之一。
瘦素抵抗也是很多人减肥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对于瘦素抵抗的人,体重减轻脂肪减少时,瘦素水平也会降低,此时大脑会判断人体处于挨饿状态,认为人体需要储能更多能量,消耗更少热量,从而促使人吃得更多,运动更少,从而恢复脂肪储备。这也是节食减肥的人体重轻易反弹(溜溜球效应,yo-yo diet)的主要原因之一。

3. 诱发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风险

胰岛素,是由胰腺分泌的一种消化激素,负责通知细胞吸收和利用葡萄糖,在人体血糖调控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胰岛素抵抗是指细胞无法充分吸收和利用葡萄糖,导致葡萄糖在血液中堆积的现象。
胰岛素抵抗是前驱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之一,而前驱糖尿病很容易发展成为二型糖尿病。根据目前世界卫生组织官网数据,美国的总体糖尿病发生率(男+女)为9.1%,中国为9.4%;而在美国,每3个人中就有1个为前驱糖尿病,中国目前没有具体数据,但很可能与美国接近。前驱糖尿病没有明显症状,美国90%左右的前驱糖尿病个体完全没有发现自己的问题,中国这一比重可能更高。
前驱糖尿病时,胰腺会更加努力地生产胰岛素以克服这种抵抗来降低血糖。随着时间推移,过度劳累的胰腺功能逐渐减退,合成胰岛素能力减退,进而出现二型糖尿病。
研究发现,过量糖摄入会扰乱肠道菌群,升高炎症水平吗,降低胰岛素敏感性,诱发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风险。
除了我们通常认为的糖(比如蔗糖、葡萄糖、果糖和麦芽糖)以外,很多“假糖”,甜味剂(比如阿斯巴甜、三氯蔗糖和糖精)也会扰乱肠道菌群,诱发胰岛素抵抗。


4. 增加非酒精性脂肪肝风险和痛风风险
过量吃糖时,我们摄入的不仅仅有葡萄糖还有果糖,大部分让我们感觉到甜蜜的糖都是由葡萄糖和果糖组成,比如蔗糖、蜂蜜、果葡糖浆。由于人体利用果糖能力有限,当食用的果糖超过小肠转化吸收能力时,多余的果糖会通过肝肠循环进入肝脏。在肝脏中,过量果糖可加速肝糖原合成,刺激肝脏脂肪合成;同时抑制脂肪酸氧化相关酶活性,减少脂肪分解,既“开源又节流”,增加脂肪在体内的过度堆积,升高非酒精性脂肪肝风险。
此外,过量的糖特别是果糖还会升高血尿酸水平,增加痛风风险,加重痛风症状。

5. 破坏口腔菌群,损害牙齿健康
大部分人都知道,过量吃糖会损害牙齿,诱发蛀牙,即龋齿。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口腔微生物在龋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吃糖或甜食甜饮料后,一些有害的口腔细菌会大量繁殖,在牙齿表面形成一层菌斑,细菌生长过程中分解糖产生的酸可腐蚀牙齿。如果只是偶尔吃糖,口腔能及时修复损伤,恢复正常;但当长期大量吃糖时,修复能力不及细菌代谢物腐蚀速度,就会出现龋齿。

6. 诱发皮肤长痘,加速细胞老化
过量糖摄入(特别是升糖指数很高的甜食)会增加痤疮、粉刺或痘痘的风险。研究发现,经常食用加工甜食的人,痤疮风险会增加30%,而只吃传统低加工食物的人,几乎不长痘。
皮肤糖化是近年来非常火的一个概念,认为:糖与蛋白质可反应生成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GEs);在皮肤,糖可与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反应生成AGEs,导致皮肤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减少和功能减退,从而加速皮肤老化。
糖化并非一个全新概念,实际上指的就是生物化学中特别常见的美拉德反应,我们最熟悉的比如烤肉煮红烧肉放糖后形成的那种诱人黄褐色的反应(糖+蛋白质)。也就是说,除了人体内部,食物中也能产生很多AGEs,比如蜂蜜烤肉、红烧肉、糖醋排骨、糖醋里脊、叉烧肉、锅包肉、以及各种既含有糖又含有大量蛋白质的加工食品。
在人体内,糖与蛋白质的反应在各个器官都可能发生,通常人体能够及时清理替换受损的蛋白质,清除AGEs。只有在糖尿病或肾衰竭等严重代谢疾病情况下,身体中会积累大量AGEs,超出人体修复能力,皮肤中才会有细胞消耗不完的糖分与蛋白质反应,形成皮肤糖化的不良后果。不光人体内积累的AGEs有害,从食物中摄入的AGEs同样有害,可扰乱人体的脂质代谢、线粒体代谢、抗氧化和抗炎症过程等等。体外研究还发现,相比与其他糖,果糖的糖化反应更快更有效率,也就是说果糖糖化的危害可能更大。因此,身体健康的人注意少吃含有添加糖和大量AGEs的食物即可(不吃更好),无需使用特殊的抗糖化产品,与其花费高额的金钱去追捧各种缺乏充分证据的抗糖化产品,不如少吃糖,既经济又有效;具有糖尿病等疾病,炎症水平高的人,不吃添加糖和含AGEs的食物,控制好血糖水平,也比使用抗糖化产品更安全有效。
皮肤糖化问题的热潮目前主要由化妆品生产销售厂家推起,尚缺乏详细的科学研究证据。而过量吃糖引起细胞老化的问题,则主要由科学家提出。研究发现:过量吃糖会加速端粒脱落,增加细胞老化;经常喝甜饮料的人,不仅端粒更短,未成熟细胞更多出现老化;三年内每天喝20盎司(591毫升)的甜饮料,就相当于推进4.6岁的衰老程度。


7. 加速大脑老化,降低注意力和记忆力

过量吃糖不仅会削弱肠道屏障,引发肠道炎症,还会增加血脑屏障渗透性和氧化压力,让有害物质(比如细菌内毒素和氨)进入血液和大脑,引起大脑炎症,损害海马等脑区,降低个体的认知能力,特别是记忆力和注意力,增加个体出现注意力缺陷多动症、阿尔兹海默症和帕金森症等风险。


8. 增加心理疾病风险
糖是甜味的主要来源,也是最容易成瘾的食物。糖和垃圾食品能像可卡因一样激活大脑内的相同区域。糖可以迅速升高血糖,激活大脑奖赏中枢,因此吃糖或甜食(比如冰激凌)时会刺激大脑释放五羟色胺、多巴胺和内啡肽等让人感觉幸福快乐的神经递质。但这种好感觉会随着糖引起血糖的骤升骤降快速波动,随着血糖降低和快乐神经递质消耗,人的情绪也往往随着发生过山车一样的大起大伏波动。

研究发现:

  • 高糖饮食会扰乱肠道菌群,削弱菌-肠-脑轴功能,增加抑郁症焦虑症等心理疾病风险。
  • 食用大量高糖食物比如蛋糕和甜饮料的人,抑郁症风险更高。
  • 一项2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与每天吃糖小于40克的人相比,每天吃糖≥67克的人,抑郁症风险增加23%。
  • 另一项大规模人群研究也发现,食用添加糖多的女性,抑郁症风险显著高于食用添加糖少的女性。

9. 增加心脏病风险
过量吃糖可增加心脏病风险,而心脏病是全球头号死因。

高糖饮食不仅可导致肥胖,还能引起炎症、高甘油三酯、高血糖、高血压以及动脉粥样硬化,而这些都是心脏病的高危风险因素。
研究发现:每日饮食中添加糖越多,心脏病死亡几率越大。每日饮食中添加糖占总热量17-21%的人,比糖热量占8%的人,心脏病并死亡风险高38%。
对于一个每天需要2000大卡热量的人,16盎司(473毫升)汽水的糖含量就达52克,占每日热量总需求的10%以上。
食与心提示:不必只盯住红肉不放了,过量糖同样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诱因,而安全的肉适量吃有益无害。
10. 增加癌症风险
过量糖会扰乱肠道菌群,诱发肥胖、炎症和胰岛素抵抗等,而这些都会增加癌症风险。
研究发现:

  • 过量糖摄入会增加食管癌、胸膜癌、小肠癌、大肠癌、膀胱癌、子宫内膜癌和乳腺癌等癌症风险。
  • 每周摄入甜甜圈和曲奇超过三次的女性,相比食用频率小于0.5次每周的女性,子宫内膜癌增加1.42倍。

帮你捕获空气中的益生菌-益生元含量最高的20种常见食物之水果类

过敏菌阅读(2433)

18.  苹果 苹果是一种美味的水果,在全世界广受欢迎。国外还有谚语“an apple a day keeps doctor away”即“一天一个苹果,疾病远离我”,可以看出人们对苹果健康价值的认识。

苹果纤维的50%左右为果胶。果胶是一种常见益生元,可促进产丁酸细菌生长,抑制有害微生物增殖。很多人加工果汁时故意加入果胶酶去分解果胶,让果汁变得透明清亮,这毫无疑问是一大损失。
 苹果中还含有多酚类物质,不仅具有益生元特性,还能抗炎症抗氧化。 苹果中的果胶和多酚类物质有助于改善消化功能和脂肪代谢能力,降低坏胆固醇水平以及多种癌症风险。 需要注意的是:现在苹果越来越甜、越来越大,所以一次不要吃太多,避免摄入太多果糖和影响正常饮食,跟朋友家人分食更健康更愉快哦。

苹果

19.  西柚 西柚(Grapefruit),也称葡萄柚,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低热量水果。

100克西柚热量约为32大卡,含有膳食纤维1.1克,β-胡萝卜素550微克,番茄红素1135微克,维生素A 46微克,维生素C 34.4微克,同时还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如柚皮苷)。
 研究发现:西柚不仅能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生长,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对于控制体重、血糖和血压,增强皮肤、消化和心脏健康,预防中风和癌症都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西柚

20.  海藻(seaweed) 海藻类蔬菜比如螺旋藻、紫菜、裙带菜和海带(日本称之为昆布)在东亚非常受欢迎。 

海藻类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比如海苔多糖),可达干重的25%-75%,可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生长,提升肠脑健康;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和类胡萝卜素类抗氧化物如岩藻素,能抗氧化,增强饱腹感,有助于体重控制和血糖控制,降低心脏病风险;含有丰富的碘和酪氨酸,有助于提升甲状腺功能;富含硒,日本厚生省建议成年人每周吃1-2次海藻就可满足硒的需求。
 由于海藻类特别容易保存,无需复杂添加剂,建议经常食用。
需要注意的是:

  • 海藻类蔬菜碘含量偏高,1克干紫菜就可满足人一天25%的碘需求,1克干裙带菜就可满足人一天93%的热量需求,1克干海带就可满足人一天1,682%的碘需求。因此吃海藻类蔬菜时一定要注意不要碘过量,比如搭配抑制碘吸收的食物(如西蓝花、甘蓝和白菜)食用,或水煮后再食用(海带水煮15分钟后,会失去90%左右的碘含量),记住不要喝煮海带的水。
  • 海藻类极易富集重金属,因此购买时一定要选购安全的产品。

 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含有益生元的食物,比如蒲公英叶和根中均含有丰富的菊糖,菊苣中菊糖含量与菊芋相当(10-20%间),可可粉含有丰富的多酚类比如黄烷醇,青香蕉中含有丰富的抗性淀粉和果胶,开心果中也含有非常丰富的膳食纤维,篇幅原因,本文不再详细介绍。

  • 补充益生菌产品时,注意益生元摄入,促进益生菌进入体内后生长繁殖,将会取得更好的效果,反之则可能效果缓慢甚至不明显,费时又费钱。
  • 不应只吃一种益生元,注意搭配含有不同种类益生元的食物食用,才能构建具有多种有益微生物的稳定多样化的肠道菌群,塑造稳定强健的肠脑和菌-肠-脑轴。
  • 一种益生元往往在多种食物中均含有,选择当地产的一种或几种食用即可,不必刻意追求最有名或最昂贵的,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当地当季的新鲜低加工食物对当地人才是最好的,便宜的可能更好。
  • 益生元一般在生的食材中含量最高,因此最好不要用太复杂太高温的烹饪方式,以免造成益生元损耗。可以生吃的最好生吃,不能生吃的蒸煮炖更佳。
  • 相当部分的益生元位于食材的种皮和果皮中,比如豆类、谷物和坚果类,因此食用时最好不要去皮,否则会损失大量益生元,也丢掉了健康。

帮你捕获空气中的益生菌-益生元含量最高的20种常见食物之种子类

过敏菌阅读(2075)

杏仁 大杏仁(Almonds),又称甜杏仁,是一种常见的益生元食物。

膳食纤维含量很高,100克杏仁含有12.5克膳食纤维。同时杏仁还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E、维生素K,以及钙、锰、镁、铜和锌等矿物质。
 杏仁不仅能促进肠道益生菌增殖,同时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有助于控制血糖和体重,增强骨骼健康,降低总胆固醇水平、减小心脏病、癌症和认知障碍风险。 需要强调的是:杏仁皮中也含有大量益生元,所以食用杏仁时一定要带皮吃,不要只吃里面白色的部分哦。 需要注意的是:苦杏仁也含有丰富的益生元,但还含有有毒的物质如苦杏仁甙,最好处理(比如浸泡、炒熟或烤熟)后食用,一天不要超过10粒。

大杏仁

16.  核桃仁 核桃(walnut),别称胡桃,是ω-3脂肪酸含量最高的坚果。核桃仁中65%左右为脂肪,15%左右为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含量很低,膳食纤维含量在6.7%左右。

核桃仁脂肪中的8-14%为人体必需的α-亚麻酸(属ω-3脂肪酸),同时核桃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褪黑素和多酚类(主要位于那层又薄又脆的核桃仁皮中)。
 研究发现:核桃仁不仅能调节菌群,改善肠道健康,还能抗炎症抗氧化,有助于血糖调控、血脂调控、血胆固醇调控、血压调控和体重控制,还能增强男性生育力、预防心血管疾病和癌症,延缓衰老,提升大脑功能。 需要注意的是:碧根果(pecan),即美国山核桃虽然与核桃相似,但ω-3脂肪酸含量明显低于核桃,营养价值略逊于核桃,虽然原味无添加的碧根果很健康,但也不能替代核桃。

核桃仁

17.  亚麻籽
亚麻籽(Flaxseeds),也称胡麻籽,是一种非常健康的食物,含有丰富的益生元。

亚麻籽中30%以上为纤维,其中20-40%为可溶性纤维黏胶,40-60%为不可溶性纤维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亚麻籽中的纤维可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增殖,增加胃肠蠕动,减少人体对脂肪的消化吸收。 同时亚麻籽脂肪含量在42%左右,其中三分之一左右为人体必需的ω-3脂肪酸,是深海鱼之外的另一个重要ω-3脂肪酸来源。因此亚麻籽不仅能调节肠道菌群,还能增强菌-肠脑轴功能,提升大脑和认知。 同时亚麻籽中还含有丰富的酚类抗氧化物,具有抗氧化、抗癌以及调控血糖的作用。

亚麻籽

帮你捕获空气中的益生菌-益生元含量最高的20种常见食物之蔬菜类之根茎

过敏菌阅读(1656)

11.  雪莲果 雪莲果(Yacon root)是一种外形与红薯非常相像的食物,含有大量的纤维,富含菊糖低聚果糖多酚类益生元。
雪莲果中的益生元不仅能促进有益菌增值,还具有抗氧化作用,能减少便秘提高免疫力、增强矿物质吸收以及调节脂肪代谢。

雪莲果

 魔芋根 魔芋根(Konjac Root),也常被称为elephant yam,这种块茎是人们常吃的益生元食物。

魔芋块茎中含有40%的葡甘露聚糖,这是一种非常有粘性的纤维。
 魔芋葡甘露聚糖不仅能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还能缓解便秘,增强免疫力。 葡甘露聚糖还有助于减小胆固醇水平,降低体重,改善碳水化合物代谢。 我们可以直接用魔芋制作食物,或者食用魔芋根制品比如魔芋丝、魔芋豆腐等补充葡甘露聚糖。

魔芋根

13.  牛蒡根
牛蒡根(Burdock Root)是日本人非常喜爱的一种食材,几乎每天都要吃。

100克牛蒡根可含有4克左右膳食纤维,其中主要为菊糖和低聚果糖
 牛蒡根中的菊糖和低聚果糖不仅能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有害菌生长,还能促进肠道蠕动,增强免疫力。 同时,牛蒡根还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抗炎症以及降低炎症的作用。 虽然牛蒡根主要在日本流行,但目前日本的牛蒡主要来自于中国。牛蒡在中国很多省市地区均有种植,因此原产地的朋友,可不要错过这种美味益生元哦。

牛蒡根

14.   甘蓝 甘蓝(cabbage)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益生元蔬菜,常见的有绿甘蓝和紫甘蓝。 100克绿甘蓝中含有2.5克左右膳食纤维,其中40%左右为可溶性纤维。此外,还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维生素K、叶酸和植物甾醇,一杯(89克)绿甘蓝就可满足人一天85%的维生素K需求,54%的维生素C需求和10%的叶酸需求。紫甘蓝中还含有非常丰富的花青素,具有良好的抗氧化特性。

紫甘蓝

甘蓝不仅能促进肠道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增殖,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炎症作用,帮助降低血压、降低低密度胆固醇水平,促进心脏健康。
 与紫甘蓝相比,绿甘蓝缺乏花青素,因此抗氧化性低于紫甘蓝,其他益处与紫甘蓝相当。

帮你捕获空气中的益生菌-益生元含量最高的20种常见食物之蔬菜类

过敏菌阅读(2643)

菊芋 菊芋(Jerusalem Artichoke),又称洋姜、鬼子姜,是一种非常有营养价值的食物,国外还常称之为“earth apple”,可译为地球苹果。

菊芋中含有丰富的菊糖(inulin),而菊糖可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生长,是目前很多益生元产品的主要成分。鲜菊芋的菊糖含量为16-20%,可占菊芋干重的70%左右。
 研究发现:食用菊芋不仅可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增殖,效果优于菊糖含量相当的菊苣,还有助于提升免疫力,预防代谢性疾病。 同时,菊芋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和钾,有助于提升大脑和肌肉功能。此外,日本将菊芋提取物称为天然胰岛素,对于糖尿病有较好控制作用。 

洋姜、鬼子姜

7.   大蒜 大蒜(Garlic)是一种常用的调味蔬菜,对人具有很多健康益处。 

人们曾经误以为大蒜具有良好的抗菌杀菌功能,但实际上,大蒜能促进有益微生物生长。做过泡菜的朋友想必都有印象,泡蒜时不容易污染,泡其他蔬菜时加入大蒜也能减小污染风险,这主要是由于大蒜中的益生元促进了乳酸菌快速增值形成优势菌,从而抑制了杂菌生长。
 大蒜纤维中有11%是菊糖,6%是甜味的低聚果糖(FOS,一种常用双歧因子)。因此大蒜能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比如双歧杆菌生长,抑制致病菌增殖。 大蒜不管是直接吃、用来调味,还是腌制成腊八蒜腌蒜食用,都是非常好的健康食物。需要注意的是,无添加的腌制蒜最健康,加糖加盐的腌蒜最好就免了吧。

大蒜

 8.   洋葱 洋葱(onion)是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对人体具有很多益处,

与大蒜类似,洋葱纤维中有10%是菊糖,6%是甜味的低聚果糖(FOS)。
 洋葱中的益生元不仅能促进有益菌生长、还能促进脂肪分解,通过增加一氧化氮含量提升免疫力,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同时洋葱中还含有丰富的黄酮槲皮素,不仅是益生元,还具有抗氧化和抗癌作用。 需要强调的是:大蒜和洋葱中的一些含硫特殊物质具有一定的抗有害细菌、真菌和寄生虫能力,但这是大蒜和洋葱提取物的作用,直接用大蒜和洋葱无明显效果因此,过量食用大蒜和大葱并没有意义。

洋葱

9.   韭葱 韭葱(Leeks),又叫扁葱、扁叶葱、洋蒜苗等,是欧美人最常食用的葱属蔬菜之一,与大蒜和洋葱是近亲。

韭葱纤维的16%为菊糖,可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和脂肪分解;韭葱中还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具有益生元特性和抗氧化能力。
 同时韭葱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有助于心脏和骨骼健康。 虽然国内很少吃韭葱,韭菜、葱和青蒜营养与韭葱类似,可作为韭葱的良好替代品。

韭葱纤维的16%为菊糖,可促进肠道有益菌生长和脂肪分解;韭葱中还含有丰富的黄酮类,具有益生元特性和抗氧化能力。
 同时韭葱中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K,有助于心脏和骨骼健康。 虽然国内很少吃韭葱,韭菜、葱和青蒜营养与韭葱类似,可作为韭葱的良好替代品。

10.  芦笋 芦笋(Asparagus)是一种富含益生元的蔬菜。100克芦笋含有2-3克蛋白质,3.5克膳食纤维,其中有2-3克为菊糖

芦笋不仅能促进肠道有益微生物生长,还具有抗炎症和抗肝癌效果。

芦笋

我们是攀基生物,我们提供攀基益生菌等产品